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陶伟伟 朱建非 +4 位作者 翟腊梅 张穹 丁杰 石朋文 吴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自体骨打压植骨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 目的分析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自体骨打压植骨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对照组(未使用打压植骨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6~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统计术后髋关节早期及末次随访时Hariis评分及VAS评分,复查X片观察髋臼下沉及松动情况并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在早期的Harris评分及Ⅵ峪评分无明显差别,而随访末期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中有明确的效果,远期随访中的假体的稳定性明显增大,下沉溶解率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满意,其高保留骨量将逐渐成为今后关节置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打压植骨 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下载PDF
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畅 刘忠 +2 位作者 蒋锐中 谭熠 陈校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22期3434-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行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44)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自体血回输,研...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行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44)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自体血回输,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比较2组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Harii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Hari-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不影响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初次生物 输血 自体 氨甲环酸
下载PDF
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张衡 周宇凡 +4 位作者 李博闻 李宽新 刘扬 周建生 赵建宁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05-515,共11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为临床THA髋臼解剖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为临床THA髋臼解剖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例因左侧CroweⅢ型DDH伴终末期髋骨关节炎于2020年4月就诊并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女,57岁。术前、术后分别行骨盆CT平扫三维重建。在Mimics和3-Matic软件里建立14组髋臼杯不同前倾角、外展角、旋转中心高度模型并进行材料赋值,在Abaqus软件里设置边界和负载条件,计算并观察髋关节应力峰值和分布。结果:对于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外展角设置为40°时,髋臼杯前倾角5°~2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前倾角20°;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时,髋臼杯外展角30°~5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外展角35°;当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外展角设置为40°时,旋转中心上移0~20 mm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旋转中心上移10 mm。在所有14组髋臼杯参数模型中,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时,髋臼、髋臼杯、聚乙烯内衬Von Mises值最低。结论:在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建议解剖重建旋转中心,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同时进行髋臼外上方植骨并增加螺钉以进一步减少髋关节应力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髋臼重建 CroweⅢ髋关节发育不良 生物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非对称型假体设计及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力学分析
4
作者 苏德君 董万鹏 +2 位作者 董跃福 张吉超 张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16,共7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晚期病症的有效手段,但假体衬垫容易因内部应力变化而产生磨损失效,寿命有限且术后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如何对假体进行改进设计来满足患者更多的需求是假体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基于半月板的形态设计一...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晚期病症的有效手段,但假体衬垫容易因内部应力变化而产生磨损失效,寿命有限且术后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如何对假体进行改进设计来满足患者更多的需求是假体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基于半月板的形态设计一种非对称型假体,并与对称设计的后稳定型假体进行比较,分析2种假体的应力分布情况和衬垫的接触面积变化,以探究非对称型假体设计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对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模拟截骨和假体装配,建立基于非对称型假体及对称设计的后稳定型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模型。在0°,10°,20°,30°的屈膝条件下,探究股骨假体、胫骨假体以及衬垫上的Mises应力,并通过对比衬垫内外侧的接触面积,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生物力学变化和运动行为的改变。结果与结论:(1)在0°-30°的屈膝过程中,2种假体衬垫上的Mises应力峰值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内侧始终大于外侧。(2)非对称型设计的假体与后稳定型假体相比,应力峰值更低;在屈膝30°时,非对称型假体衬垫内外侧的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15.81 MPa和11.95 MPa,后稳定型衬垫为16.70 MPa和13.76 MPa,两者内侧差值约为5.33%,而外侧则相差13.15%;对比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上的Mises应力峰值,非对称型假体在屈膝过程中始终低于后稳定型假体。(3)在0°站立位时,后稳定型假体衬垫的内侧接触面积为17.96 mm^(2)、外侧为34.10 mm^(2);而非对称型假体衬垫的内外侧接触面积分别为105.47 mm^(2)和107.80 mm^(2),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且两侧差距更小。(4)结果表明,非对称型假体的生物力学表现更好,且能够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提升关节活动度有所帮助。这种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膝关节以内侧髁为轴进行外旋的运动机制,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膝关节假体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置换 非对称假体设计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生物型长柄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5
