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6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学旅行:非遗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路径研究——以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研学旅行开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通武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具有“第三课堂”之称的研学旅行,为学校实践育人拓宽了新的空间,亦成为学校传承非遗的一种可能途径。基于对部分研学旅行典型案例的分析,面向非遗传承的研学旅行具有“课程性”“原真性”“重构性”“参与性”“协同性”特征,借鉴课程... 具有“第三课堂”之称的研学旅行,为学校实践育人拓宽了新的空间,亦成为学校传承非遗的一种可能途径。基于对部分研学旅行典型案例的分析,面向非遗传承的研学旅行具有“课程性”“原真性”“重构性”“参与性”“协同性”特征,借鉴课程开发理论和昂普分析理论,非遗研学旅行设计既要突出教育性的导向,又要体现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方法,还要具备关联学科知识的功能。以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为例,研学旅行可分为“前置”“体验”“反思”“拓展”4个流程环节,安排以任务单为载体的系列传承方案,才能达到深化价值认知、增加情感黏性、培育传承意识、创新传播形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非遗传承 学校教育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下载PDF
以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为例浅析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思路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默尘 《广东茶业》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本文以河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为例,从康禾贡茶历史与发展现状、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数字经济背景下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对策、康禾贡茶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产业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 本文以河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为例,从康禾贡茶历史与发展现状、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数字经济背景下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对策、康禾贡茶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产业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河源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禾贡茶制作技艺 非遗 数字化 数字经济 发展
下载PDF
非遗技艺在高职服装工艺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探索——以传统旗袍制作技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巴蕾 《天工》 2024年第2期75-77,共3页
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服装工艺课程多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对中国传统服饰非遗技艺的学习相对较少。中国传统服饰技艺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要靠新时代的... 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服装工艺课程多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对中国传统服饰非遗技艺的学习相对较少。中国传统服饰技艺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要靠新时代的青年人,以下将探索非遗技艺在服装工艺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技艺 课程思政 服装工艺 传统旗袍制作技艺
下载PDF
浅析鄂温克族鹿哨的历史及制作技艺
4
作者 范铁明 白云瑞 《天工》 2024年第4期21-23,共3页
鄂温克族作为现存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其鹿哨制作技艺是鄂温克人生活经验、创造智慧以及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通过对鹿哨的历史渊源、制作与形制、使用方法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 鄂温克族 鹿哨 制作技艺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
5
作者 李守林 徐挺 彭裕红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77-81,共5页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四川省雅安市特有的传统制茶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基于社会传播理论,对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当前的国际传播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其存在主体缺位、渠道有限、内容不足、对象不明,以及语言和文...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四川省雅安市特有的传统制茶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基于社会传播理论,对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当前的国际传播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其存在主体缺位、渠道有限、内容不足、对象不明,以及语言和文化障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明确传播主体、统筹传播事务,制定传播策略、构建传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更新表达方式,突出语言差异、扩大传播范围,培养传播人才、破除传播障碍,精选传播内容、避免文化误解等一系列措施,以求进一步推动南路边茶制作技艺的国际传播,为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高其国际知名度,进而提高相关产品的国际认可度和销售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路边茶 制作技艺 藏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文化遗产西和麻纸制作技艺传承创新
6
作者 牛锦蓉 杨艳 李坤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151-154,共4页
