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0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再发黑热病利什曼原虫K26基因和ITS-1序列的多态性分析
1
作者 孙玉兰 王小梅 +2 位作者 吴文婷 张代涛 何战英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52,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再发黑热病病例的病原分子遗传背景。方法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其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K26)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然后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 目的了解北京市再发黑热病病例的病原分子遗传背景。方法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其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K26)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然后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K26基因扩增出626 bp大小片段,其长度与国内流行株差异明显,其氨基酸序列由14个氨基酸的基序重复排列组成,但个别位置发生氨基酸替代。K26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北京病例虫株与法国和西班牙的婴儿利什曼原虫相近,但与国内新疆、四川、河北等地的婴儿利什曼原虫虫株距离较远;ITS-1序列扩增出314 bp大小的片段,其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infantum属于同一分支。结论该病例感染的为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且与国内其他流行区的虫株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婴儿利什曼原虫 多态性 K26 ITS-1 北京
下载PDF
犬利什曼病诊断的回顾性分析
2
作者 黄薇 张兆霞 +8 位作者 唐娜 刘钢 林嘉宝 李明亭 李一帆 李安琪 张琼 刘洋 吕艳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为了总结分析北京地区犬利什曼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等,本调查收集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确诊的5例利什曼病患犬的病例资料,包括患犬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患犬转... 为了总结分析北京地区犬利什曼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等,本调查收集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确诊的5例利什曼病患犬的病例资料,包括患犬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患犬转归情况进行电话追踪访问后汇总。结果显示,3例(3/5)患犬来自北京市门头沟区。所有患犬(5/5)均有不同的皮肤病症状,4例(4/5)患犬体表淋巴结增大;个别患犬症状还包括葡萄膜炎、眼睑炎和不同程度的消瘦等。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犬均呈利氏曼原虫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犬表现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和肾损伤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部分患犬出现肾皮质回声增强。电话回访后得知,4例(4/5)患犬预后良好,1例患犬死亡。结果表明,利什曼病患犬常见临床症状为皮肤病变合并体表淋巴结肿大,但具体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通过对皮肤病变组织或淋巴结穿刺物进行利什曼原虫形态学观察和/或PCR特异性核酸检测可确诊该病。利氏曼病为人兽共患病,本调查通过描述患犬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和诊治方法,为北京市门头沟及其周边区域利氏曼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提高疾病的诊治效率,保障伴侣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皮肤病变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犬利什曼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3
作者 高萌 孙晓笛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犬利什曼原虫病的方法,采用利什曼重组抗原63 kDa糖蛋白(gp63)和鼠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以信号放大技术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通过测试犬艾利希(Ehrlichia)、犬莱姆(Lyme)、犬巴贝斯(Babesia)、犬心丝虫...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犬利什曼原虫病的方法,采用利什曼重组抗原63 kDa糖蛋白(gp63)和鼠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以信号放大技术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通过测试犬艾利希(Ehrlichia)、犬莱姆(Lyme)、犬巴贝斯(Babesia)、犬心丝虫(CHW)和犬利什曼(LSH)的阳性样本,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检测试纸测试Ehrlichia、Lyme、Babesia和CHW阳性样本均为阴性,对已确定的LSH阳性样本的检测最高稀释梯度达到1∶480。该检测试纸与ELISA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8.08%,与rk28利什曼抗体试纸条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阳性检出率更高。研究表明,LSH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犬利什曼原虫病的现场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病 利什曼原虫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
下载PDF
2017—2022年中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4