作者 刘名 王凯 陈晓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48-1351,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生物型长柄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104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生物型长柄假体THA术治疗。根据患者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外侧组(n=48)与后外侧组(n=56)。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生物型长柄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104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生物型长柄假体THA术治疗。根据患者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外侧组(n=48)与后外侧组(n=56)。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术后2 d及6个月Harris、Aubigné-Postel评分。结果:后外侧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低于外侧组(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6个月,两组髋关节评分均上升(P<0.05),且后外侧组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均高于外侧组(P<0.05);后外侧组优良率(85.71%)与外侧组(7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生物型长柄假体THA术均能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但后外侧组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 生物长柄假体 人工髋关节置换 入路方式
下载PDF
髋臼一次磨锉成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凯 胡兆斌 +3 位作者 邰志洪 于潮将 王铠 许炜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32-35,4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髋臼一次磨锉成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收治70例单侧髋关节行初次THA的患者。其中,35例采用髋臼一次磨锉成形,为一次磨锉成形组;另35例采用传统方法从最小...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髋臼一次磨锉成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收治70例单侧髋关节行初次THA的患者。其中,35例采用髋臼一次磨锉成形,为一次磨锉成形组;另35例采用传统方法从最小号髋臼锉开始磨锉,直至软骨下骨出现均匀渗血,为传统磨锉方法组。两组髋臼磨锉结束后再将相应型号的髋臼假体按预定角度打入,股骨侧处理方法一致。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一次磨锉成形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磨锉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均在安全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一次磨锉成形组优于传统磨锉方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门诊复诊均无异常情况。结论髋臼一次磨锉成形可以减少髋臼磨锉失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髋关节置换 髋臼 一次磨锉成形
下载PDF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明 郭承军 +2 位作者 黄和生 舒勇 韩智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8期8937-8940,共4页
背景:目前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应用时仍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其中疗效评估,尤其是中期疗效缺乏长期随访及系统的评估标准。目的:评估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 背景:目前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应用时仍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其中疗效评估,尤其是中期疗效缺乏长期随访及系统的评估标准。目的:评估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1-07/2003-03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35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均采用改良Gibson切口,假体均为美国Stryker公司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进行5.3~8年的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评估根据置换后随访双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臼杯、股骨假体位置及周围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磨损速度与趋势;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臼杯及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导致的翻修作为止点。结果与结论:患者Harris评分从置换前的平均41分提高到最近随访时的平均91.3分。未出现可确诊的无菌性松动影像表现或要求翻修,亦未发现骨盆局限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3±0.06)mm/年。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臼杯及股骨假体的生存率均为100%。中期随访结果(至少5.3年)表明,生物型假体用于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能够提供理想固定效果,临床疗效满意。未发现无菌性松动,骨溶解的发生率亦低下。但患者年龄越大,发生松动的概率越大,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跟踪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生物假体 关节 中期疗效 假体生存率
下载PDF
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中年全髋关节置换:5年随访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李靖扬 刘振峰 +1 位作者 乔为民 方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4107-4111,共5页
背景:目前对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的研究开展较多,无论是围手术期治疗还是置换后功能恢复等均日趋完善,但针对中年全髋关节置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置换后长期随访以及远期疗效尚存在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国内有关中年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时... 背景:目前对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的研究开展较多,无论是围手术期治疗还是置换后功能恢复等均日趋完善,但针对中年全髋关节置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置换后长期随访以及远期疗效尚存在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国内有关中年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时如何选择假体,该选用何种类型何种材料的假体研究较少,临床中可参考的依据不多。目的:对比分析骨水泥型全髋置换和生物型全髋置换对中年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骨科接受全髋置换的60例中年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分析,年龄(37±6)岁,其中接受生物型全髋置换的患者32例,接受骨水泥型全髋置换的患者28例。统计置换后6个月、2年及5年的肢体功能恢复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评估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生物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Harris评分在置换后6个月、2年、5年3个时点上均明显优于骨水泥组(P<0.01)。生物组置入6个月后无并发症,2年后有1例发生自发溶骨性疾病,5年后2例发生假体松动。骨水泥组置入后6个月2例发生自发溶骨性疾病,1例出现假体松动,2年后3例在出现假体松动,5年后2例出现线性渗透溶。提示对于中年患者,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方面较骨水泥型假体更有优势。至少在5年的随访过程中获得了更令人满意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生物假体 髋关节置换 骨水泥假体 HARRIS评分
