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6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硼砂煅制工艺优化及质量评价
1
作者 杨辛欣 洪禹昕 +5 位作者 张睿 赵晶丽 刘佳 王楚盈 许天阳 于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0,共7页
目的 优化硼砂煅制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铺设厚度、煅制温度、煅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失水率、蓬松度、粉碎率、四硼酸钠含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硼砂煅制工艺。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X射... 目的 优化硼砂煅制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铺设厚度、煅制温度、煅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失水率、蓬松度、粉碎率、四硼酸钠含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硼砂煅制工艺。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比较硼砂煅制前后质量差异。结果 最佳条件为铺设厚度2 cm,煅制温度365℃,煅制时间100 min。煅制后,硼砂微观形态、成分组成、晶型结构发生变化,失去全部结晶水而转变为非晶体状态。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大批量生产煅硼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砂 制工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扫描电镜(SEM) 热重分析(TG) 拉曼光谱 X射线衍射(XRD)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酒黄精炮制工艺
2
作者 罗诚 蔡文菲 +4 位作者 张阿凤 汪晨怡 代安琳 胡菊 万军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930-1934,I0001,共6页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对黄精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最佳工艺参数。方法研究于2023年1—5月开展。以黄精外观性状、醇浸出物、多糖含量等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试验进...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对黄精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最佳工艺参数。方法研究于2023年1—5月开展。以黄精外观性状、醇浸出物、多糖含量等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试验进行响应面综合实验,运用BBD-RSM,探索黄精饮片润制时间、蒸制时间、焖制时间等对其品质的影响,优选炮制工艺参数及炮制设备。结果通过拟合模型,外观性状评分、醇浸出物含量、黄精多糖含量预测值分别为72.31分、64.86%、12.96%,优选黄精最佳酒制工艺为润制时间1.5 h、蒸制时间5.5 h、焖制时间1.0 h;蒸制设备拟选用回转式蒸药机,干燥设备拟选用敞开式烘干箱。结论所优选酒黄精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为酒黄精炮制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制工艺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法 设备
下载PDF
水三七饮片切制工艺研究
3
作者 张恩 潘泰 熊厚溪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6期24-27,共4页
目的:优选水三七的最佳切制工艺。方法:以总皂苷、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加水量、浸润时间、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对水三七饮片质量的影响,优选出水三七的切制工艺参数。结果:水三七最佳软化切制工艺为加1.4... 目的:优选水三七的最佳切制工艺。方法:以总皂苷、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加水量、浸润时间、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对水三七饮片质量的影响,优选出水三七的切制工艺参数。结果:水三七最佳软化切制工艺为加1.4倍量水,浸润14.5 h,切成5~6 mm的短段,70℃干燥5.5 h。结论:优选得到的水三七切制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规范水三七的切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三七 制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切制工艺小试与中试的比较及思考——以黄芩饮片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哲 刘艳萍 +1 位作者 张晴 张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0,I0026,共7页
目的 采用实验室小试和饮片厂中试工艺对黄芩药材进行切制,比较两种工艺的差异,为黄芩片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黄芩的浸出物及含量测定方法,对黄芩药材及饮片醇溶性浸出物和黄芩苷的含... 目的 采用实验室小试和饮片厂中试工艺对黄芩药材进行切制,比较两种工艺的差异,为黄芩片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黄芩的浸出物及含量测定方法,对黄芩药材及饮片醇溶性浸出物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黄芩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黄芩药材及饮片进行测定;对小试和中试得到的黄芩片进行饮片得率、外观性状、浸出物和黄芩苷含量、指纹图谱及成分转移率的比较。结果 采用小试和中试工艺得到的黄芩片均为薄片,片型相近,外表皮为黄棕色,具有放射状纹理,且浸出物和黄芩苷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小试工艺的饮片得率、浸出物和黄芩苷转移率比中试工艺略高。结论 小试工艺和中试工艺得到的黄芩片质量相对稳定,切制工艺参数设置合理。在黄芩药材的切制工艺中,环境温湿度、水洗次数和蒸制压力是关键因素。小试研究和中试验证的结合,可降低饮片工业化生产风险,为黄芩片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制工艺 软化 小试 中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新疆椒麻鸡腿煮制工艺
5
作者 周晓璐 梁万森 +2 位作者 牛希跃 任晓镤 许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5,共8页
为开发出新疆椒麻鸡腿休闲食品,该研究以三黄鸡鸡腿为原料,以出品率、质构分析和感官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鸡腿的煮制工艺。结果表明,椒麻鸡腿的最佳煮制工艺参数为煮制时间26 min、煮制温度90℃、食盐添... 为开发出新疆椒麻鸡腿休闲食品,该研究以三黄鸡鸡腿为原料,以出品率、质构分析和感官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鸡腿的煮制工艺。结果表明,椒麻鸡腿的最佳煮制工艺参数为煮制时间26 min、煮制温度90℃、食盐添加量3.00%(以肉质量计),在此条件下制作的椒麻鸡腿的感官评分为88.30分,接近理论值。以该研究研发出的煮制工艺煮制的椒麻鸡腿有嚼劲,椒麻鲜香,咸淡适中,无异味,可为新疆椒麻鸡腿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椒麻鸡腿 响应面法 制工艺 工艺优化 感官评分
