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多糖结冷胶的发酵过程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传宝 黄金 +1 位作者 何军邀 王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80,共5页
利用玉米浆和尿素作为廉价氮源进行结冷胶的发酵生产,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的初糖浓度、通气量和搅拌转速进行优化,获得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新工艺。结果表明:结冷胶发酵的最佳初糖浓度和通气量分别为40g/L和1 vvm;最佳的搅拌转速控制策略为... 利用玉米浆和尿素作为廉价氮源进行结冷胶的发酵生产,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的初糖浓度、通气量和搅拌转速进行优化,获得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新工艺。结果表明:结冷胶发酵的最佳初糖浓度和通气量分别为40g/L和1 vvm;最佳的搅拌转速控制策略为延滞期(0~12 h)400 r/min,对数期(12~32 h)800 r/min,稳定期(32~40 h)400 r/min。在上述条件下,结冷胶产量、黏均分子量和发酵液表观黏度分别为16.7 g/L、625.8 kDa和7495 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冷胶 初糖浓度 通气量 搅拌转速 优化
下载PDF
分批补料培养对L-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勇 张长铠 +1 位作者 曹光宇 房敏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6-29,33,共5页
以钝齿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crenatumMet-,Bio-,AECr,AHVr)的分批补料技术进行L -异亮氨酸 (L -ILE)发酵调控的研究。采用间歇恒速补料方式 ,当初糖浓度由 7%下降至 1 %~ 2 % ,补糖为 2 3g/L·h ,整个发酵过程糖浓度一直维持在 ... 以钝齿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crenatumMet-,Bio-,AECr,AHVr)的分批补料技术进行L -异亮氨酸 (L -ILE)发酵调控的研究。采用间歇恒速补料方式 ,当初糖浓度由 7%下降至 1 %~ 2 % ,补糖为 2 3g/L·h ,整个发酵过程糖浓度一直维持在 2 % ,μ、x值都提高 ,qp 为最大 ;L -亮氨酸产率达 1 7.4g/L ,产酸率提高 2 1 % ,结果明显优于分批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异亮氨酸 分批补料培养 初糖浓度 发酵
下载PDF
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 H23生产透明质酸营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立明 堵国成 +1 位作者 李寅 陈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34,共4页
在发酵罐水平上研究了酵母粉用量、初糖浓度和碳氮比以及补加葡萄糖对Strepto coccuszoopeidemicusH2 3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影响。利用上述条件在 5L罐上进行发酵实验 ,16h时发酵液中透明质酸质量浓度为 4 83g/L。
关键词 发酵生产 透明质酸 Streptococcus-zooepidemicus-H23 酵母粉用量 初糖浓度 链球菌
下载PDF
配种定容准不准对发酵有何影响?
4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1年第2期21-21,共1页
发酵配料定容的正确性十分重要,由于实际配料时,定容不准,或者含糖量分析不准,或者灭菌前,对蒸汽冷凝水因素考虑不周,灭菌结果,往往会出现Oh初糖浓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发酵生产的稳定性。
关键词 发酵生产 定容 配种 蒸汽冷凝水 初糖浓度 稳定性 配料
下载PDF
混合培养条件下酵母菌菌株生长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茜 吴祖芳 +1 位作者 范三微 翁佩芳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181,303,共7页
为研究两种酵母菌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各菌株生长相互影响的因素,本文考察了初糖浓度及p H对两种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简称Sc)和Issatchenkio orientalis(简称Io)生长的影响,以纯培养作对比,研究了混合培养条件下两种酵母菌有... 为研究两种酵母菌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各菌株生长相互影响的因素,本文考察了初糖浓度及p H对两种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简称Sc)和Issatchenkio orientalis(简称Io)生长的影响,以纯培养作对比,研究了混合培养条件下两种酵母菌有机酸代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低糖浓度、低p H以及有机酸代谢的差异是造成混合培养条件下Sc生长受到抑制的主要因素;Io代谢葡萄糖速率较Sc快,在初糖浓度为1%的混合培养中,Io优先竞争性地消耗葡萄糖,混合培养体系中Io/Sc(菌落数量比值)为70;Io较Sc耐酸,在p H3.5下,Io/Sc达56;有机酸代谢中,Io可特异性地生成2.52 g/L的乳酸,Sc可特异性地生成1.14 g/L的乙酸,混合培养中,Io可吸收代谢Sc产生的乙酸,而Io产生的乳酸则对Sc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从细胞生长与有机酸代谢角度分析果酒酵母菌混合培养细胞行为影响的因素,为多菌种混合发酵在果酒产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培养 初糖浓度 P H 乙酸 乳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