作者 王奇 师悦 +4 位作者 秦瑶 马会来 张丽杰 孙军玲 刘慧慧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目的分析2017—2022年中国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变化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2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数据,进行人群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的描述性... 目的分析2017—2022年中国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变化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2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数据,进行人群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的描述性分析;使用ArcGIS 10.7软件绘制病例分布地图,计算莫兰指数(Moran’s I)和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类型;采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时空聚集特征。结果2017—2022年,全国22个省份的296个县(市、区)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例1251例,其中犬源型流行区病例数891例(占71.22%),且病例数逐年上升;人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病例数分别为47例(占3.76%)和36例(占2.88%),持续处于较低水平。4月的报告病例数最多(142例);男女性别比为2.18∶1;病例职业以农牧民和学龄前儿童为主,分别占43.88%(549/1251)和27.50%(344/1251);不同年龄组中,0~4岁的报告病例数最多,为325例(占25.98%),其次是50~64岁,为300例(占23.98%)。病例主要分布于山西(449例)、甘肃(257例)、陕西(188例)、新疆(88例)、四川(84例)、河南(70例)和河北(41例)等7个省份,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4.08%(1177/1251)。犬源型、人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县分别是平定县(112例)、喀什市(11例)和伽师县(11例)。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病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聚集性(Moran’s I均>0,Z均>2.58,P均<0.01),高-高聚集区的县数由2017年的38个增加至2022年的48个,且由西部逐年向东转移;2022年河北、河南和北京出现新增高-高聚集的县。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7—2022年共发现3个聚集区,其中以阳泉市城区为中心,覆盖8个县(市、区)的一类聚集区发病风险最高(RR=46.76,LLR=704.79,P<0.01),聚集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9月,发病数256例。结论2017—2022年中国内脏利什曼病整体呈上升趋势,重点流行区域由新疆野生动物源型区域向山西、陕西、河南和河北等中北部的犬源型流行区转移,需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防控工作,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 流行特征 空间自相关 莫兰指数 时空聚类分析 中国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5
作者 白金姝 秦丽岩 +4 位作者 史光忠 王锋 王福双 李瑞 赵江山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利什曼病发病率的影响,为中国利什曼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提取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利什曼病发病率的影响,为中国利什曼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提取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病人数、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等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标化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中国利什曼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病数从4487例减至904例,降幅79.85%;粗发病率从0.38/10万降至0.06/10万,降幅84.21%;标化发病率从0.37/10万降至0.08/10万,降幅78.38%。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5.00%、-5.06%、-4.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65、-90.70、-90.82,P均<0.01)。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人群利什曼病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RR值从5.24降至0.23),随着时期的推移而降低(RR值从2.14降至0.67),越晚出生的队列其发病风险越小(RR值从7.86降至0.12)。结论1990—2019年我国利什曼病呈低度流行态势,利什曼病防治效果显著,但仍需加强对重点区域传播媒介的干预和高危人群的防护,以降低我国利什曼病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发病率 Joinpoint回归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中国
下载PDF
一类具有饱和型发病率的双时滞利什曼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分析
6
作者 杨雨琴 杨文生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83-92,共10页
利什曼病或称为黑热病,它通过受感染的白蛉叮咬而得以传播.该病最常见的两种临床表现分别为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为了有效控制该疾病的传播,该文提出了一类具有饱和型发病率的双时滞利什曼病模型.首先分析平衡点的存在性,并确定... 利什曼病或称为黑热病,它通过受感染的白蛉叮咬而得以传播.该病最常见的两种临床表现分别为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为了有效控制该疾病的传播,该文提出了一类具有饱和型发病率的双时滞利什曼病模型.首先分析平衡点的存在性,并确定了基本再生数;接着通过构造适当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并利用LaSalle不变性原理,研究该系统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来验证结果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饱和型发病率 双时滞 李雅普诺夫函数 全局稳定性
下载PDF
北京市西部山区犬利什曼原虫病的诊断和分析
7
作者 杜鹃 张玮 +7 位作者 吴迪 于海浪 杨璐 苗东影 李刚 陈会玲 李蕊 赵浩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58,共5页
