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2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巧啭岂能无本意 良辰未必有佳期——传播学视界中的唐代逐臣别诗
被引量:
2
1
作者
程建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80,共5页
逐臣别诗具有现代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者(送者或行者)、受传者(第一、二读者)、传播内容(归朝之情或别情)、传播渠道(赠别)及传播效果等诸要素,而且其传播方式多为复杂传播,亦即其真正的受传者是间接受传者(第二读者),这个特点要求逐臣...
逐臣别诗具有现代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者(送者或行者)、受传者(第一、二读者)、传播内容(归朝之情或别情)、传播渠道(赠别)及传播效果等诸要素,而且其传播方式多为复杂传播,亦即其真正的受传者是间接受传者(第二读者),这个特点要求逐臣必须在加强诗歌的感染力上下功夫,力求最佳的传播效果。为此,逐臣在诗歌的抒情方式、遣词炼字等方面苦心经营,以期能打动帝王,从而也使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但逐臣别诗的传播流程是缺乏反馈的单向传播,注定其不会有很好的传播效果。这是逐臣的悲剧,却是诗歌的大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逐臣
别诗
抒情方式
遣词炼字
反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唐代逐臣别诗中的回归情结——以逐臣别诗中“柳”意象的匮乏为观照点
被引量:
1
2
作者
程建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65-68,共4页
“柳”意象在逐臣别诗中几乎销声匿迹,说明柳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内蕴在逐臣那里处于弱势。逐臣别诗中惯用的“北望”、“北归”两组动态意象,道出了逐臣在别诗中所要表达的回归朝廷、重新实现生命价值的渴望,根据感情和意象对应的原则,柳...
“柳”意象在逐臣别诗中几乎销声匿迹,说明柳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内蕴在逐臣那里处于弱势。逐臣别诗中惯用的“北望”、“北归”两组动态意象,道出了逐臣在别诗中所要表达的回归朝廷、重新实现生命价值的渴望,根据感情和意象对应的原则,柳意象被逐出逐臣视界。而逐臣执着的回归情结,有其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和心理层面的深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逐臣
别诗
“柳”意象
回归情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陈子昂的酬别诗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文茂
《天府新论》
1996年第2期61-65,共5页
试论陈子昂的酬别诗徐文茂陈子昂为振兴诗风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后世的珍重。但是,各代论者却很少对陈子昂的酬别之作加以研究,偶有涉及的,也仅仅是停留在唐初“赠送诸篇,王、杨、卢、骆、陈、杜、沈、宋、燕、许、曲江,并皆佳妙...
试论陈子昂的酬别诗徐文茂陈子昂为振兴诗风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后世的珍重。但是,各代论者却很少对陈子昂的酬别之作加以研究,偶有涉及的,也仅仅是停留在唐初“赠送诸篇,王、杨、卢、骆、陈、杜、沈、宋、燕、许、曲江,并皆佳妙”[1]这一认识层次上,或者是对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酬
别诗
美学理想
诗
歌理论
美学思想
艺术风格
唐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五言思、别诗与东汉末年的游学、游宦风气
4
作者
胡克森
胡索韫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早期五言古诗中关于描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无论是数量或质量上都高出于同时代其他题材的作品,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早期五言古诗中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歌质多量高的社会原因,是东汉后期的游学、游宦风气所致。东汉末年游学、游宦者...
早期五言古诗中关于描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无论是数量或质量上都高出于同时代其他题材的作品,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早期五言古诗中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歌质多量高的社会原因,是东汉后期的游学、游宦风气所致。东汉末年游学、游宦者数量大幅增加,游子的艰辛使这些士人倍发思念远在千万里的亲人,加之这些“游子”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于是他们选择了这种富有浓重感情味的题材,表达了这千古永恒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五言思
别诗
东汉末年
游学
游宦
风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杨巨源的酬赠送别诗
5
作者
刘丽华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4,共5页
中唐诗人杨巨源是籍贯山西永济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人其诗在当时都颇受推崇,尤其是其酬赠送别诗更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内涵,其中既有对国事的关注,也展示了诗人对亲人的称扬以及对朋友的关心、爱护与危难之际的不离不弃。这些特征的形成既和...