西和麻纸制作工艺是我国造纸的源头,为整个人类文化的演化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纸张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深,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智慧。通过时间的流变,这类纸张俨然成为华夏文明的一种“活化石”。西和麻纸的制作工艺即便是到了今天,... 西和麻纸制作工艺是我国造纸的源头,为整个人类文化的演化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纸张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深,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智慧。通过时间的流变,这类纸张俨然成为华夏文明的一种“活化石”。西和麻纸的制作工艺即便是到了今天,给人类持续发展也带来相应的启迪作用,因此更需要对其进行积极保护,促使其获得发展。基于此,将西和麻纸工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调研,并基于文化、经济等层面,剖析对其进行弘扬与发展的途径,从而为乡村经济、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驱动力。在具体实践环节,需要采用大力融合文化遗产与自然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打造知名品牌等举措,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使之与市场环境有着更高的契合性,从而促进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麻纸 乡村振兴 非遗文化遗产 制作技艺 传承创新
下载PDF
浅谈建盏制作技艺及其艺术追求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林灿 《江苏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50-50,53,共2页
建盏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凭借着出众的造型特征和实用性获得了大众的喜爱,是中国陶艺中具有典型特点的茶具之一。建盏最初产生于宋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审美的日益进步,人们对于建盏艺术的要求逐渐提高,建盏也随之不断进行... 建盏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凭借着出众的造型特征和实用性获得了大众的喜爱,是中国陶艺中具有典型特点的茶具之一。建盏最初产生于宋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审美的日益进步,人们对于建盏艺术的要求逐渐提高,建盏也随之不断进行着提升和发展,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茶文化的快速兴盛,不断涌现出众多爱好者,对建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有许多历史上的传统工艺已经近乎失传,但是建盏艺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升级,大多工艺得到了改进和完善,人们对于建盏艺术重新燃起了喜爱之情,在茶事活动中,建盏不断被茶客选择,让建盏艺术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人们通过建盏艺术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陶瓷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盏艺术 制作技艺 艺术追求
下载PDF
源流、内涵与互动——清代边疆民族弓箭制作技艺考
8
作者 任思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92-399,共8页
弓箭是古代战争中远程武器的杰出代表。在清代边疆民族地区,制造弓、箭的技艺与边疆民族文化相融合,被“因地制宜”与“敬天重土”自然社会双重法则打上深深的烙印。根据自然环境、制作方式与用途差异,可将清代边疆民族弓箭传统制作技... 弓箭是古代战争中远程武器的杰出代表。在清代边疆民族地区,制造弓、箭的技艺与边疆民族文化相融合,被“因地制宜”与“敬天重土”自然社会双重法则打上深深的烙印。根据自然环境、制作方式与用途差异,可将清代边疆民族弓箭传统制作技艺分为东北部游耕区、新疆与内蒙古游牧区、西南山区以对其内涵加以剖析。为维护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代边疆民族与清朝政府产生了复杂互动,边疆民族为中央军队提供制弓箭原材料,并通过进京采买与清朝政府配给方式得到武器装备驻守边疆。此外,在民族迁徙、政策干预与文化互动影响下,边疆各民族弓箭制作呈现工序精细化、样式多元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边疆民族 弓箭制作技艺 源流 内涵 互动
下载PDF
从赓续技艺到涵育审美: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保护成效与未来路向
9
作者 李文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6期108-115,共8页
传统手工艺不仅承载着技艺本身的“鱼”之实,更蕴含超越技艺层面的方法论和价值体系,凝聚着民族文化独特而深厚的“渔”之智慧。这种智慧,关乎技艺传承,更是对创造、创新与适应新环境的生动诠释。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在特定环境条件下... 传统手工艺不仅承载着技艺本身的“鱼”之实,更蕴含超越技艺层面的方法论和价值体系,凝聚着民族文化独特而深厚的“渔”之智慧。这种智慧,关乎技艺传承,更是对创造、创新与适应新环境的生动诠释。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其高贵华美的技艺形态与帝王贵族之高居统治地位、手握权力与财富构成一种深刻的共生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积极构建了一个利于技艺繁荣发展的多维生态。新时代之美育指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进入审美之域是时代的召唤,是构建社会理想文明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技艺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发展 审美涵育
下载PDF
茶文化进校园对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的保护作用——以“西湖育春色”西湖龙井展为例
10
作者 汪佳璐 《茶叶》 2024年第1期62-64,共3页
现阶段国内极其重视西湖龙井茶非遗相关的保护与传承,其中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的保护传承尤为重要,是西湖龙井茶品牌发扬至今的关键。然而大众对于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的了解程度浅显,且尚未形成保护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的观念,缺乏学习技... 现阶段国内极其重视西湖龙井茶非遗相关的保护与传承,其中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的保护传承尤为重要,是西湖龙井茶品牌发扬至今的关键。然而大众对于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的了解程度浅显,且尚未形成保护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的观念,缺乏学习技艺的渠道,因此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的知识普及工作亟待完善。从娃娃抓起,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资源,让茶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发挥博物馆的领头作用,本文以中国茶叶博物馆“西湖育春色”西湖龙井茶展为例,分析茶文化进校园对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保护 展览 茶文化 校园
