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1
作者 姜军华 陈建兰 +1 位作者 许妍 刘绪平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目的 建立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以下简称“泡吴茱萸”)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新碱的含量,为泡吴茱萸的质量控制及标准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多波长切换法建立泡吴茱萸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 目的 建立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以下简称“泡吴茱萸”)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新碱的含量,为泡吴茱萸的质量控制及标准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多波长切换法建立泡吴茱萸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吴茱萸次碱为内参物,采用斜率校正法计算吴茱萸碱、吴茱萸新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比较一测多评(QAMS)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建立了泡吴茱萸的指纹图谱,共有20个共有峰,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70~0.998,共指认了7个共有峰;10批样品中QAMS法测定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新碱的含量为1.754~7.542 mg/g和1.281~2.455mg/g,QAMS法与外标法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相似。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简单、可靠,分离度、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泡吴茱萸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制吴茱萸 樟帮法 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生物碱 一测多评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饮片中甘草酸铵的定性定量研究
2
作者 姜军华 谭甜霞 陈建兰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建立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饮片中甘草酸铵的HPLC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Eclipse XDB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0℃。结果所建立方法能有效区分樟帮... 目的建立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饮片中甘草酸铵的HPLC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Eclipse XDB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0℃。结果所建立方法能有效区分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与盐制吴茱萸等不同炮制品;甘草酸铵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3875~23.20μg/mL,加样回收率为96.33%~101.02%(RSD=2.0%,n=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饮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樟帮法甘草制吴茱萸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草酸铵
下载PDF
甘草制吴茱萸炮制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洪玉梅 王维皓 +1 位作者 王智民 王金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84-888,共5页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建立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毒理研究和药效学研究。方法:以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为指标进行炮制工艺的优化,以RP-HPLC测定吴茱萸胺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并进行吴茱萸生品和甘草制品小鼠的急性毒...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建立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毒理研究和药效学研究。方法:以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为指标进行炮制工艺的优化,以RP-HPLC测定吴茱萸胺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并进行吴茱萸生品和甘草制品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和药效学试验。结果: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甘草汁用量以6倍于药材的甘草溶液进行闷润,以低于230℃炒制至干。毒性及药效研究:吴茱萸生品和甘草制品以40(g饮片).(kg体重)-1,b.w给小鼠一次性灌胃给药后观察7 d,各给药组的动物均未见明显异常;给小鼠灌胃给予0.6 g生药.kg-1(临床等效剂量)的吴茱萸饮片产品(生品、甘草制品)后,均可明显升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明显减少由冰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膜刺激性扭体反应次数,对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也有一定延长作用。结论:生品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的毒性较低,甘草制吴茱萸具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制吴茱萸 工艺 质量标准 毒性 药效
下载PDF
市售制吴茱萸中甘草汁成分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文杰 轩辕欢 +2 位作者 李伟 陈良 赵慧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市售制吴茱萸中甘草汁成分的质量标准。方法用甘草药材与吴茱萸药材自行炮制制吴茱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检测并比较自行炮制吴茱萸与市售吴茱萸中甘草汁成分含量。结果自行购买吴茱萸与甘草中特征性成分吴茱萸碱、吴... 目的探讨市售制吴茱萸中甘草汁成分的质量标准。方法用甘草药材与吴茱萸药材自行炮制制吴茱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检测并比较自行炮制吴茱萸与市售吴茱萸中甘草汁成分含量。结果自行购买吴茱萸与甘草中特征性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及甘草苷、甘草酸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要求,且其中甘草汁成分相近,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要求。结论通过试验可掌握市售吴茱萸甘草汁炮制品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情况。应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制吴茱萸的各项规定为基础,明确规定制吴茱萸的制法、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为制订甘草汁制吴茱萸更完善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售制吴茱萸 甘草汁 含量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吴茱萸和制吴茱萸的饮片、水煎液、配方颗粒UPLC特征图谱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邓李红 张志鹏 +3 位作者 田清清 程学仁 鲁云 刘燎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39-1745,共7页