中唐诗人杨巨源是籍贯山西永济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人其诗在当时都颇受推崇,尤其是其酬赠送别诗更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内涵,其中既有对国事的关注,也展示了诗人对亲人的称扬以及对朋友的关心、爱护与危难之际的不离不弃。这些特征的形成既和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有关,亦与杨巨源本人重情的性格特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巨源
酬赠送
别诗
情感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别诗说略——读《文选》随札
6
作者
宋恪震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61-64,共4页
从文体分类学的角度看,别诗仍应属于赠诗,是赠诗的一个特类。统观我国传统别诗发展演变的历程,就其感情模式而言,经历了“伤别”、“达别”、“壮别”三个重要阶段。在别诗这一大类下,又可分出“送别”、“留别”、“赠别”、“忆别”...
从文体分类学的角度看,别诗仍应属于赠诗,是赠诗的一个特类。统观我国传统别诗发展演变的历程,就其感情模式而言,经历了“伤别”、“达别”、“壮别”三个重要阶段。在别诗这一大类下,又可分出“送别”、“留别”、“赠别”、“忆别”四个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诗
感情模式
小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何逊别诗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慧中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9,共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别诗创作相当兴盛的阶段。本文从创作比较的角度切入,结合何逊的生活时代背景、家世、仕途经历、性格对其别诗进行解读,指出何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别诗创作者中的代表者和佼佼者,其别诗创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举足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别诗创作相当兴盛的阶段。本文从创作比较的角度切入,结合何逊的生活时代背景、家世、仕途经历、性格对其别诗进行解读,指出何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别诗创作者中的代表者和佼佼者,其别诗创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逊
别诗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下第别诗探微:以发生学为考察点
被引量:
1
8
作者
郭浩源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72-83,共12页
学界关于唐代下第别诗的研究目前仍嫌不足。从发生学视角看,唐代下第别诗是基于诗人与士子对话的、受到众多事件影响与触发产生的诗歌题材。下第别诗因发生基础的不同,在不同类别中呈现出"真实记录""赋笔言情""...
学界关于唐代下第别诗的研究目前仍嫌不足。从发生学视角看,唐代下第别诗是基于诗人与士子对话的、受到众多事件影响与触发产生的诗歌题材。下第别诗因发生基础的不同,在不同类别中呈现出"真实记录""赋笔言情""务实致用"以及"寄情于景"等特征。此外,由于诗人与士子的对话活动是下第别诗的发生现场,所以下第别诗包含来自士子的伤心失意与诗人的关怀劝慰两部分情感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下第
别诗
发生学
艺术特征
情感内蕴
母题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别康桥》与古代离别诗意象的异同
被引量:
2
9
作者
薛炎霞
《河南农业》
2011年第4X期64-64,共1页
《再别康桥》作为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将诗人离别的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优美、宁静的风景融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这种独特诗境的形成原因之一在于徐志摩对离别诗意象的传承和创新。一、古代离别诗的意象(一)
关键词
《再别康桥》
别诗
徐志摩
潇洒飘逸
牵牛织女
秋风秋雨
送友人
江城子
现代知识分子
黛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古诗词中的离别诗
10
作者
高兴
《语文知识》
2016年第9期86-87,共2页
人世间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尽管世人总是感叹往事已是浮云,但又有几个能够真正地忘却曾经的沧海桑田?要真正地做到繁华过后仍旧潇洒,那得需要多大的胸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好友离别时,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此...
人世间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尽管世人总是感叹往事已是浮云,但又有几个能够真正地忘却曾经的沧海桑田?要真正地做到繁华过后仍旧潇洒,那得需要多大的胸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好友离别时,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此情此景,深深地触动了送别好友时的无奈和感慨。汪伦的深情厚意,远远要比那桃花潭水来到深沉。即便是那桃花潭水深达千尺,也远远不及汪伦对我的情谊。李白运用了比物的手法深切地表达了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伦
别诗
潭水
别友人
古
诗
词
比物
送灵澈上人
轻尘
刘长卿
灵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魏之际伤别诗赋的抒情方式探析
11
作者
苗焕贤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7-10,共4页
从诗歌的源头起,艺术的情感及抒情方式就成为诗人和读者关注的对象,即内容和形式要达到完美统一,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汉魏之际伤别诗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伤别情感的独特性,运用了以物寓情和以事传情的抒情方式,...
