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框架下的信用利差风险监管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春航 林学冠 陈璐 《金融监管研究》 2015年第2期1-9,共9页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利差巨幅波动造成的损失对银行偿付能力产生了冲击,而一些银行在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之间进行的监管套利,也影响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危机之后,这些问题引起了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关注。本文对信用利差风...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利差巨幅波动造成的损失对银行偿付能力产生了冲击,而一些银行在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之间进行的监管套利,也影响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危机之后,这些问题引起了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关注。本文对信用利差风险的识别、计量和资本监管改革等进行了探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利差风险计量和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账户 利率风险 信用利差风险
下载PDF
论我国寿险业的利差风险及其防范
2
作者 陈蓉 王雪梅 李航 《南方金融》 2000年第1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寿险业 利差风险 利息率 投资连投保险 中国
下载PDF
论我国寿险业的利差风险及其防范
3
作者 陈蓉 王雪梅 李航 《西南金融》 2001年第4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风险防范 制度创新 产品创新 资本金 寿险业 利差风险
下载PDF
衡量信贷利差风险:加入尾部分析
4
作者 Rachel Campbell Ronald Huisman 刘洋 《经济资料译丛》 2004年第3期38-43,共6页
伴随信贷衍生工具的涌现,信贷风险管理越来越成为金融风险管理中受到关注的领域.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信贷保护的需要、以及提高以贷款为基础的信贷投资收益和银行资本收益的潜在可能性,都刺激了对信贷衍生工具的需求.据英国银行学会... 伴随信贷衍生工具的涌现,信贷风险管理越来越成为金融风险管理中受到关注的领域.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信贷保护的需要、以及提高以贷款为基础的信贷投资收益和银行资本收益的潜在可能性,都刺激了对信贷衍生工具的需求.据英国银行学会的调查,1999年全球信贷衍生工具市物的规模是5860亿美元;到2000年市场规模达到大约8930亿美元;到2001年底,估计会陡增至12000亿美元;预计2002年会超过15000亿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利差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 尾部指数估计 美国 英国 日本 德国
下载PDF
基于持续期理论的利差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5
作者 姜虹 李竑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6,共4页
利差风险是寿险公司资产价值和负债价值因利率变动而遭受负面影响时所产生的风险,本文从风险定量分析理论——持续期理论入手。分析了利差风险及度量理论的应用,并提出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善寿险产品策略。合理设计寿险产品等增强国... 利差风险是寿险公司资产价值和负债价值因利率变动而遭受负面影响时所产生的风险,本文从风险定量分析理论——持续期理论入手。分析了利差风险及度量理论的应用,并提出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善寿险产品策略。合理设计寿险产品等增强国有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差风险 持续期理论 国有寿险企业 资产负债管理
原文传递
浅谈寿险定价的利率风险——保单利差损风险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媛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11期144-145,165,共3页
寿险定价利率风险是指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之不利偏差引起的亏损的可能性。它是威胁寿险公司盈利能力和寿险经营稳定性的一大风险,其发生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利差损,即通常所说的保单利差损风险。我国寿险定价利率风险... 寿险定价利率风险是指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之不利偏差引起的亏损的可能性。它是威胁寿险公司盈利能力和寿险经营稳定性的一大风险,其发生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利差损,即通常所说的保单利差损风险。我国寿险定价利率风险的产生既有宏观经济形势变动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寿险企业内部经营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利差损风险对我国寿险业经营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已成为阻碍我国寿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风险 利差风险 风险价值
下载PDF
论化解寿险企业利差损风险的有效途径
7
作者 王韧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55-57,共3页
探讨利差损风险的成因及我国寿险企业面临利差损风险的现状 。
关键词 寿险企业 利差风险 途径
下载PDF
浅析寿险企业化解利差损风险的途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大震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25-226,共2页
人寿保险公司化解利差损风险的途径主要有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开发新的寿险品种、加强精算制度建设等。
关键词 利差风险 寿险公司 利差 保险公司 中国
下载PDF
后违约时代:信用利差走向、风险路径及政策建议
9
作者 曹又丹 《债券》 2014年第4期32-35,共4页
