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分维刻画方法探讨 被引量:22
1
作者 罗宏宇 陈彦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7-113,共7页
 首先总结并论证了描述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及其空间结构特征的两种分维: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前者可用面积-周长关系和周长-尺度关系定义,测算方法有结构步长法等;后者则用面积-半径关系定义,借助数目-尺度关系进行测算.其次简述了两种分...  首先总结并论证了描述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及其空间结构特征的两种分维: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前者可用面积-周长关系和周长-尺度关系定义,测算方法有结构步长法等;后者则用面积-半径关系定义,借助数目-尺度关系进行测算.其次简述了两种分维的地理几何意义,并以实例说明其应用方法.最后建议采用网格维数包括信息维数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形态做进一步的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形态 城市形态 城市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 分维 边界维数 半径维数
下载PDF
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土地利用形态与停车规划 被引量:10
2
作者 缪立新 刘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0-52,共3页
对中心商务区(CBD)的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用地形态下中心商务区停车规划的原则和思路
关键词 中心商务区 停车规划 土地利用形态
下载PDF
我国特大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尚云 高世廉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83-89,共7页
本文在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同种类,计算城市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和空间分布,总结出反映城市出行总量距离分布的二阶爱尔兰分布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较快地对城市出行总量的距... 本文在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同种类,计算城市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和空间分布,总结出反映城市出行总量距离分布的二阶爱尔兰分布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较快地对城市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进行测算,作为宏观研究交通发展战略的基础。还根据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部份特大城市的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进行了实践验证,初步验证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形态 距离分布 中国 城市交通
下载PDF
城市交通问题的治本之路——公共交通社区与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 被引量:63
4
作者 陈燕萍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4,共5页
从介绍公共交通社区的概念和实例入手 ,阐述土地利用形态对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 。
关键词 公共交通社区 城市 土地利用形态 城市规划
下载PDF
从上海陆家嘴到重庆东部新城——一种可操作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形态的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林仲煜 胡纹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1,共5页
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下,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并建立与公共交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一种共识,然而,鉴于我国目前城市开发建设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步骤程序及困难,客观上又使得这一共识难以得到实... 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下,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并建立与公共交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一种共识,然而,鉴于我国目前城市开发建设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步骤程序及困难,客观上又使得这一共识难以得到实际体现。如何结合我国的具体状况,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开发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新城区的建设开发过程中得到真正运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开发普遍模式的分析并结合上海陆家嘴新区及重庆东部新城规划设计方案的对比研究,在建立可操作的公交导向的城市形态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土地利用形态 城市开发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形态及结构演变研究——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洋洋 李江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7-522,共6页
依据分形理论和信息熵原理,借助RS和GIS技术支持,对襄樊市土地利用形态及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合土地利用转变矩阵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和信息熵,并针对演变特点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表明:1991-2006年间,襄樊市耕地形态趋于复杂... 依据分形理论和信息熵原理,借助RS和GIS技术支持,对襄樊市土地利用形态及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合土地利用转变矩阵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和信息熵,并针对演变特点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表明:1991-2006年间,襄樊市耕地形态趋于复杂,稳定性降低,数量及分布均减少;园地、林地及建设用地形态趋于简单,稳定性提高,园地数量减少,林地面积增大但分布更为集中,建设用地数量与分布均扩大;水域及未利用地的形态均较为稳定,分布趋于缩小.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降低,土地利用多样性程度及均匀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形态 土地利用结构 分形 信息熵 襄樊市
下载PDF
产业经济对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苏强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37,共3页
城市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命脉,而其主要是通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替、深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也必然地产生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 土地利用形态 城市经济 产业经济 经济发展过程 国家经济 第三产业 城市产业 地产
下载PDF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形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攀 于洋 《四川建筑》 2015年第1期30-32,共3页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作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方式,是构建以快速公交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的重要支撑点。大量实践表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能够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还具有促进沿线土地开发和土地利用形态重构的作用。将城市...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作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方式,是构建以快速公交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的重要支撑点。大量实践表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能够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还具有促进沿线土地开发和土地利用形态重构的作用。将城市地理学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应用于城市内土地利用形态的研究,对城市地铁沿线土地利用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土地利用形态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并据此对处于不同城市地段土地利用集约化发展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形态 经济联系方向 演变
下载PDF
广西耕地利用形态时空演变格局与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小丽 屠爽爽 +1 位作者 万诗梦 周星颖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72-78,共7页