下载PDF
川楝子醋制工艺优化
6
作者 张雨 范蒙蒙 +2 位作者 李红伟 张振凌 李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0-1475,共6页
目的优化川楝子醋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醋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川楝素、芦丁、异槲皮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AHP)-熵权法优化醋制工艺。... 目的优化川楝子醋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醋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川楝素、芦丁、异槲皮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AHP)-熵权法优化醋制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每100 kg饮片用38 kg醋,闷润115 min,文火炒制10 min(饮片表面温度70~90℃),OD值为90.67。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醋川楝子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层次分析(AHP)-熵权法
下载PDF
CRITIC-AHP复合赋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蜜桑叶炒制工艺
7
作者 陈泽键 徐晓青 +1 位作者 韩燕全 朋汤义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0期48-55,共8页
目的优选蜜桑叶的炒制工艺。方法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辅料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水分为指标成分,采用CRITIC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成分的权重,以上述指标成分的综... 目的优选蜜桑叶的炒制工艺。方法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辅料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水分为指标成分,采用CRITIC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成分的权重,以上述指标成分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蜜桑叶炒制工艺并验证。结果优选的炒制工艺为加25%辅料,170℃炒制10 min。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1.412,1.038,2.207,1.231,31.816,106.702 mg/g,水分平均含量为10.99%。综合评分的理论值为98.019分,实测值(97.585分)与之接近(RSD为0.843%)。结论优选出的蜜桑叶炒制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为蜜桑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桑叶 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CRITIC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辽宁道地药材北五味子的蜜制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评价
8
作者 于爽 张云丽 +1 位作者 张伟 孙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69-74,共6页
目的正交试验优选辽宁道地药材北五味子的蜜制工艺,并对蜜五味子炮制品进行质量标准评价。方法研究收集10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共10批生北五味子,采用蜜蒸法炮制蜜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蜜五味子的最佳炮... 目的正交试验优选辽宁道地药材北五味子的蜜制工艺,并对蜜五味子炮制品进行质量标准评价。方法研究收集10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共10批生北五味子,采用蜜蒸法炮制蜜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蜜五味子的最佳炮制工艺;研究对蜜五味子进行性状、水分、总灰分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蜜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蜜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醇甲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正交试验得出蜜五味子的最佳炮制工艺条件:闷润时间1 h,炼蜜量为每100 kg五味子,用10 kg炼蜜,蜜水比例为1∶2,蒸煮时间为40 min。所得10批蜜五味子均性状较佳;该品含水量为12.95%,总灰分为3.36%,均未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16.0%和7.0%;薄层色谱显示10批蜜五味子样品中五味子醇甲均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HPLC色谱检测得出10批蜜五味子样品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为0.48%~0.70%,平均值为0.59%,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含量限度0.40%。结论研究所得北五味子的蜜制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质控标准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蜜五味子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北五味子 制工艺 质量标准 含量测定 五味子醇甲
下载PDF
