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荷斯坦青年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对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善江 帅志强 +5 位作者 庞云渭 郝海生 邹惠影 杜卫华 赵学明 朱化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2-742,共11页
旨在研究母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ge at first pregnancy,AFP)对其泌乳性能和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13927头荷斯坦母牛(A牧场8091头,B牧场5836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母牛AFP、头胎和二胎的产奶... 旨在研究母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ge at first pregnancy,AFP)对其泌乳性能和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13927头荷斯坦母牛(A牧场8091头,B牧场5836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母牛AFP、头胎和二胎的产奶量、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首次配种时间和首次受孕时间,然后将母牛根据AFP的早晚(12~19月龄)分为8组,对各试验组母牛的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和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青年牛AFP以13和14月龄为主(总占比70.1%);2)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的305 d产奶量(P<0.05),其中AFP为14月龄时A牧场头胎和二胎305 d产奶量均最高,分别为15102和15534 kg;3)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受孕时间(P<0.05),AFP为14月龄时头胎产后首次发情和受孕情况最优;4)对于产后首配时间,除A牧场头胎AFP为16月龄时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著高于AFP为17月龄时(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各组间配种时间相差≤5 d;5)通过对A牧场在场牛(2703头)与淘汰牛(660头)的AFP记录数据分析发现,在场牛的AFP为14.52月龄,显著高于淘汰牛的AFP(P<0.05)。因此,在北方地区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下,14月龄可能是荷斯坦青年牛最适宜的初次配种妊娠月龄,这对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选择荷斯坦青年牛适宜的初次配种月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青年牛 初次配种妊娠月龄 产奶量 繁殖性能
下载PDF
初次配种妊娠月龄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繁殖性能和产后健康的影响
2
作者 李霞 刘娜 +5 位作者 扎拉嘎 王小艳 王园 王步钰 安晓萍 齐景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7-331,共5页
实验旨在研究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FP)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繁殖性能和产后健康的影响。实验以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2个规模化牧场1 876头荷斯坦青年母牛(A牧场1 004头,B牧场872头)为对象,将AFP分为5个组,分别为Ⅰ组(AFP<13.5)... 实验旨在研究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FP)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繁殖性能和产后健康的影响。实验以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2个规模化牧场1 876头荷斯坦青年母牛(A牧场1 004头,B牧场872头)为对象,将AFP分为5个组,分别为Ⅰ组(AFP<13.5)、Ⅱ组(AFP为13.5~14.0)、Ⅲ组(AFP为14.1~14.5)、Ⅳ组(AFP为14.6~16.0)、Ⅴ组(AFP>16.0),对比分析各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犊牛初生重、产后首次配种受胎率及产后疾病发生的数据。结果表明:2个规模化奶牛场以AFP≤16月龄为主(总占比为88.22%);AFP为13.5~14.0月龄时头胎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佳,产后首次配种受胎率最高;AFP>16月龄时犊牛初生重最大,产后首次配种受胎率最低,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最高;AFP<13.5月龄的奶牛产后真胃变位的发生率最高。综合以上结果,13.5~14.0月龄可能是荷斯坦青年牛适宜的初次配种月龄,这为规模化牧场选择合适的初次配种月龄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青年牛 初次配种妊娠月龄 产奶量 犊牛初生重
下载PDF
提高夏洛莱种公羊初次配种成功率的探讨
3
作者 王彦君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0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夏洛莱种公羊 初次配种 成功率
下载PDF
应用黄体酮制剂提高育成牛初次配种受胎率的研究
4
作者 刘敏 包亚军 《吉林畜牧兽医》 1994年第4期6-7,共2页