本试验对在北京市西部山区调查发现的1例犬利什曼原虫病临床疑似病例开展了诊断和分析,采用血液检查、淋巴穿刺液显微镜检查、血清胶体金抗体检测、皮屑样品荧光定量PCR检测以及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ITS-1)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对病例开... 本试验对在北京市西部山区调查发现的1例犬利什曼原虫病临床疑似病例开展了诊断和分析,采用血液检查、淋巴穿刺液显微镜检查、血清胶体金抗体检测、皮屑样品荧光定量PCR检测以及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ITS-1)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对病例开展全面诊断。结果显示,该病例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淋巴细胞百分比、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低于参考范围,球蛋白、钙离子、肌酸激酶高于参考范围,呈现寄生虫感染的典型特征;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明显利什曼原虫虫体;胶体金抗体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病例ITS-1基因与以色列婴儿利什曼原虫KM677134.1聚为一支。结合地理来源,表明该地区流行株为山丘型婴儿利什曼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诊断 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1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旭 李兴隆 +3 位作者 王小梅 吴文婷 张代涛 何战英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65-68,共4页
对北京市1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感染来源,制定防控措施。收集病例就诊资料,在其感染地使用诱蛉灯开展白蛉监测、调查病犬信息,对病例和病犬骨髓液样本进行涂片、PCR检测、基因测序;对捕捉到的中华白蛉进行PCR检测。... 对北京市1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感染来源,制定防控措施。收集病例就诊资料,在其感染地使用诱蛉灯开展白蛉监测、调查病犬信息,对病例和病犬骨髓液样本进行涂片、PCR检测、基因测序;对捕捉到的中华白蛉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病例以间断性发热、乏力就诊,医院以骨髓液涂片可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感染地为门头沟王平镇,在该地区共捕获中华白蛉4520只,PCR结果阴性。病例、2只病犬骨髓液利什曼原虫PCR阳性,且基因序列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44%、95.6%、93.23%,病犬骨髓液涂片查见利什曼原虫。结果表明,确定门头沟王平镇存在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传播链。需进一步开展白蛉、病犬分布范围调查,开展病例监测,多部门联合采取防控措施,防止内脏利什曼病疫情继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 中华白蛉 婴儿利什曼原虫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康磊 郭芳 +3 位作者 李立方 白新凤 程彩云 徐梅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儿童内脏利什曼病(VL)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确诊的VL-HL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例VL-HLH患儿,男4例、女2例,中位年龄20.0(9.8...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儿童内脏利什曼病(VL)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确诊的VL-HL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例VL-HLH患儿,男4例、女2例,中位年龄20.0(9.8~27.0)月;3例省外输入,3例本省病例。6例临床表现均有发热、脾大、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增高,5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4例NK细胞活性下降,3例sCD 25升高,2例骨髓穿刺见吞噬细胞。通过骨髓穿刺确诊2例,发病至确诊时间分别为62天和90天;通过mNGS确诊4例,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为34.0(16.0~39.0)天。因延迟诊断接受激素治疗5例,化疗药物治疗3例,合并感染3例;2例早期行mNGS确诊VL-HLH患儿,避免应用化疗药物,且未合并感染。6例患儿均痊愈。结论VL-HLH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非利什曼原虫流行地区早期确诊困难,mNGS可为VL-HLH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及时给予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内脏利什曼 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下载PDF
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在体内外的致病力及保存方法研究
10
作者 廖力夫 罗芸 +1 位作者 史深 徐艺玫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19-625,共7页
目的通过动物攻毒实验观察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在动物体内外的致病力,探索保持该虫株致病力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从rK39抗体阳性灰仓鼠脾脏中分离获得的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分别在体外培养基中传代培养至7 d、30 d、36 d、44 d... 目的通过动物攻毒实验观察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在动物体内外的致病力,探索保持该虫株致病力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从rK39抗体阳性灰仓鼠脾脏中分离获得的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分别在体外培养基中传代培养至7 d、30 d、36 d、44 d、60 d、90 d和150 d后,按2.6×10^(5)条/只剂量腹腔接种至草原兔尾鼠,接种后60 d计算动物的脾脏系数、虫株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进一步将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分别接种灰仓鼠和草原兔尾鼠进行传代保种,比较两种动物感染该虫株后的存活时间和致病力变化。结果体外培养7~150 d的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接种后,草原兔尾鼠的脾脏系数由7 d的1.0%上升至30 d的2.2%,达到正常脾脏系数(0.15%)的10倍以上,而60 d的脾脏系数虽有下降,但仍然达正常值的3倍;虫株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由7 d的80%逐步下降至60 d的0%;90 d时的各项观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传代感染虫株后,草原兔尾鼠的存活时间为1~13个月,感染的半数个体于接种后4个月内死亡;而灰仓鼠的存活时间为5~31个月,感染的半数个体于接种后13.7个月内死亡;两种动物的平均死亡时间差异显著(t=0.0001,P<0.001),脾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0,P>0.05)。