下载PDF
金星砚制作技艺
11
作者 王子文 朱心怡 陈茂林(图)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金星砚,亦称“金星宋砚”,主要产于九江市庐山市(原星子县)横塘镇驼岭山下宋村,因砚体中呈现出点点金星,微微流光,故名“金星砚”。江西金星砚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宋徽宗赵估(1082~1135)曾称金星砚为“砚中之魁”,赐名“金星宋... 金星砚,亦称“金星宋砚”,主要产于九江市庐山市(原星子县)横塘镇驼岭山下宋村,因砚体中呈现出点点金星,微微流光,故名“金星砚”。江西金星砚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宋徽宗赵估(1082~1135)曾称金星砚为“砚中之魁”,赐名“金星宋砚”。自晋代开始,至今传承近1700年,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星砚,因其材质斑纹而得名。金星石主要取材于江西星子县横塘乡驼岭,该金星石数量因稀少而珍贵,其成分主要由轻微泥岩构成,石材内因含有硫化铁的结晶,斑点各异,形状多样。按其斑纹形状、浓淡、大小,可分为金星、金晕、金圈、金色浪纹、眉子纹、金环、冰纹、蕉叶白、牛毛纹等;仅就金星言,又分为眉子金星、鱼子金星、水波金星,更有极为罕见的金龟眼、龙凤眼等。其选料颇为讲究,民国《庐山志·物产》载:“青石产八都驼岭,四都吉山,驼岭石尤为古老,研为砚,称金星宋石。”八都、四都即今庐山市横塘镇和华林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星子县 金星砚 制作技艺 文化厚重 金星石 宋砚 横塘
下载PDF
非遗技艺古技今用之思考——以古田红曲制作技艺为例
12
作者 陈林灼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5期46-48,共3页
传统制作技艺类非遗项目在国务院已公布的五批10类共计155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占629个,且大多与各民族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是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点领域。古田红曲制作技艺是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传统制作技艺类非遗项目在国务院已公布的五批10类共计155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占629个,且大多与各民族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是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点领域。古田红曲制作技艺是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以此为引,结合古田红曲传承、保护可圈可点的做法,探讨传统制作技艺在新时代如何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古田红曲 制作技艺 传承发展
下载PDF
“龚三兴”老字号龙泉青瓷制作技艺
13
作者 龚家兴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8期118-119,共2页
龙泉窑青瓷是工艺美术之瑰宝,龙泉“龚三兴”老字号青瓷的制作工艺是其百年传承的宝贵经验,是精细、独特制作技巧之结晶。其青瓷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瓷料炼制、成型工艺、装饰技巧等。文章结合龚三兴百年发展探索的制作技艺,论述龙泉... 龙泉窑青瓷是工艺美术之瑰宝,龙泉“龚三兴”老字号青瓷的制作工艺是其百年传承的宝贵经验,是精细、独特制作技巧之结晶。其青瓷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瓷料炼制、成型工艺、装饰技巧等。文章结合龚三兴百年发展探索的制作技艺,论述龙泉青瓷之制作技艺,对青瓷的制作与研究,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三兴 龙泉青瓷 制作技艺
下载PDF
宣纸制作技艺文创设计研究
14
作者 梁朋飞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传统宣纸制作遭遇了产业优化、技艺创新融合等发展问题,为了能够充分宣传宣纸制作技艺,弘扬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民间技艺文化,就必须借助文创设计活动展开宣纸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文创设计人员需要革新自身的...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传统宣纸制作遭遇了产业优化、技艺创新融合等发展问题,为了能够充分宣传宣纸制作技艺,弘扬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民间技艺文化,就必须借助文创设计活动展开宣纸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文创设计人员需要革新自身的设计理念,深入挖掘利用宣纸制作技艺元素,将其与文创设计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出更多独特新颖的文创产品。本文将进一步对宣纸制作技艺文创设计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宣纸制作技艺文创设计提出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纸 制作技艺 文创设计
下载PDF
“双创”背景下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15
作者 顾雨琪 《陶瓷研究》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给予生产性保护的持续开展以重要推动力。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考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给予生产性保护的持续开展以重要推动力。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到目前的生产性保护已取得相应成就,但仍存在产业化略显泛滥、文旅融合宣传效果不够理想及文化艺术价值传承不够到位等问题,故而提出相应的保护路径,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品牌机制、应用虚拟仿真、跨界融合发展及多方协同传承非遗技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紫砂陶 制作技艺 生产性保护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镇巴毛尖手工制作技艺保护路径探究
16
作者 吴平昌 何洧丞 +2 位作者 唐安康 唐志刚 刘鑫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1期86-90,共5页
镇巴毛尖茶原属晒青绿茶,其传统制作方法始创于清朝同治年间,后经不断优化,形成了烘、炒结合的“改进制法”,改为烘炒型绿茶。镇巴毛尖茶的手工制作技艺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机构传承的有效结合,是镇巴毛尖手工制... 镇巴毛尖茶原属晒青绿茶,其传统制作方法始创于清朝同治年间,后经不断优化,形成了烘、炒结合的“改进制法”,改为烘炒型绿茶。镇巴毛尖茶的手工制作技艺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机构传承的有效结合,是镇巴毛尖手工制作技艺历150余年9代人传承不衰的关键。自2015年镇巴毛尖茶的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县政府及相关机构通过建立手工制茶室并制售手工毛尖茶、开办手工制茶培训班、开展师徒传承活动、举办手工制茶大赛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扩大了其文化影响力,帮助其实现良好存续。文章对镇巴毛尖手工制作技艺的保护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为今后“非遗”技艺保护传承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也为新时代背景下“非遗”技艺新型传承机制的探索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助推镇巴毛尖茶手工制作技艺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宏大进程中焕发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巴毛尖 手工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下载PDF
