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文”发疑——兼谈汉字字源研究的几个问题
1
作者 陈正正 《语文学刊》 2023年第3期31-36,共6页
“初文”是古文字学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一个字的早期写法,一般是为了追溯形源而使用的一种术语。但是,不少文字学著作和字书、字典对“初文”都有滥用之嫌,不考虑二字的音义认同,简单认定某为某之初文。文章在总结学界相关定义的基础... “初文”是古文字学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一个字的早期写法,一般是为了追溯形源而使用的一种术语。但是,不少文字学著作和字书、字典对“初文”都有滥用之嫌,不考虑二字的音义认同,简单认定某为某之初文。文章在总结学界相关定义的基础上,对前人的一些初文认定提出相关意见,同时提出要区分学术史概念的“初文”与学术概念使用的“初文”,并讨论了汉字字源研究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文 字源 音义认同
下载PDF
初文与本义的遗传:古代文论概念的“字源学追溯”
2
作者 朱崇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97,共5页
古代文论话语体系的研究,对于"文献材料"已形成了"路径依赖",但在人文学科中,研究主体对于"文学现象"尚需有整体性、模糊性、体验性的审美直觉。古代文论话语体系的概念范畴,通过汉字的选用、阐释、教学... 古代文论话语体系的研究,对于"文献材料"已形成了"路径依赖",但在人文学科中,研究主体对于"文学现象"尚需有整体性、模糊性、体验性的审美直觉。古代文论话语体系的概念范畴,通过汉字的选用、阐释、教学,遗传了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基因,我们可以通过对于相关汉字的审美直觉来探讨这些文化基因,并对这些概念范畴进行更远的历史追溯。以"玄"为例,通过审美直觉,可假设"玄"之初文取"蚕上山吐丝"为象,其场所为"幽"(蚕室),因"幽"而有古代文论概念范畴中的各种衍生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文 本义 古代文论 幽玄
下载PDF
浅淡形声字的初文
3
作者 应贤君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21-122,共2页
在古代汉字发展过程中,总的来说,经历了表意、假借、形声三个阶段。形声字大量产生于假借现象盛行的后期,因此许多形声字有相应的初期形体,即以表意字或已用作假借的形式出现的初文。把形声字放在字形演变系统中,找出形声字的初文,对于... 在古代汉字发展过程中,总的来说,经历了表意、假借、形声三个阶段。形声字大量产生于假借现象盛行的后期,因此许多形声字有相应的初期形体,即以表意字或已用作假借的形式出现的初文。把形声字放在字形演变系统中,找出形声字的初文,对于正确考释古文字,索求形声字的本义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形声字 初文 本义
下载PDF
杨树达初文研究析论
4
作者 肖峰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4-38,共5页
杨树达初文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考释出了一批初文并对前人时彦的初文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二是归纳出了文字初义不属初形属后起字现象和揭示了初文发展到纯形声字的"三步说"。
关键词 杨树达 初文 后起字 “三步说”
下载PDF
从金文勻、钧的构形说“■”为金之初文
5
作者 董莲池 《古文字研究》 2012年第1期313-317,共5页
西周金文中的"勻"字,一般认为即"金"的重量单位"钧"的初文①。普查截止目前所发现的西周以降金文,清晰可辨者共得13例,为研究方便,表列如下:见于西周者,除勻作宝彝簋中用为人名外,一律表示"钧"... 西周金文中的"勻"字,一般认为即"金"的重量单位"钧"的初文①。普查截止目前所发现的西周以降金文,清晰可辨者共得13例,为研究方便,表列如下:见于西周者,除勻作宝彝簋中用为人名外,一律表示"钧"。而"钧"字稍后和它平行使用,共得9例,表列如下:将上揭"勻"和"钧"的构形仔细比较可以发现,"勻"从"■"得义("■"西周中期开始线条化),以初文旬为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初文 重量单位 西周中期 构形 线条化
下载PDF
“箅”字初文与“田”字同形及“毕”、“禽”古同形试证 被引量:1
6
作者 金国泰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7-20,共4页
“算”字初文是个象形字,象甑中之箅,圆廓,后与方廓的“田”字混似同形,它是“卑“毕”的声符。后来,初文被从竹卑声的形声字“■”代替,秦汉后讹作“箅”。殷商时期,“毕”“禽(擒)”二词同用一个象田网的象形字,商周之际,... “算”字初文是个象形字,象甑中之箅,圆廓,后与方廓的“田”字混似同形,它是“卑“毕”的声符。后来,初文被从竹卑声的形声字“■”代替,秦汉后讹作“箅”。殷商时期,“毕”“禽(擒)”二词同用一个象田网的象形字,商周之际,分别加声符“今”和“田(箅)”,成为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文 甑算 同形字 声符 讹误
