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益变迁视域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路
1
作者 江元霜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66-70,共5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利益格局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利益主体构成、利益诉求内容、利益意识趋向和利益差别矛盾等方面呈现明显变化,而利益各方面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均会有所反映。因此,在利益变迁视域下,要特别关注利益格局变化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利益格局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利益主体构成、利益诉求内容、利益意识趋向和利益差别矛盾等方面呈现明显变化,而利益各方面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均会有所反映。因此,在利益变迁视域下,要特别关注利益格局变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的影响,积极探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路。这就要求既要关注经济建设,强调对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满足和实现,巩固群众根基,又要加强对利益意识的引导和利益公平的保障,强化社会认同,以强大的思想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变迁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思路
下载PDF
乡村医生的利益变迁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功震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47,共3页
关注乡村医生因体制变换而发生的利益变迁。通过乡野调查及文献调研,梳理了乡村医疗机构体制的两次变换。从赤脚医生时代到乡村医生时代,乡村医疗机构实现了第一次体制结构的变换;而今,乡村卫生一体化的实施,必将第二次变换乡村医疗机... 关注乡村医生因体制变换而发生的利益变迁。通过乡野调查及文献调研,梳理了乡村医疗机构体制的两次变换。从赤脚医生时代到乡村医生时代,乡村医疗机构实现了第一次体制结构的变换;而今,乡村卫生一体化的实施,必将第二次变换乡村医疗机构的体制结构。以乡村卫生一体化必建"网底"之虑,需保障好乡村医生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卫生一体化 乡村医生 利益变迁
下载PDF
生存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利益变迁与政策重构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自强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19,共5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迁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历程,经济环境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政策环境中仍占主导地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全面推进,有必要对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重新界定。以生存权和发...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迁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历程,经济环境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政策环境中仍占主导地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全面推进,有必要对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重新界定。以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概念框架为视角,关注焦点转移至毕业生群体的利益诉求及其变迁与社会结构变迁上来,呼吁政策主体从劳动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视角对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权 发展权 毕业生就业 利益变迁 政策重构
下载PDF
社会利益变迁与意识形态建设思路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小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132,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表明:利益对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而意识形态能动反映并反作用于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益格局、利益观念、利益需要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利益变迁推动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的变化,而社会心理、价...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表明:利益对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而意识形态能动反映并反作用于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益格局、利益观念、利益需要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利益变迁推动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的变化,而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最终聚集为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利益变迁视域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应重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基于利益的思想理论建设、宣传影响建设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以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变迁 意识形态建设 利益整合 思路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源探析——基于利益变迁的视野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造成意识形态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外有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体系的冲击,内有意识形态自身的滞后性,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挑战在所难免。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使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比较突出,旧的... 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造成意识形态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外有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体系的冲击,内有意识形态自身的滞后性,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挑战在所难免。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使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比较突出,旧的利益格局的消极影响难以完全消除,新的利益格局难以立即确立。利益变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挑战的主要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意识形态 利益变迁
下载PDF
利益变迁与意识形态创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种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英田 《宁夏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47-50,共4页
利益始终是意识形态的初始范畴。从利益问题着手,同时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利益关系的实现上,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条规律性认识。
关键词 利益变迁 意识形态 方法论
下载PDF
利益变迁与意识形态创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种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英田 《资料通讯》 2007年第9期8-14,共7页
利益始终是意识形态的初始范畴,这既适应于不同社会制度革命性的质变中,同时也适应于同一社会制度内部量变中。从利益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来的复杂性局面,就抓住了本源性问题。从利益问题着手,同时把着眼点和落... 利益始终是意识形态的初始范畴,这既适应于不同社会制度革命性的质变中,同时也适应于同一社会制度内部量变中。从利益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来的复杂性局面,就抓住了本源性问题。从利益问题着手,同时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利益关系的实现上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条规律性认识,本文旨在提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种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变迁 意识形态 方法论
下载PDF
利益变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值体系的源动力
8
作者 姜正国 周玉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利益是物质利益以及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统一体,利益变迁推动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格局深刻变迁,人们思想价值观念深刻变化,对社会主义传统价值体系的包容性和引领力... 利益是物质利益以及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统一体,利益变迁推动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格局深刻变迁,人们思想价值观念深刻变化,对社会主义传统价值体系的包容性和引领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终形成。要随着利益的发展变化,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价值认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变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动力
下载PDF
利益变迁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建设 被引量:2
9
作者 吕凯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出现利益客体日趋丰富、利益主体日趋分化、利益追求意识日趋增强、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所以,与利益变迁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建设就应该强化意识形态的利益功能、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坚持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 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出现利益客体日趋丰富、利益主体日趋分化、利益追求意识日趋增强、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所以,与利益变迁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建设就应该强化意识形态的利益功能、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坚持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客体 利益主体 利益追求意识 利益变迁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历史城镇型活态遗产地空间消费中的利益网络变迁——以丽江古城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敏 李鹏 +1 位作者 李楠楠 张俊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82,共9页
