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人间感”的发现——新感觉、情感世界与初期新文学主题、形态生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先飞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105,124,共16页
五四时期,建造新的感觉世界与情感世界,即"人间感"塑造,成为现代人道主义"人的文学"运动的重要职责,也促成了初期新文学的主题与形态生成。"人的文学"家在人道主义启示下产生出新的世界感受,就是人类兄弟... 五四时期,建造新的感觉世界与情感世界,即"人间感"塑造,成为现代人道主义"人的文学"运动的重要职责,也促成了初期新文学的主题与形态生成。"人的文学"家在人道主义启示下产生出新的世界感受,就是人类兄弟间"爱"的联系:正面感受,除"神圣感"外,既有发现"人间"正当联系时的欣喜与紧张感,和与他人的胞与之情,又有发现人类一体的神秘联系的欢喜与惊异感等;负面感受,是当新文艺家面对漠视"人间"正当"爱"的联系的社会现象时,所产生的种种悲哀、无奈、激愤之感。"人的文学"家通过创作将新的感觉与情感固化为文学主题、形态。周作人是"人间感"发现及文学表现的核心作家,叶绍钧也从"生命哲学"出发表达出深刻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初期新文学 现代人道主义 人的文学 人间感
下载PDF
五四理想“人”的发现与初期新文学主题、形态的确立
2
作者 张先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5,共9页
初期新文学,即"人的文学"的理论与创作活动,是五四现代人道主义社会改造整体思潮运动的关键性部分。现代人道主义者对理想的"人"的发现,成为初期新文学的一个核心主题,并在周氏兄弟引领下,引发"人间性的发现&q... 初期新文学,即"人的文学"的理论与创作活动,是五四现代人道主义社会改造整体思潮运动的关键性部分。现代人道主义者对理想的"人"的发现,成为初期新文学的一个核心主题,并在周氏兄弟引领下,引发"人间性的发现"创作热潮。理想的"人"的发现包括四个层面,五四"人的文学"家均做出了新的文学表现:首先将人看作人,却又发现当今国人均非人道主义理想所要求之"人",不过,人道主义人性观认定"非人"皆可改造成为理想之"人",于是五四"人的文学"家着重表现了在人类爱的感召下个体精神"觉醒"的"爱的奇迹",鲁迅、周作人、叶绍钧、谢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等均做出成功的文学表现,并创造出新的文学主题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新文学 现代人道主义 “人”的发现 人的文学 爱的奇迹
原文传递
新文学初期女性作家创作散论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34,共7页
本文通过对新文学初期女性文学的崛起、女性作家创作的特质及其差异性的横向思考与多向审视,简要地勾画出了五四以来女性文学创作产生、流变的轨迹,探讨了女性文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文学 新文学初期 五四女作家 五四时期 爱的哲学 凌叔华 妇女解放 陈衡哲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红楼梦》评价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旼喜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6-19,共4页
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对《红楼梦》格外关注。《红楼梦》的文学思想与新文学精神一脉相通 ,所以 ,这种格外关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考察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开展过程中 ,《红楼梦》为何被高频引用 ,且从何种视角举例论述并展开评价的 ,在中国... 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对《红楼梦》格外关注。《红楼梦》的文学思想与新文学精神一脉相通 ,所以 ,这种格外关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考察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开展过程中 ,《红楼梦》为何被高频引用 ,且从何种视角举例论述并展开评价的 ,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与红学史研究方面 ,会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所论述的内容 ,从时间上仅限定于新文学运动的最初十年 ,即 1917年至 192 7年。因为 192 7年以后 ,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方向逐步转移到革命文学运动 ,其性质与以前大相径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 红楼梦 评价 文学遗产
下载PDF
从诗歌个性刍议新文学初期的六位诗人
5
作者 朱凌云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09-110,共2页
从新文学初期具有独特个性且成就较高的诗人来说 ,我们认为在文学史上应占特别重要地位的有下列六位诗人 :胡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
关键词 新文学初期 诗人 创作个性
下载PDF
我国新文学初期表现主义之考察
6
作者 唐鸿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72-78,共7页
我国新文学的主潮是现实主义。但我国新文学从它一开始起,就吮吸着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主流之一的现代主义的果汁。如胡适的白话新诗,受到美国意象派诗风的影响;郭沫若的诗作,受到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的影响。撇开其它的种种主义不论,单以... 我国新文学的主潮是现实主义。但我国新文学从它一开始起,就吮吸着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主流之一的现代主义的果汁。如胡适的白话新诗,受到美国意象派诗风的影响;郭沫若的诗作,受到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的影响。撇开其它的种种主义不论,单以表现主义而言,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们,就予以相当重视。如创造社,在它筹备组团之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主义 郭沫若 创作主体 新文学初期 创造社 德国表现主义 艺术哲学 郁达夫 文艺 表现论
下载PDF
中国新文学与传统文学 被引量:6
7
作者 贾植芳 《学术研究》 1987年第6期96-102,共7页
比较文学,在世界上也许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可是在中国,它还是刚刚开始,是一门新起的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我们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我们搜集大量的资料,力图勾勒出西方、印度以及日本等地的文学... 比较文学,在世界上也许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可是在中国,它还是刚刚开始,是一门新起的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我们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我们搜集大量的资料,力图勾勒出西方、印度以及日本等地的文学对中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二是通过平行比较的方法,将中外文学中相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以图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关系中寻找人类精神现象的异同来。这两方面的工作在我们国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此也产生一种偏向,即我们比较文学的研究重点始终是对国与国之间文学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新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 新文学初期 中国知识分子 比较文学 五四新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文学 郭沫若
