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对利福霉素SV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吉泉 王军峰 +3 位作者 储炬 王永红 庄英萍 张嗣良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38,共5页
利福霉素SV脂肪链桥部分的合成是以乙酸单位(由丙二酰CoA提供)和丙酸单位(由甲基丙二酰CoA提供)为延伸单元经过缩合、环化和后修饰而形成的,一些短链碳前体对二碳或三碳延伸单位的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添加一定量的甘油对利福霉... 利福霉素SV脂肪链桥部分的合成是以乙酸单位(由丙二酰CoA提供)和丙酸单位(由甲基丙二酰CoA提供)为延伸单元经过缩合、环化和后修饰而形成的,一些短链碳前体对二碳或三碳延伸单位的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添加一定量的甘油对利福霉素SV的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适添加量为3%,添加时间以72h为宜,并且分批补加效果更好,最高提高效价21%以上。有机酸分析结果显示,甘油的加入导致乙酸和琥珀酸在胞外积累的增加,促进了EMP和TCA代谢途径,有利于利福霉素SV合成前体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利福霉素sv 代谢调节 有机酸
下载PDF
地中海拟无枝酸菌原生质体电融合及其在提高利福霉素SV发酵效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郑璞 王蕾 史朝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7-269,279,共4页
对产利福霉素SV的地中海拟无枝酸菌 (Amycolatopsismediterranei)原生质体进行热灭活和紫外灭活标记 ,其热灭活条件为 5 2℃ ,1.5h ,紫外灭活条件为紫外线照射 ( 15W ,2 5cm ,2 70nm) 6 0min。将双灭活标记的原生质体用CRY 3型细胞融合... 对产利福霉素SV的地中海拟无枝酸菌 (Amycolatopsismediterranei)原生质体进行热灭活和紫外灭活标记 ,其热灭活条件为 5 2℃ ,1.5h ,紫外灭活条件为紫外线照射 ( 15W ,2 5cm ,2 70nm) 6 0min。将双灭活标记的原生质体用CRY 3型细胞融合仪进行电融合 ,得出 :成串电流频率 1.5MHz ,电压 5 8V ,成串时间 2 0s ,融合脉冲幅宽 80 μS ,融合电压 5 0 0V ,融合槽间距 0 .5mm时 ,融合率最高为 9.3× 10 -4 。对筛选的融合子产量试验表明 ,5 0 %以上的融合子产量高于出发菌株 ,有明显的正变作用 ,将融合子在利福霉素代谢类似物平板上分离纯化 ,获得了化学效价提高 30 %以上的产量稳定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灭活 紫外灭活 原生质体电融合 利福霉素sv 地中海拟无枝酸菌
下载PDF
利用具有pH检测控制和补料功能的新型摇床研究利福霉素SV种子培养
3
作者 杜吉泉 王军峰 +3 位作者 储炬 王永红 庄英萍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62-465,487,共5页
本文利用具有pH检测控制与补料功能的新型摇床,得到了利福霉素SV种子的最适接种量范围为6%~8%(V/V)及最适移种时间为对数生长期末期(判断标准为pH到达第二个低谷),并建立了预测菌体浓度的数学模型。检验证明此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利... 本文利用具有pH检测控制与补料功能的新型摇床,得到了利福霉素SV种子的最适接种量范围为6%~8%(V/V)及最适移种时间为对数生长期末期(判断标准为pH到达第二个低谷),并建立了预测菌体浓度的数学模型。检验证明此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利福霉素SV产生菌在对数生长期及移种时(对数生长期末期)的菌浓,并可用于预测在一定接种量下达到预定菌浓所需的培养时间。本模型在适宜的接种量范围内准确度较高,但随接种量的偏离程度的增加准确度有所减小;另外本模型只在培养基成份、培养环境等条件不变时适用,否则模型参数需重新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检测控制 利福霉素sv 培养过程优化 菌浓预测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利用均匀实验优化利福霉素SV发酵培养基氮源配比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毅 储炬 +2 位作者 庄英萍 王永红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0-263,共4页
应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对利福霉素SV发酵培养基中的氮源配比进行优化。研究了氮源中各成分对发酵效价的影响,确定各成分的最佳配比并用实验验证,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了10%以上,并对利福霉素SV产生菌在新、老培养基中的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利福霉素sv 氮源 均匀设计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锌离子影响地中海拟无枝酸菌合成有机酸和利福霉素SV 被引量:1
5
作者 邓鹏飞 周峰 +3 位作者 李长军 陈雄 黄亚男 王志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8期84-87,共4页