下载PDF
《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文等术语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峰 付成波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的术语对训诂学、文字学都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通过整理,文章对初文、繁文、省文、异文四类术语做了较详细的归纳分类,并将其与权威理论进行对比,阐明了郭氏在《两周金文辞大系》中使用这四类术语的... 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的术语对训诂学、文字学都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通过整理,文章对初文、繁文、省文、异文四类术语做了较详细的归纳分类,并将其与权威理论进行对比,阐明了郭氏在《两周金文辞大系》中使用这四类术语的体例。其中省文是郭氏训释铭文的方法,而初文、繁文、异文则体现了古文字发展分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 初文 繁文 省文 异文
下载PDF
释甲骨文中的“獨”字初文 被引量:4
8
作者 蒋玉斌 《古文字研究》 2014年第1期67-72,共6页
近年出土或公布的殷周甲骨上有如下一字:这几形都作突出眼目的立人拄杖或扶杖之形。辞1中的■是卜人,学者或照摹不释③,或认为即“瞽”字④。按甲骨文“瞽”字作■(《合》16013)、■(《合》16014)、■(《屯南》1066)等形,是将象目眶下... 近年出土或公布的殷周甲骨上有如下一字:这几形都作突出眼目的立人拄杖或扶杖之形。辞1中的■是卜人,学者或照摹不释③,或认为即“瞽”字④。按甲骨文“瞽”字作■(《合》16013)、■(《合》16014)、■(《屯南》1066)等形,是将象目眶下部的线条去掉,甚至将象眸子的部分一并去掉来表示目有残疾、目不能见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初文 目眶
下载PDF
“女”字初文阐释之我见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光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80-82,共3页
“女”字初文的本义是对女性形体的客观描摹。这是先民“近取诸身”象形造字的典型方法。从卜辞里地名和女性的形声字特别多,可以推知形声字初起当在母系社会时期。借助现存最早的甲骨文来认识,可以证明“女”字初文并没有歧视女性的... “女”字初文的本义是对女性形体的客观描摹。这是先民“近取诸身”象形造字的典型方法。从卜辞里地名和女性的形声字特别多,可以推知形声字初起当在母系社会时期。借助现存最早的甲骨文来认识,可以证明“女”字初文并没有歧视女性的观念存在。在甲骨文中,“女”常常代替“母”字或二者通用,“母”字也是“女”字加两点而形成特指的。“女”作部首,造字众多,指事广泛,且有审美价值,如“姓”、“好、”“后”,足见女性在造字之初相当活跃。夫权制出现以后,男尊女卑的观念支配下,人们又造出一批表奴役、歧视、邪恶的“女”旁字,如“妖”、“奸”、“妒”、“婪”等,这属于文字增殖现象。我们不应本末倒置,以繁衍的文化造字来理解“女”字初文,认为先民造字时就具有贬低女性的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文 "女"字 汉字构造 阐释 形声字 甲骨文 女性形体
全文增补中
“初文”与“准初文”关系初探
10
作者 元鸿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章太炎先生著《文始》,肯在明六书转注,假借造字之理。《文始·叙例》阐述了此意:“刺取《说文》独体,命以初文。其诸省变及合体象形指事与声具而形残,若同体重复者谓之准初文,都五百十字,集为四百三十七条.讨其类物... 一、问题的提出章太炎先生著《文始》,肯在明六书转注,假借造字之理。《文始·叙例》阐述了此意:“刺取《说文》独体,命以初文。其诸省变及合体象形指事与声具而形残,若同体重复者谓之准初文,都五百十字,集为四百三十七条.讨其类物,比其声韵,音义相雏,谓之变易;义自音衍,谓之孳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文 初探 说文 造字 合体象形 章太炎 六书 假借 省变 独体
下载PDF
从周起渭的诗看清初文人的愤懑
11
作者 龙光沛 《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周起渭(1664—1714),字渔璜,号桐野,贵阳青崖骑龙人。周起渭出生于康熙三年,正是清世祖1644年开始君临全中国实现清王朝统治的第20年,亦即清康熙大兴文字狱族灭庄廷鑨的第2年。庄廷鑨当时因续编《明书》,对明、清间的情况,多据实直录,... 周起渭(1664—1714),字渔璜,号桐野,贵阳青崖骑龙人。周起渭出生于康熙三年,正是清世祖1644年开始君临全中国实现清王朝统治的第20年,亦即清康熙大兴文字狱族灭庄廷鑨的第2年。庄廷鑨当时因续编《明书》,对明、清间的情况,多据实直录,表现一些思明反清的民族情操,而被清廷下令:庄氏家族、作序人、参校人——凡列名书中者、买书者、刻字印刷者以及地方官,连同其家属半成丁一律处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起渭 庄廷鑨 渔璜 初文 方孝孺 朱棣 清世祖 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 史申义