下载PDF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马业涛 宋世锋 +5 位作者 肖海涛 曾凡 张熙民 陈世强 刘福存 姚理阳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8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中期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10年6月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12例24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评估根据置换后随访双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臼... 目的分析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中期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10年6月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12例24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评估根据置换后随访双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臼杯、股骨假体位置及周围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磨损速度与趋势。结果 12例均获随访,随访1~5年(平均3年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0.3±3.3)分恢复到术后(94.5±3.8)分。假体均位于解剖位置,尚未见术后感染及松动发生,患者双下肢长度差术前为1~5cm,术后为0~1cm,11例22髋疼痛完全消失,1例2髋有轻度疼痛伴有轻度跛行,但能够生活自理且恢复正常工作,其余患者均步态正常。结论生物型假体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患者,能够提供理想固定的效果,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生物假体 脊柱炎 强直性
下载PDF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业涛 宋世锋 +5 位作者 肖海涛 张熙民 曾凡 陈世强 刘福存 姚理阳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中期疗效。方法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2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27髋)。临床评估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影像评估根据置换后随访双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臼杯、股骨假体位置及周围骨...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中期疗效。方法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2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27髋)。临床评估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影像评估根据置换后随访双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臼杯、股骨假体位置及周围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磨损速度与趋势。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3~5年。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5分±2.3分,术后平均93.2分±3.5分。假体均位于解剖位置,无术后感染及松动发生,术前患者双下肢长度差为1~5 cm,术后为≤1 cm。21例25髋疼痛完全消失,患者步态正常;2例2髋有轻度疼痛伴有轻度跛行,生活自理且恢复正常工作。结论生物型假体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晚期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能够提供理想功能效果,早、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生物假体 股骨头坏死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先东 朱敏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3期72-73,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对94例严重骨质疏松的髋部骨折患者分别根据骨折类型及骨密度测量结果选择生物型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对94例严重骨质疏松的髋部骨折患者分别根据骨折类型及骨密度测量结果选择生物型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进行髋关节功能、疼痛与关节活动度测定及髋部影像学检查,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的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患者经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性假体相比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术后疗效优于生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关节置换 骨水泥 生物
下载PDF
BetaCone双锥度生物固定型髋关节柄在严重骨质疏松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世孔 肖晟 张寅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5801-5804,共4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股骨部分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已成为国际流行的趋势,但临床上许多诸如高龄、绝经、强直性脊柱炎等情形导致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其选用生物固定柄的股骨柄效果仍有待大宗病历证实。目的:总结使用BetaCone双锥度生物固...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股骨部分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已成为国际流行的趋势,但临床上许多诸如高龄、绝经、强直性脊柱炎等情形导致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其选用生物固定柄的股骨柄效果仍有待大宗病历证实。目的:总结使用BetaCone双锥度生物固定型髋关节柄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10/2008-01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完成。对象:选取同期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11例严重骨质疏松患者(11髋),强直性脊柱炎4例,髋关节置换后无菌性松动5例,股骨颈骨折2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例虽为双侧患病,但考虑到患者身体状况仅行单侧置换。BetaCone双锥度生物固定型髋关节柄假体为德国LINK公司产品。方法:11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均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融合髋手术先行股骨颈楔形截骨以获得较好的显露。在髋臼假体安装完成后,股骨髓腔近端开口,保持正确的前倾角打入髓腔锉,选用与扩髓锉同号的假体安装复位。