在10L发酵罐培养地中海拟无枝酸菌过程中基料添加Zn2+(终浓度0.75mg/L)对利福霉素SV效价和有机酸合成产生了显著影响。72h^141h胞外丙酮酸、丙氨酸浓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7%~93.72%和降低了37.69%~59.55%;同时,胞外谷氨酸、赖氨酸和苯... 在10L发酵罐培养地中海拟无枝酸菌过程中基料添加Zn2+(终浓度0.75mg/L)对利福霉素SV效价和有机酸合成产生了显著影响。72h^141h胞外丙酮酸、丙氨酸浓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7%~93.72%和降低了37.69%~59.55%;同时,胞外谷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浓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62%~162.59%、1.99%~43.10%和25.84%~92.89%。胞外酪氨酸浓度(72h^120h)与对照差异不大,之后迅速提高,141h时酪氨酸浓度是对照组的2.56倍。利福霉素SV的效价在96h比对照提高了11.72%,120h时效价提高了9.1%;141h时效价仅比对照提高了3.5%。说明锌离子抑制了丙氨酸脱氢酶活性并引起丙酮酸积累,这使得丙酮酸流入三羧酸循环的碳通量增大,使由草酰乙酸衍生的赖氨酸和由α-酮戊二酸衍生的谷氨酸合成量增大,促进了利福霉素SV的合成。但是,丙酮酸的积累也促进了芳环氨基酸的合成(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其会协同抑制利福霉素的芳环前体3-氨基-5-羟基-苯甲酸的合成,这可能是效价中后期增长放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拟无枝酸菌 利福霉素sv 锌离子 氨基酸 生物合成
下载PDF
豆油和丙氨酸对利福霉素SV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商纯良 王志 +2 位作者 陈雄 王金华 黄亚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60,共5页
研究了在250 mL摇瓶发酵过程中添加豆油和丙氨酸对利福霉素SV生物合成的影响。72 h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3 mL/L豆油和0.8 g/L丙氨酸,发酵液中利福霉素SV的效价分别比对照提高5.3%和6.9%。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考察了豆油和丙氨酸对利福霉... 研究了在250 mL摇瓶发酵过程中添加豆油和丙氨酸对利福霉素SV生物合成的影响。72 h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3 mL/L豆油和0.8 g/L丙氨酸,发酵液中利福霉素SV的效价分别比对照提高5.3%和6.9%。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考察了豆油和丙氨酸对利福霉素SV合成的交互作用,确定在72 h添加0.89 g/L的丙氨酸和2.57 mL/L豆油时,摇瓶发酵单位是5 179 U/mL,比对照提高12.3%。有机酸分析结果显示,发酵培养72~120h,添加组的α-酮戊二酸和柠檬酸的利用速率分别是0.86 mg/(L.h)和0.77 mg/(L.h),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5.7%和23.3%;同时,琥珀酸浓度上升到1.01 g/L,添加组比对照提高了16.1%。说明添加豆油和丙氨酸后,TCA循环由柠檬酸、α-酮戊二酸到琥珀酸转化效率提高,从而促进了琥珀酰CoA和甲基丙二酰CoA的合成,有利于利福霉素SV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 丙氨酸 利福霉素sv 响应面分析法 有机酸
下载PDF
利福霉素SV氧化制备利福霉素S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若兰 陈葵 +1 位作者 朱家文 于丽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55,共5页
利福霉素S是合成利福霉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在工业中以次氯酸盐氧化利福霉素SV制得。工厂以搪玻璃釜为反应设备避免氯离子腐蚀,但造成混合不均、反应物降解等问题。为使用高效不锈钢设备,实现利福霉素S的连续化制备,需寻找一种无氯氧... 利福霉素S是合成利福霉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在工业中以次氯酸盐氧化利福霉素SV制得。工厂以搪玻璃釜为反应设备避免氯离子腐蚀,但造成混合不均、反应物降解等问题。为使用高效不锈钢设备,实现利福霉素S的连续化制备,需寻找一种无氯氧化剂。经确定反应溶液,以利福霉素S收率为指标,对比无氯氧化剂氧化效果,认为Fe^(2+)/H_2O_2能有效催化氧化利福霉素SV。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反应参数,得出:在Fe^(2+)与初始利福霉素SV摩尔配比n(Fe^(2+))∶n(rif SV)_0=1∶200、温度T=283. 15 K、pH=3. 5稀硫酸溶液中,以25%n(rif SV)_0/min半间歇方式滴加H_2O_2时,反应为动力学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0. 123 2 min^(-1),利福霉素S收率可达53. 09%。研究认为,在利福霉素S合成工艺中,Fe^(2+)/H_2O_2具有一定的工业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霉素sv 利福霉素S 工艺 催化 动力学
下载PDF
利福霉素SV高产菌株0124-8~#的选育
8
作者 赵妍 盛岩 李锐 《辽宁化工》 CAS 2009年第11期794-795,共2页
以现有生产菌株11#为出发菌株,进行硫酸链霉素抗性诱变。采用梯度平板及琼脂块法筛选,得到0124-8#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其发酵单位大幅度提高,较出发菌株提高了8.9%,并且其遗传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 地中海诺卡氏菌 利福霉素sv 硫酸链霉素抗性
下载PDF
利福霉素SV发酵工艺优化的研究
9
作者 黄莉 李丽华 +3 位作者 赵小峰 赵妍 石娆 王铁娜 《辽宁医药》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通过对影响利福霉素SV发酵因素一温度、溶氧和补料方式的研究,得出结论:在控制培养温度28.5℃、溶氧25%以上的条件下,采用流加方式补料工艺,利福霉素SV的发酵效价较原工艺有明显提高,此工艺已在20T发酵罐上进行工业化生产,... 本文通过对影响利福霉素SV发酵因素一温度、溶氧和补料方式的研究,得出结论:在控制培养温度28.5℃、溶氧25%以上的条件下,采用流加方式补料工艺,利福霉素SV的发酵效价较原工艺有明显提高,此工艺已在20T发酵罐上进行工业化生产,发酵效价比原生产工艺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艺 利福霉素sv 菌丝浓度 梯度稀释法
