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载具有可赔偿性精神利益的物的类型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国喆 段鲁艺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31,共6页
精神利益是人的精神需求与其供给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物财产价值的重视,传统民法忽视了对物所蕴含的精神利益的关注。物当中包含有精神利益,这是对人类认识史、特定情形进行考量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特定的物受到损害时,其权利主体应... 精神利益是人的精神需求与其供给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物财产价值的重视,传统民法忽视了对物所蕴含的精神利益的关注。物当中包含有精神利益,这是对人类认识史、特定情形进行考量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特定的物受到损害时,其权利主体应该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为了使这类损害赔偿更加便捷与明晰,同时为了防止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滥用,可以将负载有可赔偿性精神利益的物的类型区分为五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利益 特定物 精神损害
下载PDF
论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的民法保护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全弟 李挺 《法治研究》 2011年第11期43-48,共6页
死者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也不具备民事权利能力。但是,死者死后仍然有某些人格利益尚存,这些利益有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有值得法律保护的价值。我国的司法实践、理论学说和国外的立法、学说、判例均支持对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的保护,并存在... 死者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也不具备民事权利能力。但是,死者死后仍然有某些人格利益尚存,这些利益有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有值得法律保护的价值。我国的司法实践、理论学说和国外的立法、学说、判例均支持对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的保护,并存在直接说、间接说和混合说的分歧。在正确处理与言论自由、历史研究和艺术创作等利益衡量的关系基础上,应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的"民事权益"作扩张解释来对上述利益进行保护,并应明确保护范围、保护主体和保护期限等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 保护方法 保护范围 保护主体 保护期限
下载PDF
论传承人精神利益的保护——关于歪曲、篡改与戏仿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为的认定及责任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云升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3,共5页
歪曲、篡改与戏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严重损害传承人精神利益的行为,其危害性远大于未经授权的无偿复制、散发、表演等行为。此类行为不仅破坏文化价值体系、影响民族团结,而且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性、活态性和... 歪曲、篡改与戏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严重损害传承人精神利益的行为,其危害性远大于未经授权的无偿复制、散发、表演等行为。此类行为不仅破坏文化价值体系、影响民族团结,而且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性、活态性和人格优位等特点,决定了它比现代著作权作品更易受侵害,而其客体的广泛性、复杂性,又决定了歪曲、篡改等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未来的立法应当着重在行为认定标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歪曲 篡改 戏仿 精神利益
下载PDF
精神利益与精神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特征 被引量:26
4
作者 吴艳东 廖小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8,共12页
精神贫困是西方现代性后果的主要病症所在,如何摆脱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困境,已经成为严峻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关照人的精神利益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规定。在发展理念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精神贫困是西方现代性后果的主要病症所在,如何摆脱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困境,已经成为严峻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关照人的精神利益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规定。在发展理念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人民至上为价值遵循、以群体本位为文化理念、坚持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为人的精神利益实现提供了文明指引。在实现过程中,我国现代化建设始终将人民的精神利益贯穿于精神生产—精神分配—精神交往—精神消费的全链条中,在精神利益的实现内容、方式、性质上与西式现代化道路存在根本差异。在不同理念的指引及实践过程的运行下,精神贫瘠、人的全面异化是西方资本文明发展模式的历史必然;与之相对立,实现精神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将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未来图景。中西两条现代化道路通过理念、过程及结果的动态比较,进一步彰显了实现人的精神利益向精神富裕的跃升,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之于资本主义文明在精神层面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利益 精神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资本主义文明 文明特征
下载PDF
精神损害赔偿与作品精神利益的保护 被引量:1
5
作者 段鲁艺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0期41-47,共7页
精神利益对权利人来说在其所有物上普遍存在,而作品作为人的精神成果更是如此。通过对作品上的"精神利益"、现行法律中"精神权利"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及从新的视角对作品上的具有可赔偿性的精神利益的分析表明,... 精神利益对权利人来说在其所有物上普遍存在,而作品作为人的精神成果更是如此。通过对作品上的"精神利益"、现行法律中"精神权利"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及从新的视角对作品上的具有可赔偿性的精神利益的分析表明,如果要对作品上的精神利益作出周延的保护,就需要改变现行以人身权遭到侵害为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的制度。这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讨不断完善才能够逐渐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精神利益 精神权利 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PDF
英国法精神利益保护体系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方乐坤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英国法对于人的精神利益采取的是一种"救济先于权利"的保护模式。与其不完备的精神性人格权益保护体系形成反差的是,英国法有着较发达的实质意义上的精神损害赔偿机制。英国法中的精神利益保护乃是一种内置式保护法,主要借助... 英国法对于人的精神利益采取的是一种"救济先于权利"的保护模式。与其不完备的精神性人格权益保护体系形成反差的是,英国法有着较发达的实质意义上的精神损害赔偿机制。英国法中的精神利益保护乃是一种内置式保护法,主要借助在侵权法本体中的嵌入,保证人的整体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法 精神利益保护