下载PDF
杨树达初文考例释
12
作者 康盛楠 赵井春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41-44,共4页
考证初文是杨树达对《说文解字》研究的重要内容,初文概念的提出是从文字的形体演变角度提出的,有利于对汉字形体的演变追踪溯源。
关键词 初文 甲骨文 形义密合
下载PDF
章太炎《文始》“初文”“准初文”若干问题研究
13
作者 张虹倩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7,127,共11页
章太炎《文始》为近代汉语语源学开山之作,书中首创"初文""准初文",并以其为汉语词汇系统之"根"。准确把握"初文""准初文"可谓是理解《文始》一大关键,但据考察,书中"声具而形... 章太炎《文始》为近代汉语语源学开山之作,书中首创"初文""准初文",并以其为汉语词汇系统之"根"。准确把握"初文""准初文"可谓是理解《文始》一大关键,但据考察,书中"声具而形残"类准初文值得商榷;进一步考察发现章氏所谓初文、准初文"都五百十字"中,实际符合标准者四百九十二;而合乎标准的初文、准初文中亦有若干归类失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语源学 《文始》 初文 初文
原文传递
汉字初文“同象异字”现象补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志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9,共6页
从取象的角度来看,早期汉字"同象异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同象异字"是在有限的取象对象中创造更多的汉字符号,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文章分析了"■""寽""爰"、"韦""... 从取象的角度来看,早期汉字"同象异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同象异字"是在有限的取象对象中创造更多的汉字符号,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文章分析了"■""寽""爰"、"韦""围""违""卫"等"同象异字"现象,同时探讨了"同象异字"与"同形字""一字歧读"等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文 同象异字 同形字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的过渡性——评邓伟著《分裂与建构:清末民初文学语言新变研究(1898—1917)》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晓岩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1年第1期397-401,共5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及文化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文学语言的建构,既与其时的晚清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等语言文字变革交叉纠缠,又有其作为文学语言建构的特殊性,其丰富而驳杂的质地显示着中国文...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及文化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文学语言的建构,既与其时的晚清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等语言文字变革交叉纠缠,又有其作为文学语言建构的特殊性,其丰富而驳杂的质地显示着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临界状态的种种调整与努力。然而,对于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的定位却一直处于尴尬状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叙述中,它是古代文学语言大势已去后的残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它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对象乃至对手,"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文 白话文运动 现代文学 学语言 中国文学 语言建构 中国现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 雅文学 言文一致
原文传递
