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说梦是利比多的伪装?
1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12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利比多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病学家 释梦理论 维也纳大学 精神医学 心理现象 巨大科学 梦的解析
下载PDF
强调性本能不等于鼓吹性放纵──对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的再认识
2
作者 屈卫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1997年第1期88-91,共4页
本文对弗洛伊德本能论中的性本能作了分析,剖析了其中的几个主要观点及理论渊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利比多的动态平衡的原理。此外,本文还针对人们的一些误解和偏见,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弗洛伊德及其理论。
关键词 性本能 利比多 升华 自恋
下载PDF
弗洛伊德论艺术家问题
3
作者 向翔 《浙江学刊》 1988年第4期99-104,共6页
在艺术理论的发展史上,不论具体观点多么不同,对艺术家问题的研究却未曾中断。许多学者都曾经使用自己的方法,力争求解人群中的艺术家之谜。作为文艺理论家的弗洛伊德也不例外,他有不少有关艺术家问题的论述。本文拟对弗洛伊德在这一问... 在艺术理论的发展史上,不论具体观点多么不同,对艺术家问题的研究却未曾中断。许多学者都曾经使用自己的方法,力争求解人群中的艺术家之谜。作为文艺理论家的弗洛伊德也不例外,他有不少有关艺术家问题的论述。本文拟对弗洛伊德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想法作些探讨。艺术家问题在无意识表现说文艺学中的重要地位弗洛伊德的美学,是一种原欲动力学美学;弗洛伊德的文艺学,是一种无意识表现说文艺学。在考察了弗洛伊德关于艺术家问题的论述后,我们又可以得到这么一个想法:在弗洛伊德笔下,艺术家问题的重要性正是由无意识表现说自身及其美学基础决定的。是无意识表现说文艺学的内容及其所表现的原欲动力学的美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替代性满足 利比多 本能欲望 美学 艺术家问题 心理生活 无意识欲望 性格
下载PDF
蝴蝶与水仙花——论《蝴蝶君》中的自恋情结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晓洁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5-8,共4页
《蝴蝶君》一剧曾获得美国托尼戏剧奖,剧中的反东方主义的主题已被广泛研究过,而本文则主要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剧中主人公的自恋情结,以及西方殖民者的自恋。而“蝴蝶”是剧中主人公自恋的幻象,是其自恋心理的重要线索。
关键词 自恋情结 幻象 利比多
下载PDF
《红字》的潜意识和本能论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龚武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弗罗伊德认为,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被压抑者释放利比多,挖掘出潜意识深处被囚禁的情感《红字》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海斯特在小说开始之前已经犯下了奸情罪,从此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海斯特在痛苦中勇敢面对社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她... 弗罗伊德认为,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被压抑者释放利比多,挖掘出潜意识深处被囚禁的情感《红字》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海斯特在小说开始之前已经犯下了奸情罪,从此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海斯特在痛苦中勇敢面对社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她在孤独中成了自己的心理医生,运用自由联想法获得心理健康,因而使自己的利比多得到全部释放,从自由思想到最后采取勇敢的行动。丁梅斯代尔一直压抑自己,不敢与海斯特和女儿相认,只能不断地折磨自己压抑利比多,但海斯特最终帮助丁梅斯代尔释放力比多,使他最后在刑台上公开认罪,承认海斯特母女,心灵也得到完全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意识 利比多 痛苦 释放
下载PDF
试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原欲动力学美学的创立 被引量:4
6
作者 向翔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80-86,108,共8页
弗洛伊德所有稍具重要性的著作,都不同程度地涉及美和艺术问题。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作为西方最重要的心理学派别之一,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美学、文艺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弗洛伊德研究学者本杰明·纳尔逊在《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所有稍具重要性的著作,都不同程度地涉及美和艺术问题。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作为西方最重要的心理学派别之一,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美学、文艺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弗洛伊德研究学者本杰明·纳尔逊在《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一书的“火炬版前言”中说:“如果有谁仅仅把弗洛伊德看成是心理分析学家,那么,很难说他了解了弗洛伊德一半的人品。”由于弗洛伊德学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原欲 美学思想 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理论 动力学 本能欲望 利比多 潜意识 动力心理学
下载PDF
原始本能制约下的反向行为 论元春改额的心理动因 被引量:1
7
作者 温宝麟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8-87,共10页
关键词 绿玉 利比多 潜意识 心理动因 元妃 《红楼梦》 男性生殖器 贾宝玉 弗洛伊德 甄宝玉
下载PDF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试论李安从传统与现代的嬗变
8
作者 刘祥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65-66,共2页
一、以《饮食男女》为代表的含蓄风格李安早期作品"父亲三部曲"中的《饮食男女》是以姊妹三人的爱情为线索建构起来的故事,从中我们看到以父亲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作为道德规范的象征,面临的是即将分崩离析的危机。