不同干制工艺对牡蛎干特征气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治军 杨要芳 +6 位作者 李汉琪 陈忠琴 高加龙 郑惠娜 林海生 秦小明 曹文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9-29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干制工艺对牡蛎干特征气味的影响及其形成机制,该研究以焯水牡蛎为对照(CK),研究了真空冷冻干制(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风干制(hot air drying,HAD)、真空干制(vacuum drying,VD)、自然晒干(solar drying,SD)4种干制... 为探究不同干制工艺对牡蛎干特征气味的影响及其形成机制,该研究以焯水牡蛎为对照(CK),研究了真空冷冻干制(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风干制(hot air drying,HAD)、真空干制(vacuum drying,VD)、自然晒干(solar drying,SD)4种干制工艺对牡蛎干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经干制加工后脂肪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VFD、VD、SD、HAD组总脂肪酸含量分别减少19.45%、49.27%、27.69%、46.63%,其中饱和脂肪酸减少21.39%~45.17%,不饱和脂肪酸减少20.66%~52.21%。电子鼻结果显示5组样品的香气特征明显不同,高温干制(HAD、VD)显著增加了氮氧化合物的浓度。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从5组样品中共鉴别出7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成分分析和指纹图谱表明,5组样品的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odel,PLS-DA)和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筛选了31种差异性挥发性化合物,包括庚醛、丁醛、2-甲基-2-戊烯醛、2-庚酮、1-戊烯-3-酮、2-丁酮、1-辛烯-3-醇等,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游离脂肪酸中的C15:0、C16:1、C16:0、C18:3、C18:4、C20:0、C20:1、C20:2与牡蛎干中的多种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工艺 脂肪酸 气味 牡蛎干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炒制工艺对油茶籽油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剀舟 魏征 +3 位作者 王佳雅 栾霞 薛雅琳 段章群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采用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CTC)-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油茶籽炒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结合感官评价对炒制过程中油茶籽油的风味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炒制工艺下共定性和定... 采用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CTC)-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油茶籽炒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结合感官评价对炒制过程中油茶籽油的风味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炒制工艺下共定性和定量挥发性物质73种,其中醛类物质种类最多(14~16种),质量分数最高(50%~70%);炒制温度相比较于炒制时间,可显著提高呋喃类和吡嗪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酯类化合物的种类;鉴定出对油茶籽油整体风味关键贡献的风味物质(ROAV≥100)共11种,按照贡献度大小分别是3-甲基丁醛、(E)-2-甲基-2-丁酸乙酯、苯乙醛、2-甲基丁醛、己醛、二羟基-2(3H)呋喃酮、辛醛、2-甲基丙醛、庚醛、2-戊基-呋喃、辛酸;高温长时有利于麦芽味、水果味、青草味、烧烤味和坚果味的风味物质的生成,低温短时更有利于脂肪味、焦糖味、水果味风味物质的生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炒制工艺140℃—15 min、160℃—15min和180℃—15 min下的油茶籽油样品风味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工艺,具有贡献的风味化合物主要为呋喃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吡嗪类化合物;综合考虑油脂劣变、风险因素以及感官评价,炒制温度140℃和炒制时间15 min是较佳的油茶籽油炒制工艺,制备的油茶籽油风味最浓郁、清新、最具纯正茶油特征香气,辛辣味、坚果味、青草味、水果味是热榨油茶籽油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制工艺 挥发性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选醋红大戟炮制工艺
11
作者 王欣格 普藓雲 +3 位作者 蒲昕颖 陈晓娇 戴万生 邱斌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优选醋制红大戟炮制工艺。方法以3-羟基巴戟醌含量、芦西定含量、醇浸出物含量、饮片外观性状为指标,以醋水比、煮制火候、干燥温度作为醋煮红大戟的考察因素;以加水稀释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作为醋炙红大戟的考察...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优选醋制红大戟炮制工艺。方法以3-羟基巴戟醌含量、芦西定含量、醇浸出物含量、饮片外观性状为指标,以醋水比、煮制火候、干燥温度作为醋煮红大戟的考察因素;以加水稀释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作为醋炙红大戟的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方法测定3-羟基巴戟醌含量、芦西定含量、醇浸出物含量及饮片外观性状。结果优选醋制红大戟炮制工艺,醋煮:20%醋,400℃火候煮制,70℃烘干;醋炙:20%醋和60%水稀释的醋水混合液,在100℃下炒制10 min。最佳醋制炮制工艺为后者。结论优选的红大戟醋制炮制工艺合理可行,可为红大戟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大戟 制工艺 醋煮法 醋炙法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白琳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及初制工艺
12
作者 张钦委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0期18-20,共3页
“白琳工夫”红茶原产于福鼎,是以主产地福鼎市白琳镇地名命名,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或原生菜茶群体种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的。其制作技艺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了福鼎市非物质文化... “白琳工夫”红茶原产于福鼎,是以主产地福鼎市白琳镇地名命名,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或原生菜茶群体种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的。其制作技艺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了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具有“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琳工夫 品质特征 制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大直径厚壁钢筒节卷制工艺研究
13
作者 陆建虎 陆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1期017-020,共4页