置换前后使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常规摄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了解假体与骨界面是否有透光区和硬化带,观察假体是否有移位发生以及假体与股骨的接触情况、假体固定的稳定性。主要观察指标:全髋关节置换效果,置换后并发症。结果:11例骨质疏松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目前平均随访8.7个月。由于本病例分析是早期报道,故取4例随访时间达6个月的患者病历进行结果分析。Harris评分由置换前的平均47.3分上升到置换后的83.2分,优良率90.1%,最近一次随访X射线片评价假体在位良好,无松动、下沉现象,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意。1例翻修患者于髋关节置换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1区有局限性透光带,无明显硬化带,患者无静息痛或活动疼痛,无全身发热、局部红肿表现,为骨长入性稳定。置换过程中发生大转子骨折1髋,经张力带钢丝固定良好。股骨劈裂1髋为股骨距裂纹骨折,再次处理髓腔,假体置换后4个月骨折愈合,假体稳定。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神经并发症,无急性感染和下肢深血栓形成。结论:使用BetaCone双锥度生物固定型髋关节柄治疗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短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定 假体 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高龄骨质疏松患者应用生物型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韩宁 李根 +3 位作者 李增春 李钦传 闫巧云 蔡颖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6期105-108,共4页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重要选择,探讨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笔者医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包...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重要选择,探讨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笔者医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包含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和生物型假体柄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在院时间、治疗1年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前内科基础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半髋置换组。半髋置换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低于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93.3%)明显高于半髋置换组(83.3%,P=0.033)。结论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虽然全髋置换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范围和生存质量,但双极股骨头置换在一般状况差的高龄患者中仍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髋关节假体 双极股骨头假体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马超 唐华羽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比较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8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DFNF患者128例,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1~84岁,平均72.7岁。... 目的比较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8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DFNF患者128例,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1~84岁,平均72.7岁。骨折原因跌伤75例,撞伤32例,高处坠落伤2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物型假体THA组(BPTHA组,n=64)与骨水泥型假体THA组(CPTHA组,n=64)。BPTHA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CPTHA组行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血清前列腺素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等疼痛因子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THA组住院时间长于CPTHA组(19.76±2.24)d vs.(15.37±1.71)d,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低于CPTHA组(81.72±8.37)分vs.(86.68±8.85)分,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高于CPTHA组(95.54±9.67)分vs.(90.72±9.12)分,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高于CPTHA组(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低于CPTHA组(P<0.05)。B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C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THA、CPTHA均可应用于老年DFNF的临床治疗,但CPTHA近期疗效优于BPTHA,而BPTHA远期疗效优于CPT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股骨颈骨折 生物 骨水泥 假体 髋关节置换 老年
下载PDF
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用于老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2年随访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志礼 舒勇 唐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4783-4786,共4页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适用于年龄<65岁的患者,骨水泥假体适用高龄、骨质情况欠佳的患者。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非骨水泥假体不适用于年龄>70岁、既往身体健康、日常活动量满意、无骨质疏松或有轻度骨质疏松的患者。目的...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适用于年龄<65岁的患者,骨水泥假体适用高龄、骨质情况欠佳的患者。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非骨水泥假体不适用于年龄>70岁、既往身体健康、日常活动量满意、无骨质疏松或有轻度骨质疏松的患者。目的:观察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用于老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行非骨水泥假体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年龄>70岁的老龄患者57例65髋,平均年龄86.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3例33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25髋,髋关节发育不良6例7髋。记录置换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置换后初次下床活动的时间、置换前及置换后3,6,12,24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X射线片结果、置换后并发症。结果与结论:随访6~40个月,平均19.6个月。53例完成随访,4例失访,未发现假体松动和需翻修手术病例。Harris评分由置换前的平均(40.7±18.9)分提高到置换后的(89.2±5.5)分,优良率为93.7%。置换后并发症包括术口血肿1例、脑血管意外1例几泌尿系感染1例。