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植密度对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和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明宇 吴波 +1 位作者 乌云塔娜 路伟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52,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初植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旨在筛选适宜的初植密度,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高效培育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科尔沁沙地43年生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12个不同初植密... 【目的】研究不同初植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旨在筛选适宜的初植密度,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高效培育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科尔沁沙地43年生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12个不同初植密度(417~10000株/hm^(2))下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冠形、干形)与健康状况(病级、感病指数)及土壤化学性质(pH和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分析初植密度与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和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间的相关性,采用冗余分析研究土壤化学性质对林分生长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依据土壤化学性质对不同初植密度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初植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加,樟子松人工林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和存活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枝下高、冠形、病级和感病指数呈上升趋势,树高以及林分蓄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初植密度为1667~2500株/hm^(2)时,樟子松人工林的感病指数、存活率和林分蓄积量表现较优。②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H值整体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植密度与樟子松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枝下高、冠形、病级和感病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及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④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对林分生长和健康指标变异的解释率之和为68.43%,土壤有效磷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当初植密度分别为1667和2500株/hm^(2)时,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综合得分较高,说明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结论】初植密度与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樟子松造林适宜采用中等初植密度(1667~25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初植密度 林分健康 土壤化学性质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杉木速生家系树高生长对初植密度的早期响应
2
作者 童浩 《福建林业》 2024年第5期36-40,共5页
为了筛选不同杉木速生家系适宜的初植密度,利用杉木第3代种子园中的5个速生优良家系,在5种初植密度下造林试验,分析了试验林3 a林龄时的树高生长和保存率差异。结果表明:3 a林龄时,树高异速生长性、累积生长量,保存率在两两家系间具有... 为了筛选不同杉木速生家系适宜的初植密度,利用杉木第3代种子园中的5个速生优良家系,在5种初植密度下造林试验,分析了试验林3 a林龄时的树高生长和保存率差异。结果表明:3 a林龄时,树高异速生长性、累积生长量,保存率在两两家系间具有不同的差异关系。家系F1的树高异速生长性对初植密度具有敏感性,在2500株·hm^(-2)的初植密度下单株间分化较小,变异系数为31.51%,比变异系数最大的密度低9.02个百分点。除家系F2外的4个家系的树高累积生长量对初植密度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但都在3500株·hm^(-2)的初植密度下具有最大树高生长优势。家系F2、F5的保存率对初植密度敏感,在3100株·hm^(-2)的初植密度下保存率可达93%以上。为每个家系筛选了适宜的初植密度,使这些家系造林3 a后的平均树高达到2.60 m,比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提高8.96%,单株间树高异速生长性降低10.93%,保存率提高5.5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速生家系 初植密度 树高
下载PDF
初植密度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刺槐造林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郭鲁雷 岳宗杰 耿玉军 《绿色科技》 2024年第9期143-146,共4页
分析了初植密度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刺槐造林的影响,旨在为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选择莘县某刺槐林基地为研究区域,设置不同的初植密度,分别为833、1111、1350、1667株/hm^(2),分析不同初植密度对刺槐林生存率和长势的影响。结... 分析了初植密度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刺槐造林的影响,旨在为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选择莘县某刺槐林基地为研究区域,设置不同的初植密度,分别为833、1111、1350、1667株/hm^(2),分析不同初植密度对刺槐林生存率和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初植密度影响刺槐林的成活率和病害率,D3处理的成活率高于其他处理,病害率低于其他处理;D3处理的树高、胸径和冠幅高于其他处理,比较为:D3>D4>D2>D1;D3处理1350株/hm^(2)初植密度下的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量多于其他初植密度组,D3处理的灌木层物种数量和草本层物种数量分别是D4、D3、D1处理的2.33倍、2.33倍和1.75倍以及2倍、1.67倍和1.25倍。初植密度大时小径级木所占比例较大,而初植密度小时,大径级木所占比例较大。D3处理1350株/hm^(2)初植密度下的林木径阶分布相对均衡,林分总蓄积量相对较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初植密度对刺槐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初植密度小对大径级木影响比较大,初植密度设置为1350株/hm^(2),林木径阶分布更为均衡,因此应合理预设初植密度,确保林木径阶适宜,促进刺槐健康生长,提高林分总蓄积量。当然,在具体设置初植密度选择时,也要兼顾研究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在保证刺槐造林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退耕还林工程总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植密度 刺槐林 退耕还林 生长情况 土壤指标