针对大直径厚壁钢筒的卷制工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重点分析了现有卷制工艺的优缺点以及可能的改进措施。通过力学分析、材料变形的行为研究以及温度控制等方面的探索,提出了智能化卷制技术与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以及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等... 针对大直径厚壁钢筒的卷制工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重点分析了现有卷制工艺的优缺点以及可能的改进措施。通过力学分析、材料变形的行为研究以及温度控制等方面的探索,提出了智能化卷制技术与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以及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等新的发展方向。结合相关知识,为大直径厚壁钢筒的卷制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厚壁钢筒 制工艺 智能化技术 高性能材料
下载PDF
山萸肉炖制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琳 鞠成国 +2 位作者 徐裕彬 王巍 贾天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194,共5页
目的优化山萸肉炖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酒蜜比、炖制时间、烘干温度、烘干时间为影响因素,莫诺苷、獐芽菜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Ⅰ、没食子酸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炖制工艺... 目的优化山萸肉炖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酒蜜比、炖制时间、烘干温度、烘干时间为影响因素,莫诺苷、獐芽菜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Ⅰ、没食子酸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炖制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净山萸肉加适量辅料拌匀,密闭,隔水炖制6 h至辅料被吸尽,取出,在50℃下烘干5 h,每100 kg用辅料35 kg(酒蜜比30∶5),OD值为96.6。与酒萸肉比较,酒蜜萸肉炖制后莫诺苷、獐芽菜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Ⅰ含量升高。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炖制酒山萸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萸肉 制工艺 正交试验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不同窨制工艺对桂花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振康 林馨颖 +3 位作者 王秀萍 邬龄盛 王丽丽 陈敏星 《茶叶学报》 2023年第3期33-41,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窨制工艺对桂花绿茶品质的影响。【方法】对茶坯、连窨工艺桂花绿茶和传统工艺桂花绿茶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测定,以及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 【目的】探究不同窨制工艺对桂花绿茶品质的影响。【方法】对茶坯、连窨工艺桂花绿茶和传统工艺桂花绿茶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测定,以及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TD-GC-MS)对其进行香气分析。【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连窨工艺桂花绿茶感官品质显著优于传统工艺桂花绿茶。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连窨工艺桂花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分别为:48.60%、19.30%、4.47%和3.10%;传统工艺桂花绿茶分别为:48.47%、19.80%、4.50%和3.17%。ATD-GC-MS结果显示,3类茶样中共鉴定出40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酮类、酯类、醛类、烯类以及其他类香气成分;与茶坯相比,香型为薰衣草香、玫瑰香的1-辛烯-3-醇相对含量显著降低,玫瑰和橙花香的橙花醇,紫罗兰香、花香的β-紫罗酮,甜紫罗兰香气的5,6-环氧-β-紫罗酮在连窨工艺桂花绿茶中相对含量显著增加;香型为花香、新鲜果香、熟苹果香气的异戊酸叶醇酯、橙花醇和β-紫罗酮在传统工艺桂花绿茶中显著高于茶坯;与传统窨制工艺相比,连窨工艺的橙花醇和β-紫罗酮相对含量均显著增加。【结论】不同窨制工艺对桂花绿茶生化成分、香气物质影响较大,利用“一连窨”+“一窨一提”的连窨工艺制作的桂花绿茶其香气和滋味优于传统工艺,其中橙花醇、β-紫罗酮是连窨工艺桂花绿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桂花绿茶 香气 制工艺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炙黄芪炒制工艺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天航 聂紫璇 +6 位作者 廉婧 赵佳慧 葛修通 苏国明 程世赞 刘蓬蓬 史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8-213,I0030,共7页
目的 优选传统炒制黄芪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炙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黄芪皂苷Ⅰ、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及外观性状评分为考察指标,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蜜水比3个因素为考察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 目的 优选传统炒制黄芪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炙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黄芪皂苷Ⅰ、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及外观性状评分为考察指标,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蜜水比3个因素为考察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结合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考察对炙黄芪炮制工艺的影响,找出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 炙黄芪的最佳炮制工艺是炒制温度139.41℃、炒制时间6.040 min、炼蜜与水的比例为1∶0.680 2。结论 该炮制工艺参数稳定可行,可为炙黄芪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黄芪 制工艺 层次分析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窨制工艺对烟丝致香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茂忠 李永福 +5 位作者 杨洋 林鸿佳 何怡 周鹏 杨晶津 汪显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9-666,共8页