该虫株在两种动物体内的致病力一致,且在动物体内连续传代4年仍然具有致病力。结论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其致病力逐步降低,90 d时对草原兔尾鼠已无致病力,说明培养基传代培养方法不能保持该虫株对动物的致病力。动物体内传代接种才可以保持该虫株对动物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 致病力 毒力维持 草原兔尾鼠 灰仓鼠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利什曼病及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文涛 岑蕊言 +5 位作者 王利群 杨伟江 邓雨萌 肖田桢 何咏磬 雷霞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皮肤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全世界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流行于非洲、中西部和拉丁美洲等地,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便利,许多非流行区域也出现了患者.现有治疗方法在安全性、稳定性、耐药性、高成本、长期... 皮肤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全世界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流行于非洲、中西部和拉丁美洲等地,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便利,许多非流行区域也出现了患者.现有治疗方法在安全性、稳定性、耐药性、高成本、长期治疗和应用困难等方面存在诸多局限性.研究发现光动力疗法对皮肤利什曼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解决了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的难题.该文拟对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利什曼病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 光动力疗法 抗寄生虫 利什曼原虫
下载PDF
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儿童内脏利什曼病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万怡 王永军 +3 位作者 刘东海 董雪梅 王文媛 韩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对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内脏利什曼病(VL)患儿资料分析总结,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4例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继发噬血细... 目的对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内脏利什曼病(VL)患儿资料分析总结,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4例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结果4例患儿均表现为持续发热、脾脏增大、血细胞三系不同程度降低,结合相关检查,符合HPS诊断。考虑其流行病学因素,完善VL相关检查,4例患儿rK39试验均阳性,3例骨髓涂片检出杜利什曼原虫。予以锑剂治疗,结局良好。复习近5年内VLHLH相关文献发现,相比于原发性HLH,VL-HLH患儿可能更易出现铁蛋白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相比于VL,VL-HLH可能更易出现全血细胞降低、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清铁蛋白血症以及单核细胞绝对值降低。对于VL-HLH的治疗,两性霉素B可能比葡萄糖酸锑钠更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结论对于有疫区旅居史的患儿,在综合分析HPS原发病因时,应当考虑VL可能,同时行rK39试验和骨髓涂片检查,尽早准确给予对因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及避免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 噬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
下载PDF
中国犬源性和野生动物源性内脏利什曼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金长发 洪玉梅 熊光华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27-230,共4页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反映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从原始野生动物经犬到人的三个演化阶梯,即野生动物源性内脏利什曼病、犬源性内脏利什曼病和人源性内脏利什曼病。我国陇南川北山区是内脏利什曼病自然疫源地和犬源性内脏...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反映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从原始野生动物经犬到人的三个演化阶梯,即野生动物源性内脏利什曼病、犬源性内脏利什曼病和人源性内脏利什曼病。我国陇南川北山区是内脏利什曼病自然疫源地和犬源性内脏利什曼病并存的疫区。人偶尔可直接从野生动物宿主经野生中华白蛉而感染,而更多的是野生动物宿主通过野生白蛉由犬再经白蛉传染给人。阐明这一传播关系,从理论上探讨内脏利什曼病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按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来制定计划,将对内脏利什曼病和媒介白蛉的预防与控制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性内脏利什曼 野生动物源性内脏利什曼 犬源性内脏利什曼 中华白蛉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皮肤利什曼病传播媒介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管立人 许永湘 +1 位作者 左新平 王革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1期38-41,共4页
1994年的研究表明,在克拉玛依从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肤损害部位和从硕大白岭吴氏亚种消化道内分离出来的利什曼原虫,经DNA基因型的分析,证实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同源。本文报道,在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区内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数最颇... 1994年的研究表明,在克拉玛依从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肤损害部位和从硕大白岭吴氏亚种消化道内分离出来的利什曼原虫,经DNA基因型的分析,证实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同源。本文报道,在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区内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数最颇大,亲人性强,在野外和居民点内该蛉的前鞭毛体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9%(58/985)和2.9%(13/449),前鞭毛体在该蛉的消化道内能大量繁殖并可移行至咽及喙部;而在非流行区,该蛉的数量很少或无,也未查见前鞭毛体的感染。综合以往和本文的研究结果,作者确认硕大白蛉吴氏亚种为克拉玛依山婴儿利什曼原虫所致的皮肤利什曼病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 利什曼 利什曼原虫 传播媒介