基于1995、2005、2015年3期广西土地利用现状,结合ArcGIS、Fragstats和SPSS软件,定量刻画广西县域耕地利用形态的时空特征,揭示不同时段耕地利用形态分异规律并识别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广西耕地总面积增加,时间序列... 基于1995、2005、2015年3期广西土地利用现状,结合ArcGIS、Fragstats和SPSS软件,定量刻画广西县域耕地利用形态的时空特征,揭示不同时段耕地利用形态分异规律并识别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广西耕地总面积增加,时间序列上呈先增后减趋势,1995—2005年耕地增长率与2005—2015年减少率高值中心具有较强的空间吻合性。②1995—2005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林地和草地,2005—2015年部分耕地转换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③耕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连通性、聚集度以及优势斑块在区域中的支配作用均先增强后减弱。④耕地利用变化是地形条件、经济发展、人为干预等多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在不同地形起伏度范围内,耕地利用变化具有不同的时空特征。地区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区位条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乡村人口数量是广西耕地利用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形态 时空演变格局 驱动因素 广西
下载PDF
我国特大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尚云 《铁路现代化》 1998年第3期22-27,41,共7页
本文在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同种类,计算城市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和空间分布,总结出反映城市出行总量距离分布的二阶爱尔兰分布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较快地对城市出行总量的距... 本文在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同种类,计算城市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和空间分布,总结出反映城市出行总量距离分布的二阶爱尔兰分布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较快地对城市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进行测算,作为宏观研究交通发展战略的基础。还根据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部分特大城市的出行总量的距离分布进行了实践验证,初步验证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土地利用形态 距离分布 出行总量
下载PDF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燕飞 蒙月莹 +1 位作者 唐任 叶宗达 《自然资源情报》 2023年第9期28-36,共9页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的优势发展,还要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维护生态环境。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广西2005—2019年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的优势发展,还要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维护生态环境。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广西2005—2019年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水平空间格局为桂东南高,桂西北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桂东地区和中部重点城市高,桂南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低的特征。(2)耦合协调发展值呈协同上升趋势,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差异,空间上呈“东部、中部高,西部低”的特征。(3)二者的耦合协调受到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土地产出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未来要推动土地利用优势转型,维护生态环境,加快绿色产业升级,促进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地理探测器 广西
下载PDF
上海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演变的信息熵与分维分析 被引量:89
12
作者 赵晶 徐建华 +2 位作者 梅安新 吴健平 周坚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 ,分析了近 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对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定量判断 ,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演变特征并分析了这些特征形成...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 ,分析了近 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对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定量判断 ,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演变特征并分析了这些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交通、政策和经济因素。研究表明 ,近 50年来上海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城市用地结构正向均衡状态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和政府调控 ,同时受到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土地利用结构 城市形态 信息熵 分维 上海 土地利用形态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演变——以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晨光 张凤荣 张佰林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16-1323,共8页
以农牧交错区的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选取7个典型村,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及其与农牧户生计的关系。结果表明:1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由纯牧型农村居民点演变而来... 以农牧交错区的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选取7个典型村,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及其与农牧户生计的关系。结果表明:1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由纯牧型农村居民点演变而来。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和草原开垦耕种,农牧户生计策略转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结合,农村居民点向半农半牧型转变;2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类型逐渐多样化。从改革开放前居民点内部以农村宅基地占主导,到改革开放后居民点内部公共设施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迅速扩大;3由于农牧户生计活动的多样化和非农化,农村宅基地内部不但包括居住用地(住房),还包括生产性用地和生产辅助性用地(如牲畜的棚圈、菜园和粮草仓库等)。研究认为,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人均居民点用地和户均宅基地都远大于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是与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和生计需求紧密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生计 农村居民点 参与式农村评估 土地利用形态演变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
原文传递
世界城市高铁枢纽及周边土地利用形态——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与北京 被引量:8
14
作者 于长明 杨浚 冯雅薇 《北京规划建设》 2013年第6期71-77,共7页
引言 目前中国建设着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多数量的高铁工程,随着区域高速铁路网络的逐步形成,一些位于大城市的枢纽火车站正成为连接中心城市与区域腹地的关键节点。如何让这一关键节点发挥最大的效能是城市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北京目... 引言 目前中国建设着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多数量的高铁工程,随着区域高速铁路网络的逐步形成,一些位于大城市的枢纽火车站正成为连接中心城市与区域腹地的关键节点。如何让这一关键节点发挥最大的效能是城市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北京目前正面临这样的考验。根据中国铁道部《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北京区域铁路骨干线路相应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 土地利用形态 高铁 北京 枢纽 中国铁道部 伦敦 巴黎
原文传递
大城市近郊耕地利用形态变迁与驱动力探析——来自成都平原区金马河、羊马河流域的观察
15
