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宪国民大会”华侨代表选举述评(1936-1946)
1
作者 乔素玲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68-78,共11页
论文梳理了1946年底“制宪国民大会”华侨代表选举中,诸如华侨选区划分、选举方式与程序设置等有关事宜,分析了华侨代表选举的成效及其存在问题。“制宪国民大会”华侨代表选举是考察民国华侨权利行使实态的独特窗口,在参选人数、地域... 论文梳理了1946年底“制宪国民大会”华侨代表选举中,诸如华侨选区划分、选举方式与程序设置等有关事宜,分析了华侨代表选举的成效及其存在问题。“制宪国民大会”华侨代表选举是考察民国华侨权利行使实态的独特窗口,在参选人数、地域范围、选举时间以及选举方式等方面刷新了世界侨民选举史的纪录。华侨选举深受国内外政治社会环境影响,部分选区的选举活动受到当地政府压制,制度设计与运行屡遭国民党操弄,呈现出一定的政治功利性。华侨代表选举虽有华丽外表,但未充分体现普遍、公平等现代民主选举的基本内涵,难免沦为民主政治的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政议政 制宪国民大会 华侨代表 选举制度
下载PDF
制宪国民大会台湾代表选举问题研究
2
作者 朱时宇 刘相平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6,共9页
1946年10月,台湾举行制宪国民大会台湾代表选举。国民政府对于台湾代表的选举方式经历了由"民选"到"官选"再到台湾省参议会间接选举的变化过程。台籍精英积极投入参选,但最终台湾代表的名额大部分被台湾省参议员及... 1946年10月,台湾举行制宪国民大会台湾代表选举。国民政府对于台湾代表的选举方式经历了由"民选"到"官选"再到台湾省参议会间接选举的变化过程。台籍精英积极投入参选,但最终台湾代表的名额大部分被台湾省参议员及工商各界精英所垄断。在选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公平性与公开性缺失进一步造成台湾社会的官民矛盾与阶层对立,使国民政府对台湾统治的合法性削弱,加深了国民政府在台湾的统治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宪国民大会 台湾 选举
下载PDF
“制宪国民大会”中的台湾代表
3
作者 朱时宇 刘相平 《现代台湾研究》 2018年第4期58-66,共9页
1946年11月至12月,台湾代表18人赴南京参加"制宪国民大会"。与会期间,台湾代表肩负参与制宪和表达台湾民众诉求的双重使命。对于宪法草案,台湾代表从自身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出发,提出修改意见。当时台湾内有政治、经济的重重... 1946年11月至12月,台湾代表18人赴南京参加"制宪国民大会"。与会期间,台湾代表肩负参与制宪和表达台湾民众诉求的双重使命。对于宪法草案,台湾代表从自身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出发,提出修改意见。当时台湾内有政治、经济的重重矛盾,外有与大陆民众的隔阂和相互猜疑,台湾代表借参会之机充分发挥民意代表的作用,代表台湾民众表达权利诉求,强调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努力消除大陆民众对台湾的误解和歧视。台湾代表还欲借"宪政"之名,行台湾自治之实,改革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制度,实现台湾各级官员和民意机构的民选。但由于种种原因台湾代表此行所取得的成效有限,台湾社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宪政的态度之间仍存在一定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宪国民大会 台湾代表 宪政
原文传递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浅议 被引量:6
4
作者 聂鑫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6-148,共3页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联合抵制五五宪草,在随后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十二原则,并据此草拟了政协宪草。经过张君劢、孙科等人的努力,1946年最后通过的"宪法"基本上与政协宪草一致。与五五宪草相较,这部"...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联合抵制五五宪草,在随后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十二原则,并据此草拟了政协宪草。经过张君劢、孙科等人的努力,1946年最后通过的"宪法"基本上与政协宪草一致。与五五宪草相较,这部"宪法"从文本上讲是较佳的,可国民党政府非法地将其匆匆通过只是为了粉饰太平,这也预示了这部"宪法"的坎坷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宪草 制宪国民大会 “中华民国宪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