"超日债"违约打破了中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记录,对债券市场信用利差的重估和评级分布的变化影响重大。本文以"超日债"违约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此前我国债券市场有关信用利差方面的特征,其次从行业层面梳理了未来信... "超日债"违约打破了中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记录,对债券市场信用利差的重估和评级分布的变化影响重大。本文以"超日债"违约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此前我国债券市场有关信用利差方面的特征,其次从行业层面梳理了未来信用风险暴露的路径,最后提出在当前的信用环境下,建议宏观调控部门将如何做好信用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风险信用利差 “超日债”违约行业风险信用风险管理
下载PDF
寿险公司投资公司债的风险最低资本比较研究——基于“偿二代”与市场一致性的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桦 谷雨 郑苏晋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53,共12页
我国保险业自2016年1季度起正式实施基于风险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为探讨该制度下保险公司投资信用债最低资本要求计量的合理性及准确性,笔者使用市场一致性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笔者基于 JLT 信用风险模型与 Vasicek 无风险利率模... 我国保险业自2016年1季度起正式实施基于风险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为探讨该制度下保险公司投资信用债最低资本要求计量的合理性及准确性,笔者使用市场一致性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笔者基于 JLT 信用风险模型与 Vasicek 无风险利率模型,根据我国公司债及国债市场历史数据,通过参数校准,计算了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级公司债的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要求;同时,在负债端采用年金及两全险假设,通过选择久期匹配的资产负债组合,计算了两种方法下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及二者总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通过结果比较发现:信用风险最低资本在市场一致性方法下对信用评级与期限的变化更为敏感;且基于“偿二代”利率风险最低资本要求配置资产不能真实规避市场利率风险,在市场一致法下须提取较高利率风险最低资本。由此,笔者提出调整标准法因子以凸显风险差异、调整压力情景参数以加强资产负债匹配,以及增加特征因子以精细化最低资本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风险 信用利差风险 市场一致性方法 最低资本
下载PDF
我国寿险公司的利差损问题研究
11
作者 蔡莉 张华东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3X期101-101,共1页
我国自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通道中,年保费收入从1996开始一直保持年40%的平均增长率,只在2004年出现短期的低谷,而整体发展势头是喜人的。但是在辉煌的发展业绩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利差风险,随着银行存款利... 我国自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通道中,年保费收入从1996开始一直保持年40%的平均增长率,只在2004年出现短期的低谷,而整体发展势头是喜人的。但是在辉煌的发展业绩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利差风险,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我国保险业面临的利差损风险日益明朗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差风险 寿险公司 保险业务 银行存款利率 平均增长率 保费收入 利差风险
下载PDF
基于利差模型的次级债券市场监督效应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冰魂 张海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33,共5页
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作用的发生可分为市场监督和市场影响两个阶段,而市场监督是市场约束形成的首要环节,因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市场监督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运用利差模型对2004-2009年我国15家商业银行的46支样本进行... 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作用的发生可分为市场监督和市场影响两个阶段,而市场监督是市场约束形成的首要环节,因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市场监督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运用利差模型对2004-2009年我国15家商业银行的46支样本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我国次级债券的市场监督作用较为显著,但次级债券对国有银行的市场监督作用却强于对非国有银行的市场监督作用。文章以隐性担保实际覆盖了所有银行这一原因对这一与预期相悖的结果做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债券 市场约束 市场监督 利差(收益率差-风险)模型
下载PDF
国际间利差交易的回眸与展望
13
作者 张雪莹 李琳 《中国货币市场》 2008年第3期28-30,共3页
利差交易主要是指借入低利率货币、再投资于高利率货币,从而赚取利差的交易行为。文章介绍了近几年来国际间利差交易的主要种类、规模及收益和风险状况,并对我国利率水平提高后对利差交易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利差交易 利差风险比例 夏普比率
下载PDF
保险投资与寿险产品的创新
14
作者 刘敏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29-33,共5页
中国加入WTO ,寿险业面对新形势 ,惟有不断创新 ,方能提高竞争实力。产品的创新是寿险业各项创新中的重要方面。保险投资是寿险产品创新的基础 ,通过寿险产品的创新将有效化解利差损并实现保险资金的有效运用 ,从而为寿险业创造更大的... 中国加入WTO ,寿险业面对新形势 ,惟有不断创新 ,方能提高竞争实力。产品的创新是寿险业各项创新中的重要方面。保险投资是寿险产品创新的基础 ,通过寿险产品的创新将有效化解利差损并实现保险资金的有效运用 ,从而为寿险业创造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投资 寿险业 产品创新 利差风险