下载PDF
不同初植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马成忠 邓继峰 +5 位作者 丁国栋 邓舸 赵国平 张若菡 杨立新 周永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0-235,共6页
探讨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土壤粒度特征随林分密度的变化及影响,以陕西省榆林市珍稀沙生植物保护基地内8个密度梯度(925~2 700株/hm^2)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20—40cm土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并分析平均... 探讨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土壤粒度特征随林分密度的变化及影响,以陕西省榆林市珍稀沙生植物保护基地内8个密度梯度(925~2 700株/hm^2)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20—40cm土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并分析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值和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其次是粉粒、黏粒;粒度特征整体呈现粒径较粗、分选较差、偏度正和峰态为中至窄的特点,土壤分形维数分布于1.422~2.084之间;樟子松林林下各层土壤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均大于裸沙地,且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均呈现递增趋势,而樟子松林林下各层土壤偏度均小于裸沙地,且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说明土壤细粒物质在樟子松林的长期保护下逐渐恢复,并且表层土壤恢复速度大于下层土壤;同时,随林分密度的增大,标准偏差和峰态值没有明显的规律,土壤颗粒的粗细分配变化不稳定,说明林分密度因素不足以致使土壤颗粒的粗细分配朝良好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植密度 樟子松 毛乌素沙地 土壤粒度特征
下载PDF
初植密度对小黑杨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以及材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杏娥 王小青 +2 位作者 江泽慧 任海青 费本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1-166,共6页
为研究不同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材质的影响,该文以小黑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初植密度下林木生长特征和木材材质的差异,并建立了基于林木特征因子的材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不同,随着初植密度的减小,胸径、尖... 为研究不同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材质的影响,该文以小黑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初植密度下林木生长特征和木材材质的差异,并建立了基于林木特征因子的材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不同,随着初植密度的减小,胸径、尖削度、径高比明显增大,枝下高降低,而树高受初植密度影响不大;初植密度对木材材质影响也不同,随着初植密度的减小,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有降低趋势,而湿心材、边材面积,幼龄材、成熟材面积,以及幼龄材、湿心材比例均明显增大;基本密度不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MOE、MOR、湿心材、幼龄材面积等材质指标可用树木特征因子及初植密度进行较好地预测,而木材密度的预测效果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植密度 林木特征因子 材质 模型
下载PDF
模拟不同初植密度杉木楠木混交林对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田晓 胡靖宇 +3 位作者 刘静波 王丽娟 朱琳 刘苑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8-604,共7页
【目的】探索楠木×杉木混交林可持续性经营策略,并且为我国森林碳汇的估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中亚热带楠木×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获取相应数据,应用FORECAST混合型模型,模拟不同立地条件和初植密度... 【目的】探索楠木×杉木混交林可持续性经营策略,并且为我国森林碳汇的估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中亚热带楠木×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获取相应数据,应用FORECAST混合型模型,模拟不同立地条件和初植密度下(4000,3000,2500,2000,1600株/hm^2)楠木×杉木混交林在未来300年(6个轮伐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在300年的模拟时间里,不同初植密度多代连栽的楠木×杉木混交林在好、中、差3种立地条件下,碳储总量、土壤碳储量、生态系统碳储量以及年均固碳量都有较大的差异,表现为较好立地条件>中等立地条件>较差立地条件。并且楠木×杉木混交林随着连栽次数的增加碳储总量、土壤碳储量、生态系统碳储量以及净生产力都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在较好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的楠木杉木人工混交林在300年间所积累的碳储量及年均净生产力最高。中等立地条件下楠木×杉木混交林的初植密度控制在2500~3000株/hm^2,能够获得最大碳储量;在较差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4000株/hm^2的林分在300年间所积累的碳储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CAST模型 杉木 楠木 初植密度 碳储量
下载PDF