提示老龄患者用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能达到满意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 髋假体 非骨水泥 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迟琨 刘波 杨雪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于术后6周进行负重训练,观察组患者于术后2周左右在耐受范围内完全负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HHS和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负重训练 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生物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洋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和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龙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和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龙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假体类型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0)和参照组(n=50)。对实施不同的假体置换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位骨化程度、术后假体稳定性、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 Hip Joint Function Scale,Harri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开展X线检查,研究组假体稳定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0 vs 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P>0.05)。结论相对于骨水泥型假体,使用生物型假体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人工髋关节 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骨水泥人工髋关节
下载PDF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打压植骨处理晚期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臼内陷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正学 邓辉 +5 位作者 杨毅 赵文川 杨佳 溪应龙 段于平 李彪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自体打压植骨处理晚期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臼内陷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2例(51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伴髋臼内陷的患者,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 目的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自体打压植骨处理晚期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臼内陷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2例(51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伴髋臼内陷的患者,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自体打压植骨重建髋臼.术前、术后分别对患者髋关节进行Harris评分和患侧髋关节的外展角度测量.结果 42例(51髋)均获随访.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0.49±1.58)分,至术后1 a末次随访(91.8±2.23)分,P<0.05;患侧髋关节的屈曲由术前(44.47±2.38)°,至术后1 a末次随访(95.61±2.04)°,P<0.05.结论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打压植骨治疗晚期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导致的髋臼内陷,可以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髋关节假体 打压植骨 类风湿 髋臼内陷 关节置换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型股骨柄沉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波 郭达 +3 位作者 彭侃 郝阳泉 许鹏 冯磊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生物型股骨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影像学上生物型股骨柄的沉降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关节中心行THA的124例患者(136髋),其中男... 目的本研究观察生物型股骨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影像学上生物型股骨柄的沉降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关节中心行THA的124例患者(136髋),其中男性56髋,女性80髋;平均年龄(53.0±12.5)岁,收集纳入研究病例的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生存质量评分(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伤口愈合情况、假体松动、感染及翻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分别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并测量股骨柄沉降数据。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VAS、HSS及SF-12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VAS评分在术后3个月以后无显著变化,HHS评分术后6个月以后无显著变化,SF-12在术后1年内呈逐渐提高趋势。术后1个月时有2例伤口浅表愈合不佳,给予清创缝合后均愈合,术后1年随访期间内,未发生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内生物型股骨柄有沉降发生,其中术后1个月平均沉降(0.46±2.63)mm,术后3个月沉降(1.15±2.77)mm,3个月后未再发生假体下沉。结论生物型股骨柄在THA术中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生物型股骨柄在术后前3个月内确有沉降发生,但沉降量不会增加早期手术失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股骨柄 沉降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生物型与非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新钢 卢红明 于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175-1176,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与非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出血量的比较与分析。方法利用术后血液回收装置以及术中监测出血量对70例人工全髋关节术后病人术中及术后的出血情况进行对比性监测。结果采用Moris评分方法,结果70例病例术后当天至6个月(平... 目的探讨生物型与非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出血量的比较与分析。方法利用术后血液回收装置以及术中监测出血量对70例人工全髋关节术后病人术中及术后的出血情况进行对比性监测。结果采用Moris评分方法,结果70例病例术后当天至6个月(平均三个半月)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平均7.5~11.5cm,非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11.4~16cm,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生物型组手术时间大于非生物型组90(70~150)分钟,80(65~115)分钟,P<0.05,术后出血量生物型组明显大于非生物型组,(350±150)ml,(240±80)ml。拔出引流装置时间生物型组大于非生物型组,术后6个月无显著差异。结论非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年龄大所致骨质疏松症,骨缺陷者以及骨再生机能障碍者,或癌症晚期与长期营养不良者;而生物型或杂交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固定技术则适用于年龄较轻(小于65周岁),活动度较大,骨再生机能良好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