下载PDF
树脂法提取发酵液中利福霉素SV的研究
10
作者 赵小峰 李丽华 +2 位作者 郑锦辉 张健 李仁 《辽宁医药》 2005年第4期16-19,共4页
主要研究了树脂法提取发酵液中的利福霉素SV。结果表明,抚顺市鑫泰参茸保健品有限公司精细化工分公司生产的大孔吸附树脂DAl01A、DA201A,在水溶液中对利福霉素SV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8.31mg/ml和25.19mg/ml。吸附后的DAl01A、DA201... 主要研究了树脂法提取发酵液中的利福霉素SV。结果表明,抚顺市鑫泰参茸保健品有限公司精细化工分公司生产的大孔吸附树脂DAl01A、DA201A,在水溶液中对利福霉素SV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8.31mg/ml和25.19mg/ml。吸附后的DAl01A、DA201A树脂洗脱利福霉素SV的最佳洗脱剂为甲醇、乙醇70%(v/v)水溶液.发酵液经过滤后上柱吸附.洗脱后的利福霉素SV的收率分别高于85%和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霉素sv 大孔吸附树脂 树脂柱
下载PDF
利用细胞电融合提高利福霉素SV发酵效价的研究
11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 利福霉素sv 发酵 效价 研究 抗生素
下载PDF
利福霉素生产菌产生钝化Rif SV物质的分离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文芳 张成刚 +3 位作者 吕安国 张立新 胡江春 曾青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82-286,共5页
利福霉素SV(简称RifSV)生产菌──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在生物合成RifSV过程中,产生一种能钝化自身产物(RifSV)的物质.实验证实,该物质是由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及缬氨酸等14种常见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 利福霉素SV(简称RifSV)生产菌──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在生物合成RifSV过程中,产生一种能钝化自身产物(RifSV)的物质.实验证实,该物质是由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及缬氨酸等14种常见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MW)约2.5×104D,等电点(PI)为5.7—6.1.在100℃下加热10min,其活性丧失.作用于RifSV的最适pH值范围为7.4—8.6,最适温度为29℃,初步证实该物质是一种酶(暂称利福霉素钝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霉素sv 利福霉素钝化酶 发酵 抗生素生产菌
下载PDF
等离子体作用结合氧限制模型选育利福霉素SV高产菌株
13
作者 栗波 王泽建 +2 位作者 梁剑光 刘爱军 李海东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4,共7页
利福霉素SV毒性低、疗效高、抗菌谱广,主要由地中海拟无枝酸菌发酵生产,其发酵过程属于耗氧发酵,供氧直接影响产物形成。为减少发酵过程氧限制影响,进一步提高利福霉素发酵产量,通过构建定向氧限制模型,将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和无水亚... 利福霉素SV毒性低、疗效高、抗菌谱广,主要由地中海拟无枝酸菌发酵生产,其发酵过程属于耗氧发酵,供氧直接影响产物形成。为减少发酵过程氧限制影响,进一步提高利福霉素发酵产量,通过构建定向氧限制模型,将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和无水亚硫酸钠氧限制筛选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利福霉素生产菌株24孔板快速培养的高通量筛选方法,高效选育出能够耐受低氧环境的利福霉素SV高产菌株NSMXG-M126,发酵代谢状态参数变化显示,该高产菌株具有更好的氧亲和力。同样的供氧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表现出较快的菌体生长速率和利福霉素SV的快速合成能力。在低供氧情况下发酵单位达到7839mg/L,较出发菌株提高48%,表明耐受低氧的突变菌株具有更高的利福霉素SV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霉素sv 地中海拟无枝酸菌 高通量筛选 ARTP 氧限制模型
原文传递
利福霉素酶的分离纯化及主要性质
14
作者 吴文芳 杨俊森 +3 位作者 曾青 斯琴 吕安国 张成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5-289,共5页
利福霉素SV发酵液经盐析和透析后,再经DEAE52和SephadexG100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聚丙烯酰胺疑胶电泳均一的利福霉素酶,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0~35℃,酶活性的最适pH值在70~75之间,其分子质量为28×104,由单一亚基组成.酶的氨基酸组... 利福霉素SV发酵液经盐析和透析后,再经DEAE52和SephadexG100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聚丙烯酰胺疑胶电泳均一的利福霉素酶,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0~35℃,酶活性的最适pH值在70~75之间,其分子质量为28×104,由单一亚基组成.酶的氨基酸组成测试结果表明此酶含有咪唑基、巯基和α氨基3个常见的活性功能团,而且每个酶分子中含有1个铜离子,为一金属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霉素sv 利福霉素 分离纯化 发酵 代谢调控
下载PDF
利福霉素高产菌株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5
