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别字异文看五至八世纪初西北方音的韵母 被引量:12
1
作者 廖名春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8,26,共9页
本世纪初敦煌藏书的面世,兴发了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研究。其间罗常培先生利用几种汉藏对音及《开蒙要训》互注材料著成《唐五代西北方言》一书,邵荣芬先生写出《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与唐五代西北方音》一文,较清楚地描绘出了八、九、... 本世纪初敦煌藏书的面世,兴发了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研究。其间罗常培先生利用几种汉藏对音及《开蒙要训》互注材料著成《唐五代西北方言》一书,邵荣芬先生写出《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与唐五代西北方音》一文,较清楚地描绘出了八、九、十世纪左右西北方音的轮廓.但是,由于材料的局限,不尽如人意之处也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字异文 西北方音 吐鲁番出土文书 韵字 八世 王梵志诗 韵母 吐鲁番文书 阴声韵 入声字
下载PDF
辽代石刻别字异文所见辽代汉语语音 被引量:4
2
作者 黎新第 《语言科学》 2005年第4期41-53,共13页
借助对辽代石刻文中能够反映语音现象的别字异文的归纳分析,可以观察到,辽代汉语已经或正在出现一系列不同于《切韵》音系的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又都与辽僧行均《龙龛手镜》所见差别甚大。
关键词 辽代石刻 辽代汉语 别字异文 语音
下载PDF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在唐五代西北方音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以别字异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从2001年至今,《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已出版15卷,这套丛书录有大量公文、类书、历书、蒙书、医药、占卜、杂抄、题记等写卷。前人研究唐五代西北方音很少涉及到这些写卷中大量的别字异文。《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的出版使... 从2001年至今,《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已出版15卷,这套丛书录有大量公文、类书、历书、蒙书、医药、占卜、杂抄、题记等写卷。前人研究唐五代西北方音很少涉及到这些写卷中大量的别字异文。《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的出版使这些写卷中大量的别字异文材料得以披露,这对于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研究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以别字异文为例讨论了《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在唐五代西北方音研究中的重要价值:1.为已有的研究提供更多例证;2.为因材料不足而存疑的问题补充更多例证;3.完善已有的一些结论;4.新发现一些尚未被揭示的方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 敦煌写卷 别字异文 唐五代 西北方音
下载PDF
唐五代西北方音全浊清化程度再探讨——四种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
4
作者 黎新第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7-352,共16页
依据四种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借助两类材料三个层面的类比,可以确信:五代时期的汉语西北方音虽然尚未完成全浊清化,但也已经行逾半途。两类材料分别显示全浊清化已经处于完成状态与正在进行状态。三个层面的类比是:已经完成状态与正... 依据四种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借助两类材料三个层面的类比,可以确信:五代时期的汉语西北方音虽然尚未完成全浊清化,但也已经行逾半途。两类材料分别显示全浊清化已经处于完成状态与正在进行状态。三个层面的类比是:已经完成状态与正在进行状态的类比;处于不同演变阶段的浊擦音字清化程度的类比;几种敦煌写本材料所见全浊清化状态的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别字异文 唐五代西北方音 全浊清化
下载PDF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别字异文看“浊上变去” 被引量:8
5
作者 廖名春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2-43,41,共3页