目的:建立吴茱萸和制吴茱萸饮片、水煎液、配方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比较其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 目的:建立吴茱萸和制吴茱萸饮片、水煎液、配方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比较其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以柠檬苦素为参照,绘制吴茱萸和制吴茱萸饮片、水煎液、配方颗粒(各10批,共60批)的特征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特征峰;采用方差分析评价共有特征峰峰面积占比的差异,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吴茱萸和制吴茱萸的饮片、水煎液、配方颗粒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吴茱萸样品和制吴茱萸样品(饮片、水煎液和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中分别均含有共有特征峰16、17个,指认8、9、11、17号峰分别为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甘草酸;与饮片比较,水煎液和配方颗粒的特征峰相似度均低于0.55,而水煎液与配方颗粒特征峰的相似度均高于0.95。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吴茱萸饮片和制吴茱萸饮片聚为一类,吴茱萸水煎液、配方颗粒聚为一类,制吴茱萸水煎液、配方颗粒聚为一类。结论:制吴茱萸较吴茱萸增加了甘草酸,二者的饮片、水煎液、配方颗粒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饮片与水煎液、配方颗粒成分的含量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制吴茱萸 饮片 水煎液 配方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特征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下载PDF
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吴茱萸与制吴茱萸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文惠 吕渭升 +5 位作者 孙冬梅 罗文汇 杨洁 何民友 潘礼业 李振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301-1310,共10页
建立吴茱萸及制吴茱萸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吴茱萸与制吴茱萸中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00 mm×2.1 mm,1.9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0 mL/min,柱温... 建立吴茱萸及制吴茱萸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吴茱萸与制吴茱萸中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00 mm×2.1 mm,1.9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μL。建立吴茱萸与制吴茱萸UPLC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计算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评价,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吴茱萸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以平均峰面积为变量,对吴茱萸和制吴茱萸差异成分色谱峰的平均峰面积进行配对t检验。吴茱萸指纹图谱共标识出27个共有指纹峰,指认了其中8个化学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金丝桃苷、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制吴茱萸经炮制后指纹图谱新增甘草酸色谱峰。相似度结果显示,江西产区相似度较低;湖南产区次之;广西产区较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共找到6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分别为甘草酸>吴茱萸碱>峰3>峰1>绿原酸>峰2。除甘草酸为新增成分外,吴茱萸炮制后其余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吴茱萸炮制后,峰21(吴茱萸碱)平均峰面积明显降低,P<0.05,峰28(甘草酸)为新增成分,其余5个差异性化学成分的平均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本分析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初步探讨了吴茱萸与制吴茱萸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吴茱萸炮制前后药理作用改变与化学成分变化之间的联系,可为吴茱萸和制吴茱萸质量及炮制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制吴茱萸 U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姜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 被引量:6
7
作者 马青青 龚小见 +2 位作者 陈华国 赵超 周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81-84,共4页
目的:对姜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研究,为规范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柠檬苦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姜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因素对姜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 目的:对姜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研究,为规范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柠檬苦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姜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因素对姜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姜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柠檬苦素含量有显著影响,药材与干姜比例为100∶7.5,闷润4 h,160℃炒制8 min为最佳炮制条件。结论:为规范姜制吴茱萸炮制工艺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制吴茱萸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 被引量:4
8
作者 马青青 陈华国 +2 位作者 赵超 龚小见 周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5-38,共4页
目的:对吴茱萸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研究,为规范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柠檬苦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甘草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因素对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影响... 目的:对吴茱萸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研究,为规范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柠檬苦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甘草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因素对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炒制温度对吴茱萸次碱含量有显著影响,药材与甘草比例为100∶6,闷润5 h,180℃炒制10 min为最佳炮制条件。结论:本研究为规范甘草制吴茱萸炮制工艺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制吴茱萸
原文传递
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路 冯世鑫 +3 位作者 蒋妮 宋利沙 白隆华 陈乾平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17期57-6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生品及其炮制品黄连水炒吴茱萸、热水浸吴茱萸、黄连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生品及其炮制品黄连水炒吴茱萸、热水浸吴茱萸、黄连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120 EC-C_(18)柱(100 mm×4.6 mm,2.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结果吴茱萸生品中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的含量分别在1.05~20.96μg、1.35~27.05μg、0.20~4.08μg、0.51~10.2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n=6);检测限分别为8.62,13.70,4.64,7.31 ng,定量限分别为26.82,46.78,14.20,23.54 ng;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8.29%~99.06%,RSD值介于1.96%~2.79%(n=6)。吴茱萸的生品及其炮制品中,黄连水炒吴茱萸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最高(13.643 mg/g),热水浸吴茱萸最低(11.202 mg/g)。结论黄连水炒吴茱萸是吴茱萸留存生物碱发挥药理作用的最佳炮制工艺,可为其产地加工和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生物碱 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连水炒吴茱萸 热水浸吴茱萸 黄连制吴茱萸
