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国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2-149,共8页
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规定,扩大了受贿犯罪的犯罪圈,是我国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衔接的重要内容。不过,我国《刑法修正案(七)》规定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影响力... 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规定,扩大了受贿犯罪的犯罪圈,是我国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衔接的重要内容。不过,我国《刑法修正案(七)》规定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影响力交易罪"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对两者进行比较与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影响力交易罪 刑法修正案 反腐败公约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适用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储槐植 闫雨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同时符合共同犯罪的主客观条件。当其与受贿罪发生竞合时,可以构成受贿罪的共犯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帮助犯,也可以构成受贿罪共同犯罪。多环节利用影响力请托情形,关系人可成立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同时符合共同犯罪的主客观条件。当其与受贿罪发生竞合时,可以构成受贿罪的共犯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帮助犯,也可以构成受贿罪共同犯罪。多环节利用影响力请托情形,关系人可成立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类犯罪的共犯或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本罪与介绍贿赂罪在很多时候存在数罪并罚的情况。对请托人的行为应采取引证罪状方式规定,并规定单位犯罪条款,罪名概括为"影响力行贿罪",并应当根据受贿行为的时间准确认定犯罪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受贿罪 共同犯罪 刑法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兼谈刑事判例制度 被引量:17
3
作者 雷安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对于当前我国的反腐败形势和刑事法制建设而言,《刑法修正案(七)》规定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具有其特殊性,需要理论和实务界更为准确地认识。现有的规定在犯罪主体、客观方面、犯... 对于当前我国的反腐败形势和刑事法制建设而言,《刑法修正案(七)》规定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具有其特殊性,需要理论和实务界更为准确地认识。现有的规定在犯罪主体、客观方面、犯罪对象等方面存在缺陷,需要通过立法修正、司法解释和刑事判例制度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影响力 刑事判例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共犯问题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开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0-66,共7页
国家工作人员与关系人实施共同受贿犯罪时,立足实行行为并综合考察受贿故意和职务、取财行为的时间和内容等要素,判断核心角色以确定共犯性质;国家工作人员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共犯时,与受贿罪形成观念竞合,应以受贿罪论处以实现罪刑均... 国家工作人员与关系人实施共同受贿犯罪时,立足实行行为并综合考察受贿故意和职务、取财行为的时间和内容等要素,判断核心角色以确定共犯性质;国家工作人员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共犯时,与受贿罪形成观念竞合,应以受贿罪论处以实现罪刑均衡,关系人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受贿罪 共犯
下载PDF
“关系密切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戚进松 田美妍 《法治研究》 2011年第1期67-71,共5页
《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罪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提出了一个模糊术语——"关系密切人",其内涵和外延的认定,以及与其他"关系人"的区分,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问题。笔者拟从"关系密切人"的范围入手,... 《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罪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提出了一个模糊术语——"关系密切人",其内涵和外延的认定,以及与其他"关系人"的区分,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问题。笔者拟从"关系密切人"的范围入手,界定不同的罪责情形,指导司法实践。更从长远着眼,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衔接,提出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密切人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共同受贿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探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玉杰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新增的一种犯罪,刑法学界对其构成要件中的诸多问题存在争议。对于犯罪主体中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和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如何界定以及犯罪客观行为中的利用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新增的一种犯罪,刑法学界对其构成要件中的诸多问题存在争议。对于犯罪主体中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和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如何界定以及犯罪客观行为中的利用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不正当利益作何解读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予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犯罪主体 影响力 客观行为 不正当利益
下载PDF
论刑事推定与证明困难——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为切入点 被引量:3
7
作者 蒋晗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3,共7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证明的困难限制了其实践操作性,引入刑事推定有利于破解证明困难造成的诉讼僵局。作为证据证明的补充手段,刑事推定在司法证明中具有可用性。但基于推定的或然性本质,应对事实推定的运用和法律推定的创制进行严格规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证明的困难限制了其实践操作性,引入刑事推定有利于破解证明困难造成的诉讼僵局。作为证据证明的补充手段,刑事推定在司法证明中具有可用性。但基于推定的或然性本质,应对事实推定的运用和法律推定的创制进行严格规制。推定处于实体和程序的交界处,证明困难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借助推定这一视角反思和改进我国的刑事立法,拉近实体与程序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刑事推定 证明困难 规制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剑波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2-75,共4页
