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荀子辩白——“制天命”并非是要征服自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思孟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86-88,85,共4页
许多人认为荀子的“制天命”思想是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例如:张岱年先生认为,关于人类应如何对待自然界,中国古代有三种典型性学说.一是庄子的因任自然(顺天)说,二是荀子的改造自然(制天)说,三是《易传》的天人调谐说.他认为,《周易... 许多人认为荀子的“制天命”思想是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例如:张岱年先生认为,关于人类应如何对待自然界,中国古代有三种典型性学说.一是庄子的因任自然(顺天)说,二是荀子的改造自然(制天)说,三是《易传》的天人调谐说.他认为,《周易大传》主张:“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这是一种全面的观点,因为它主张既要改造自然,也要顺应自然,既要不屈服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韦政通先生认为:由早期诗人的“怨天”思想、老庄的道体思想,发展出了荀子的“制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天命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相分 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 荀子 张岱年 顺应自然 合理利用 中国古代
下载PDF
论析“不求知天”、“知天”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逻辑关联 被引量:1
2
作者 董祥勇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79-82,共4页
荀子将"天"视为自然而然层面上的哲学范畴,"不求知天"旨在拒斥奢求知天的进路,并未否定天的可知性和人的知之能,相反,"不求知天"正是以"知天"为其归,并构成后者的逻辑前提和基础。"不求知... 荀子将"天"视为自然而然层面上的哲学范畴,"不求知天"旨在拒斥奢求知天的进路,并未否定天的可知性和人的知之能,相反,"不求知天"正是以"知天"为其归,并构成后者的逻辑前提和基础。"不求知天"和"知天"作为人的合理且积极的作为的组成因素,两者又指向并内涵于"制天命而用之"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不求知天 知天 制天命而用之
下载PDF
论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3
作者 刘险峰 赵静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68,共3页
有人以"息争致和"来反驳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荀子思想的误解。荀子的"天人相分"旨在使人在天人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也是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荀子&qu... 有人以"息争致和"来反驳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荀子思想的误解。荀子的"天人相分"旨在使人在天人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也是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在批判孔子"畏天命"、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视它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天人相分 制天命而用之
下载PDF
从文化传播角度看荀子“制天命”与“宗教之天”的相容性
4
作者 侯艳芳 《中国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7X期77-78,共2页
荀子在人与天、人与物的关系上作了极其深刻的思考,他的观点论证了天既是自然之天,又是宗教之天。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这与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不矛盾,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是从不同侧面说同一个对象,是文化传播过程的接触和... 荀子在人与天、人与物的关系上作了极其深刻的思考,他的观点论证了天既是自然之天,又是宗教之天。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这与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不矛盾,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是从不同侧面说同一个对象,是文化传播过程的接触和显现阶段。而"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文化总结出对自然之天的论证,认为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文化传播选择阶段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天命 文化传播 自然之天 宗教之天
下载PDF
从“三才”观到制天命而用的“人治”观——“中国传统农业的哲学思想”漫谈之一
5
作者 梁家勉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前人溯述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往往把天、地、人三个因素牵连在一起,例如代表中国最原始的文字:“乾”≡“坤”≡“巽”≡“震”≡“离”≡“坎”≡“艮”≡“兑”三八个卦名,都是指:天、地及其有关的“象”。当时人们大致是初从采集到种... 前人溯述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往往把天、地、人三个因素牵连在一起,例如代表中国最原始的文字:“乾”≡“坤”≡“巽”≡“震”≡“离”≡“坎”≡“艮”≡“兑”三八个卦名,都是指:天、地及其有关的“象”。当时人们大致是初从采集到种植,从渔猎到畜养时期,其生活基本仰赖大自然,心目中离不开天和地,故卦名也如是反映。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历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就参杂了人和人事,其中卦辞如:泰、否、豫、颐、咸、家、人、睽、解、姤、革、归妹、兴、节等卦,都涉及天、地与人或人事的关系。后来《周易·十翼》则更彰明较著,不只一次地提出“三才”——天、地、人彼此相应的问题,所提到对“三才”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思想 三才 制天命 人治 六十四卦 中国传统农业 人事 周易 荀子 明确地
下载PDF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价值指向
6
作者 何苗 《科教导刊》 2022年第2期153-155,共3页
荀子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命题,因其对天人关系的全新界定而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学界多从自然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其实这一命题具有浓厚的道德价值意味:荀子思想中的"人"具有双重属性,"制天命而用之"所表达... 荀子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命题,因其对天人关系的全新界定而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学界多从自然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其实这一命题具有浓厚的道德价值意味:荀子思想中的"人"具有双重属性,"制天命而用之"所表达的是以人为主体,以"礼义"为道德评价标准而指向客体——万物,从而赋予万物以价值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天命而用之《天论》 价值指向 礼义
下载PDF
为什么说人能“制天命而用之”?
