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益气血说牛肉
1
作者 胡献国 《中国食品》 2024年第23期139-139,共1页
牛为牛科动物,其肉为药食两用食物,乃补益气血之佳品。中医认为,牛肉性味甘、平,归脾、胃经,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之功,适用于消渴、水肿、腰膝酸软、纳差食少等症。《别录》言其:“主消渴,止腹泄,安中益气,养脾胃”。《本草拾遗》... 牛为牛科动物,其肉为药食两用食物,乃补益气血之佳品。中医认为,牛肉性味甘、平,归脾、胃经,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之功,适用于消渴、水肿、腰膝酸软、纳差食少等症。《别录》言其:“主消渴,止腹泄,安中益气,养脾胃”。《本草拾遗》言其:“消水肿,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医林纂要》言:“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之本也,补此则无不补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益气血 腰膝酸软 后天之本 补脾胃 《本草拾遗》 纂要 牛科动物 《别录》
下载PDF
温阳散寒,桂枝蜜膏
2
作者 胡献国 《蜜蜂杂志》 2024年第1期47-48,共2页
中医认为,桂枝性味辛、甘而温,归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痰饮,蓄水,心悸等。《本草纲目》言其“主治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名医别录》言其“温筋通脉”。《... 中医认为,桂枝性味辛、甘而温,归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痰饮,蓄水,心悸等。《本草纲目》言其“主治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名医别录》言其“温筋通脉”。《长沙药解》言其“入肝胆而散抑遏,极止痛处,通经络而开闭涩,甚去寒湿”。《本草疏证》言其“能利关节,温通经脉,其用之道有六,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痧,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发汗解表 膀胱经 温阳散寒 喉痹 咳逆 结气 通阳
下载PDF
秋冬鸭肉 养阴润肺
3
作者 胡献国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7期149-149,共1页
鸭,又称骛、家凫,为鸭科动物,全国各地均有饲养。鸭的品种较多,著名的有北京鸭、麻鸭等。中医认为,鸭肉性味甘、咸、微寒,归脾、胃、肺、肾经,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功,对阴虚而见水肿者甚宜。《本草纲目》言其:“补虚除客热,利脏腑及... 鸭,又称骛、家凫,为鸭科动物,全国各地均有饲养。鸭的品种较多,著名的有北京鸭、麻鸭等。中医认为,鸭肉性味甘、咸、微寒,归脾、胃、肺、肾经,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功,对阴虚而见水肿者甚宜。《本草纲目》言其:“补虚除客热,利脏腑及水道,疗小儿惊痫。解丹毒,止热痢”。《名医别录》言其:“补虚除热,和脏腑,利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利水消肿 养阴润肺 小儿惊痫 热痢 除热 微寒 《本草纲目》
下载PDF
中华鳖-翘嘴鲌共生模式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
4
作者 黄超 李茜 +7 位作者 杨虎城 章铭 谢喜灿 戴斯 易章军 李虹辉 彭鹏 向静 《当代水产》 2024年第3期76-78,81,共4页
中华鳖,又名水鱼、鳖、团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药用价值也非常显著,根据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鳖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肾,清退虚热的功效。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全国鳖类养... 中华鳖,又名水鱼、鳖、团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药用价值也非常显著,根据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鳖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肾,清退虚热的功效。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全国鳖类养殖总产量已超过33万t/年,主要养殖省份有浙江、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广东、江苏和广西等。中华鳖市场消费旺盛,已稳定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高档优质水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模式 《名医别录》 中华鳖 滋阴补肾 人工养殖 陶弘景 效益分析 营养丰富
下载PDF
汉代图书整理活动的文体学意义——以刘向父子校书为中心
5
作者 李冠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6-206,共11页
以刘向父子为代表的汉代学人对日益繁富的典籍进行了系统的校订、整理、归类。《七略》将上古以来的图籍置于刘向父子所梳理的学术思想源流脉络之中,构建了以宗经为主导的文献谱系,为后世“文本于经”等文体学思想建立了理论框架。《别... 以刘向父子为代表的汉代学人对日益繁富的典籍进行了系统的校订、整理、归类。《七略》将上古以来的图籍置于刘向父子所梳理的学术思想源流脉络之中,构建了以宗经为主导的文献谱系,为后世“文本于经”等文体学思想建立了理论框架。《别录》《七略》展现了刘向父子对诸种典籍及艺术形式的性质、来源、名称之含义、文本之风格的认识,从中可找到后世“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等文体学方法之雏形。《七略》对图书的归类、编次方法透露出潜在的文体观念,对部分“杂”类图书采用“以体序书”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序次,可以看作分体别集的早期形式。班固《汉书·艺文志》对《七略》书目的调整是集部观念形成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略》 《别录》 《汉书·艺文志》 文体观念