为因应现实中复杂多样的腐败行为以及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确立的义务,《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设立了刑法规范对部分影响力交易行为予以规制。其罪名宜确定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相较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本罪处... 为因应现实中复杂多样的腐败行为以及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确立的义务,《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设立了刑法规范对部分影响力交易行为予以规制。其罪名宜确定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相较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本罪处罚范围明显过窄。本罪主体中近亲属的范围应依刑事诉讼法划定;同时,国家工作人员亦有构成本罪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刑法修正案(七)》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行为主体解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淑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现行法律、司法解释不统一和立法用语的模糊,以致理论界对本罪行为主体中表述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和"离职"等词语所涵括人员范围的理...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现行法律、司法解释不统一和立法用语的模糊,以致理论界对本罪行为主体中表述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和"离职"等词语所涵括人员范围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利用影响力收贿罪的立法目的和社会的一般观念,近亲属应当包括三代以内的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和姻亲关系,立法统一界定近亲属的范围势在必行;关系密切的人应当包括近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且能够对其产生足够影响力或者心理强制力的人员;离职应当是离休、退休、辞职、辞退或被开除等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近亲属 关系密切的人 离职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共犯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开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6-50,共5页
国家工作人员与关系人实施共同受贿犯罪时,要立足实行行为并综合考察受贿故意和职务、取财行为的时间和内容等要素,判断核心角色以确定共犯性质;国家工作人员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共犯时,与受贿罪形成观念竞合,应以受贿罪论处以实现罪... 国家工作人员与关系人实施共同受贿犯罪时,要立足实行行为并综合考察受贿故意和职务、取财行为的时间和内容等要素,判断核心角色以确定共犯性质;国家工作人员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共犯时,与受贿罪形成观念竞合,应以受贿罪论处以实现罪刑均衡,关系人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受贿罪 共犯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本质与构成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开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3期43-45,共3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保护法益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公正性。客观行为具有积极性、依附性和斡旋性的特征。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内涵有别于受贿罪:其主体包括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在内的,一切与被利用实施职务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之...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保护法益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公正性。客观行为具有积极性、依附性和斡旋性的特征。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内涵有别于受贿罪:其主体包括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在内的,一切与被利用实施职务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具有实质影响力的关系密切的人;主观故意内容不仅包括接受贿赂,而且包括对"关系密切"和能够产生"影响力"有认识,并有积极"利用影响力"的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受贿 关系密切的人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共犯的界限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继彦 杨毅伟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8-50,共3页
《刑法修正案(七)》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彰显了从严治理权钱交易的政策取向,既实现了间接权力寻租行为的犯罪化,亦解决了事实上属于受贿罪共犯的特定关系人因证据不足而脱逸法网的问题,对于新形势下提高反腐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刑法修正案(七)》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彰显了从严治理权钱交易的政策取向,既实现了间接权力寻租行为的犯罪化,亦解决了事实上属于受贿罪共犯的特定关系人因证据不足而脱逸法网的问题,对于新形势下提高反腐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细究之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共犯之构成要件在立法用语、实质要素等方面存在叠合或相似,因而增加了司法认定的难度。结合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对两罪的边界进行解析,有利于贯彻罪刑法定与罪刑均衡原则,实现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大刑事法治目的之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受贿罪共犯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客体的界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志玲 《三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9-52,共4页
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之一,准确界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是研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首要问题。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很多学者主张其与受贿罪的客体一致,应当界定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或正当性)"... 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之一,准确界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是研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首要问题。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很多学者主张其与受贿罪的客体一致,应当界定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或正当性)",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本质不同于受贿罪,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界定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正常的工作秩序"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探讨——对刑法第388条之一的解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同春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91-92,共2页