下载PDF
我国有关精神利益保护的立法和理论评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方乐坤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45-50,共6页
残疾、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抚慰金的概念分野面临着效应价值和规范技术上的质问。在我国民法典之民事责任法设计中,理应对在违约场合中不能借助侵权责任法加以实现的某些精神损害救济留出应有的通道。我国国家实定法对主体精神利益的保护... 残疾、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抚慰金的概念分野面临着效应价值和规范技术上的质问。在我国民法典之民事责任法设计中,理应对在违约场合中不能借助侵权责任法加以实现的某些精神损害救济留出应有的通道。我国国家实定法对主体精神利益的保护总体持谨慎态度,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主体精神利益保护需求与救济制度供给不足的矛盾;有关主体精神利益保护的现行制度框架存在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的双重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利益保护 残疾、死亡赔偿金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PDF
论“一条线”外交中的精神和物质利益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优坤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39-44,共6页
国家利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部分。从"一条线"外交的"得与失"看,物质利益的维护存在缺陷,精神利益方面则比较成功,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平衡有得有失,这也是这一外交战略总体理性,但却始终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启示... 国家利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部分。从"一条线"外交的"得与失"看,物质利益的维护存在缺陷,精神利益方面则比较成功,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平衡有得有失,这也是这一外交战略总体理性,但却始终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启示我们今后外交政策和战略要理性维护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利益 精神利益 “一条线”外交 理性
下载PDF
高校分配制度改革勿忽视教职工“精神利益” 被引量:1
9
作者 边社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73-73,共1页
近年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纵观已完成的分配制度改革,多数高校只是单纯地以提高和理顺教职工薪金待遇为主线开展相关工作,这样的分配制度改革,只体现了学校对教职工物质利益的... 近年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纵观已完成的分配制度改革,多数高校只是单纯地以提高和理顺教职工薪金待遇为主线开展相关工作,这样的分配制度改革,只体现了学校对教职工物质利益的关切和调节,而忽略了广大教职工精神利益的存在和调整,忽视了和谐精神利益关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精神利益 教职工 高校 制度改革 薪金待遇 物质利益 利益关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须重视人的精神利益 被引量:2
10
作者 靳国军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22-124,共3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也是利益矛盾能够得到有效化解的社会,因此,它必须重视人的精神利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精神利益对协调利益关系、加强道德建设、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的活力、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也是利益矛盾能够得到有效化解的社会,因此,它必须重视人的精神利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精神利益对协调利益关系、加强道德建设、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的活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人的精神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精神利益 促进作用
下载PDF
从利益主体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支援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4-55,共2页
根据利益主体理论,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因为独特的形成历程,这个群体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精神文化利益要求。他们要求在能力培训、文娱活动、社会交往、心理健康、恋爱婚姻、性生活等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得到平台去实现相关... 根据利益主体理论,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因为独特的形成历程,这个群体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精神文化利益要求。他们要求在能力培训、文娱活动、社会交往、心理健康、恋爱婚姻、性生活等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得到平台去实现相关利益。然而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这一要求和现实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待于全社会开拓思路,切实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主体 新生代农民工 精神文化生活利益
下载PDF
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辨析及其当代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宫晓虹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4-97,共4页
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是人类所追求的两大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一方面,物质利益是精神利益的基础和保障,两者相互渗透;另一方面,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在存在状态、体验方式、实现方式、人生动力和人生意义等方面... 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是人类所追求的两大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一方面,物质利益是精神利益的基础和保障,两者相互渗透;另一方面,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在存在状态、体验方式、实现方式、人生动力和人生意义等方面又相互区别。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应该协调发展,不可偏执一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利益 精神利益 关系 当代意蕴
下载PDF
试论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关系
13
作者 靳国军 李新梅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1-72,共2页