下载PDF
药食同源——白芷
6
作者 于红卫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3期F0002-F0002,共1页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之功效。白芷按照产地不同又可分为四川产的川白芷、浙江产的杭白芷、云南产的滇白芷、河北产的祁白芷以...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之功效。白芷按照产地不同又可分为四川产的川白芷、浙江产的杭白芷、云南产的滇白芷、河北产的祁白芷以及河南产的禹白芷等。药用价值白芷在不同时期的医书上均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芷,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一名芳香。生川谷。”《名医别录》记载:“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解表散寒 燥湿 风痛 阴肿 辛温 祛风止痛 药食同源
下载PDF
略论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的辑佚学体例
7
作者 傅荣贤 杨苏闽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21,127,共9页
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七略别录》为对象,以完善马氏辑本为目标,剔除《汉志》“所录书目及其子注”以及“诸书叙录”集中呈现的佚文,表达了对辑佚条目“多”与“真”之间辩证关系的独特思考。章氏... 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七略别录》为对象,以完善马氏辑本为目标,剔除《汉志》“所录书目及其子注”以及“诸书叙录”集中呈现的佚文,表达了对辑佚条目“多”与“真”之间辩证关系的独特思考。章氏辑本承绪马氏,《别录》《七略》混辑不别,值得商榷。但章太炎依《汉志》分类框架确定佚文的类别位置,并根据“班氏省出新入”对佚文类别位置做出相应调整,较为准确地复原了“刘氏旧文”的原书篇第。尤其是,章氏佚文首列“《艺文志》所录书目”作为“起本”文献,使佚文各有攸归,并揭示了《别录》《七略》佚文与《汉志》著录在书名、篇卷等方面的异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七略别录佚文徵》 辑佚 目录学
下载PDF
鳄鱼药膳产品研究与开发
8
作者 范文昌 叶家昌 《食品界》 2023年第12期80-82,共3页
鳄鱼在地球上已生存2亿多年,属于两栖爬行类动物,又称鮀鱼,古称鼍龙,还有“动物黄金”“活化石”之称。鳄鱼知名品种有扬子鳄、逻罗鳄、湾鳄、短吻鳄等。《名医别录》首次记载鳄鱼肉药用价值:“主少气吸吸(即咳嗽、哮喘),足不立地。”... 鳄鱼在地球上已生存2亿多年,属于两栖爬行类动物,又称鮀鱼,古称鼍龙,还有“动物黄金”“活化石”之称。鳄鱼知名品种有扬子鳄、逻罗鳄、湾鳄、短吻鳄等。《名医别录》首次记载鳄鱼肉药用价值:“主少气吸吸(即咳嗽、哮喘),足不立地。”《本草纲目》记载:鳄鱼肉主治“肉至补益,主少气吸吸(即咳嗽、哮喘),足不立地,湿气邪气,诸蛊,腹内癥瘕、恶疮”等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产品研究与开发 腹内 癥瘕 《本草纲目》 短吻鳄 鳄鱼 哮喘
下载PDF
茭白-鳖共生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与关键技术
9
作者 向静 黄超 吴吉 《当代水产》 2023年第5期82-83,共2页
中华鳖,又名水鱼、鳖、团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药用价值也非常显著,根据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鳖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肾,清退虚热的功效。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我国鳖类养... 中华鳖,又名水鱼、鳖、团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药用价值也非常显著,根据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鳖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肾,清退虚热的功效。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我国鳖类养殖产业已成为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养殖总产量已超过33万t/年,主要养殖省份有浙江、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广东、江苏和广西等。中华鳖消费旺盛,已稳定成为老百姓心中的高档优质水产品,价格坚挺,市场旺盛。近年来,国内鳖的养殖、繁殖、苗种培育模式日趋成熟,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在老百姓越来越崇尚绿色消费的情况下,生态和仿生态养殖的中华鳖也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模式 《名医别录》 绿色消费 中华鳖 滋阴补肾 养殖产业 人工养殖 经济效益分析
下载PDF
刘宏岩治疗绝经综合征经验
10
作者 刘玉彤 刘宏岩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1285-1288,共4页
绝经综合征是指绝经前后妇女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及心理、精神症状。基于临证观察和理论研究,刘宏岩认为绝经期前后妇女有先天之气渐衰、阴阳之气渐失和的独特生理特点,由于平素饮食失节、劳倦过度,以及七情所伤、外感风寒之邪等因素,导致... 绝经综合征是指绝经前后妇女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及心理、精神症状。基于临证观察和理论研究,刘宏岩认为绝经期前后妇女有先天之气渐衰、阴阳之气渐失和的独特生理特点,由于平素饮食失节、劳倦过度,以及七情所伤、外感风寒之邪等因素,导致阳气更虚、机体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运行更不畅,引起绝经综合征疾病的发生。因此,提出用“益气补虚,行气化饮”“镇惊安神,疏肝解郁”“温里助阳,散饮化气”“行卫和营,摄津止汗”等治法治疗绝经综合征,且在治疗时少用或不用苦寒攻下药物,旨在调畅机体,恢复机体阴阳平和,进而有效治疗绝经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综合征 通畅 《神农本草经》 《名医别录》