下载PDF
全球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状与防控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旭斌 刘昆 邵中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3期271-276,共6页
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 VL)是一种虫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世界96个国家存在,并在60多个国家流行。通过积极的预防控制,极大降低了全球疾病负担,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达到了消除标准。随着环境变化、生物活动增多等因... 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 VL)是一种虫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世界96个国家存在,并在60多个国家流行。通过积极的预防控制,极大降低了全球疾病负担,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达到了消除标准。随着环境变化、生物活动增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近些年全球的VL疫情出现回升,并在局部地区暴发流行;VL与艾滋病合并感染已然发展成为疾病防控的重要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1—2030年被忽视热带病路线图,以期实现VL的全球消除,对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掌握全球VL流行现状与防控进展,提高疾病的有效控制,早日实现疾病消除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 全球健康 影响因素 流行
下载PDF
液滴式数字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利什曼原虫的方法比较
16
作者 陈维琳 侯杰 +1 位作者 王念 马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6-992,1031,共8页
目的建立内脏利什曼病液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将其与同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探究其在内脏利什曼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小环动基体DNA(kinetoplast DNA,kDNA)为分子靶标,根据其约200 bp的保... 目的建立内脏利什曼病液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将其与同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探究其在内脏利什曼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小环动基体DNA(kinetoplast DNA,kDNA)为分子靶标,根据其约200 bp的保守片段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内脏利什曼病液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比较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检测限、精密度以及在不同利什曼原虫虫株中的检测效果。结果液滴式数字PCR检测下限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下限相同,约为1.0×10 copies/μL;随待测样本浓度的降低(1.0×10^(4)copies/μL~1.0×10 copies/μL),液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变异系数呈增大趋势(12.07%~62.96%),重复性越差;实时荧光定量PCR变异系数较小(2.96%~4.26%),且不同浓度之间的变异系数差别不大。2种方法在不同利什曼原虫中的检测灵敏度不同。结论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相比,液滴式数字PCR在利什曼原虫检测中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后续还需更多的研究从分子靶标的选择、灵敏度、精密度及特异度等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液滴式数字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儿童利什曼病临床特点分析
17
作者 陈广法 王瑶 +2 位作者 王建东 位广帅 王怀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778-1782,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 检索2011年8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诊断为“利什曼病”或“黑热病”的儿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基本诊治过程。结果 共12例患儿,其中河南省10例... 目的 探讨儿童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 检索2011年8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诊断为“利什曼病”或“黑热病”的儿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基本诊治过程。结果 共12例患儿,其中河南省10例,山西省2例,学龄前期及以下患儿10例。主要表现有反复不规则发热、畏寒、皮肤发黑及溃疡、贫血、脾大等。实验室检查以全血细胞减少、甘油三酯及炎症因子(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伴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为主,超声示脾大为主,伴质韧或质硬。4例患儿接受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阳性率为100%;4例接受了rK39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5%;13例接受了活检涂片,阳性率为77%。确诊皮肤利什曼病1例,黑热病11例,并发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1例,6例患儿接受葡萄糖酸锑钠单疗程治疗,6例患儿接受葡萄糖酸锑钠双疗程治疗,临床痊愈8例,病原学痊愈4例。结论 儿童利什曼病以低年龄段内脏型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疑诊患儿存在血细胞三系减少、炎症因子增加并血脂异常等表现,及时行宏基因二代测序等检查以利早期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儿童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基于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检测黑热病特异抗体的免疫层析试条方法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18