育成牛初次配种肌肉注射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的受胎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肌肉注射黄体酮组情期受胎率为65.06%(54/8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为45.61%(26/57),两组比较情期受胎率差异显著(P<0.05),不做任何... 育成牛初次配种肌肉注射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的受胎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肌肉注射黄体酮组情期受胎率为65.06%(54/8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为45.61%(26/57),两组比较情期受胎率差异显著(P<0.05),不做任何处理组情期受胎率为23.91%(11/46),与以上两组比较情期受胎率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配种 初次配种 受胎率
下载PDF
育成母牛提前配种效果的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于长才 王丽坤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7年第3期35-35,共1页
一般情况下,育成母牛应在18~20月龄,体重400kg左右进行初次配种。为观察15月龄、体重达到360kg以上的育成母牛进行配种的效果,笔者对齐齐哈尔、富裕等地的2个奶牛场及6个养牛大户的育成牛15、18月龄配种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现将结... 一般情况下,育成母牛应在18~20月龄,体重400kg左右进行初次配种。为观察15月龄、体重达到360kg以上的育成母牛进行配种的效果,笔者对齐齐哈尔、富裕等地的2个奶牛场及6个养牛大户的育成牛15、18月龄配种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种效果 育成母牛 初次配种 齐齐哈尔 月龄 育成牛 奶牛场 体重
下载PDF
初配母牛人工配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
作者 阿的力别克 《新疆畜牧业》 2016年第12期55-56,共2页
人工授精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牛的繁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改良牛的遗传形状和生产品质意义重大。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是评价人工授精技术的重要指标,其受到环境、营养、遗传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适龄... 人工授精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牛的繁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改良牛的遗传形状和生产品质意义重大。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是评价人工授精技术的重要指标,其受到环境、营养、遗传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适龄母牛初次配种,技术操作难度更大,需要注意的事项更多。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研究了适龄母牛初次人工配种时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应对的一些措施,希望对母牛人工授精操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配种 母牛 人工授精技术 初配 技术操作 生产品质 初次配种 实践经验
下载PDF
狸獭的配种技术
7
作者 李子强 《致富之友》 1999年第9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狸獭 配种技术 受胎率 妊娠初期 胚胎发育 发情周期 自然交配 自然养殖 初次配种 发情表现
下载PDF
狸獭的配种技术
8
作者 李子强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1999年第9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狸獭 配种技术 受胎率 妊娠初期 胚胎发育 发情周期 自然交配 自然养殖 初次配种 发情表现
下载PDF
提高奶山羊产奶量的技术措施
9
作者 李松龄 陈冠军 +1 位作者 马许 赵林安 《河南畜牧兽医》 2007年第02S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奶山羊 产奶量 技术 初次配种 初配月龄 泌乳期 发育成熟 青绿饲料
下载PDF
繁殖母猪的饲养管理
10
作者 张敬 隋茁 《养殖技术顾问》 2007年第9期6-7,共2页
1后备母猪 从仔猪育成结束到初次配种是后备母猪阶段。可饲喂哺乳母猪料,粗蛋白质水平为15%左右,不要饲喂商品猪料。因为绝大多数商品猪料都含有高量的铜和刺激生长的药物添加剂,并且维生素和磷、钙含量也不符合后备母猪生长需要... 1后备母猪 从仔猪育成结束到初次配种是后备母猪阶段。可饲喂哺乳母猪料,粗蛋白质水平为15%左右,不要饲喂商品猪料。因为绝大多数商品猪料都含有高量的铜和刺激生长的药物添加剂,并且维生素和磷、钙含量也不符合后备母猪生长需要,最佳生长率的钙、磷水平并不能满足骨骼沉积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管理 繁殖母猪 后备母猪 生长需要 蛋白质水平 药物添加剂 初次配种 哺乳母猪
下载PDF
按摩乳房:提高产奶量的重要措施
11
作者 汪志铮 《今日畜牧兽医》 2009年第1期54-54,共1页
按摩乳房.对初次配种妊娠的母牛、经产的妊娠干乳期的母牛和分娩后正在泌乳的母牛,均有积极的生理意义和增加产奶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产奶量 乳房 按摩 初次配种 生理意义 母牛 分娩后 干乳期
下载PDF
按摩乳房: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重要措施
12
作者 汪志铮 《饲料博览(技术版)》 2008年第12期37-37,共1页
按摩乳房,对初次配种的妊娠母牛、经产的干乳期母牛和泌乳母牛不但有增加产奶量的重要作用,还有积极的生理意义和。
关键词 产奶量 乳房 按摩 奶牛 妊娠母牛 初次配种 泌乳母牛 生理意义
下载PDF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3
作者 殷宗俊 《农技服务》 2006年第12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饲养管理 种公猪 现代养猪生产 杜洛克猪 种用价值 初次配种 长白猪 肉用型
下载PDF
肉用育成母牛培育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延旭 《辽宁畜牧兽医》 2001年第6期3-5,共3页
肉用犊牛一般6月龄断乳,小母牛从断乳至初次配种这段时间称为育成期,育成母牛培育得好坏,直接影响其一生的生产性能,对肉牛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就育成母牛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体会.