“浊上变去”,亦称“阳上作去”,指全浊上声系统地演变为全浊去声,这是汉语语音发展史上的一大规律。过去,学者们研究它,所依据的材料有诗词的用字押韵,李涪的《刊误》和《开蒙要训》的注音,日僧安然的《悉昙藏》和敦煌俗文学抄本中的... “浊上变去”,亦称“阳上作去”,指全浊上声系统地演变为全浊去声,这是汉语语音发展史上的一大规律。过去,学者们研究它,所依据的材料有诗词的用字押韵,李涪的《刊误》和《开蒙要训》的注音,日僧安然的《悉昙藏》和敦煌俗文学抄本中的别字异文,韩愈的《讳辩》、张麟之的《韵镜》、严粲的《诗辑说》以及邵雍的《皇极经世天声地音》、《慧琳音义》中的反切等。这些材料,不论它们能否证明“浊上变去”,其时代最早也不出公元九世纪,如《讳辩》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刊误》和《悉昙藏》皆成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即公元880年。在这之前,还有没有能透露出“浊上变去”这一信息的材料呢?据笔者所知,迄今尚未见人提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字异文 高昌 吐鲁番出土文书 册页 随葬衣物疏 公元 去声字 广韵 刊误 匣母
下载PDF
《庐山远公话》中的别字异文所反映的语音现象 被引量:2
6
作者 牟华林 《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56-61,共6页
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出土了一批俗讲材料,俗称“敦煌变文”。在这些变文中保存了当时人们所使用的大量的别字、异文,这些别字、异文对于考察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现象弥足珍贵。邵荣芬先生利用这些材料写了《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 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出土了一批俗讲材料,俗称“敦煌变文”。在这些变文中保存了当时人们所使用的大量的别字、异文,这些别字、异文对于考察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现象弥足珍贵。邵荣芬先生利用这些材料写了《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唐五代的西北方音》一文②,对于研究唐五代方音的人来说,是一篇颇具参考和指导价值的文章。本文受此文启发,乃对《庐山远公话》这一篇变文中的别字、异文作了详尽研讨,从语音角度加以分析,从而利用分析结果对唐五代时期的部分语音现象作了一个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远公话》 别字异文 语音现象 唐五代
下载PDF
入收声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应已趋向消失——敦煌写本愿文与诗集残卷之别字异文所见 被引量:14
7
作者 黎新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41,共7页
在唐五代汉语西北方言的韵母系统中,已经出现较多的不宜用"-p、-t、-k在高元音i、u后面不太显著"作解释的舒入代用例证;入声字互代也并不限于-k尾和-t尾元音作i或u的字,-p、-t、-k韵尾已经开始相混;在18种汉藏对音材料中,还... 在唐五代汉语西北方言的韵母系统中,已经出现较多的不宜用"-p、-t、-k在高元音i、u后面不太显著"作解释的舒入代用例证;入声字互代也并不限于-k尾和-t尾元音作i或u的字,-p、-t、-k韵尾已经开始相混;在18种汉藏对音材料中,还总共出现了30字、51例以舒注入的对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别字异文 唐五代西北方音 入收声趋向消失
原文传递
敦煌别字异文所显示的异等韵母相混现象 被引量:6
8
作者 黎新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5,共9页
在唐五代汉语西北方言的韵母系统中,(1)已经开始了从四声八等到四呼的简化过程。其中,三、四等韵母相混应已接近完成;一、三等韵母相混大都还限于合口;知系字丢失-i-介音,很可能是从庄、章二组开始;二等开口见系韵母增加-i-介音,也已初... 在唐五代汉语西北方言的韵母系统中,(1)已经开始了从四声八等到四呼的简化过程。其中,三、四等韵母相混应已接近完成;一、三等韵母相混大都还限于合口;知系字丢失-i-介音,很可能是从庄、章二组开始;二等开口见系韵母增加-i-介音,也已初见端倪。(2)止、蟹(齐祭废灰)二摄韵母合流则已经发育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别字异文 异等韵母相混 从四声八等到四呼
原文传递
唐五代西北方音中的微、日二声母——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 被引量:4
9
作者 黎新第 《中文学术前沿》 2011年第1期14-19,共6页
针对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尚有微母和日母的见解,借助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材料的增加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试证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微母已现消失迹象,日母也已现分化趋势。
关键词 敦煌写本别字异文 唐五代西北方音 微、日二声母
原文传递
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庚青、东钟相混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新第 《南大语言学》 2017年第1期113-120,共8页
在敦煌写本愿文、诗集残卷及社邑文书的别字异文中,已经出现仅限于唇音和喉牙音合口的庚青、东钟两韵字相互代用的例证.这或可表明:元时《中原音韵》的此类字庚青、东钟两韵兼收,至迟在五代时期的汉语西北方音中已见端倪.