作者 杜吉泉 王军峰 +3 位作者 储炬 王永红 庄英萍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00-1403,1408,共5页
利福霉素发酵过程中pH变化规律能够反映菌体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及菌体生理特性的变化,并与最终放瓶效价有一定的关联。据此建立了一种以发酵前期(±50 h)pH变化为判断依据的新的快速筛选菌种的方法,即发酵前期pH下降到谷底较... 利福霉素发酵过程中pH变化规律能够反映菌体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及菌体生理特性的变化,并与最终放瓶效价有一定的关联。据此建立了一种以发酵前期(±50 h)pH变化为判断依据的新的快速筛选菌种的方法,即发酵前期pH下降到谷底较早的菌株高产的可能性很大(概率接近70%),并在双亲株灭活种间融合法选育利福霉素SV菌株中进行了应用,筛选到了高产融合菌株F-3及F-16,两菌株分别比出发菌株效价提高了11%和17%。同时,得到了两个亲株(利福霉素SV产生菌U-32、利福霉素B产生菌X#-1)的酶解条件(U-32:10 m g/mL、34°C、2 h;X#-1:10 m g/mL、34°C、3 h)及原生质体双灭活标记条件(U-32:UV 20 m in;X#-1:60°C、50 m in),双灭活原生质体用500 g/L PEG融合,融合频率约1.04×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拟无枝酸菌 利福霉素sv pH检测控制 菌种快速筛选 双亲株灭活 原生 质体融合
下载PDF
非均相氧化法制备利福霉素S
16
作者 于丽君 陈葵 朱家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8-294,共7页
利福霉素S(简称S)是合成利福平的主要原料,可通过氧化利福霉素SV(简称SV)制得。针对S生产工艺中副反应多、反应介质产生设备腐蚀等问题,开发了以有机溶剂/水的非均相体系代替传统水基体系的氧化新工艺。选定乙酸丁酯/水两相体系为反应溶... 利福霉素S(简称S)是合成利福平的主要原料,可通过氧化利福霉素SV(简称SV)制得。针对S生产工艺中副反应多、反应介质产生设备腐蚀等问题,开发了以有机溶剂/水的非均相体系代替传统水基体系的氧化新工艺。选定乙酸丁酯/水两相体系为反应溶剂,通过分析比较5种氧化剂的氧化效果及作用机理,确定NaClO为非均相反应体系的氧化剂。并考察了NaClO浓度、NaClO与SV物质的量比、温度、反应时间及pH对反应传质过程及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NaClO)=0.3206mol/L、NaClO与SV物质的量比为1.4∶1.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2 min、pH=12.3时,利福霉素S粗品收率及选择性最高,分别为89.02%、92.42%。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工艺相比,收率及选择性分别提高3.61%、6.74%,并且空时收率由原工艺的16.75g/(L?h)增加至139.60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霉素S 利福霉素sv 非均相氧化 两相体系 选择性 医药原料
下载PDF
利福霉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17
作者 李翠民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4-85,95,共3页
以利福霉素SV自身耐受性菌株为出发菌株,经HNO2+UV和HNO2+UV+Licl分别复合诱变后,获得两株变异菌株。结果表明:其发酵单位大幅度提高,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7.8%和15.1%,并且其遗传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 地中海诺卡氏菌 利福霉素sv 诱变 变异
下载PDF
利福昔明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同瑞 陈曦 王爽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0期141-143,共3页
利福昔明(Rifaximin)系利福霉素SV的半合成衍生物,是第一个非氨基糖甙类肠道抗生素,其化学名称为4-脱氧-4-甲基吡啶[1’,2’-1,2]咪唑并[5,4-C]利福霉素SV。利福昔明为桔红色或暗红色结晶性粉末,无臭,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甲... 利福昔明(Rifaximin)系利福霉素SV的半合成衍生物,是第一个非氨基糖甙类肠道抗生素,其化学名称为4-脱氧-4-甲基吡啶[1’,2’-1,2]咪唑并[5,4-C]利福霉素SV。利福昔明为桔红色或暗红色结晶性粉末,无臭,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和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临床 利福霉素sv 应用 4-甲基吡啶 化学名称 乙酸乙酯 衍生物 半合成
下载PDF
滴眼用利福平原料中有关杂质的检测
19
作者 胡泽锴 张洁 熊雯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5期750-752,共3页
目的:建立滴眼用利福平原料中有关杂质(醌式利福平、3-甲酰利福霉素SV、N-氧化利福平)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方法:以辛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采用乙腈-甲醇-磷酸二氢钾溶液(0.075 mol/L)-柠檬酸溶液(1.0 mol/L)(30∶30∶36... 目的:建立滴眼用利福平原料中有关杂质(醌式利福平、3-甲酰利福霉素SV、N-氧化利福平)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方法:以辛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采用乙腈-甲醇-磷酸二氢钾溶液(0.075 mol/L)-柠檬酸溶液(1.0 mol/L)(30∶30∶36∶4)为流动相,在波长254 nm处检测,检测流速为1.0 m L/min,分析原料中3种杂质的含量。结果:利福平及3种杂质的对照品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6~0.999 9,n=5),最低检出限范围介于0.1~0.3μg/m L。结论: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线性关系良好,能够满足对滴眼用利福平原料质量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眼用利福 有关杂质 醌式利福 3-甲酰利福霉素sv N-氧化利福 残留溶剂 HPLC