从诗歌的源头起,艺术的情感及抒情方式就成为诗人和读者关注的对象,即内容和形式要达到完美统一,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汉魏之际伤别诗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伤别情感的独特性,运用了以物寓情和以事传情的抒情方式,具体体现为情寄秋色、托物言情和事态叙写抒情,使离情染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
别诗
赋
抒情方式
汉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下第别诗的弃逐母题考察
12
作者
郭浩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45-52,共8页
唐代下第别诗是士子下第离京时因下第感发而作的赠别作品,其中的“遗弃”现象是士子视下第为一种抛弃的直接例证。关注这一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分析作品中士子怨而未慕的心态,梳理士子下第又归的全部过程,进而探索下第别诗与弃逐文学间的...
唐代下第别诗是士子下第离京时因下第感发而作的赠别作品,其中的“遗弃”现象是士子视下第为一种抛弃的直接例证。关注这一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分析作品中士子怨而未慕的心态,梳理士子下第又归的全部过程,进而探索下第别诗与弃逐文学间的联系,有利于讨论下第别诗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即唐代下第别诗在回归弃逐母题救助传统的前提下,成为弃逐母题的扩充及确证。此外,关注下第别诗中的“遗弃”现象,也为深化、细化探索唐代科举制度提供了新颖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下第
别诗
“遗弃”现象
弃逐母题
母题学
弃逐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唐朝赠别诗有感
13
作者
姚郁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3-26,共4页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文学家江淹从此句领起,写下一篇惊心动魄而又美丽的《别赋》。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叹道:“相见时难别亦难”。正因如此,古人常有临别赠诗的习惯。历代诗歌中写离情别绪的不计其数。这类诗,大...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文学家江淹从此句领起,写下一篇惊心动魄而又美丽的《别赋》。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叹道:“相见时难别亦难”。正因如此,古人常有临别赠诗的习惯。历代诗歌中写离情别绪的不计其数。这类诗,大都或托酒以将意,或写一时之景以兴怀,或寓相勉之词以致意,若无真情实感,就难免矫揉浅俗,流于老套;虽有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诗
离情别绪
别赠
诗
《无题》
李商隐
而已矣
南朝文学
送沈子福之江东
离亭
送柴侍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贺铸别诗
14
作者
韦人方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0-24,共5页
目前学术界对贺铸的词研究颇多,而对贺铸诗的注意相对要少。事实上贺铸的诗历来多好评,其诗作题材多游历和唱和友人为主,以写其志其情。贺铸的送别留别诗具有情味独特、语言平淡和用典自然的艺术特点,对贺铸别诗的研究,让世人对贺铸有...
目前学术界对贺铸的词研究颇多,而对贺铸诗的注意相对要少。事实上贺铸的诗历来多好评,其诗作题材多游历和唱和友人为主,以写其志其情。贺铸的送别留别诗具有情味独特、语言平淡和用典自然的艺术特点,对贺铸别诗的研究,让世人对贺铸有更深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铸
别诗
情味
艺术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比较鉴赏中看语文教材离别诗词的美学特色
15
作者
李卓然
《绥化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83-86,共4页
从古至今,离别是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做不完的题目。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1889——1966)在他翻译的《一百七十首中国诗》(1929)的序言中说:“倘使说中国诗的一半是关于离别的,这话并不讲得过分。”考察语文教材全部诗词...
从古至今,离别是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做不完的题目。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1889——1966)在他翻译的《一百七十首中国诗》(1929)的序言中说:“倘使说中国诗的一半是关于离别的,这话并不讲得过分。”考察语文教材全部诗词,我们便会发现,抒写离情别绪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词“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玉之声,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本文仅以中国古代诗词为例做些分析。这里首先要提及的是那首名列宋元时期广泛流传的“宋金十大曲”的《雨霖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色
明霞散绮
独茧抽丝
离情别绪
诗
歌创作
文学创作
唐代边塞
诗
从古至今
别诗
岑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说别诗的艺术特色
16
作者
李雪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5-96,共2页
张说是初、盛唐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人生经历丰富、所著诗歌题材多样,对盛唐文学的影响非同一般。本文着重分析了张说别诗的艺术特色,借此来感悟作者的思想起伏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感悟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张说
别诗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揉直使曲 婉转承意——七绝离别诗构思例说
17
作者
余占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1年第8期25-26,共2页
七绝,篇制短小,“离首即尾,离尾即首”。常在这较小的艺术空框里熔铸较多的思想内容,以达到“尺幅千里”、“尺水波澜”的美学境界,以表现“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在构思上常揉直使曲,婉转承意,具体方法有下面几种: 1、设想...