7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制天命 惊慌失色 唯心主义 社会规律 唯物主义 战国时期 富贵在天 大祸临头 自然存在 科学知识
下载PDF
荀况“制天命”的思想是对孔孟“天命论”的有力批判——读《荀子·天论》
8
作者 宁效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3期39-42,共4页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主要是围绕着“天道观”问题而展开的。法家在政治上坚持,“法治”,反对“礼治”,坚持革新,反对复古,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在思想上相应地必然坚持“制天命”的唯物主义路线;儒家在政...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主要是围绕着“天道观”问题而展开的。法家在政治上坚持,“法治”,反对“礼治”,坚持革新,反对复古,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在思想上相应地必然坚持“制天命”的唯物主义路线;儒家在政治上坚持“克己复礼”,要复古,要倒退,在思想上也必然宣扬唯心主义的天命论。法家代表荀况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尊天命与反天命的斗争经验,站在新兴地主阶级革新进步的立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唯心主义 制天命 唯物主义认识论 荀况 地主阶级 批判 春秋战国时期 天命 孔孟
下载PDF
华为管理之变: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9
作者 秦枭 《商学院》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高贵、傲慢、自信是大公司与老牌企业的历史票赋,他们举手投足间将经典和传统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往往坚持一种思维定式,让他们在潮流面前从容做出改变。但由于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责任的程度不断升高,企业在生命周期里亢余的东西... 高贵、傲慢、自信是大公司与老牌企业的历史票赋,他们举手投足间将经典和传统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往往坚持一种思维定式,让他们在潮流面前从容做出改变。但由于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责任的程度不断升高,企业在生命周期里亢余的东西也就会越来越多,以至于让那些曾经如日中天的公司“百病缠身”,诸如,美国的摩托罗拉、加拿大的北方电讯、日本的索尼、法国的阿尔卡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天命而用之 天行有常 经营规模 生命周期 摩托罗拉 思维定式 加拿大
原文传递
制天命而用之
10
作者 陈昱辰 《新读写》 2023年第2期63-64,共2页
“人类因理性而伟大,因知道理性的局限而走向成熟。”--刘擎雅各布斯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东哈莱姆的一个住宅区,有一块草坪,竟成了那里居民的眼中钉,屡次被要求铲除,令人费解。一位能说会道的居民说出... “人类因理性而伟大,因知道理性的局限而走向成熟。”--刘擎雅各布斯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东哈莱姆的一个住宅区,有一块草坪,竟成了那里居民的眼中钉,屡次被要求铲除,令人费解。一位能说会道的居民说出了理由:“他们建这个地方的时候,没有人关心我们需要什么。他们推倒了我们的房子,将我们赶到这里,把我们的朋友赶到别的地方。在这儿我们没有一个喝咖啡或看报纸或借五美分的地方。但是那些大人物跑来看着这些绿草说,‘岂不太美妙了!现在穷人也有这一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天命而用之 雅各布斯 哈莱姆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住宅区 大人物
原文传递
从“知天命”到“制天命”——荀子天命观思想新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伟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60,共10页
孔子、孟子的“知天命”之说偏重于阐发对道德天命的信仰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在超越性的精神境界,而认为人生不可测之命运乃是人主动承担道德天命所必然付出的代价。与孔子、孟子的“知天命”不同,荀子的“制天命”取消了对道德天命的信仰... 孔子、孟子的“知天命”之说偏重于阐发对道德天命的信仰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在超越性的精神境界,而认为人生不可测之命运乃是人主动承担道德天命所必然付出的代价。与孔子、孟子的“知天命”不同,荀子的“制天命”取消了对道德天命的信仰,将道德的产生追溯至现实社会生活与政治秩序的需要。“制天命”意味着人们不仅要因循人的自然天性来进行道德矫正,而且要对自身和周遭环境的规律有充分认识,并尽最大可能摆脱厄运的束缚。荀子统合发展了西周至孟子的天命观思想,将人间福报的根源从天拉回到人本身,开创出一种以人为本、激人向善的哲学。荀子对天命观的这一发展对儒学思想的发展和古代社会制度的构建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制天命 道德起源 德福关系
原文传递
荀子“制天命”说新解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德民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9年第4期12-17,3,共7页
关键词 荀子 “命” 制天命 意志自律 对象世界 《天论》 天人相分 “天” 孔子 宗教神学
原文传递
《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重探
13
作者 张志强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4,157,共11页
《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的含义,通常认为是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这种解释是把"制天命而用之"模糊化为"制天而用之",却没有对"命"字给出明确解释,既没有坚实的文本依据,也不符合《... 《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的含义,通常认为是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这种解释是把"制天命而用之"模糊化为"制天而用之",却没有对"命"字给出明确解释,既没有坚实的文本依据,也不符合《天论》主旨,合理的解释应为"裁制天所禀赋的自然材性而利用之"。《天论》乃至《荀子》全书认为,人在天面前并不能为所欲为,人只能在承认天所造就、原本就有的自然材性的前提下,进行裁制、改造、利用等活动,其核心逻辑是"天生人成"。"制天命而用之"被错误地理解为"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哲学史研究惯性的影响,潜意识地把"天命"理解为范畴、概念,却没有注意到"天命"首先是先秦诸子重要的观念用语之一,而对观念流变的忽略,往往是哲学史研究进路的盲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天命 观念史
原文传递
反对“天命”,提倡变革——荀子《天论》简析
14
作者 钟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Z1期21-25,共5页
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子的《天论》是一篇论述“天”和“天人关系”的文章。为适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变革与反变革、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哲学上展开了大道观的论争。《天论》就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从朴素唯物主义的角度,总结... 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子的《天论》是一篇论述“天”和“天人关系”的文章。为适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变革与反变革、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哲学上展开了大道观的论争。《天论》就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从朴素唯物主义的角度,总结这场沦争的重要著作。 “天”是不是有意志,有没有一个主宰万物的上帝,这是当时哲学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荀子的《天论》明确提出“天行有常”、“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科学地阐明了“天”只是自然现象,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它与人世的吉凶、治乱无关;人应当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控制它、利用它,使它为人类服务。