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木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丹一 李根前 +3 位作者 李甜江 李孙玲 肖志勇 代光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探讨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布设了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4 444株/hm2、10 000株/hm2、40 000株/hm2的中国沙棘林田间观测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 为探讨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布设了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4 444株/hm2、10 000株/hm2、40 000株/hm2的中国沙棘林田间观测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生长量上限、生长量增长率、速生期迟早、速生期长短)与其初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植密度的变化没有改变林木树高、地径、冠幅的"慢-快-慢"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结果可分别解释其变异的99%、98%、93%。(2)初植密度的变化改变了林木生长过程的主要特征。其中,树高生长量上限及树高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态势,地径生长量上限、地径生长量增长率、冠幅生长量上限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下降的态势,冠幅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3)初植密度变化对林木冠幅生长特征的影响最大,对地径生长特征影响次之,对树高生长特征影响最小。且在不同初植密度下均是林木的冠幅首先进入速生期,其次是树高,最后是地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林 初植密度 生长 过程 特征
下载PDF
杉木单木枯损率与初植密度、竞争和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雄清 王翰琛 +3 位作者 鲁乐乐 陈传松 段爱国 张建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78,共7页
【目的】分析杉木单木枯损率与初植密度、竞争和气候因子的关系,为杉木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江西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常用的logit、probit和cloglog 3种二分类变量数据结构模型构建杉木单木枯损率基础模型,... 【目的】分析杉木单木枯损率与初植密度、竞争和气候因子的关系,为杉木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江西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常用的logit、probit和cloglog 3种二分类变量数据结构模型构建杉木单木枯损率基础模型,并进行选择。以选择出的最优模型为基础,引入样地和样木的随机效应构建杉木单木枯损率混合效应模型。【结果】logit模型的AIC值最小(4 700.419),probit模型次之,cloglog模型最差。考虑样地和样木两水平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精度最高,其AUC值为0.966 8。初植密度、林分优势高越大,杉木单木枯损率越高;相对直径d/D_g越大,杉木单木枯损率越低;气候越干旱,杉木单木枯损率越高;温度升高,杉木单木枯损率减小。【结论】考虑样地和样木两水平的logit模型能够较好分析杉木单木枯损率与初植密度、竞争、立地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并且随着气候干旱发生,杉木单木枯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木枯损率 杉木 连接模型 初植密度 气候变量 竞争
下载PDF
不同初植密度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广胜 郭明辉 黄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落叶松人工林为例.对3种初植密度(1.5m ×2.0m、2.5m×2.5m、3.0m×3.0m)林分的落叶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进行研究。结 果表明:①微...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落叶松人工林为例.对3种初植密度(1.5m ×2.0m、2.5m×2.5m、3.0m×3.0m)林分的落叶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进行研究。结 果表明:①微纤丝角、管胞壁厚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胞壁率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②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微 纤丝角、管胞壁厚、胞壁率等指标均表现为差异显著。作为纸浆材培育宜选择 3. 0 m × 3. 0 m的初植密度.有利 于提高纸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人工林 木材解剖特征 径向变异 初植密度 计算机视觉分析系统
下载PDF
初植密度对10年生水曲柳人工林生物量及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田宇明 王庆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107,共6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不同初植密度[株行距1.0m×1.0m(N),1.5m×1.5m(I1),2m×2m(I2),3m×1.5m(W)]的水曲柳人工林生物量及根系生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林木单株生物量随初植密度减...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不同初植密度[株行距1.0m×1.0m(N),1.5m×1.5m(I1),2m×2m(I2),3m×1.5m(W)]的水曲柳人工林生物量及根系生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林木单株生物量随初植密度减小而显著增加(P<0.05)[与最大初植密度(N)相比较,中等初植密度I1,I2和最小初植密度W林分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30.3%,85.6%和146.7%],树干生物量比例随初植密度的减小而减小;2)不同初植密度水曲柳人工林林分单位面积总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初植密度较小的I1,I2和W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N林分的84.8%,80.5%和60.5%;初植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结构也产生明显的影响;3)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水曲柳人工林单株林木根系的生物量增加[I1,I2和W密度林分单株根系生物量分别比N林分高出34.3%,83.2%,139.7%(P<0.05)],总生物量逐渐减小[I1,I2和W密度林分根系总生物量分别为N密度林分的87.4%,79.4%和58.5%(P<0.05)];4)初植密度对林木根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根的水平分布范围显著增大,林木主根深度有变浅的趋势。综合考虑林分生物量累积、干材生物量分配、林木根系分布特征,水曲柳人工林造林时,应采取适当高的初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人工林 初植密度 生物量 根系