下载PDF
大青叶、大青叶提取物及大青叶组方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
11
作者 袁华锦 李克鑫 +7 位作者 李克钦 王振峰 李开凯 赵斌 李倩 杨桂花 王金纪 刘建柱 《猪业科学》 2023年第9期86-88,共3页
大青叶,是由菘蓝(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干制而成。最早记载于汉末的《名医别录》,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药用历史。本品性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善解心胃经实火热毒,主治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近些... 大青叶,是由菘蓝(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干制而成。最早记载于汉末的《名医别录》,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药用历史。本品性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善解心胃经实火热毒,主治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近些年,由于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微生物的耐药性日益增强,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受重视。在猪病治疗过程中,大青叶被证明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抗肿瘤,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力,抗内毒素,抗病原微生物等领域中均发挥出理想的功效,且兼具有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的优势,成为了非常有潜力的中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抗病原微生物 抗内毒素 中药资源 发斑 十字花科植物 咽喉肿痛 大青叶
下载PDF
在路上就能捡到金银花来吃?千万别看错了!
12
作者 赵妍 《科技视界》 2023年第22期38-41,共4页
在休息(胡吃海喝)后,喝上一杯金银花茶,将有助于降火。在城市小区和景区里,金银花的身影非常常见,但你可不能觉得它看上去像就捡,因为你捡到的可能是金银木的花。也许你会想这不都是金银花嘛,金银花是长在金银木上的吧?其实并不是。金... 在休息(胡吃海喝)后,喝上一杯金银花茶,将有助于降火。在城市小区和景区里,金银花的身影非常常见,但你可不能觉得它看上去像就捡,因为你捡到的可能是金银木的花。也许你会想这不都是金银花嘛,金银花是长在金银木上的吧?其实并不是。金银花和金银木长得非常像,连名字也像,但它们可完全不一样。1.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金银花历来就是中国有名的中草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金银花不但有消炎杀菌,清热解毒的功效,而且它开花还特别漂亮。金银花不仅能够泡水饮用,还可以放入餐盘中,做美食的摆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木 《名医别录》 消炎杀菌 城市小区 清热解毒
下载PDF
大董讲菜
13
《餐饮世界》 2023年第2期48-49,共2页
春天煮菜粥是为滋润荠菜味道鲜美,不只远胜于苦菜、马齿苋等,较之白菜、菠菜之类也别饶一股清香。所以如此,是它富含多种氨基酸的缘故。其烹调方法也多,如作菜粥、菜饭,或炒或拌或煮,以及作馅。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说它“叶作... 春天煮菜粥是为滋润荠菜味道鲜美,不只远胜于苦菜、马齿苋等,较之白菜、菠菜之类也别饶一股清香。所以如此,是它富含多种氨基酸的缘故。其烹调方法也多,如作菜粥、菜饭,或炒或拌或煮,以及作馅。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说它“叶作菹(zū)、羹亦佳”。说明也可以作咸菜、齑(jī,切碎的腌菜或酱菜)菜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调方法 《名医别录》 腌菜 咸菜 酱菜 陶弘景 马齿苋
下载PDF
河南道地药材 丹参
14
作者 于红卫 《河南农业》 2023年第16期F0002-F0002,共1页
丹参又名紫丹参、血参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富含的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丹参始载于汉代的《神0农本草经》,被其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述:“生... 丹参又名紫丹参、血参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富含的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丹参始载于汉代的《神0农本草经》,被其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述:“生桐柏山谷及太山(今河南省和湖北省交界及山东省泰山一带)。”丹参有野生和人工栽培之分,野生品有效成分皆高于栽培品。人工栽培的丹参种植面积和规模较大,生长条件稳定,种植技术成熟,产量高,已经成为主流的丹参商品。方城丹参、渑池丹参和洛阳丹参品质较优,均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本草经 紫丹参 血参 道地药材 野生品 鼠尾草属 人工栽培
下载PDF
十大楚药之首:蕲艾——温经止血之良药
15
作者 韩娟娟 许康 王春莉 《大学科普》 2023年第4期19-21,共3页