下载PDF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rifamycin SV-producing Amycolatopsis mediterranei U32 revealed its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in phylogeny and metabolism 被引量:11
20
作者 Wei Zhao Yi Zhong +23 位作者 Hua Yuan Jin Wang Huajun Zheng Ying Wang Xufeng Cen Feng Xu Jie Bai Xiaobiao Han Gang Lu Yongqiang Zhu Zhihui Shao Han Yan Chen Li Nanqiu Peng Zilong Zhang Yunyi Zhang Wei Lin Yun Fan Zhongjun Qin Yongfei Hu Baoli Zhu Shengyue Wang Xiaoming Ding Guo-Ping Zbao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096-1108,共13页
Amycolatopsis mediterranei is used for industry-scale production of rifamycin,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antimyco- bacterial therapy. As the first sequenced genome of the genus Amycolatopsis, the chromosome of strai... Amycolatopsis mediterranei is used for industry-scale production of rifamycin,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antimyco- bacterial therapy. As the first sequenced genome of the genus Amycolatopsis, the chromosome of strain U32 comprising 10 236 715 base pairs, is one of the largest prokaryotic genomes ever sequenced so far. Unlike the linear topology found in streptomycetes, this chromosome is circular, particularly similar to that of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and Nocardia farcinica, representing their close relationship in phylogeny and taxonomy. Although the predicted 9 228 protein-coding genes in the A. mediterranei genome share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orthologs with those of S. erythraea, it was unexpectedly followed by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rather than N. farcinica, indicating the distinct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evolved via adaptation to diverse ecological niches. Besides a core region analogous to that common in streptomycetes, a novel 'quasicore' with typical core characteristics is defined within the non-core region, where 21 out of the total 26 gene clusters for secondary metabolite production are located. The rifamycin biosynthesis gene cluster located in the core encodes a cytochrome P450 enzyme essential for the conversion of rifamycin SV to B, revealed by comparing to the highly homologous cluster of the rifamycin B-producing strain S699 and further confirmed by genetic complementation. The genomic information of A. mediterranei demonstrates a metabolic network orchestrated not only for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various carbon sources and in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but also for effective funneling of metabolic intermediates into the secondary antibiotic synthesis process under the control of a seemingly complex regulatory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OME Amycolatopsis mediterranei RIFAMYCIN PHYLOGENY P450 METABOL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