论《文始》“初文”的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晓强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2年第2期146-158,279,共14页
《文始》以《说文解字》中的独体字为“初文”、以省变独体字或介于独体与合体之间的字为“准初文”。字不同于词,《文始》以“初文”为出发点系联汉语词族存在很多问题。《文始》“初文”兼有字根和语根双重功能,汉字字根和汉语语根关... 《文始》以《说文解字》中的独体字为“初文”、以省变独体字或介于独体与合体之间的字为“准初文”。字不同于词,《文始》以“初文”为出发点系联汉语词族存在很多问题。《文始》“初文”兼有字根和语根双重功能,汉字字根和汉语语根关系密切,《文始》以“初文”为基点、以“字根”通“语根”、以“语根”统词族的方法又有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始 初文 字根 语根
原文传递
常用简体字中的初文部件
17
作者 刘君 《汉字文化》 2019年第9期44-47,共4页
提出贯通古文字"初文"与现代汉字"部件"的"初文部件"概念。初文部件表的整理和推广将助于在简体字、繁体字、古文字,乃至海外汉字之间建立超越字形差异的共有意码,深化汉字文化圈地域民众之间的文字理解... 提出贯通古文字"初文"与现代汉字"部件"的"初文部件"概念。初文部件表的整理和推广将助于在简体字、繁体字、古文字,乃至海外汉字之间建立超越字形差异的共有意码,深化汉字文化圈地域民众之间的文字理解和文化交流。分析疏证现代汉字部件表和章太炎初文/准初文表,将两表交叉对比,得出现代汉语3500个常用字中分布于四大事类的初文部件共计361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误字 部件 初文 形旁 现代汉字
原文传递
评饶宗颐著《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
18
作者 钱存训 《文献》 CSSCI 1999年第2期258-261,共4页
关键词 汉字 符号学 汉文字 字母 陶符 初文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期 考古学 图形化
原文传递
宋初文武臣僚处世态度之心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元佑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2-83,共12页
有宋一代,以官风腐败、士气颓废、文恬武嬉,因循苟且而著称于史。以往论者在研究达一问题时,多把其归咎于宋初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然而某种历史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其原因应该是多元和复杂的。因此本文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有宋一代,以官风腐败、士气颓废、文恬武嬉,因循苟且而著称于史。以往论者在研究达一问题时,多把其归咎于宋初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然而某种历史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其原因应该是多元和复杂的。因此本文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通过对宋初四十年文武臣僚处世心理及其演变过程的考察和比较,对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析 处世态度 宋初 初文 社会心理学 中央集权 历史现象 因应
原文传递
清初文化中方以智绘画的特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道斌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37,共6页
(一) 明清鼎革,地解天崩,许多士人在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欲哭无泪,或遁入山林,或隐于缁流,痛定思痛,感愤不已,乃凭一管秃笔,抒写胸中的不平与愤慨,给清初文化带来了悲壮激越而又豪迈雄奇的时代色彩。明遗民中以学问著称的画僧方以智(1... (一) 明清鼎革,地解天崩,许多士人在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欲哭无泪,或遁入山林,或隐于缁流,痛定思痛,感愤不已,乃凭一管秃笔,抒写胸中的不平与愤慨,给清初文化带来了悲壮激越而又豪迈雄奇的时代色彩。明遗民中以学问著称的画僧方以智(1611—1671)就是其中之一。 方以智披剃后法名弘智、无可、药地等,寄趣诗画禅学,所写山水“得元人法,淡烟点染,笔入三昧”。但纵观方氏的绘画活动,却始于青年时代。明崇祯五年(1632),方以智离别故乡桐城,出游江南,访秀水项仲昭、杭州蓝瑛、佘山陈继儒等书画家,得见诸家收藏之晋唐元明名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明遗民 绘画 “三教合一” 甲申之变 哲学思想 自喻 张苍水 初文 哲学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