荀子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产生在战国晚期生产和科学比较发展的基础之上,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变革政治的进步要求,有力地批判了维护奴隶制反动统治的“天命”、“畏天”、“天人合一”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天道观。《天论》所阐明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成为法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成为当时批判儒家妄图复辟奴隶制的种种反动言行的锐利思想武器。它不仅在哲学上的两条路线斗争中捍卫了唯物主义,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对奴隶主阶级的致命打击,并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制造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论》 制天命 新兴地主阶级 “天” 荀子 奴隶 奴隶主 天人合 朴素唯物主义 林彪
下载PDF
制天而用——读《荀子·天论》
1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Z1期121-124,共4页
战国末期,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儒法两家展开了一场哲学大论战。这是当时奴隶主和新兴地主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深刻反映。荀况的《天论》是对这场论战作出的战斗总结。它有力地批判了儒家思(子思,即孔伋)孟(孟轲... 战国末期,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儒法两家展开了一场哲学大论战。这是当时奴隶主和新兴地主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深刻反映。荀况的《天论》是对这场论战作出的战斗总结。它有力地批判了儒家思(子思,即孔伋)孟(孟轲)学派借以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的“天命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即人定胜天的命题,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旗帜鲜明地解答了人对自然的态度这个历史难题,接触到“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论》 荀子 新兴地主阶级 人妖 制天命 治乱 路线 朴素唯物主义 奴隶主阶级 荀况
下载PDF
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云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4期458-461,共4页
儒家在考察人与动物的关系时,从天人合一的哲学出发,避免了西方哲学把人与动物视为对立两极的思维方式,从而避免了在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上的诸多悖论。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先秦儒家提出对动物要杀伐以时,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 儒家在考察人与动物的关系时,从天人合一的哲学出发,避免了西方哲学把人与动物视为对立两极的思维方式,从而避免了在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上的诸多悖论。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先秦儒家提出对动物要杀伐以时,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方法问题,而宋明儒家则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由此提出处理人与动物关系的一体仁心思想,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合理性问题。儒家哲学告诉人们:只要掌握好利用动物的必要限度,爱护动物和利用动物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动物伦理 天人合一 制天命而用之 杀伐以时 一体仁心
下载PDF
荀子的人本管理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英来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8年第4期30-31,共2页
人本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作为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人是管理世界的主体;提出"化性起伪"的观点,以改造并完善人的素养作为实现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提出&qu... 人本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作为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人是管理世界的主体;提出"化性起伪"的观点,以改造并完善人的素养作为实现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表现出人本管理思想的生命力;提出"人为天下贵"的观点,指出了人本管理所致力于实现的内容。综合体现出现代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本管理思想 制天命而用” “化性起伪” “学而不可以已” “人为天下贵”
下载PDF
荀子天人关系观略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忠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荀子的天人关系观是其思想体系的基石,学术界对此的看法和评价也多有分歧。从天的涵义、明于天人之分、知天与不求知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方面对荀子这一重要思想作了辨析,希望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其原意。
关键词 荀子 天人之分 知天 制天命
下载PDF
先秦儒家生态文化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晓众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2期44-48,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关系的逐步变革,思想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形成了儒、墨、道、法各个学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影响最大。1988年1月,各国诺...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关系的逐步变革,思想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形成了儒、墨、道、法各个学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影响最大。1988年1月,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先秦儒家 人与自然关系 和谐发展 自然界 尊重自然 “天人合一”思想 制天命 人与自然的矛盾 探析
下载PDF
《荀子·天论》篇“大天而思之”章新诠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名春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1-98,共8页
荀子固然反对"大天而思之",反对"从天而颂之",反对"望时而待之",反对"因物而多之",反对"思物而物之",反对"错人而思天",但他并不主张"勘天",并不主张"征... 荀子固然反对"大天而思之",反对"从天而颂之",反对"望时而待之",反对"因物而多之",反对"思物而物之",反对"错人而思天",但他并不主张"勘天",并不主张"征服自然",并不主张"人定胜天"。荀子所主张的是"物畜而材之"、"应时而使之"、"骋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荀子所谓"有物之所以成",就是无望于天而有专于人;其所谓"制天命",实质就是"人成天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天论 制天命 人成天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