下载PDF
论化解寿险业利差损风险的有效途径
15
作者 王韧 《北京金融》 2000年第10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人寿保险业 利差风险 风险化解 资金管理
原文传递
我国可转换债券二叉树定价方法的改进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天 《中国证券期货》 2012年第02X期34-35,共2页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混合性金融产品,投资者在将来某一时间具有选择是否按照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为股票的权利。本文在股票不支付红利的假设下,采用二叉树方法,综合考虑回售赎回条款、稀释因子、信用风险利差等因素得出了符合我国市场...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混合性金融产品,投资者在将来某一时间具有选择是否按照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为股票的权利。本文在股票不支付红利的假设下,采用二叉树方法,综合考虑回售赎回条款、稀释因子、信用风险利差等因素得出了符合我国市场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并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定价 二叉树 赎回 回售 稀释因子 信用风险利差
下载PDF
保险:1200亿准备金需增提?解读不精确!
17
作者 林然 《股市动态分析》 2019年第35期40-41,共2页
8月30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调整评估利率通知》),市场反应很强烈,媒体和部分投资人的解读均偏负面。媒体一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将&#... 8月30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调整评估利率通知》),市场反应很强烈,媒体和部分投资人的解读均偏负面。媒体一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将'保险行业需增提1200亿准备'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关于低利率资产荒和看衰保险行业的讨论也变得激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备金 保险业 形成机制 面向对象 偿付能力 法规依据 利差风险
下载PDF
利差损风险来了吗?
18
作者 董兢 《财新周刊》 2019年第6期54-57,共4页
随着利率进入下行周期,寿险业的利率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一方面,利率下行带动资产收益下行,、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承压;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要在负债端拉高产品的预定利率,以竞争市场份额。两相挤压,保险公司的利差收益空间越来越小。
关键词 利差风险 利率风险 保险公司 投资收益率 资产收益 预定利率 市场份额 利差收益
原文传递
利差损下欧洲保险公司应对策略研究——基于对安联集团、安盛保险财务报表的分析
19
作者 邱晓华 李衡 徐灼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21,共21页
利差损指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我国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主要来自人身险负债成本相对较高且具有刚性、与无风险收益率长期倒挂。欧洲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负利率市场环境,欧洲头部保险机构... 利差损指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我国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主要来自人身险负债成本相对较高且具有刚性、与无风险收益率长期倒挂。欧洲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负利率市场环境,欧洲头部保险机构如何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匹配成本收益的经验值得借鉴。安联集团和安盛保险应对利差损风险的共性特征包括优化负债结构、投资区域分散化、信用下沉和衍生工具对冲。为有效应对利差损风险,我国保险机构可以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学习借鉴欧洲同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差风险 国际经验 保险机构 欧洲
原文传递
信息不对称与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估价——基于2008-2011年中国企业债券数据 被引量:85
20
作者 周宏 林晚发 +1 位作者 李国平 王海妹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6-42,94,共7页
企业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因为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推高企业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利差。本文利用2008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非上市企业债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 企业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因为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推高企业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利差。本文利用2008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非上市企业债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本文构建了包含信息不对称的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估价模型。与传统的BS估价模型相比,本文构建的估价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际信用利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信用利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