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测震台网Sg震相到时残差大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谢静 刘双庆 谭毅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7-262,324,共6页
为进一步定量分析近年来天津市测震台网编目中发现的Sg震相到时残差比较大的原因,采用多种速度结构模型及适当固定震源深度等途径,对2009~2012年间发生在天津及邻近地区的地震事件计算Pg、Sg震相到时差,并对相关因子做统计分布图.结果... 为进一步定量分析近年来天津市测震台网编目中发现的Sg震相到时残差比较大的原因,采用多种速度结构模型及适当固定震源深度等途径,对2009~2012年间发生在天津及邻近地区的地震事件计算Pg、Sg震相到时差,并对相关因子做统计分布图.结果表明速度模型变化引起Sg震相到时较大残差的作用更明显,而小范围的震源深度变化对Pg、Sg到时残差影响不大.为进一步改善天津地区的速报精度和计算误差,建议适当降低该区域的S波模型速度值或对该地区的台站增加适当的走时静校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震相 到时残差 速度模型 震源深度 近震震相
下载PDF
格尔木地震台初至波到时残差分析
2
作者 杨广华 严浩 +1 位作者 张博 杨欢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6-82,共7页
通过对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格尔木地震台的1 608个国内外中强地震初至波到时残差(简称残差)计算,得出平均残差为2.310 6 s,比理论到时平均慢2.310 6 s。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残差与经度、纬度、方位角、震中... 通过对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格尔木地震台的1 608个国内外中强地震初至波到时残差(简称残差)计算,得出平均残差为2.310 6 s,比理论到时平均慢2.310 6 s。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残差与经度、纬度、方位角、震中距、深度等参数的显著性,总结得出残差主要随方位角、震中距、纬度显著变化:(1)方位在90°<θ<180°,震中距在0.9°≤Δ<10°;方位在180°<θ<270°,震中距在2°≤Δ<20°,残差影响较大,在青藏高原地壳和地幔内存在低速异常区,受地壳厚度和低速异常区的影响,造成波速变慢残差增大;(2)方位在0°<θ<90°和270°<θ<360°范围内,震中距同时在30°≤Δ<105°,在上、下地幔的交汇处存在低速区或低速带,受此影响,东北和西北方向的地震初至波速变慢;(3)残差在北半球随纬度增大而增大,在南半球随纬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 到时残差 影响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山西地区远震P波到时残差分布
3
作者 石磊 李凤 +1 位作者 刘静 韩文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1期43-47,共5页
收集2008—2016年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震中距30°—90°范围内1 253个远震事件波形,拾取7 600余条高质量P波初至到时,使用IASP91模型计算相对到时残差,分析残差水平分布特征,结果显示:①以山西地区中部的山西断裂带为界,西部地... 收集2008—2016年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震中距30°—90°范围内1 253个远震事件波形,拾取7 600余条高质量P波初至到时,使用IASP91模型计算相对到时残差,分析残差水平分布特征,结果显示:①以山西地区中部的山西断裂带为界,西部地震台站记录的P波初至主要表现为早到时,东部位于大同火山区的地震台站记录则主要表现为晚到时;②位于山西断裂带内部的地震台站记录的P波初至主要表现为早到时,残差水平显著低于西部地震台站;③研究区P波到时整体呈现自西向东逐渐由早到晚的分布特征。推测山西断裂带西部地区下方可能存在高速异常结构,山西断裂带内部及大同火山区下方可能存在低速异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断裂带 远震P波 相对到时残差
下载PDF
煤矿矿震定位中异向波速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被引量:26
4
作者 巩思园 窦林名 +3 位作者 马小平 牟宗龙 贺虎 何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57-1763,共7页
针对煤矿上覆岩层层状赋存和离层带的特点,构建矿井尺度的微震监测系统异向波速模型,模型中波速向量由地面探头速度与井下探头速度组成.研究了在只有强矿震信号和混有爆破信号两种条件下,以到时残差最小为目标和震源定位误差最小为目标... 针对煤矿上覆岩层层状赋存和离层带的特点,构建矿井尺度的微震监测系统异向波速模型,模型中波速向量由地面探头速度与井下探头速度组成.研究了在只有强矿震信号和混有爆破信号两种条件下,以到时残差最小为目标和震源定位误差最小为目标的两种求解模型,模型求解选用具有全局寻优特性的遗传算法与CMEAS算法结合的混合算法.现场实际应用得出,只使用爆破信号的到时残差法最优,混有强矿震信号的到时残差法其次;与爆破信号定位所用的统一简化波速模型相比,震源定位误差大幅度降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低定位误差,还需从微震台网的优化布设方面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赋存 离层带 异向波速模型 到时残差 定位误差 遗传算法 爆破信号 强矿震信号