作者 沈茂英 《西部发展研究》 2019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传统农田生态景观逐渐远离大城市,被立体多层的田园生态景观所取代。乡村农业更多体现为生态、文化以及依存于生态文化的就业保障和文化传承等,传统农产品的供给功能弱化、生态功能强化。树,从四旁向优质耕地扩散;树,被农村家庭视为积... 传统农田生态景观逐渐远离大城市,被立体多层的田园生态景观所取代。乡村农业更多体现为生态、文化以及依存于生态文化的就业保障和文化传承等,传统农产品的供给功能弱化、生态功能强化。树,从四旁向优质耕地扩散;树,被农村家庭视为积少成多的绿色银行。本文以紧邻成都市第二绕城高速的金马河、羊马河流域耕地的利用形态变迁为例,从四旁树、大田树出发,探讨耕地园林化背后的驱动因素。调查发现,近郊农村居民已非传统农户,其生活模式城镇化,耕地利用形态随生活方式而变迁;近郊耕地以服务于城市需求为导向;耕地利用形态变迁反映了家庭资源配置的变化,以及对耕地价值认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近郊 耕地利用形态变迁 驱动力
原文传递
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宋家鹏 陈松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1-307,共7页
为了摸清土地利用形态转型的规律,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了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时空特征、转型模式并分析其与土地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性特征。结... 为了摸清土地利用形态转型的规律,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了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时空特征、转型模式并分析其与土地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性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形态上逐渐往高级发展,沿海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数比内陆城市高。研究期内土地利用转型存在阶段性特征,在一定周期内呈现出“S型”的演化态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并与地区所处的土地隐性转型模式密切相关,西北内陆地区土地生态水平总体比东南沿海地区高。近15年来福建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均值由0.44上升至0.61,沿海城市协调性高于内陆城市;协调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和生态资源禀赋。应当将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及其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规律应用到土地利用中,因地制宜地施行管理政策,促进城市间协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 土地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转型 耦合协调关系 福建省
下载PDF
耕地利用隐性形态三维测度及其地域类型研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贵鹏 龙花楼 +2 位作者 戈大专 徐林增 李思捷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99,共20页
基于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视角,聚焦探索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农业发展态势。从投入形态、产出形态和规模潜力形态入手,创新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理论解析视角和解析框架,提出理论假设,并尝试量化隐性形态。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区,开... 基于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视角,聚焦探索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农业发展态势。从投入形态、产出形态和规模潜力形态入手,创新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理论解析视角和解析框架,提出理论假设,并尝试量化隐性形态。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区,开展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定量测度、时空解析和地域类型划分,并证实了理论假设。结论如下:①200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综合水平不断优化,呈现“南高北低”格局,且南北分化不断拉大。投入形态值的“南高北低”是分异的主因。北部地区投入形态恶化以及南部地区产出形态和规模潜力形态的加速优化,导致了南北分化拉大。②研究区各单元的投入形态和规模潜力形态缓慢分化,产出形态快速分化,最终三维隐性形态均显著分化。③理论假设基本被证实:研究区整体的投入形态先优化后遭遇不利因素,后期不利因素在于大量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农业机械化缓慢和化肥的控制施用;产出形态大幅稳步优化,规模潜力形态加速优化。④研究区的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存在8种地域类型,至2020年已形成较明显的空间分异:投入显著型、产出显著型和投产显著型多聚集于南部的苏皖豫境内,归因于南部耕地“投入-产出”的结构和数量更丰富;规模显著型多聚集于北部的渤海沿岸平原地市,归因于当地地势平坦、耕地丰富,较高的城镇化率缓解了农民对耕地的矛盾和依赖;综合弱势型局限于边缘地带,一般发展型则填充剩余的大量地区。⑤未来研究区应加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建设,及时应对劳动力投入空缺;警惕对化肥的依赖与生态风险;关注耕地“非粮化”对社会保障功能的削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解除小农式耕地依赖,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三维隐性形态的空间耦合协调与耕地利用效益及潜能的高水平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投入产出 经营规模 土地利用形态 土地利用转型 黄淮海地区
原文传递
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分析——以长江沿线样带为例 被引量:139
18
作者 龙花楼 李秀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区域土地利用形态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它随着某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即区域土地利用形态在时序上的变化,它通常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相对应。论文在划分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 区域土地利用形态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它随着某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即区域土地利用形态在时序上的变化,它通常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相对应。论文在划分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类型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各区段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研究表明,长江沿线样带区域农村建房用地的转型基本上能反映整个样带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且各区段所处的农村建房用地转型阶段非常明显。此外,还发现样带各区段所处的农村建房用地转型阶段与整个样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形态 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利用变化 长江沿线样带 区域类型 利用结构
下载PDF
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立光 程爱军 江玉林 《交通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7,共2页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是交通需求特征的重要决定因素,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将有助于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探索科学地解决思路,为实现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 城市交通发展 土地利用形态 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系统 需求特征 认识问题
下载PDF
武汉市侏儒—消泗一带土壤形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小娟 祝莉玲 张嫣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1期60-65,共6页
以武汉市侏儒—消泗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该区土壤形态样品中Se、Cd、As、Cu、Zn、Hg、Pb等7个元素的全量和7种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对比各元素的各形态特征并总结其活性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As、Cu、Zn、Hg、Pb、Se主要以残渣... 以武汉市侏儒—消泗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该区土壤形态样品中Se、Cd、As、Cu、Zn、Hg、Pb等7个元素的全量和7种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对比各元素的各形态特征并总结其活性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As、Cu、Zn、Hg、Pb、Se主要以残渣态存在,As、Cu、Zn、Hg残渣态占比均达60%以上,可交换态的比例很低。Cd主要以易利用态存在,且Cd的可交换态比例最高,活性最强。Se水溶态和腐殖酸结合态比率比重金属还高,Se相对容易被植物吸收。同时对Se、Cd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形态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大,可为改良富硒重镉土壤的p H和提高土壤硒的有效利用性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利用形态 中等利用形态 生物惰性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