七绝,篇制短小,“离首即尾,离尾即首”。常在这较小的艺术空框里熔铸较多的思想内容,以达到“尺幅千里”、“尺水波澜”的美学境界,以表现“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在构思上常揉直使曲,婉转承意,具体方法有下面几种: 1、设想将来会面情景。写眼前离别相思之痛,却宕开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诗
离情别绪
美学境界
开一
夜雨寄北
李商隐
送魏二
诗
镜总论
杜审言
燕支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悲莫悲兮生别离——古代离别诗情感意蕴探析
18
作者
戚光宇
《语文知识》
2015年第5期34-35,共2页
古人把离愁凝聚成美丽的诗行。长亭、杨柳、灞桥、美酒……或依依不舍、无语凝噎,或故作旷达、潇洒挥手,或凝视前路、忧心忡忡……每每吟诵离别的诗句,总能从其凄美的画面、难以言说的意境中体会到复杂、真切、凄美的别情,让人回肠荡气...
古人把离愁凝聚成美丽的诗行。长亭、杨柳、灞桥、美酒……或依依不舍、无语凝噎,或故作旷达、潇洒挥手,或凝视前路、忧心忡忡……每每吟诵离别的诗句,总能从其凄美的画面、难以言说的意境中体会到复杂、真切、凄美的别情,让人回肠荡气,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诗
生别离
诗
行
别友人
送魏万之京
赋得暮雨送李胄
送李端
嵇喜
微霜
人生旅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颀和他的诗
被引量:
1
19
作者
张建庆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李颀是盛唐诗人,生于武后天授元年(六九○),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七五四)以后。①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中进士。他比王维、高适、李白等都大十多岁。其诗固不能与此辈相伉,然己入盛唐之音,被后人视为盛唐一大家。《全唐诗》存李颀诗...
李颀是盛唐诗人,生于武后天授元年(六九○),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七五四)以后。①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中进士。他比王维、高适、李白等都大十多岁。其诗固不能与此辈相伉,然己入盛唐之音,被后人视为盛唐一大家。《全唐诗》存李颀诗三卷,计一百二十四首,另收逸句两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李颀的全部诗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颀
盛唐
诗
人
《全唐
诗
》
诗
歌创作
边塞
诗
别诗
换韵
古从军行
武后
赠张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诗别裁集》主编张景星籍贯考
被引量:
1
20
作者
高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2-104,共3页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攻自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
诗
别裁集》
张景星
松江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巧啭岂能无本意 良辰未必有佳期——传播学视界中的唐代逐臣别诗
被引量:
2
1
作者
程建虎
机构
武汉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80,共5页
文摘
逐臣别诗具有现代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者(送者或行者)、受传者(第一、二读者)、传播内容(归朝之情或别情)、传播渠道(赠别)及传播效果等诸要素,而且其传播方式多为复杂传播,亦即其真正的受传者是间接受传者(第二读者),这个特点要求逐臣必须在加强诗歌的感染力上下功夫,力求最佳的传播效果。为此,逐臣在诗歌的抒情方式、遣词炼字等方面苦心经营,以期能打动帝王,从而也使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但逐臣别诗的传播流程是缺乏反馈的单向传播,注定其不会有很好的传播效果。这是逐臣的悲剧,却是诗歌的大幸。
关键词
传播学
逐臣
别诗
抒情方式
遣词炼字
反馈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唐代逐臣别诗中的回归情结——以逐臣别诗中“柳”意象的匮乏为观照点
被引量:
1
2
作者
程建虎
机构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65-68,共4页
文摘
“柳”意象在逐臣别诗中几乎销声匿迹,说明柳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内蕴在逐臣那里处于弱势。逐臣别诗中惯用的“北望”、“北归”两组动态意象,道出了逐臣在别诗中所要表达的回归朝廷、重新实现生命价值的渴望,根据感情和意象对应的原则,柳意象被逐出逐臣视界。而逐臣执着的回归情结,有其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和心理层面的深刻原因。
关键词
唐代
逐臣
别诗
“柳”意象
回归情结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陈子昂的酬别诗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文茂
机构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
出处
《天府新论》
1996年第2期61-65,共5页
文摘
试论陈子昂的酬别诗徐文茂陈子昂为振兴诗风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后世的珍重。但是,各代论者却很少对陈子昂的酬别之作加以研究,偶有涉及的,也仅仅是停留在唐初“赠送诸篇,王、杨、卢、骆、陈、杜、沈、宋、燕、许、曲江,并皆佳妙”[1]这一认识层次上,或者是对少...