利益可以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大类型。在理论上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在实践中恰当地处理二者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决定作用与能动反作用、相互冲突与相互... 利益可以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大类型。在理论上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在实践中恰当地处理二者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决定作用与能动反作用、相互冲突与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此消彼长的动态比例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利益 精神利益 相互关系
下载PDF
精神安宁利益保护的比较法考察和借鉴
14
作者 方乐坤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4-97,共4页
欧美主要国家以判例法的形式实现对于精神安宁利益的保护,从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的区分角度,分别形成精神安宁利益保护的基本规则。应本着理性的精神,对欧美有关国家精神安宁利益保护规则作出取舍。鉴于精神安宁侵权的特殊性,在精神安宁... 欧美主要国家以判例法的形式实现对于精神安宁利益的保护,从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的区分角度,分别形成精神安宁利益保护的基本规则。应本着理性的精神,对欧美有关国家精神安宁利益保护规则作出取舍。鉴于精神安宁侵权的特殊性,在精神安宁侵权责任认定上应作不同于一般情形的具体分析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安宁利益保护 比较法考察 借鉴
下载PDF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解释维度审视 被引量:1
15
作者 骆小春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民法典》第996条易被误读为:一是该条直接承认合同违约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即使不存在损害对方人格权行为,只要违约,都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二是守约方只能通过违约之诉主张违约责任,另行提起侵权之诉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996条易被误读为:一是该条直接承认合同违约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即使不存在损害对方人格权行为,只要违约,都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二是守约方只能通过违约之诉主张违约责任,另行提起侵权之诉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必须分别主张。鉴于现代民法理论的发展以及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该条应当理解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但适用时,应当对该条款进行适度扩张解释,否则,“损害对方人格权”的前提致使表征精神利益实现为目的或者标的的合同在司法适用层面存在明显漏洞,违约侵害物质性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守约方无法获得完全救济。基于风险控制能力与利益衡量,“损害对方人格权”的要件应扩张至一般人格利益,当合同的履行利益为纯粹精神利益时,守约方可据此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因违约侵害物质性人格权引发精神损害的,应当以完全赔偿原则为核心限制责任竞合规则的适用。通过以上安排达到《民法典》第996条的规范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履行利益 精神利益合同 物质性人格权 一般人格利益
下载PDF
精神利益保护决定民事责任法不可替代
16
作者 方乐坤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8-84,共7页
随着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民事责任法面临着存在必要性的质疑,从而似乎罹于一场空前的"生存危机"。然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不能解决人的精神利益保护问题。精神利益保护决定民事责任法具有不可替代性。民事责任法以其道德... 随着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民事责任法面临着存在必要性的质疑,从而似乎罹于一场空前的"生存危机"。然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不能解决人的精神利益保护问题。精神利益保护决定民事责任法具有不可替代性。民事责任法以其道德本性为存在依据;背离道德原则对民事责任法进行解释的理论均有成立障碍;现代社会救济立法理论和实践均难以否定民事责任追偿机制及其固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利益保护 民事责任法 不可替代性
下载PDF
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精神利益的法律保护
17
作者 范振国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5期13-16,23,共5页
我国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做法更多关注了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物质利益的法律保护,对于失地农民精神利益保护鲜有涉及。结合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分析我国失地农民精神利益损害的类型、论证我国失地农民精神利益法律保护的正当性,进而尝试提... 我国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做法更多关注了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物质利益的法律保护,对于失地农民精神利益保护鲜有涉及。结合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分析我国失地农民精神利益损害的类型、论证我国失地农民精神利益法律保护的正当性,进而尝试提出我国失地农民精神利益法律保护的具体路径成为我国城镇化背景下亟待直面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农民 精神利益 法律保护
下载PDF
论精神利益在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18
作者 岳朝娟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6X期242-243,共2页
当前人的网络行为存在诸多问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但是,网络道德建设不能仅局限于网络领域。社会人的利益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人的网络行为,既有物质利益追求,也有精神利益追求,精神利益与道德建设有更多的一致性,二... 当前人的网络行为存在诸多问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但是,网络道德建设不能仅局限于网络领域。社会人的利益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人的网络行为,既有物质利益追求,也有精神利益追求,精神利益与道德建设有更多的一致性,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因此,精神利益对网络道德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行为 网络道德 精神利益 相互促进
下载PDF
道德利益与精神文化利益关系之我见
19
作者 周秀芹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道德利益 文化利益 物质利益 精神利益
下载PDF
精神利益的评价及其诉求
20
作者 宫晓虹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8,共3页
精神利益在人的利益体系中日益趋向主导地位,精神利益的实现要正当合理、健康文明和适度有序,同时兼顾处理好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意义与价值、劳动与享受的关系,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精神利益 评价标准 关系处理 目标诉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