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性腺指数估算渤海湾雌性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
1
作者 徐海龙 郑琳琳 +3 位作者 梁茜 赵荣荣 许莉莉 张达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3,共9页
为建立客观的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研究方法并进行准确的估算,以2019年4—11月渤海湾拖网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渔获的口虾蛄为试验对象,基于性腺指数判定未性成熟和性成熟雌性个体,使用改进的逻辑斯蒂模型建立性成熟比例与体长关系以估算初... 为建立客观的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研究方法并进行准确的估算,以2019年4—11月渤海湾拖网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渔获的口虾蛄为试验对象,基于性腺指数判定未性成熟和性成熟雌性个体,使用改进的逻辑斯蒂模型建立性成熟比例与体长关系以估算初次性成熟体长。试验结果显示,雌性口虾蛄湿态样本性腺指数为0.01%~14.54%,干态样本性腺指数为0.01%~24.11%;雌性口虾蛄性腺指数的月均最小值均出现在8月,月均最大值出现在4月;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8.33±0.01)cm(湿态样本)和(8.63±0.05)cm(干态样本),对应的性成熟判别标准分别为最大性腺指数的16%~28%和8%~22%。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性腺指数变化反映雌性口虾蛄的生理学性成熟较性腺发育阶段更为敏感;相较于湿态样本,干态样本最大性腺指数的百分比提供了更宽范围的性成熟判别标准;随着作为判别性未成熟和性成熟的最大性腺指数百分数增加,个体能被模型识别为性成熟的比例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虾蛄 腺指数 初次性成熟体长 渤海湾
下载PDF
基于性腺发育阶段估算渤海湾雌性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海龙 赵荣荣 +3 位作者 梁茜 谷德贤 许莉莉 张达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1-728,共8页
为准确掌握渤海湾雌性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信息,以2018年4—11月渤海湾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期间逐月拖网渔获物为对象,通过观察雌性口虾蛄性腺的发育阶段,分别以性腺发育Ⅱ期、Ⅲ期和Ⅳ期作为性成熟的判别标准,采用2种逻辑斯蒂模型进行初... 为准确掌握渤海湾雌性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信息,以2018年4—11月渤海湾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期间逐月拖网渔获物为对象,通过观察雌性口虾蛄性腺的发育阶段,分别以性腺发育Ⅱ期、Ⅲ期和Ⅳ期作为性成熟的判别标准,采用2种逻辑斯蒂模型进行初次性成熟体长估算。结果显示,体长为7.00~7.99cm的雌性口虾蛄即可达到性成熟并完成产卵行为,体长为9.00~11.99cm的个体在数量上对繁殖亲体起着主要贡献作用。当逻辑斯蒂模型中性成熟比例渐近值为待估参数时,以性腺发育Ⅱ期、Ⅲ期和Ⅳ期作为性成熟标志得到的雌性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9.42±0.02)cm、(10.44±0.04)cm和(12.03±0.17)cm。当逻辑斯蒂模型中性成熟比例渐近值取固定值时,以性腺发育Ⅱ期、Ⅲ期和Ⅳ期作为性成熟标志得到的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9.44±0.02)cm、(10.50±0.04)cm和(11.74±0.08)cm。研究表明,采用可变性成熟比例渐近值逻辑斯蒂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采取固定值形式的模型。建议渤海湾口虾蛄的开捕最小体长不小于9.4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虾蛄 初次性成熟体长 腺发育 渤海湾
原文传递
鸭绿沙塘鳢种群繁殖力和初次性成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段友健 骆小年 +3 位作者 李文康 韩牧轩 吴晨 童科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2-657,共6页
为探明辽宁东部地区鸭绿沙塘鳢种群的繁殖力和初次性成熟等生物学指标的关系,2018年8月、10月,2019年1月和2020年10月,用地笼(网目1.5cm)和电鱼机分别在鸭绿江支流(大洋河、瑷河和蒲石河)、太子河上游和碧流河上游采集到319尾1~4龄鸭绿... 为探明辽宁东部地区鸭绿沙塘鳢种群的繁殖力和初次性成熟等生物学指标的关系,2018年8月、10月,2019年1月和2020年10月,用地笼(网目1.5cm)和电鱼机分别在鸭绿江支流(大洋河、瑷河和蒲石河)、太子河上游和碧流河上游采集到319尾1~4龄鸭绿沙塘鳢,其中性成熟样本鱼160尾(雌118尾、雄42尾),研究其种群繁殖力和初次性成熟等生物学特性。L_(50%)方法估算结果显示,鸭绿沙塘鳢种群初次性成熟雌鱼体长为64.9mm,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为96.1mm,对应的初次性成熟年龄分别为1.1龄和2.2龄。质量分析法测定表明,鸭绿沙塘鳢种群的平均绝对繁殖力为(1200.25±942.12)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40.06±11.92)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性腺质量呈幂函数相关关系,与体质量呈线性相关关系,而与年龄相关性较低。综上所述,鸭绿沙塘鳢是一种繁殖力低、初次性成熟较早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沙塘鳢 繁殖力 初次成熟年龄 初次性成熟体长
下载PDF