下载PDF
初植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纸浆材材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明辉 陈广胜 王金满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19,共2页
初植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纤维形态特征、物理特征及化学特征有重要的影响 ,除生长轮宽度外 ,其它各指标差异显著 ;初植密度为 2 .0m× 2 .0m的林分纸浆材材质相对最好 ;采用综合坐标法对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进行纸浆材材质评定的优... 初植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纤维形态特征、物理特征及化学特征有重要的影响 ,除生长轮宽度外 ,其它各指标差异显著 ;初植密度为 2 .0m× 2 .0m的林分纸浆材材质相对最好 ;采用综合坐标法对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进行纸浆材材质评定的优劣顺序为 2 .0m× 2 .0m、2 .5m× 2 .5m、1.5m× 2 .0m、3.0m× 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植密度 落叶松 人工林 纸浆材 材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初植密度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秋良 常金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关联和灰预测方法,对毛乌素沙地试区樟子松人工林初植密度和中龄期(15~20年)的适宜密度调控进行了评价与预测。研究结果证明沙地樟子松适宜的初植株行距为2m×2m,进入中龄期后适宜的株行距为3m×4m。
关键词 沙地 灰色系统 初植密度 中龄林 樟子松 人工林 调控
下载PDF
初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解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金满 李海英 +1 位作者 郭明辉 王庆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46,共3页
对不同初植密度 (1 .5m× 1 .0m、1 .5m× 2 .0m、1 .5m× 2 .5m)的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 golica)人工林的主要的解剖特征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初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的解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管胞长度... 对不同初植密度 (1 .5m× 1 .0m、1 .5m× 2 .0m、1 .5m× 2 .5m)的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 golica)人工林的主要的解剖特征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初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的解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管胞长度、管胞直径有显著性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植密度 樟子松 人工林 解剖特征
下载PDF
初植密度对大青杨木材显微构造特征及固碳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莉 关鑫 +1 位作者 李坚 郭明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1,共3页
以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长轮材质分析法研究了初植密度对木材显微构造特征和固碳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0 m×4.0 m初植密度可作为短期轮伐林的培育模式,以获得大径级的相对优质人工林大青杨木材;... 以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长轮材质分析法研究了初植密度对木材显微构造特征和固碳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0 m×4.0 m初植密度可作为短期轮伐林的培育模式,以获得大径级的相对优质人工林大青杨木材;2.0 m×2.0 m初植密度可作为长期固碳林的培育模式,且由于其具有相对较优的木纤维微观构造特征参数,采伐后的大青杨木材可作为造纸原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植密度 大青杨 显微构造 固碳量
下载PDF
马尾松优良种源对初植密度的早期生长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颖 杨水平 +2 位作者 周志春 吴吉富 兰永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2,共6页
在马尾松中心产区之一的闽西地区,利用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在肥力中等立地上设置的种源与密度互作9年生试验林测定材料,初步研究优良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式样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5个参试优良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差异很大,江西崇... 在马尾松中心产区之一的闽西地区,利用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在肥力中等立地上设置的种源与密度互作9年生试验林测定材料,初步研究优良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式样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5个参试优良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差异很大,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敏感,广西岑溪和广东高州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较小,而广东信宜种源的生长反应则一般。比较分析发现,广西岑溪、广东高州、广东信宜3个南部种源在1.5 m×2.0 m初植密度下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大、单位面积蓄积量高,适宜较高初植密度短周期经营,但也可在2.0m×2.5 m较稀初植密度下实现大径材培育目标。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两个中部种源在2.0 m×2.0 m中等初植密度下生长表现最好。马尾松种源生长分化与初植密度有关,在较密和较稀初植密度下种源生长分化较大,密植似可提高早期选择效果。研究还发现,种源×初植密度、区组×种源×密度互作显著,应针对不同立地和种源设计不同的初植密度,实现优良种源与初植密度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初植密度 生长反应 种源与密度互作