关键词 肉牛 育成母牛 饲养管理 饲养方式 初次发情 初次配种
下载PDF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与饲喂模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园园 林贤 黄春斯 《猪业科学》 2017年第2期89-90,共2页
NRC(1998)所给出的妊娠母猪营养需要量是一个恒定值,因此对于妊娠母猪来说,不论胎次、妊娠时间、生产性能,都是使用同一种饲料。初次配种时,母猪身体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与身体停止发育的经产母猪相比营养需求不同,且胎儿的发... NRC(1998)所给出的妊娠母猪营养需要量是一个恒定值,因此对于妊娠母猪来说,不论胎次、妊娠时间、生产性能,都是使用同一种饲料。初次配种时,母猪身体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与身体停止发育的经产母猪相比营养需求不同,且胎儿的发育、产仔数均会影响母猪对营养的真实需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需要量 妊娠母猪 饲喂模式 NRC(1998) 生长发育阶段 妊娠时间 生产性能 初次配种
下载PDF
特种野猪种猪的饲养管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艳阁 《农村百事通》 2017年第17期44-45,共2页
特种野猪,是采用野猪与家猪杂交再经过选育而成的新品种。特种野猪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既耐寒又耐热,抗病性也较强,人工饲养很少发病,成活率较高。 1.种公野猪的饲养管理 饲养种公野猪是为了获得数量充足、质量好的精液,提高受配母猪... 特种野猪,是采用野猪与家猪杂交再经过选育而成的新品种。特种野猪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既耐寒又耐热,抗病性也较强,人工饲养很少发病,成活率较高。 1.种公野猪的饲养管理 饲养种公野猪是为了获得数量充足、质量好的精液,提高受配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并延长种公野猪的使用寿命。种公野猪的初配种时间为12~14个月龄,最适合初次配种的体重为100~130公斤,过肥或过瘦都不适合配种。种公野猪的使用年限为5~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野猪 饲养管理 种猪 配种时间 人工饲养 使用寿命 初次配种 使用年限
下载PDF
如何提高奶山羊产奶量
17
作者 王东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2年第8期20-20,共1页
一、合理掌握初配月龄 奶山羊初次配种宣安排在母羊12—14月龄、体重达40千克时进行。因为此时母羊身体发育成熟,配种产羔后产奶量高。每年9~10月份给奶山羊配种,次年早春2—3月份产羔,泌乳期恰好在春夏秋三季。泌乳期青绿饲料丰... 一、合理掌握初配月龄 奶山羊初次配种宣安排在母羊12—14月龄、体重达40千克时进行。因为此时母羊身体发育成熟,配种产羔后产奶量高。每年9~10月份给奶山羊配种,次年早春2—3月份产羔,泌乳期恰好在春夏秋三季。泌乳期青绿饲料丰盛,有利于提高奶山羊的泌乳量。此外,到再次秋配时,300天的泌乳期已过200天,配种后不影响产奶和胎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产奶量 初次配种 初配月龄 泌乳期 发育成熟 青绿饲料 胎儿发育
下载PDF
种猪的选留与淘汰
18
作者 张维广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10期68-68,共1页
猪一般在4-5月龄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猪妊娠期短,只有114天,一岁或更短的时间可以第一次产仔。据报道,我国优良地方猪种,3月龄时公猪开始产生精子,母猪开始发情排卵,比国外品种早3个月。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一... 猪一般在4-5月龄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猪妊娠期短,只有114天,一岁或更短的时间可以第一次产仔。据报道,我国优良地方猪种,3月龄时公猪开始产生精子,母猪开始发情排卵,比国外品种早3个月。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一年能分娩两胎,若缩短哺乳期,对母猪进行激素处理可以达到两年五胎或一年三胎。经产母猪平均一胎产仔10头左右,比其他家畜要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猪 选留 经产母猪 发情排卵 初次配种 地方猪种 国外品种 多胎高产
下载PDF
提高杜泊种公羊初配成功率的经验
19
作者 郭尚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第7期41-41,共1页
近年来随着肉羊新品种的不断引人,种公羊初次配种调教的成功率只占20%左右。有的公羊因调教不当造成终生不能配种,给养羊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种羊场工作期间,对杜泊后备公羊进行了初次配种调教工作,归纳出经验总结如下。
关键词 种公羊 功率 初配 初次配种 经济损失 后备公羊 新品种 调教
下载PDF
提高母狐繁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20
作者 谢荐富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2年第12期27-27,共1页
目前,我国银狐和蓝狐的养殖场户较多,养狐数量较大,但繁殖率不高,因而制约饲养者的经济收益。现就如何减少空怀,提高繁殖率,提出若干措施供饲养者参考。1.选好种狐初次配种的公狐最好选择出生早的,因为雄狐8月末到9月初,睾丸开始逐渐发... 目前,我国银狐和蓝狐的养殖场户较多,养狐数量较大,但繁殖率不高,因而制约饲养者的经济收益。现就如何减少空怀,提高繁殖率,提出若干措施供饲养者参考。1.选好种狐初次配种的公狐最好选择出生早的,因为雄狐8月末到9月初,睾丸开始逐渐发育,到11月睾丸明显增长,到次年1月,开始产生成熟的精子。狐属于季节性发情,每年只繁殖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率 蓝狐 银狐 养狐 综合技术措施 初次配种 养殖场户 配种 经济收益 若干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