【目的】研究窨制工艺对烟丝醇化过程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GC-MS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不同窨制时间和温度下烟丝致香成分的变化。【结果】从烟丝中共分离得到化合物496种,鉴定出香气物质164种。计量学分析表明:不同窨制条件下烟... 【目的】研究窨制工艺对烟丝醇化过程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GC-MS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不同窨制时间和温度下烟丝致香成分的变化。【结果】从烟丝中共分离得到化合物496种,鉴定出香气物质164种。计量学分析表明:不同窨制条件下烟丝的致香成分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未窨制烟丝(CK)与不同窨制温度处理烟丝的差异化合物有42种,20℃窨制72 h的烟丝中有21种化合物含量较CK显著升高,包括异丙醇、正己醇、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大马酮A、大马酮B、法尼基丙酮、香叶基丙酮、异薄荷酮、紫罗兰酮、denticulatolide、二氢猕猴桃内酯、肉豆蔻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对乙烯基愈创木酚和肉豆蔻酸等。随着窨制时间的延长,烟丝中异丙醇、薄荷脑、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异薄荷酮、紫罗兰酮、罗汉柏烯和异松油烯等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升高,且在20℃窨制72 h处理中最高。【结论】20℃下桶储72 h,烟丝香气成分种类较丰富,窨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工艺 致香成分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酒黄精传统蒸制工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荣 肖晓燕 +6 位作者 陈鹏 郭志俊 苏联麟 季德 汤清涵 高波 陆兔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479-3484,共6页
目的:针对“九蒸九晒”中的“九”尚不明确的问题,本实验通过探究酒黄精1~9次蒸制过程中浸出物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同时考察不同蒸制次数的酒黄精饮片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优选出最佳的蒸制次数。方法:以外观性状、浸出... 目的:针对“九蒸九晒”中的“九”尚不明确的问题,本实验通过探究酒黄精1~9次蒸制过程中浸出物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同时考察不同蒸制次数的酒黄精饮片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优选出最佳的蒸制次数。方法:以外观性状、浸出物含量及多糖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出综合评分值前3位的酒黄精饮片;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观察3批酒黄精分别给药后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情况和免疫脏器指数,通过碳粒廓清实验分析吞噬细胞功能,从而优选出酒黄精最优的蒸制次数。结果:综合评分法结果显示四蒸四晒、五蒸五晒、六蒸六晒酒黄精的综合评分值最高,分别是0.72、0.66、0.75;与模型组比较,四蒸四晒、五蒸五晒、六蒸六晒组的体质量变化率显著升高(P<0.01,0.05),胸腺、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吞噬细胞功能有显著改善(P<0.01,0.05);3批酒黄精组比较,体质量变化率与胸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蒸六晒组脾脏指数高于四蒸四晒组(P<0.05),六蒸六晒廓清校正指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六蒸六晒酒黄精性状、浸出物、多糖综合评分值最高;酒黄精按照传统蒸制工艺蒸制四、五、六次均能调节免疫,其中六蒸六晒效果更显著,从而优选出酒黄精最佳蒸制次数为六蒸。酒制黄精以“六蒸六晒”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黄精 传统蒸制工艺 综合评分法 次数 浸出物 多糖 碳粒廓清实验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卷制工艺参数对中支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高依萍 卢彦华 +7 位作者 王斌 张广喜 孙帅帅 王迅 周利军 杨立强 朱波 关欣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6-31,共6页
为探究卷制工序工艺参数对中支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比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烟支单支质量(重量)、平准器规格、梗签剔除量、回丝量、大风机风压等参数对中支卷烟常规物理指标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支单支质量(重量)为0.66 g,平准... 为探究卷制工序工艺参数对中支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比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烟支单支质量(重量)、平准器规格、梗签剔除量、回丝量、大风机风压等参数对中支卷烟常规物理指标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支单支质量(重量)为0.66 g,平准器规格为3.0 mm×22.0 mm,梗签剔除量为80 g/min,回丝量为30%左右,大风机风压为-80~-90 mbar时,中支卷烟单支质量(重量)、吸阻稳定较好,空头率较低,烟支密度稳定较好,烟支密度轴向分布一致性较好.对于不同规格的卷烟加工过程,卷制工艺参数存在着相通且可借鉴的可能,同时由于规格的本质差异,卷制工艺参数也存在着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支卷烟 制工艺参数 常规物理指标 平准盘规格 回丝量
下载PDF
中式烹饪中蒸制工艺的分析及其优化路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德彦 杜月红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0期137-140,共4页
传统蒸制工艺存在操作复杂、能耗高和成品质量难以把控等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常见蒸制工艺的特点及其分类,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蒸制工艺的路径,包括改进蒸制设备设计、优化蒸制时间和温度控制策略、引入智能化技术以及注重烹饪化学理论与... 传统蒸制工艺存在操作复杂、能耗高和成品质量难以把控等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常见蒸制工艺的特点及其分类,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蒸制工艺的路径,包括改进蒸制设备设计、优化蒸制时间和温度控制策略、引入智能化技术以及注重烹饪化学理论与蒸制工艺结合等,对于提高中式烹饪中蒸制工艺的质量和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烹饪 制工艺 优化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