关键词
陈子昂
酬
别诗
美学理想
诗
歌理论
美学思想
艺术风格
唐朝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五言思、别诗与东汉末年的游学、游宦风气
4
作者
胡克森
胡索韫
机构
邵阳学院中文系
出处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文摘
早期五言古诗中关于描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无论是数量或质量上都高出于同时代其他题材的作品,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早期五言古诗中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歌质多量高的社会原因,是东汉后期的游学、游宦风气所致。东汉末年游学、游宦者数量大幅增加,游子的艰辛使这些士人倍发思念远在千万里的亲人,加之这些“游子”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于是他们选择了这种富有浓重感情味的题材,表达了这千古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
早期五言思
别诗
东汉末年
游学
游宦
风气
Keywords
early five-character verse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studying in traveling
man canvass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custom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杨巨源的酬赠送别诗
5
作者
刘丽华
机构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4,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贞元诗坛艺术风貌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14E100
文摘
中唐诗人杨巨源是籍贯山西永济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人其诗在当时都颇受推崇,尤其是其酬赠送别诗更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内涵,其中既有对国事的关注,也展示了诗人对亲人的称扬以及对朋友的关心、爱护与危难之际的不离不弃。这些特征的形成既和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有关,亦与杨巨源本人重情的性格特质密切相关。
关键词
杨巨源
酬赠送
别诗
情感内涵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别诗说略——读《文选》随札
6
作者
宋恪震
机构
黄河科技学院
出处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61-64,共4页
文摘
从文体分类学的角度看,别诗仍应属于赠诗,是赠诗的一个特类。统观我国传统别诗发展演变的历程,就其感情模式而言,经历了“伤别”、“达别”、“壮别”三个重要阶段。在别诗这一大类下,又可分出“送别”、“留别”、“赠别”、“忆别”四个小类。
关键词
别诗
感情模式
小类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何逊别诗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慧中
机构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9,共3页
文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别诗创作相当兴盛的阶段。本文从创作比较的角度切入,结合何逊的生活时代背景、家世、仕途经历、性格对其别诗进行解读,指出何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别诗创作者中的代表者和佼佼者,其别诗创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何逊
别诗
魏晋南北朝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下第别诗探微:以发生学为考察点
被引量:
1
8
作者
郭浩源
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72-83,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BZW089)。
文摘
学界关于唐代下第别诗的研究目前仍嫌不足。从发生学视角看,唐代下第别诗是基于诗人与士子对话的、受到众多事件影响与触发产生的诗歌题材。下第别诗因发生基础的不同,在不同类别中呈现出"真实记录""赋笔言情""务实致用"以及"寄情于景"等特征。此外,由于诗人与士子的对话活动是下第别诗的发生现场,所以下第别诗包含来自士子的伤心失意与诗人的关怀劝慰两部分情感内蕴。
关键词
唐代下第
别诗
发生学
艺术特征
情感内蕴
母题学
Keywords
farewell poems written after failing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of the Tang Dynasty
genesi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emotional connotation
motif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别康桥》与古代离别诗意象的异同
被引量:
2
9
作者
薛炎霞
机构
巩义市第三中等专业学校
出处
《河南农业》
2011年第4X期64-64,共1页
文摘
《再别康桥》作为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将诗人离别的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优美、宁静的风景融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这种独特诗境的形成原因之一在于徐志摩对离别诗意象的传承和创新。一、古代离别诗的意象(一)
关键词
《再别康桥》
别诗
徐志摩
潇洒飘逸
牵牛织女
秋风秋雨
送友人
江城子
现代知识分子
黛玉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古诗词中的离别诗
10
作者
高兴
机构
河南省淮阳中学富洲部
出处