西江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繁殖生物学及繁殖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亚秋 李新辉 +3 位作者 李跃飞 陈蔚涛 李捷 朱书礼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探究鱼类繁殖策略是了解鱼类种群动态的关键.通过对珠江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生殖周期、产卵时间、成熟期长度、生殖力类型和生殖力等方面进行研究,阐明在人类活动日益加强下,西江广东鲂的繁殖策略适... 探究鱼类繁殖策略是了解鱼类种群动态的关键.通过对珠江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生殖周期、产卵时间、成熟期长度、生殖力类型和生殖力等方面进行研究,阐明在人类活动日益加强下,西江广东鲂的繁殖策略适应性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广东鲂个体平均体长245 mm,优势体长集中在260~280 mm,平均体重347 g,优势体重集中在320~480 g.用L 50逻辑斯谛回归方法推算广东鲂雌鱼和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244.5和232.2 mm.雌雄性比例为1.105∶1,且随着体长增加,雌雄性比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广东鲂繁殖群体在产卵季节为48月,产卵高峰为6月初持续到7月上旬,产卵季节内广东鲂鱼苗的密度与径流量显著相关.广东鲂绝对繁殖力平均为73069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118.7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均呈正相关.广东鲂繁殖群体性腺成熟系数与性腺重、肥满度以及体重密切相关.广东鲂种群繁殖策略在人类活动加剧影响下呈现出适应性变化:初次性成熟体长变小,绝对繁殖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鲂 繁殖策略 初次性成熟体长 繁殖力 西江 珠江
下载PDF
体长频率分析法在塞内加尔沙丁鱼资源开发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Fambaye Ngom Sow Birane Samb 程和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0-626,共7页
本研究利用Incofish项目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开展渔业资源评估应用研究。研究对象为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和短体小沙丁鱼(Sardinella maderensis)。数据来源于1990年—2005年间塞内加尔个体渔业渔获量及由DR FRIDTJOF NANSE... 本研究利用Incofish项目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开展渔业资源评估应用研究。研究对象为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和短体小沙丁鱼(Sardinella maderensis)。数据来源于1990年—2005年间塞内加尔个体渔业渔获量及由DR FRIDTJOF NANSEN调查船在塞内加尔海域获得的渔获量。采用Froese(2004年)提出的三个可持续捕捞指标,为渔业资源量的开发状况作出诊断和评估。这些指标包括:渔获物中成鱼的百分比(以100%为最佳)、达到最适开捕体长鱼的百分比(以100%为最佳)和大型产卵鱼的百分比(以0%为最佳,体长大于最适开捕体长1.1倍的雌鱼即为大型产卵鱼)。分析结果表明:金色小沙丁鱼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幼鱼在其渔获物中占有优势地位,捕捞到的金色小沙丁鱼多数小于最适开捕体长,即生长型过度捕捞;短体小沙丁鱼处于充分开发利用状态。总体结果揭示,可持续捕捞指标能够成为替代或完善传统资源评估方法的有用工具。渔业相关的利益主体(包括公众)通过这些指标能够避免过度捕捞,从而更好地理解渔业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捕捞指标 初次性成熟体长 最适开捕 小型中上层鱼 塞内加尔
原文传递
北部湾多齿蛇鲻繁殖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锦溪 邓裕坚 +4 位作者 范瀛方 颜志斌 赵奕然 何雄波 颜云榕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4-805,共12页
基于2020年在北部湾海域采集的1 214尾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样本,通过对生物学特征和卵巢组织学进行分析,探究该海域多齿蛇鲻种群的繁殖特性及其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2020年北部湾多齿蛇鲻雌雄性比为1.82∶1,雌性群体成熟性腺四季... 基于2020年在北部湾海域采集的1 214尾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样本,通过对生物学特征和卵巢组织学进行分析,探究该海域多齿蛇鲻种群的繁殖特性及其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2020年北部湾多齿蛇鲻雌雄性比为1.82∶1,雌性群体成熟性腺四季均有分布,3—8月性成熟系数(Gonad somatic index, GSI)保持较高水平,为主要繁殖期,其中3月和7月为繁殖高峰期;成熟卵巢中存在不同卵径大小的卵粒,卵径组成分布呈明显多峰型;绝对繁殖力波动范围较大(2 774~158 986粒),且成熟卵巢中存在不同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综合GSI、繁殖期、卵径分布及组织切片等结果推断多齿蛇鲻为分批非同步产卵型鱼类;相对繁殖力(267粒/g)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其在高强度捕捞压力下迅速建立稳定种群;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估算雌性群体的初次性成熟体长为19.0 cm,与性比随体长变化的重要转折点相同。研究发现,北部湾多齿蛇鲻的繁殖特性相较以往结果有所改变,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北部湾多齿蛇鲻的繁殖生物学资料,为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多齿蛇鲻 成熟系数 繁殖力 初次性成熟体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