关键词 敦煌写本 别字异文 庚青、东钟相混 五代时期 西北方音
原文传递
唐五代西北方音见系开口二等演变考
11
作者 邓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139,共8页
敦煌文献中有两类特殊的别字异文:一、见系开口二等字与见系开口三四等字互代,二、见系开口二等字与精组开口三四等字互代。它们反映出唐五代西北方音里见系开口二等字韵母产生-j介音,声母腭化,部分字声母受-j介音的影响有了进一步发展... 敦煌文献中有两类特殊的别字异文:一、见系开口二等字与见系开口三四等字互代,二、见系开口二等字与精组开口三四等字互代。它们反映出唐五代西北方音里见系开口二等字韵母产生-j介音,声母腭化,部分字声母受-j介音的影响有了进一步发展为舌面音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唐五代 别字异文 方音 见系开口二等
下载PDF
晚唐五代西北方音现象考辨二则
12
作者 邓强 王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26-133,共8页
根据敦煌写卷中的别字异文,并参考敦煌汉藏对音,对晚唐五代西北方音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两个特殊方音现象:部分流摄喉音字、舌头音字演变滞后,韵腹u尚未复化为ou,韵母仍为(i)u,而与遇摄字相混;开口一等登韵系字韵腹高化,变为i,读入三等,... 根据敦煌写卷中的别字异文,并参考敦煌汉藏对音,对晚唐五代西北方音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两个特殊方音现象:部分流摄喉音字、舌头音字演变滞后,韵腹u尚未复化为ou,韵母仍为(i)u,而与遇摄字相混;开口一等登韵系字韵腹高化,变为i,读入三等,而与曾、梗、通等摄的三等字相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卷 晚唐五代西北方音 别字异文 汉藏对音
下载PDF
再论晚唐五代西北方音疑母的演变
13
作者 邓强 《励耘语言学刊》 2020年第1期26-41,共16页
高田时雄和李建强据敦煌汉藏对音都发现唐五代西北方音疑母出现了变化的迹象,邵荣芬考察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则认为唐五代西北方音疑母与影母、喻母不分;蒋冀骋重新考察了邵荣芬所用的材料,认为疑母与云、以、影等母不分的观点不可信... 高田时雄和李建强据敦煌汉藏对音都发现唐五代西北方音疑母出现了变化的迹象,邵荣芬考察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则认为唐五代西北方音疑母与影母、喻母不分;蒋冀骋重新考察了邵荣芬所用的材料,认为疑母与云、以、影等母不分的观点不可信;黎新第运用了一些新的材料重新研究,认为疑母还未完全丧失独立性。本文穷尽考察十五卷《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中晚唐五代写卷里疑母字与云、以、影三母字之间代用的别字异文,从相混比例、韵摄分布、等第分布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认为晚唐五代西北方音里疑母与云、以、影三母都有一定程度的相混,但相混程度不高,它并没有发展到与云、以、影三母混而不分的程度,而且声母发生变化的疑母字并未遍及大部分有疑母字的韵摄,只有部分疑母三等字发生了明显的声母脱落的变化,一等字的声母只是露出了变化的痕迹,据现有材料尚未见疑母二等和四等字声母发生变化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别字异文 晚唐五代 西北方音 疑母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释数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幼莲 《敦煌研究》 1986年第4期99-101,共3页
本文选释今天闽南话里所见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简称《文书》)里的俗语词数例。文中注音,系笔者家乡诗山方音。若写不出本字,用同音字代替。邵荣芬先生已考定唐五代西北方音平上去可互通(邵荣芬《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唐五代西北... 本文选释今天闽南话里所见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简称《文书》)里的俗语词数例。文中注音,系笔者家乡诗山方音。若写不出本字,用同音字代替。邵荣芬先生已考定唐五代西北方音平上去可互通(邵荣芬《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国语文》1963年第3期,简称邵文)。1.脱:买。偷: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高昌 敦煌 西北方音 公元 唐五代 说文解字 俗语词 别字异文 俗文学