作者 石锋 丁丹 +4 位作者 高春花 张璟 贾孝凯 王颖 危芙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1-985,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Recombinant K26,rK26)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用胶体金标记链球菌G蛋白(Streptococcal Protein G,SPG),并将其吸附于交联释放垫上;将利什曼原虫K26重... 目的建立基于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Recombinant K26,rK26)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用胶体金标记链球菌G蛋白(Streptococcal Protein G,SPG),并将其吸附于交联释放垫上;将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作为包被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检测特异抗体的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病原学确诊的内脏利什曼病、其它寄生虫病以及健康者血清,以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用rK39(Recombinant K39,rK39)试条进行平行检测。结果rK26试条法和rK39试条法检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91.82%(101/110)和93.64%(103/110);与10份疟疾患者血清、10份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10份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5份弓形虫病患者血清、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和5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40份健康者血清也均为阴性,rK26试条法和rK39试条法的总特异性均为100.00%。rK26试条法和rK39试条法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2),2种试条法检测黑热病患者血清的结果一致性较好(κ=0.73)。结论建立的基于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 rK26 rK39 免疫层析试条
下载PDF
基于GBD数据分析全球利什曼病疾病负担趋势
19
作者 吴旭斌 秦小昂 +1 位作者 刘昆 邵中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6091-6098,共8页
背景:利什曼病是一种虫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全球96个国家流行。本研究通过使用利什曼病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数据,描述全球利什曼病流行现状和趋势,为利什曼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检索2019年... 背景:利什曼病是一种虫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全球96个国家流行。本研究通过使用利什曼病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数据,描述全球利什曼病流行现状和趋势,为利什曼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检索2019年GBD数据库利什曼病的发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s)和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 SDI),统计描述全球1990年至2019年利什曼病流行趋势及年龄、性别差异,研究利什曼病发病率与SDI之间的关系。结果:1990~2019年利什曼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全球利什曼病发病人数与年龄负相关,男女无明显差异;随着SDI值的增加,利什曼病的ASIRs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分析GBD数据库,1990年至2019年间全球利什曼病发病率和DALYs下降,但在部分国家仍保持流行,需要重点关注中低SDI区域利什曼病流行病学,对于公共卫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全球健康 全球疾病负担 流行病
下载PDF
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新疆民丰县Ⅰ.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20
作者 伊斯拉音·乌斯曼 金长发 +11 位作者 左新平 顾灯安 兰勤娴 童苏祥 李雄 张仪 茹孜古丽·朱马洪 牛新玲 阿不力米提 木合塔 阿布都外力 库尔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对新疆民丰县一个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007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对民丰县安迪尔乡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中20年来的健康状况、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 目的对新疆民丰县一个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007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对民丰县安迪尔乡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中20年来的健康状况、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包括已过世者),并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查(触诊肝、脾);对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结果共调查居民313人,未见现症病例。既往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60例,其中13例已过世。171人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检测,阳性率为99.4%(170/171),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者的阳性率为96.6%(28/29)。197人进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阳性率为10.2%(20/197),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的阳性率为19.4%(6/31),追溯诊断为既往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结论新疆民丰县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流行病学 rk39免疫层析试条 利什曼素皮内试验 新流行区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