关键词 李安 爱情 传统与现代 道德规范 利比多 情与理 父亲 早期作品 家庭 饮食
下载PDF
一颗痛苦心灵的历程——试析曹植的心理矛盾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达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4-68,共5页
除了现实的世界之外,每个人还有一个神秘莫测的心灵世界。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正是这个心灵的精神产儿。令人奇怪的是,人们在欢天喜地地接受这个新生儿来到人世以后,却忘掉了它的母亲。这就造成了一种不公正的现象:对于作家的心灵,... 除了现实的世界之外,每个人还有一个神秘莫测的心灵世界。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正是这个心灵的精神产儿。令人奇怪的是,人们在欢天喜地地接受这个新生儿来到人世以后,却忘掉了它的母亲。这就造成了一种不公正的现象:对于作家的心灵,人们很少问津。笔者不揣浅陋,对曹植的心理作以分析,希望在这方面做一点探索。 曹植虽然“生乎乱,长乎军”,但他的家庭却是很有地位的。他出生的那一年,曹操“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且做了兖州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人格面具 英雄情结 曹操 追求自由 曹丕 神仙世界 利比多 三国志 自然情结
下载PDF
美丑都在情欲之间——解读《梅岭之春》
10
作者 罗岗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51-56,共6页
张资平的短篇小说《梅岭之春》作为他男女小说中的一部,仍然是结合社会大背景编演着男女悲欢离合的故事,但这部小说的特异之处在于,显在的故事表层还隐包着一个男女情欲冲突以及由这种种突带来的生的困惑的潜在结构。作品的双重意义结... 张资平的短篇小说《梅岭之春》作为他男女小说中的一部,仍然是结合社会大背景编演着男女悲欢离合的故事,但这部小说的特异之处在于,显在的故事表层还隐包着一个男女情欲冲突以及由这种种突带来的生的困惑的潜在结构。作品的双重意义结构显示出小说女主人公保瑛的悲剧不仅是弱小个人与强大社会间的悲剧性冲突的小小缩影,也是近代人内心情欲冲突的折射。而男主人公吉叔父形象则完全暴露了张资平的旧式文人的风流自赏、寻花问柳的轻薄心态,降低了作品的美学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比多 情欲 困惑 显在结构 潜在结构
下载PDF
邓恩诗歌创作心理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正栓 贾晓英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1,共3页
约翰·邓恩作为17世纪最著名的玄学派的领军人物,以他的“奇思妙喻”著称于世。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利比多压抑和超我的自我救赎为切点,对邓恩的诗歌进行了分析,认为,正是利比多的冲动和压抑,使诗人产生了源源不断... 约翰·邓恩作为17世纪最著名的玄学派的领军人物,以他的“奇思妙喻”著称于世。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利比多压抑和超我的自我救赎为切点,对邓恩的诗歌进行了分析,认为,正是利比多的冲动和压抑,使诗人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欲望,并最终在宗教中获得了灵与肉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 玄学诗 精神分析 利比多
原文传递
浅析读图时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图像生产方式
12
作者 潘旖妍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09年第Z2期182-185,共4页
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像化,既是对图像时代的现实回应,也是图像时代的囿现所致。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借助于图像的态势,同时他们进行艺术生产的形式也开始出现工业生产程式化的模式。当代艺术家的观看视野以及对社会的认识... 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像化,既是对图像时代的现实回应,也是图像时代的囿现所致。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借助于图像的态势,同时他们进行艺术生产的形式也开始出现工业生产程式化的模式。当代艺术家的观看视野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开始从直面真实转向"图像真实"。虽然读图时代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上为其提供了便利,但艺术毕竞是一种精神消费,而艺术作品作为精神消费的载体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于对艺术图像化和样式化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实难承载中国当代文化的底蕴。中国当代图像生产的方式上应该开始一定程度的转向并在图像处理的游戏模式下加强对艺术文化内涵的把握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重复 利比多 新奇特 搬用 经典图像
原文传递
《本命年》:陌生的城市与瘫痪的主体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文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1-46,共6页
1989年,谢飞拍完了他创作生涯中的第三部影片——《本命年》。无论从艺术表现的方式与形态上,还是对时代、人生的哲学把握上,《本命年》都是谢飞影片中一部至关重要的作品。如果把他的三部影片作为一个系列来看待,就会发现,尽管三部影... 1989年,谢飞拍完了他创作生涯中的第三部影片——《本命年》。无论从艺术表现的方式与形态上,还是对时代、人生的哲学把握上,《本命年》都是谢飞影片中一部至关重要的作品。如果把他的三部影片作为一个系列来看待,就会发现,尽管三部影片的被述时代及故事、人物各自迥异,似乎很难构成一个统一的表述序列。但实际上,三部影片中有着一个共通的基本主题:从《我们的田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片 城市生活 基本主题 时代背景 谢飞 反主体 利比多 哲学 瘫痪 艺术表现
原文传递
略论心理分析方法在音乐创作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兆钧 《人民音乐》 1987年第9期29-31,共3页
一我在《音乐质能统一场论假说》一文中提出了“音乐创作思维心理质能场”的概念。并认为音乐创作与审美活动的研究应以心理学方法为主要方式。提出这个看法乃是基于如下的观察与思考。一,历史上的音乐创作研究基本上是两种方法的结合。1.
关键词 作品 审美思维 艺术家 创作研究 心理分析方法 内心世界 两种方法 作曲家 利比多 音乐学
原文传递
前锋诗评
15
作者 霍俊明 《诗歌月刊》 2011年第3期36-36,共1页
主持人语: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似乎中国诗歌批评界一直都不缺乏争论甚至争吵,以及各种极富想象力的炒作和包装。作为批评者身份的"知识分子"似乎被僵化的"学院派"和利比多过剩的"伪民间派"所遮蔽和几近消弭。
关键词 诗歌批评 知识分子 想象力 主持人 学院派 利比多 精神向度 诗歌写作 诗学 包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