下载PDF
指纹图谱技术优选姜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华国 马青青 +1 位作者 周欣 杨世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优选姜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吴茱萸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技术,考察姜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个因素对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姜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吴茱萸指纹图谱具有显著影响,最佳炮... 目的:优选姜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吴茱萸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技术,考察姜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个因素对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姜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吴茱萸指纹图谱具有显著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药材与干姜用量比100∶7,闷润时间2 h,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8 min。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规范姜制吴茱萸炮制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制吴茱萸 工艺
原文传递
LC-MS测定制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鲍天冬 李玉洁 +4 位作者 翁小刚 杨庆 张英丰 董宇 朱晓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519-3522,共4页
目的:建立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灌胃制吴茱萸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测定受试成分血药浓度,并用WinNonlin 5.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吴茱萸碱、吴... 目的:建立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灌胃制吴茱萸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测定受试成分血药浓度,并用WinNonlin 5.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分别在0.5~100μg.L-1(r=0.995 9)和1~200μg.L-1(r=0.999 3)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均大于76%,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大鼠灌胃制吴茱萸提取物0.4,0.8,2.4 g.kg-1后,吴茱萸碱AUC分别为(2 215.24±414.49),(4 230.62±753.77),(13 219.21±3 740.95)min.ng-1.mL-1;t1/2分别为(146.57±38.38),(114.38±14.65),(163.37±8.83)min;CL_F分别为(184 607.29±32 502.21),(192 878.22±31 897.37),(193 224.63±62278.74)mL.min-1;吴茱萸次碱的AUC分别为(2 283.53±298.51),(4 424.84±276.95),(14 239.93±3 648.27)min.ng-1.mL-1;t1/2分别为(167.10±15.82),(131.58±20.07),(144.41±13.65)min;CL_F分别为(1 177 340.54±24942.21),(181 262.92±11 162.22),(177 508.10±52 611.80)mL.min-1。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体内定量分析。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在大鼠体内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 制吴茱萸提取物 吴茱萸 吴茱萸次碱 药动学
原文传递
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吴茱萸及制吴茱萸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向慧 刘烨 +4 位作者 姜恒丽 王双双 康亚娟 陈云龙 曹丽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71-3177,共7页
目的建立吴茱萸生品与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通过计算相似度,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评价吴茱萸和制吴茱萸的质量,探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阐释吴茱萸炮制后毒性降低的机制。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吴茱萸及制吴茱萸的指纹图谱,运... 目的建立吴茱萸生品与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通过计算相似度,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评价吴茱萸和制吴茱萸的质量,探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阐释吴茱萸炮制后毒性降低的机制。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吴茱萸及制吴茱萸的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SPSS17.0软件对相应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analysis,PCA)。结果吴茱萸和制吴茱萸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85,均含有12个相同的共有峰,指认出了其中的5个。以吴茱萸碱为参照峰,比较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发现吴茱萸炮制后除3号峰外,其余共有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2号峰和10号峰有显著性下降。聚CA结果显示,吴茱萸生品可分为2大类,其中来源于江西的为一类,来源于浙江和湖南的为一类;经PCA分析,前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405%,以2、5(绿原酸)、6(金丝桃苷)、7、8(柠檬苦素)、9(吴茱萸碱)、10(吴茱萸次碱)和12号峰对吴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变化的贡献较大。结论吴茱萸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化学模式识别可为阐释吴茱萸炮制后毒性降低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制吴茱萸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绿原酸 金丝桃苷 柠檬苦素 吴茱萸 吴茱萸次碱
原文传递
《伤寒论》中吴茱萸洗制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树玲 娄俊晖 王晓静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吴茱萸 芳香科植物
下载PDF
吴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波 苗艳君 《内蒙古中医药》 1999年第S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吴茱萸 方法 甘草制吴茱萸 《金匮要略方论》 历史沿革 中蒙医医院 吴茱萸次碱 “九蒸九曝” 补骨脂 《本草害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