下载PDF
用于地震定位的SAMS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星 王卫民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532,共8页
由于地震定位受发震时刻与震源深度间强烈的折衷关系的困扰及反演问题的非线性影响 ,该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方法———SAMS法 ,该方法利用走时残差和到时残差之绝对值极小作为目标函数 ,用快速模拟退... 由于地震定位受发震时刻与震源深度间强烈的折衷关系的困扰及反演问题的非线性影响 ,该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方法———SAMS法 ,该方法利用走时残差和到时残差之绝对值极小作为目标函数 ,用快速模拟退火法求解反演问题的解答 .并将该方法用于 1 999年 9月 2 1日台湾集集地震的再定位 ,其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 ,SAMS方法不仅降低了发震时刻与震源深度间的折衷关系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而且其定位结果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分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SAMS定位方法 集集地震 目标函数 折衷关系 非线性 走时残差 到时残差
下载PDF
三维复杂速度模型中地震的快速精确定位
6
作者 白超英 赵瑞 李忠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5-395,477,共11页
讨论了全局选择震源初始位置下的矩阵反演求取全局解的问题.与流行的全局优化搜寻直接定位方法相比,该反演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定位方法,具有定位精度高、计算时间少以及对噪声数据不敏感等特点.其突出的优点是在不增加计算难度和计算... 讨论了全局选择震源初始位置下的矩阵反演求取全局解的问题.与流行的全局优化搜寻直接定位方法相比,该反演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定位方法,具有定位精度高、计算时间少以及对噪声数据不敏感等特点.其突出的优点是在不增加计算难度和计算时间的前提下,用矩阵反演的方法确保得到全局最小值解,可适应于地震早期预警,海啸早期预警,以及大震速报等实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追踪 全局直接节点搜寻 矩阵反演 全局解 到时残差空间
下载PDF
运用改进的地震定位交切法重定位2001—2010年云南地震
7
作者 周建超 赵爱华 何正勤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6期30-33,共4页
传统地震定位方法利用震源轨迹确定震源位置,但基于均匀或横向均匀介质模型必然导致定位误差。为此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发展适用于三维复杂地壳速度模型的地震定位交切法。利用最小走时树射线追踪技术,以离散方式准确计算三维复杂地壳... 传统地震定位方法利用震源轨迹确定震源位置,但基于均匀或横向均匀介质模型必然导致定位误差。为此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发展适用于三维复杂地壳速度模型的地震定位交切法。利用最小走时树射线追踪技术,以离散方式准确计算三维复杂地壳速度模型中的震源轨迹,将震源定位于震源轨迹交汇的密集点。将该方法应用于云南地区地震重定位,得到较高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切法 三维复杂速度模型 到时残差 震源轨迹 最小走时树算法
下载PDF
西藏西部地区的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
8
作者 樊杰 杨文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7-580,共14页
采用快速行进法正演计算了西藏西部地区的远震P波理论走时,随后基于该地区台阵提取到的相对到时残差利用子空间迭代算法反演得到该地区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相对分布。层析成像结果显示:西藏西部地区在下地壳深度显示高速异常,上地幔深度该... 采用快速行进法正演计算了西藏西部地区的远震P波理论走时,随后基于该地区台阵提取到的相对到时残差利用子空间迭代算法反演得到该地区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相对分布。层析成像结果显示:西藏西部地区在下地壳深度显示高速异常,上地幔深度该地区内部的高速异常范围从西往东逐渐减小,且研究区域东部存在高低速异常相间分布。据此认为印度板块在青藏高原内部近水平俯冲,西部俯冲范围较大,且俯冲过程中存在板块撕裂现象,撕裂的印度板块拆沉进入上地幔,而撕裂产生的间隙由于应力释放导致了西藏西部地区新生代裂谷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西部 到时残差 层析成像 印度板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