《语文知识》
2016年第9期86-87,共2页
文摘
人世间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尽管世人总是感叹往事已是浮云,但又有几个能够真正地忘却曾经的沧海桑田?要真正地做到繁华过后仍旧潇洒,那得需要多大的胸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好友离别时,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此情此景,深深地触动了送别好友时的无奈和感慨。汪伦的深情厚意,远远要比那桃花潭水来到深沉。即便是那桃花潭水深达千尺,也远远不及汪伦对我的情谊。李白运用了比物的手法深切地表达了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关键词
汪伦
别诗
潭水
别友人
古
诗
词
比物
送灵澈上人
轻尘
刘长卿
灵澈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魏之际伤别诗赋的抒情方式探析
11
作者
苗焕贤
机构
华侨大学中文系
出处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7-10,共4页
文摘
从诗歌的源头起,艺术的情感及抒情方式就成为诗人和读者关注的对象,即内容和形式要达到完美统一,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汉魏之际伤别诗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伤别情感的独特性,运用了以物寓情和以事传情的抒情方式,具体体现为情寄秋色、托物言情和事态叙写抒情,使离情染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关键词
伤
别诗
赋
抒情方式
汉魏
Keywords
broken-hearted leaving
the way of expressing feeling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下第别诗的弃逐母题考察
12
作者
郭浩源
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45-5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唐长安至汴京道文学的文化学考察与信息平台建设”(14BZW089)
文摘
唐代下第别诗是士子下第离京时因下第感发而作的赠别作品,其中的“遗弃”现象是士子视下第为一种抛弃的直接例证。关注这一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分析作品中士子怨而未慕的心态,梳理士子下第又归的全部过程,进而探索下第别诗与弃逐文学间的联系,有利于讨论下第别诗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即唐代下第别诗在回归弃逐母题救助传统的前提下,成为弃逐母题的扩充及确证。此外,关注下第别诗中的“遗弃”现象,也为深化、细化探索唐代科举制度提供了新颖视角。
关键词
唐代下第
别诗
“遗弃”现象
弃逐母题
母题学
弃逐文学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唐朝赠别诗有感
13
作者
姚郁杰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3-26,共4页
文摘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文学家江淹从此句领起,写下一篇惊心动魄而又美丽的《别赋》。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叹道:“相见时难别亦难”。正因如此,古人常有临别赠诗的习惯。历代诗歌中写离情别绪的不计其数。这类诗,大都或托酒以将意,或写一时之景以兴怀,或寓相勉之词以致意,若无真情实感,就难免矫揉浅俗,流于老套;虽有真情。
关键词
别诗
离情别绪
别赠
诗
《无题》
李商隐
而已矣
南朝文学
送沈子福之江东
离亭
送柴侍御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贺铸别诗
14
作者
韦人方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0-24,共5页
文摘
目前学术界对贺铸的词研究颇多,而对贺铸诗的注意相对要少。事实上贺铸的诗历来多好评,其诗作题材多游历和唱和友人为主,以写其志其情。贺铸的送别留别诗具有情味独特、语言平淡和用典自然的艺术特点,对贺铸别诗的研究,让世人对贺铸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
贺铸
别诗
情味
艺术特点
Keywords
He Zhu
farewell poems
sentiment
artistic features unique poem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比较鉴赏中看语文教材离别诗词的美学特色
15
作者
李卓然
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83-86,共4页
文摘
从古至今,离别是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做不完的题目。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1889——1966)在他翻译的《一百七十首中国诗》(1929)的序言中说:“倘使说中国诗的一半是关于离别的,这话并不讲得过分。”考察语文教材全部诗词,我们便会发现,抒写离情别绪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词“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玉之声,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本文仅以中国古代诗词为例做些分析。这里首先要提及的是那首名列宋元时期广泛流传的“宋金十大曲”的《雨霖铃》。
关键词
美学特色
明霞散绮
独茧抽丝
离情别绪
诗
歌创作
文学创作
唐代边塞
诗
从古至今
别诗
岑参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说别诗的艺术特色
16
作者
李雪
机构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5-96,共2页
基金
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2017494)
文摘
