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缺二元性与制度价值论——后古典经济学范式的理论架构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晋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24,共12页
本文给出了后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基础,即稀缺二元性与制度价值论。稀缺二元性指出,从客体内部的相对关系而言,稀缺性表现为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与社会资源的绝对稀缺;从主客体对应关系而言,稀缺性表现为客体商品的相对稀缺与消费者主体可... 本文给出了后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基础,即稀缺二元性与制度价值论。稀缺二元性指出,从客体内部的相对关系而言,稀缺性表现为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与社会资源的绝对稀缺;从主客体对应关系而言,稀缺性表现为客体商品的相对稀缺与消费者主体可支配时间的绝对稀缺。制度价值论指出,制度是价值产生的源泉,劳动是价值形成的手段,效用是价值表现的形式。制度构建了结构化价值空间,决定了价值属性、价值维度和度量方法。本文分析了制度输出与价值掠夺的关系,指出货币非中性原理,以及货币信用的制度基础。本文认为制度输出与降维战略是新兴大国构建国际秩序与利益格局的重要手段,并通过灭失假定的思想实验进行论证。作为例证,本文指出知识产权的本质是对他人财富的间接占有,是进行跨国价值掠夺的战略工具。最后针对经济改革的评测方法,提出了价值空间的外围求和测度与多维容积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范式 稀缺二元性 制度价值论 降维战略 灭失假定 知识产权
下载PDF
论“价值创造”与“价值赋予”——基于制度价值论的解释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宝清 徐晋 王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9,共11页
在经济思想史中,价值始终是一个核心概念,其在经济学中的分析可主要归为两类:其一为涉及“价值创造”主体问题的劳动价值论,其二为解释“价值赋予”主体的制度价值论。对“价值创造”问题的探讨始于配第,集中于古典时期,直到马克思用科... 在经济思想史中,价值始终是一个核心概念,其在经济学中的分析可主要归为两类:其一为涉及“价值创造”主体问题的劳动价值论,其二为解释“价值赋予”主体的制度价值论。对“价值创造”问题的探讨始于配第,集中于古典时期,直到马克思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系统而全面地考察了价值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唯物范畴——价值与劳动范畴挂钩,以及制度范畴——剥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了劳动价值论的真正意义。但就“价值赋予”来看,这实则是贯穿于经济思想和经济分析的一条主线,严格来说“价值赋予”的主体属于一种广义上的“制度规定”。因此,“价值创造”的主体是劳动,而“价值赋予”的主体则是制度,且内在地包含了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创造 价值赋予 劳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 制度价值论
下载PDF
高级数字经济学:十大原理与全球趋势
3
作者 徐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5-156,共22页
论述了数字经济十大原理,解决了数字经济逻辑内核、运行机制、发展趋势等三大核心问题,从哲学方法论、价值理论、生产与消费理论、组织理论和对策论等方面构建了数字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首先,数字经济的逻辑内核也是数字经济... 论述了数字经济十大原理,解决了数字经济逻辑内核、运行机制、发展趋势等三大核心问题,从哲学方法论、价值理论、生产与消费理论、组织理论和对策论等方面构建了数字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首先,数字经济的逻辑内核也是数字经济的存在前提:离散主义(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离散的;制度价值论(价值论),制度规定价值的测度空间;稀缺二元性(逻辑起点),社会资源是绝对稀缺的。其次,数字经济运行机制主要指生产与消费理论:量化理性(理性论),人的理性可以量化和管控;分布效用分析(效用论),分布革命终结了边际革命;数字大生产(生产消费理论),消费和生产具有同一性;深度博弈论(分析工具),数字关系与数字策略全方位融合。最后,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包括:平台模式(组织理论),经济组织平台化;社会异化(发展理论),通往奴役之路;数字建构(经济结构),万物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学 离散主义 制度价值论 量化理性 分布效用
下载PDF
混合资本所有权制度、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创新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唐靖廷 邹备战 王光伟 《中国劳动》 2016年第11X期39-44,共6页
中国政府主导的36年市场经济建设,使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新常态;许多累积性社会矛盾都集中体现出来,解决这些矛盾的唯一法宝就是继续深化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为社会广大人民谋求福祉的宗... 中国政府主导的36年市场经济建设,使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新常态;许多累积性社会矛盾都集中体现出来,解决这些矛盾的唯一法宝就是继续深化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为社会广大人民谋求福祉的宗旨:使社会分工下的全体劳动者能够公平、合理分享劳动成果即劳动收入。虽然,在政府顶层制度设计中,由省级地方政府推出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这一地方法律制度,但是,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劳动价值论溯源、制度价值与生产要素价值构成及价值分配的充分论证,不但有益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经济学理论诠释,而且有益于继续深化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制度价值论 平均利润率 生产要素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