下载PDF
《敦煌变文集》校记补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蓝生 《敦煌学辑刊》 1984年第1期78-83,共6页
王重民等六位先生选编、校定的《敦煌变文集》出版迄今已有二十五年。这是历来变文辑本中最丰富的一部,给予文学、历史、语言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极大的方便,堪称“功德无量”。然而如众所知,此书在迻录、校勘中均有不少疏漏,徐震堮... 王重民等六位先生选编、校定的《敦煌变文集》出版迄今已有二十五年。这是历来变文辑本中最丰富的一部,给予文学、历史、语言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极大的方便,堪称“功德无量”。然而如众所知,此书在迻录、校勘中均有不少疏漏,徐震堮、蒋礼鸿二先生曾对它作过补正臁⒔壬牟拐行矶嗑俚募?颇见学力之深。近来刘坚、陈治文二先生又先后撰文进行补充,陈文侧重从文字学的角度进行校勘,颇多发现。经过《变文集》编者和上面各位先生的刊正、训释,许多难认的字体被辨认清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西北方音 秋胡变文 文字学 补议 敦煌写本 所知 训释 别字异文 西北方言
下载PDF
对几组声母在五代西北方音中表现的再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黎新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共15页
借助对四种敦煌写本别字异文的统计与分析,重新探讨了精、庄、知、章、见五组声母在五代西北方音中的分合与拟音。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既提供了新的支持,也尝试作出了补充和修正。
关键词 敦煌写本 别字异文 五代西北方音 五组声母 分合与拟音
原文传递
敦煌文献曾通二摄之间的同音互代现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强 冯佳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281-298,共18页
敦煌文献中有一些曾摄登韵系字与通摄字的互代例,可以与敦煌韵文、音注和对音相互印证,反映出唐五代西北方音中一部分曾摄登韵系合口牙喉音字和唇音字变得与通摄字韵母相同.出现这种早于中原汉语的语音变化与唐五代河西地区特殊的政治... 敦煌文献中有一些曾摄登韵系字与通摄字的互代例,可以与敦煌韵文、音注和对音相互印证,反映出唐五代西北方音中一部分曾摄登韵系合口牙喉音字和唇音字变得与通摄字韵母相同.出现这种早于中原汉语的语音变化与唐五代河西地区特殊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唐五代 西北方音 曾摄 通摄 别字异文
原文传递
晚唐五代西北方音的轻唇音声母再论——基于《敦煌变文校注》《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的量化考察
18
作者 邓强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9,共9页
针对前修时贤对唐五代西北方音中非、敷、奉三母关系持不同观点的研究现状,文章在穷尽考察《敦煌变文校注》《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中别字异文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晚唐五代西北方音中非、敷、奉三母的关系,并在与前人的研究进行... 针对前修时贤对唐五代西北方音中非、敷、奉三母关系持不同观点的研究现状,文章在穷尽考察《敦煌变文校注》《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中别字异文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晚唐五代西北方音中非、敷、奉三母的关系,并在与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后认为,晚唐五代西北方音中非、敷二母已合并,奉母一部分字已清化且与非、敷合流读f,一部分字仍保留浊音v,还有一些字有清浊两读的现象。研究还发现,微母只有少数字发展到了读v的阶段,这些字与奉母的旧读有相混的现象,但不影响二母整体上的分立,微母的发展脉络大致为:mb>ɱ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五代 《敦煌变文校注》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 西北方音 轻唇音声母 别字异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