活态遗产地空间的消费决定了生产,而生产又创造了消费。活态遗产地空间消费是活态性要素的消费化表征,具体表现为传统建构、地点塑造和生活重构3种活动。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丽江古城为例,研究历史城镇型活态遗产地空间消费中的利益... 活态遗产地空间的消费决定了生产,而生产又创造了消费。活态遗产地空间消费是活态性要素的消费化表征,具体表现为传统建构、地点塑造和生活重构3种活动。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丽江古城为例,研究历史城镇型活态遗产地空间消费中的利益网络变迁,结果发现:当地政府机构始终占据利益网络的主导地位,并与旅游企业结为联盟;在开发阶段,国有企业和原住民处于利益网络的重要位置,旅游者则处于最边缘;在运营阶段,外来民企和外来务工者取代了国有企业和原住民的位置,旅游者的地位明显提高;3种空间消费活动促成两个阶段的不同网络关系,两种利益网络反过来推动两个阶段空间消费活动的循环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整个空间消费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消费 活态遗产地 利益网络变迁 社会网络分析法 丽江古城
下载PDF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陶云燕 赵万一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农村土地改革的内容 ,绝非土地物权制度所能够完全包含。家庭承包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以土地经济利益诱导性配置为核心内容的帕累托改进 ,但是实际上还存在很多的“非帕累托改进”因素。农村制度变革必须与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 农村土地改革的内容 ,绝非土地物权制度所能够完全包含。家庭承包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以土地经济利益诱导性配置为核心内容的帕累托改进 ,但是实际上还存在很多的“非帕累托改进”因素。农村制度变革必须与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农民的意识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相吻合 ,必须尊重农民意愿 ,坚持渐进式变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利益关系变迁 经济分析
下载PDF
利益冲突性制度变迁——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23
12
作者 潘秀珍 褚添有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8,共5页
转型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制度环境约束、路径依赖规定、利益主体博弈的利益冲突性制度变迁。其中利益冲突是转型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它规定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形式、速度、内容。决策者、执行者、特殊... 转型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制度环境约束、路径依赖规定、利益主体博弈的利益冲突性制度变迁。其中利益冲突是转型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它规定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形式、速度、内容。决策者、执行者、特殊受规制者、普通受规制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演绎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是引致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深层原因和内部动力;而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意识形态和技术环境在内的制度环境的变化则构成制度变迁的外部动力;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初始条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全面管制,这样的初始条件决定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政府主导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冲突 制度变迁 利益冲突性制度变迁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A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Medical Insurance Oper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13
作者 HUANG Tingting WANG Shu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2期39-41,共3页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refers to the structural setup, component assembly and inspection maintenance of the safeguards and its efficient operation. Health insurance management mechanism refers to the effective combin...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refers to the structural setup, component assembly and inspection maintenance of the safeguards and its efficient operation. Health insurance management mechanism refers to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governance, operation,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ervice stakeholders. It is a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o effectively provide medical services and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benefici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 care GOVERNANCE Operation Mechanism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Game of Property Rights and System Change
14
作者 Peng LIANG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3年第5期330-337,共8页
Governments' protection and support are very important for rural enterprises during their birth and development. But, in fact, governments own the rights to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rural enterprises to a large exten... Governments' protection and support are very important for rural enterprises during their birth and development. But, in fact, governments own the rights to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rural enterprises to a large extent. Govemments encourage and lead the reform of property rights of rural enterprises. Why governments are willing to give up vested interests,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property rights of rural enterprises? This seems to be the key to explain the reform of property rights of rural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hypothesis, uses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and adopts relevant data to verify the needs of governments for fiscal targets,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ir behavior actively encourages and promotes reconstruction during the reform for maximizing their inte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erty rights game theory system change
下载PDF
Cultural Psychology: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15
作者 Austin Johnson 《Sociology Study》 2016年第1期55-61,共7页
Cultural Psychology emerged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field roughly in the 1980s/1990s. With about thirty years of momentum, this discipline has grown from little more than a special interests group to a topic to whi... Cultural Psychology emerged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field roughly in the 1980s/1990s. With about thirty years of momentum, this discipline has grown from little more than a special interests group to a topic to which multiple institutions and journals have been dedicat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utline of the discipline of Cultural Psychology from an Americ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he pitfalls of General Psychology (research methodology, politicization, and an essentialist hermeneutic) and Anthropology (an epistemological gap in the four fields approach, psychophobia, and the role of the researcher in cultural change) are addressed, in turn. Cultural Psychology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to these pitfalls by drawing on the strengths of each discipline to address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roblems. Cultural Psychology urges for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its own discipline, resulting in a broader academic canon and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relations within the human sci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ROPOLOGY cultural psychology HISTORY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PLURAL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