让家乡风味俘获更多人的味蕾--访“尚干拌面扁肉古法制作技艺”传承人林俊杰
17
作者 林萍姗 《就业与保障》 2024年第3期7-9,共3页
福州市闽侯县尚干镇有一家百年老店“尚干依心扁肉拌面尚干总店”,作为地方传统小吃,影响了几代当地的食客。尚干小吃名声在外,各地线下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地域限制难以做大规模,尚干小吃文化的传播遇到了瓶颈。... 福州市闽侯县尚干镇有一家百年老店“尚干依心扁肉拌面尚干总店”,作为地方传统小吃,影响了几代当地的食客。尚干小吃名声在外,各地线下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地域限制难以做大规模,尚干小吃文化的传播遇到了瓶颈。“90后”青年林俊杰在大学期间向林依心(尚干依心扁肉拌面的创始人)的传人学习古法技艺,毕业后创办了福建尚福食品有限公司并开设食品厂,将尚干拌面、扁肉做成预包装食品在线上销售,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2022年,在闽侯县尚干镇政府的协助下,福建尚福食品有限公司的“尚干拌面扁肉古法制作技艺”获评闽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限制 制作技艺 预包装食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林俊杰 线上销售 名声在外 闽侯县
下载PDF
谈潮州朱泥壶的制作技艺及艺术和实用价值
18
作者 章泽伟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3期16-17,共2页
地处南海之滨的广东省潮州市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也是“中国瓷都”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潮州它以其独特的工艺品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于世,享誉中外。潮州市的“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 地处南海之滨的广东省潮州市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也是“中国瓷都”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潮州它以其独特的工艺品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于世,享誉中外。潮州市的“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是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凸显当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枫溪手拉朱泥壶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在这种各级加大力度进行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形势下,潮州朱泥壶的从业人数近年来凸增几百倍,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潮州从事手拉朱泥壶制作的人数已达近千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作技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从业人数 中国瓷都 枫溪 南海之滨 潮州市 工艺技术
下载PDF
“非遗”传承下县域中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课程资源开发
19
作者 覃翠凤 《亚太教育》 2024年第11期4-8,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独特的文化底蕴,能够直观体现出民族精神。以“非遗”项目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为例,阐述了基于“非遗”传承的县域中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保护和传承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为目标,从设定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独特的文化底蕴,能够直观体现出民族精神。以“非遗”项目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为例,阐述了基于“非遗”传承的县域中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保护和传承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为目标,从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课程教学过程、制定考核与评价制度三方面深入分析了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课程资源开发的路径,以进一步推动“非遗”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程资源开发 中职
下载PDF
新时代临沧碗窑土陶制作技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20
作者 赵艺璇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51-53,共3页
临沧碗窑土陶制作技艺作为云南省省级非遗,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可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促进技艺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而在生产性保护理论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度”的问题,不能一味追求生产性而破坏技艺的文化属性,也不能一味守古模... 临沧碗窑土陶制作技艺作为云南省省级非遗,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可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促进技艺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而在生产性保护理论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度”的问题,不能一味追求生产性而破坏技艺的文化属性,也不能一味守古模古而使技艺与时代脱节,应合理运用生产性保护,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临沧碗窑土陶制陶技艺的传承现状进行阐述,意图挖掘技艺传承中遭遇的困境,通过分析具体的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我国手工艺类非遗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临沧碗窑土陶制作技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