下载PDF
极度敏感的“人间爱”信徒——“人的文学”时期朱自清“人间感”的发现与塑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先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78,共11页
现代中国体验的全新探索与塑型,始自服务于五四现代人道主义社会改造思潮运动的"初期新文学"。作为"初期新文学",即"人的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家,笃信现代人道主义的朱自清迈出学园后,初次面对真实社会,使... 现代中国体验的全新探索与塑型,始自服务于五四现代人道主义社会改造思潮运动的"初期新文学"。作为"初期新文学",即"人的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家,笃信现代人道主义的朱自清迈出学园后,初次面对真实社会,使他生发出各种真切、具体的独特人生体验与感受:不仅有对人类兄弟之爱的真情流露、对自我生命存在的敏锐体察,最突出的还有五四"新人"遭遇漠视理想"人间爱"的现实时的悲哀、无奈、激愤。朱自清在体验和表现面对实际人生的新感受时,显现出超乎常人的敏感与异常激烈的情感反应,其"可惊的感受性"的精神特质与创作风格使他成为"人的文学"时期最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初期新文学 人的文学 “人间爱” “人间”感受
下载PDF
文学的进步与道德的干预——新文学初期的一场重要论辩 被引量:1
9
作者 姜铮 《文艺争鸣》 1987年第3期79-82,27,共5页
文学与道德,这两种几乎与人类同样古老而又常新的意识形态,自诞生之日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以人类的道德生活为自己的重要表现领域,道德则以文学为自己的重要载体;道德价值是文学作品艺术生命久暂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学作品对道德观... 文学与道德,这两种几乎与人类同样古老而又常新的意识形态,自诞生之日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以人类的道德生活为自己的重要表现领域,道德则以文学为自己的重要载体;道德价值是文学作品艺术生命久暂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学作品对道德观念的形成、演变与更新也负有天然的使命。文学与道德呈现着双向、交互的作用与影响。从道德对文学的影响这一个侧面来考察,作用也是双向的:既有顺向的推进,也有逆向的干涉。前者主要表现为以先进的伦理观念来批评腐朽的文学、保护和创造新文学;后者则主要表现为以陈旧的伦理观念来非难觉醒的文学、庇护和制造庸俗的作品。这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以至于公案,在中外文学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前者如我国新文学中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工作者对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批判,后者如法国文学中的《包法利夫人》诉讼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初期 法国文学 鲁迅 鸳鸯蝴蝶派文学 周作人 表现领域 艺术生命 文学 汪静之 朱自清
原文传递
论巴金小说的抒情艺术
10
作者 花建 《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72-75,28,共5页
一 在我国现代小说宽阔的河床中,有一条绵绵不断的抒情艺术之流。从形式发展上看,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中,作家们的情感常借第一人称直接抒发;从二十年代后期开始,抒情小说大多不再采用直接抒情方式,作家的情感借从生活中提炼出的审美意... 一 在我国现代小说宽阔的河床中,有一条绵绵不断的抒情艺术之流。从形式发展上看,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中,作家们的情感常借第一人称直接抒发;从二十年代后期开始,抒情小说大多不再采用直接抒情方式,作家的情感借从生活中提炼出的审美意象传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语言 巴金小说 抒情艺术 新文学初期 作家 “我” 现代小说 抒情小说 生活中 意象传达
下载PDF
理性批判精神的失落——新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之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时忠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27,共4页
有人曾用“尼罗河的大泛滥”来形容二十年代我国新文学初期流派纷呈,社团蜂起的热闹局面。今天,我们借用它来描述当代文学十年来的面貌也很合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纪实文学”... 有人曾用“尼罗河的大泛滥”来形容二十年代我国新文学初期流派纷呈,社团蜂起的热闹局面。今天,我们借用它来描述当代文学十年来的面貌也很合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纪实文学”等等流派、主义纷至沓来,又悄然而去;正当这些行色匆忙的文学观念难以为继之时,“新写实主义”小说又披挂上阵,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文坛赢得一席之地,甚至有蔚为大观、独占鳌头之势。细观这种与现实主义有明显血缘关系的新写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主义 理性批判精神 现实主义 作家 作品 新文学初期 先锋文学 托尔斯泰 法国新小说 现实主义文学
下载PDF
论胡适的文艺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剑华 《江淮论坛》 1987年第6期79-85,共7页
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忠实信徒,胡适的文艺美学思想却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游离出来,带着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在五四时代产生强烈的放射性影响,并由此而界定了新文学初期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但是。
关键词 文艺美学思想 胡适 现实主义创作 辩证法 实用主义哲学 新文学初期 学术界 五四时代 放射性 合理因素
下载PDF
林如稷小说创作的审美视角和表现方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时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1-34,23,共5页
新文学家林如稷(1902—1976),浅草一沉钟社的创始人之一,对他的研究不多。可当我们仔细阅读了他集中创作于二十年代的某些短篇小说之后(见《林如稷选集》,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却可以发现它们具有特殊的价值:这些作品镌刻着作者对审美... 新文学家林如稷(1902—1976),浅草一沉钟社的创始人之一,对他的研究不多。可当我们仔细阅读了他集中创作于二十年代的某些短篇小说之后(见《林如稷选集》,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却可以发现它们具有特殊的价值:这些作品镌刻着作者对审美视角动态化和表现方式多样化着意追求的匠心;它们对于研究新文学初期小说创作的发展是颇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如稷 审美视角 表现方式 小说创作 动态化 社会人生 作品 新文学初期 新文学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