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诗经》就有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艾叶入药开始记载于《名医别录》中:“艾叶,生于田野,三月三日采,暴干。作煎,勿令见风”。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 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诗经》就有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艾叶入药开始记载于《名医别录》中:“艾叶,生于田野,三月三日采,暴干。作煎,勿令见风”。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又名冰台、香艾、蕲艾、艾蒿、艾草﹑医草﹑黄草等。夏季花未开时釆摘,除去杂质,晒干。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疥癣,痈肿,痔疮[1]。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结核、感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温经止血 散寒止痛 崩漏 呼吸道疾病 衄血 胎动不安 妇科疾病
下载PDF
炮制对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及煎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振凌 杨海玲 +2 位作者 张本山 王一硕 杨振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067-2069,共3页
关键词 芥子碱硫氰酸盐 白芥子苷 炮制后 煎出量 《名医别录》 慢性支气管炎 HPLC测定 《中国药典》
下载PDF
蚕沙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崔锡强 王洪庆 +1 位作者 刘超 陈若芸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1-502,共2页
关键词 蚕沙提取物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化学成分 《名医别录》 《本草纲目》 风湿性心脏病 IC50 干燥粪便
下载PDF
百部在治疗肺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振伟 沈丽 +2 位作者 张喆 杨佩兰 汤杰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3期520-522,共3页
百部(Stemonae)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o(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B1.)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Lour.的干燥块根[1]。主要产于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百部最早收载于《名医别录... 百部(Stemonae)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o(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B1.)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Lour.的干燥块根[1]。主要产于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百部最早收载于《名医别录》,具润肺上气止咳,杀虫灭虱功效。临床上百部常用于治疗咳喘,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等皆可用之,如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及肺结核等。本文就百部在肺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百部 系统疾病 润肺 治疗 《名医别录》 慢性支气管炎 对叶百部 蔓生百部
下载PDF
菝葜药材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节明 钟小清 吕高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92-1093,共2页
关键词 本草考证 菝葜 药材 金刚藤糖浆 《名医别录》 血尿胶囊 红土茯苓 祛风利湿
下载PDF
生石膏现代临床用量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晓彤 武胜萍 +1 位作者 徐立鹏 仝小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11期87-89,共3页
石膏是清泻肺胃气分实热的圣药,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病症。石膏首载于《本经》,言其“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 石膏是清泻肺胃气分实热的圣药,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病症。石膏首载于《本经》,言其“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名医别录》认为石膏“味甘,大寒,无毒,主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鬲热,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关于石膏“性大寒”的争议自古有之,导致后世医家对其用量难以把握。如近代医家张锡纯主张重用,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道:“余临证四十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证当以数千计。有治一证用数斤者,有一证而用至十余斤者。”然《中国药典》(2010年版)则规定石膏用量为15~60g。本研究拟通过对生石膏现代临床用量的文献研究,提出生石膏的合理用量范围与相关影响因素,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量 生石膏 《医学衷中参西录》 《名医别录》 《中国药典》 后世医家 清热泻火 外感热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