张说是初、盛唐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人生经历丰富、所著诗歌题材多样,对盛唐文学的影响非同一般。本文着重分析了张说别诗的艺术特色,借此来感悟作者的思想起伏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感悟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张说
别诗
艺术特色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揉直使曲 婉转承意——七绝离别诗构思例说
17
作者
余占清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1年第8期25-26,共2页
文摘
七绝,篇制短小,“离首即尾,离尾即首”。常在这较小的艺术空框里熔铸较多的思想内容,以达到“尺幅千里”、“尺水波澜”的美学境界,以表现“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在构思上常揉直使曲,婉转承意,具体方法有下面几种: 1、设想将来会面情景。写眼前离别相思之痛,却宕开一笔。
关键词
别诗
离情别绪
美学境界
开一
夜雨寄北
李商隐
送魏二
诗
镜总论
杜审言
燕支山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悲莫悲兮生别离——古代离别诗情感意蕴探析
18
作者
戚光宇
机构
北京十二中
出处
《语文知识》
2015年第5期34-35,共2页
文摘
古人把离愁凝聚成美丽的诗行。长亭、杨柳、灞桥、美酒……或依依不舍、无语凝噎,或故作旷达、潇洒挥手,或凝视前路、忧心忡忡……每每吟诵离别的诗句,总能从其凄美的画面、难以言说的意境中体会到复杂、真切、凄美的别情,让人回肠荡气,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关键词
别诗
生别离
诗
行
别友人
送魏万之京
赋得暮雨送李胄
送李端
嵇喜
微霜
人生旅途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颀和他的诗
被引量:
1
19
作者
张建庆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文摘
李颀是盛唐诗人,生于武后天授元年(六九○),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七五四)以后。①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中进士。他比王维、高适、李白等都大十多岁。其诗固不能与此辈相伉,然己入盛唐之音,被后人视为盛唐一大家。《全唐诗》存李颀诗三卷,计一百二十四首,另收逸句两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李颀的全部诗歌创作。
关键词
李颀
盛唐
诗
人
《全唐
诗
》
诗
歌创作
边塞
诗
别诗
换韵
古从军行
武后
赠张旭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诗别裁集》主编张景星籍贯考
被引量:
1
20
作者
高磊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2-104,共3页
文摘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攻自破。
关键词
《宋
诗
别裁集》
张景星
松江府
Keywords
Song Shi Bie Chai Ji ( 《宋
诗
别裁集》)
Zhang Jingxing
Songjiang Prefecture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巧啭岂能无本意 良辰未必有佳期——传播学视界中的唐代逐臣别诗
程建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析唐代逐臣别诗中的回归情结——以逐臣别诗中“柳”意象的匮乏为观照点
程建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陈子昂的酬别诗
徐文茂
《天府新论》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早期五言思、别诗与东汉末年的游学、游宦风气
胡克森
胡索韫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杨巨源的酬赠送别诗
刘丽华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别诗说略——读《文选》随札
宋恪震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何逊别诗研究
张慧中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唐代下第别诗探微:以发生学为考察点
郭浩源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再别康桥》与古代离别诗意象的异同
薛炎霞
《河南农业》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浅析古诗词中的离别诗
高兴
《语文知识》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汉魏之际伤别诗赋的抒情方式探析
苗焕贤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唐代下第别诗的弃逐母题考察
郭浩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读唐朝赠别诗有感
姚郁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贺铸别诗
韦人方
《河池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从比较鉴赏中看语文教材离别诗词的美学特色
李卓然
《绥化学院学报》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张说别诗的艺术特色
李雪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揉直使曲 婉转承意——七绝离别诗构思例说
余占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悲莫悲兮生别离——古代离别诗情感意蕴探析
戚光宇
《语文知识》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李颀和他的诗
张建庆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宋诗别裁集》主编张景星籍贯考
高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