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120例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司那肽注射液治疗。...目的观察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120例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司那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及三餐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指标[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PCP)、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 h PG(9.71±1.44)mmol/L、HbA1c(6.81±0.8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5±1.98)mmol/L、(7.26±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MI(24.09±1.14)kg/m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83±1.0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CP、2 h P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可以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其治疗效果明显,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可以广泛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于早餐前皮下注射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目的分析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于早餐前皮下注射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于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PCP)、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9.96±0.87)d短于对照组的(14.17±1.45)d,体质量指数(22.05±1.07)kg/m^(2)小于对照组的(24.37±1.65)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6.49±0.75)mmol/L、2 h PBG(8.53±1.28)mmol/L、HbA1c(5.89±0.42)%低于对照组的(8.04±1.19)mmol/L、(10.96±2.37)mmol/L、(7.82±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CP(551.39±72.18)pmol/L、PCP(1824.56±215.61)p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513.46±48.94)、(1427.89±199.63)p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4.12±0.34)mmol/L、TG(1.69±0.12)mmol/L、LDL-C(2.37±0.17)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48±0.51)、(2.52±0.25)、(3.52±0.32)mmol/L,HDL-C(1.27±0.33)mmol/L高于对照组的(1.09±0.17)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0.05)。结论与预混胰岛素相比,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更好改善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体质量指数,还能调节血脂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值得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基础胰岛素方案后配合利司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功能与安全性的影响,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及后续改进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目的:研究基础胰岛素方案后配合利司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功能与安全性的影响,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及后续改进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司那肽+基础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疾病、食欲减退、过敏反应、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司那肽结合基础胰岛素方案对患者血糖的控制显著,可以促进胰岛素有效利用,并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利司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糖、肝脏硬度的影响。方法6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以数字盲选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常规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联合利司那肽治疗。对比两组...目的探讨利司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糖、肝脏硬度的影响。方法6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以数字盲选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常规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联合利司那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肝脏硬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8%高于常规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水平分别为(6.40±1.07)mmol/L、(9.04±1.41)mmol/L、(6.36±1.04)%,低于常规组的(7.28±1.32)mmol/L、(10.14±1.72)mmol/L、(7.2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脏硬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肝脏硬度(7.0±0.9)kPa低于常规组的(9.4±1.2)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司那肽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肝脏硬度,对改善预后有着积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120例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司那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及三餐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指标[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PCP)、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 h PG(9.71±1.44)mmol/L、HbA1c(6.81±0.8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5±1.98)mmol/L、(7.26±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MI(24.09±1.14)kg/m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83±1.0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CP、2 h P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可以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其治疗效果明显,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可以广泛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
文摘目的分析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于早餐前皮下注射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于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PCP)、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9.96±0.87)d短于对照组的(14.17±1.45)d,体质量指数(22.05±1.07)kg/m^(2)小于对照组的(24.37±1.65)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6.49±0.75)mmol/L、2 h PBG(8.53±1.28)mmol/L、HbA1c(5.89±0.42)%低于对照组的(8.04±1.19)mmol/L、(10.96±2.37)mmol/L、(7.82±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CP(551.39±72.18)pmol/L、PCP(1824.56±215.61)p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513.46±48.94)、(1427.89±199.63)p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4.12±0.34)mmol/L、TG(1.69±0.12)mmol/L、LDL-C(2.37±0.17)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48±0.51)、(2.52±0.25)、(3.52±0.32)mmol/L,HDL-C(1.27±0.33)mmol/L高于对照组的(1.09±0.17)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0.05)。结论与预混胰岛素相比,利司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更好改善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体质量指数,还能调节血脂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值得应用。
文摘目的:研究基础胰岛素方案后配合利司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功能与安全性的影响,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及后续改进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司那肽+基础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疾病、食欲减退、过敏反应、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司那肽结合基础胰岛素方案对患者血糖的控制显著,可以促进胰岛素有效利用,并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文摘目的探讨利司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糖、肝脏硬度的影响。方法6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以数字盲选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常规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联合利司那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肝脏硬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8%高于常规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水平分别为(6.40±1.07)mmol/L、(9.04±1.41)mmol/L、(6.36±1.04)%,低于常规组的(7.28±1.32)mmol/L、(10.14±1.72)mmol/L、(7.2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脏硬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肝脏硬度(7.0±0.9)kPa低于常规组的(9.4±1.2)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司那肽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肝脏硬度,对改善预后有着积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