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制宪权的主体
1
作者 梁秋云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34-37,共4页
制宪权主体是制宪权的构成要素之一,分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与制宪权的行使主体。基于人民主权理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应是人民,人民作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具有重要的宪政价值。人民间接行使制宪权,制宪权的具体行使者是制宪机关,制宪机关... 制宪权主体是制宪权的构成要素之一,分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与制宪权的行使主体。基于人民主权理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应是人民,人民作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具有重要的宪政价值。人民间接行使制宪权,制宪权的具体行使者是制宪机关,制宪机关行使制宪权要考虑社会现实需要、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其他阶层利益和意志、民众的普遍接受程度等相关因素。我国的制宪权享有主体是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制宪权的具体行使机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宪 制宪权的享有主体 制宪权的行使主体
下载PDF
论制宪权 被引量:1
2
作者 章剑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z1期1-9,共9页
制宪权作为近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权力,具有原创性,至高性和政治性.制宪权属于一国的全体人民,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体现.当今立宪国家的制宪程序主要有全民公决、制宪机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三种形式,然而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来制定宪法... 制宪权作为近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权力,具有原创性,至高性和政治性.制宪权属于一国的全体人民,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体现.当今立宪国家的制宪程序主要有全民公决、制宪机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三种形式,然而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来制定宪法存在着法理上的悖论,并非是一种科学的制宪程序.制宪权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宪政价值,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基本人权,这也是衡量一国宪政成熟程度的基本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宪 制宪主体 制宪程序 宪政价值
下载PDF
浅议中国共产党在1954年制宪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3
作者 王星举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10年第1期220-221,共2页
制宪权作为一种本质上的国家权力,是宪法制定和运行的前提。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也是中国人民惟一运用制宪权而制定的宪法。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在中国人民行使制宪权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推动我国的宪政... 制宪权作为一种本质上的国家权力,是宪法制定和运行的前提。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也是中国人民惟一运用制宪权而制定的宪法。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在中国人民行使制宪权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推动我国的宪政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宪 制宪主体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论欧盟制宪与传统制宪权理论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洁 《湖湘论坛》 2004年第3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欧盟 制宪工作 宪权理论 制宪主体
下载PDF
自治、建国与制宪权: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重述
5
作者 韩伟 《政治法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延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政权,制定了诸多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如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等。然而,相对最为成熟的,同时也是在最为特殊国内外政治环境下制定的,就是1946年的《陕甘宁边区宪... 延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政权,制定了诸多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如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等。然而,相对最为成熟的,同时也是在最为特殊国内外政治环境下制定的,就是1946年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简称边区宪法原则),[1]它不仅集中反映了当时共产党的宪法观念,更对之后的宪法制定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法 谢觉哉 人民出版社 政治协商会议资料 参议会 宪法原则 制宪主体 地方自治 宪法草案
原文传递
制宪权问题再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初坚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48-52,共5页
对制宪权问题的思考,应当从有利于我国构建合理而有效的宪政秩序的需要出发。制宪权应当具有"制定"与"修改"的双重处分权能。制宪权在性质上具有"权利"与"权力"的双层次性。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 对制宪权问题的思考,应当从有利于我国构建合理而有效的宪政秩序的需要出发。制宪权应当具有"制定"与"修改"的双重处分权能。制宪权在性质上具有"权利"与"权力"的双层次性。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制宪权主体具有内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制定权 宪法修改权 制宪主体
原文传递
略论宪法正当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大元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3,共2页
正当性(legitimitat legitimite legitimoly)源于拉丁语(legitimus legitimitas)是对某一事物合理性的一种判断。宪法没有正当性就难于在现实中实现其价值。当宪法本身具有正当性,并在实现宪法的各种环节上,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时,... 正当性(legitimitat legitimite legitimoly)源于拉丁语(legitimus legitimitas)是对某一事物合理性的一种判断。宪法没有正当性就难于在现实中实现其价值。当宪法本身具有正当性,并在实现宪法的各种环节上,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时,现实中的宪法价值的实现才有一定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 宪法规范 合法性 立宪主义 宪法价值 基本价值 国家权力 正当性基础 制宪主体 价值体系
原文传递
The Role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n a Constitutional System and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8
作者 马一德 Chen S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5年第4期5-23,共19页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should be advanced under a systems framework. The systems framework on which the Chinese rule of law relies is shaped by the socialist democratic system. Socialist consultative democracy, whic...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should be advanced under a systems framework. The systems framework on which the Chinese rule of law relies is shaped by the socialist democratic system. Socialist consultative democracy, which responds to the core themes of the determinant of socialism, Party leadership, the democratic tradition of New China and native resources for constructing the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constructing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In a constitutional system of"ruling Party--political power--the people" that takes the sovereignty of the people as the logic of its starting point, consultative democracy plays the role of functional coupling. Popular sovereignty gains political legitimacy on the basis of multi- 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thus translating the will of the ruling Party into the will of the state. Consultative democracy constitutes an essential process in national decision-making, affording a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herent logical sequence of "ruling Party--Consultative Conference--People's Congress." The democratic supervision exercised by the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is an extension of political consultation; from it unfolds the systems framework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ultative democracy constitut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syst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