行为人利用具有国家工作人员亲友的身份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收受或者索取请托人财物,只要国家工作人员对行为人收受财物或者索取财物的情况不知情,行为人就构不成受贿罪,并且也构不成其他犯罪。但是,2009年2月28日之后,由于《刑法修正案... 行为人利用具有国家工作人员亲友的身份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收受或者索取请托人财物,只要国家工作人员对行为人收受财物或者索取财物的情况不知情,行为人就构不成受贿罪,并且也构不成其他犯罪。但是,2009年2月28日之后,由于《刑法修正案(七)》的通过并实施,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从而使这一违法行为在《刑法》上得到了规制。在法律实务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构成要件 立法缺陷
下载PDF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方面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冠煜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7-94,共8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的犯罪,与我国《刑法》规定的受贿罪有本质区别,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影响力交易罪存在处罚范围上的差异。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方面包括利用影响力、通过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的犯罪,与我国《刑法》规定的受贿罪有本质区别,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影响力交易罪存在处罚范围上的差异。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方面包括利用影响力、通过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财物和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几个构成要素,除了索取或者收受财物这一要素外,其他的要素自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职务行为 谋取不正当利益 数额较大 较重情节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沿革与立法规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开骏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6-31,共6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法是刑事法治与政治文明的必然结果。保护法益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公正性。客观行为具有积极性、依附性和斡旋性的特征,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内涵有别于受贿罪。主体是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在内,一切与被利用实施职务...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法是刑事法治与政治文明的必然结果。保护法益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公正性。客观行为具有积极性、依附性和斡旋性的特征,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内涵有别于受贿罪。主体是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在内,一切与被利用实施职务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具有实质影响力的关系密切的人。主观故意内容不仅包括接受贿赂,而且包括对"关系密切"和能够产生"影响力"有认识,并有积极"利用影响力"的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关系人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法律适用探析
17
作者 张传伟 张霞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了影响力交易罪,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但二者存在明显区别。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规定为贿赂型犯罪体系的科学建构提...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了影响力交易罪,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但二者存在明显区别。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规定为贿赂型犯罪体系的科学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应从主体、行为表现方面对不同的受贿犯罪进行界分,区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共犯。法律解释对"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影响力"和"关系密切人"的规定还存在缺陷,应进一步明确它们的范围和含义,扩大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增加单位犯罪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关系密切人 法律适用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请托人行贿行为之入罪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第6期141-144,共4页
2013年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郑红提出的《关于增设"对有影响力者行贿罪"》的议案,将请托人行贿行为之入罪问题正式地置于立法层面,而请托人行贿行为之入罪乃法益保护、当前严峻的犯罪形势及《联合国反腐... 2013年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郑红提出的《关于增设"对有影响力者行贿罪"》的议案,将请托人行贿行为之入罪问题正式地置于立法层面,而请托人行贿行为之入罪乃法益保护、当前严峻的犯罪形势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要求,对请托人行贿行为拟制为行贿罪予以规制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请托人 行贿行为 入罪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之界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杰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新增的一种犯罪,刑法学界对其构成要件中的犯罪主体,诸如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和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都存在争议,鉴于此,有必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对其进一步界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非国家工作人员 近亲属 关系密切的人 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法理解析
20
作者 李海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既与受贿罪是两个截然独立的罪名,又不属于职务犯罪的范畴,但在程序上却归人民检察院专属管辖。从身份犯的视角考察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其犯罪主体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人,同时不以被利用的国家工...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既与受贿罪是两个截然独立的罪名,又不属于职务犯罪的范畴,但在程序上却归人民检察院专属管辖。从身份犯的视角考察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其犯罪主体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人,同时不以被利用的国家工作人员是否知情为必要条件。而在对向犯的基点上,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对向行为犯罪化既符合对向犯的基本理论,又顺应我国当前的反腐需求,并有利于保持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贿赂犯罪 构成 对向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