下载PDF
大青杨人工林初植密度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军 范丽颖 +4 位作者 林玉梅 范丽娜 杨轶囡 张维胜 李家海 《吉林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通过大青杨初植密度试验,掌握了初植密度和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施肥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培育大青杨纸浆材的适宜初植密度是1111~1667株·hm 2。
关键词 大青杨 人工林 初植密度 施肥 生长
下载PDF
暖温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纸浆用材林初植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宏全 孙晓梅 +2 位作者 张守攻 赵鲲 焦云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9-654,共6页
对河南省五马寺林场17 a生6种密度日本落叶松试验林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做经济效益对比。结果表明,胸径、保存率、单株材积和冠幅均表现出随初植密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而其当年高、树高、枝下高和公顷蓄积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 对河南省五马寺林场17 a生6种密度日本落叶松试验林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做经济效益对比。结果表明,胸径、保存率、单株材积和冠幅均表现出随初植密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而其当年高、树高、枝下高和公顷蓄积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日本落叶松生长的初期,由于林分没有郁闭,树木个体间的竞争很小,密度效应不明显,随着林龄的增加,到8 a(1997)时密度在生长量上的差异才逐渐的表现出来,到17 a(2006)生时,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的程度。由经济效益分析知,密度A2的净现值最大,其效益成本比(BCR)和内部收益率(IRR)分别为4.82和25.35%,因此,在该地区营造日本落叶松时建议采用3 330株.hm-2的密度,即1.5 m×2.0 m行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初植密度 纸浆用材林 生长量 经济效益分析
下载PDF
不同初植密度人工兴安落叶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广胜 于宏庆 张淑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2,共6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林为例.对3种不同初植密度 L21(1. 5 m × 2. 0m)、 L22(3. 0 m × 3. 0 m)、 L23(2. 5 m× 2. 5 m)林分的人工落叶松...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林为例.对3种不同初植密度 L21(1. 5 m × 2. 0m)、 L22(3. 0 m × 3. 0 m)、 L23(2. 5 m× 2. 5 m)林分的人工落叶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性向变异进行比较研 究。结果表明:①生长速率.晚材率、以及气干时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均表现为:L23>L21>L22;全干时径 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均表现为:L23>L22>L21。②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晚材率3项指标差异不显著、生长 轮密度和干缩率则表现为差异十分显著。③力学性质指标中.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局部抗压和横纹全部抗 压强度差异显著.而且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局部抗压和横纹全部抗压强度的平均值表现为: L23>L22 >L21。采用综合坐标法分析.L23林分树木生长速度较快.晚材比重大.主要力学性质好.木材材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植密度 落叶松 人工林 木材 物理力学性质 径向变异
下载PDF
初植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建筑材材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明辉 陈广胜 王金满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0,共3页
对不同初植密度的人工林落叶松 (Larixolgensis)建筑材材质进行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落叶松的晚材率、生长轮密度、差异干缩、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差异显著 ;生长轮宽度差异不显著。采用综合坐标法 ,对不... 对不同初植密度的人工林落叶松 (Larixolgensis)建筑材材质进行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落叶松的晚材率、生长轮密度、差异干缩、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差异显著 ;生长轮宽度差异不显著。采用综合坐标法 ,对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建筑材材质进行评定 ,其优劣顺序为 2 .0m× 2 .0m ,2 .5m× 2 .5m ,3 .0m× 3.0m ,1.5m× 2 .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植密度 落叶松人工林 建筑材 材质
下载PDF
初植密度、间伐对杉木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洪玲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48-452,共5页
初植密度、间伐对杉木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影响*洪玲霞关键词杉木优势高初植密度间伐立地质量是决定林分生长和收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用材林经营与管理中,立地质量定义为“生长在某一地位上既定树种或林分类型林木的生产潜力”。以... 初植密度、间伐对杉木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影响*洪玲霞关键词杉木优势高初植密度间伐立地质量是决定林分生长和收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用材林经营与管理中,立地质量定义为“生长在某一地位上既定树种或林分类型林木的生产潜力”。以往的研究表明:许多树种的材积生产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优势高 初植密度 间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