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性贫困催生的包容性增长:找寻一种减贫新思路 被引量:20
1
作者 文雁兵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2-60,共9页
在回顾相关反贫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性贫困概念,构建了包容性增长减贫模式。应对依靠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从上而下"的传统减贫思路进行拓展,充分重视依靠自生能力和社会流动"自下而上"的减贫新思路,两种减贫思... 在回顾相关反贫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性贫困概念,构建了包容性增长减贫模式。应对依靠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从上而下"的传统减贫思路进行拓展,充分重视依靠自生能力和社会流动"自下而上"的减贫新思路,两种减贫思路相结合的包容性增长减贫新模式是缓解制度性贫困的有效途径。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构建具有泛利性和包容性的包容型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贫困 包容性增长 扶贫救助
下载PDF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社会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旭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102,共4页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由最初的救急型举措经由道义性扶贫,最后达到制度性救助,由片面的城市低保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转变进而实现全社会的最低保障。这种制度变迁的背后,反映着社会理念和制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全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由最初的救急型举措经由道义性扶贫,最后达到制度性救助,由片面的城市低保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转变进而实现全社会的最低保障。这种制度变迁的背后,反映着社会理念和制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全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正式建立,为构筑国民公平底线,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稳定百姓预期,消除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共享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道义性救济 制度性救助 最低保障制度
下载PDF
司法鉴定救助的实践性反思与制度改进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如超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76,共19页
司法鉴定救助实践随着2005年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而渐成规模,其产生原因,一是部分当事人过于贫困,完全无法承担合理限度之内的鉴定费用;二是如同"四川天价鉴定费案"所反映出的社会鉴定机构的市场化与盈利化的功能定位,造成... 司法鉴定救助实践随着2005年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而渐成规模,其产生原因,一是部分当事人过于贫困,完全无法承担合理限度之内的鉴定费用;二是如同"四川天价鉴定费案"所反映出的社会鉴定机构的市场化与盈利化的功能定位,造成一些当事人无法给付鉴定费用。虽然众多省市司法行政机关与社会鉴定机构针对社会弱势群体采取救助行动,但司法鉴定救助的实践运作尚有较大改进空间。事实上,司法鉴定救助需要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定与地方因地制宜,建构政府主导型与社会鉴定机构积极配合的操作模式;此外,国家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合理规范司法鉴定收费标准,同时平衡司法鉴定的救助需求与社会鉴定机构、地方政府的救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救助 实践性反思 制度性改进
下载PDF
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 解除困难群众疾病医疗后顾之忧
4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2年第20期1-1,共1页
本期刊登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22〕31号)。《实施意见》明确,医疗救助对象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低保边缘家庭人... 本期刊登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22〕31号)。《实施意见》明确,医疗救助对象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低保边缘家庭人口,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患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以及符合上述四个类别人员条件的“六类对象”和“两类人员”。《实施意见》凸显了医疗保险的防贫功能和对弱势群体的系统保障及托底保障功能,是新时代对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制度性安排,对于开创我省医疗保障新局面,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群众 低保对象 救助制度 医疗保险 医疗救助 医疗保障 保障功能 制度性安排
下载PDF
新型社会救助方式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沛 易艳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6-93,共8页
传统的物质性救助方式存在着救助形式单一、救助接收者被动、救助效果欠佳的缺陷,构建新型综合性救助方式,是新时期社会救助发展的趋势。本文从救助的性质、救助资源的类型、受助者的能动程度三个角度,分析制度性救助方式与非制度性救... 传统的物质性救助方式存在着救助形式单一、救助接收者被动、救助效果欠佳的缺陷,构建新型综合性救助方式,是新时期社会救助发展的趋势。本文从救助的性质、救助资源的类型、受助者的能动程度三个角度,分析制度性救助方式与非制度性救助方式的结合,物质性救助方式与非物质性救助方式的结合,"他助"方式与"自助"方式的结合;多元的救助方式,将有利于贫困问题系统性、科学性、人性化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制度性救助与非制度性救助 物质救助与非物质救助 他助与自助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角下社会救助模式与机制创新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沛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社会救助是一项国家制度与社会政策,政府是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社会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从救助主体、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方式及救助效果等差异角度看,社会救助有制度性救助与非制度性救助两种类型。目前,在社会救助的实施过程... 社会救助是一项国家制度与社会政策,政府是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社会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从救助主体、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方式及救助效果等差异角度看,社会救助有制度性救助与非制度性救助两种类型。目前,在社会救助的实施过程中,制度性救助与非制度性救助存在着"各行其道"的缺陷;救助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现象,影响和制约了社会救助的精准性与高效性。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把社会救助看成是社会治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协同制度性救助与非制度性救助,创新社会救助模式与机制,促使救助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应与平衡,是推进社会救助迈向新台阶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制度性救助 制度性救助 协同治理
下载PDF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旭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8-263,共6页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由最初的救急型举措经由道义性扶贫,最后达到制度性救助,由片面的城市低保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扩展进而实现全社会的最低保障。在这种制度变迁的背后,反映着社会理念和制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全社会最低生活保...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由最初的救急型举措经由道义性扶贫,最后达到制度性救助,由片面的城市低保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扩展进而实现全社会的最低保障。在这种制度变迁的背后,反映着社会理念和制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全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正式建立,为构筑国民公平底线,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稳定百姓预期,消除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共享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道义性救济 制度性救助 最低保障制度
下载PDF
“失独”家庭及救助政策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澍 《江南论坛》 2015年第2期55-56,共2页
理论界并没有给"失独家庭"一个确切的定义,比较全面的说法是:独生子女由于意外事故或疾病死亡或重度伤残,父母受制于较大的年龄无法再生育子女的家庭。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体规模庞大;二是养老问... 理论界并没有给"失独家庭"一个确切的定义,比较全面的说法是:独生子女由于意外事故或疾病死亡或重度伤残,父母受制于较大的年龄无法再生育子女的家庭。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体规模庞大;二是养老问题突出;三是家庭内部关系破坏。一、"失独"家庭形成因素1.制度性风险。"失独"家庭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多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救助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 独生子女 制度性风险 意外事故 社会问题 群体规模
下载PDF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慧君 《财政监督》 2013年第24期49-52,共4页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作为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制度性安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河南省分别从2005年和2006年开始全面建立了农村...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作为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制度性安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河南省分别从2005年和2006年开始全面建立了农村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救助制度 资金管理 城乡 医疗保障体系 社会救助体系 科学发展观 制度性安排 基本医疗
下载PDF
流浪精神病人救助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子福 《中国民政》 2012年第6期35-35,37,共2页
自从《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实施细则》颁布后..救助管理工作实现制度性变革,收容遣送从强制性变为群众自愿性求助、政府无偿救助。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对... 自从《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实施细则》颁布后..救助管理工作实现制度性变革,收容遣送从强制性变为群众自愿性求助、政府无偿救助。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多年的救助实践和探索,对妥善解决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助管理工作 《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精神病人 政府部门 制度性变革 收容遣送 问题提出 强制性
下载PDF
社会救助权国家给付义务的实现机制
11
作者 周忠学 《法律与伦理》 2021年第1期210-218,共9页
国家给付是社会救助权实现的关键,为了保证社会救助权国家给付义务的规范性、长期性、可预期性,毋庸置疑,国家给付义务制度性的社会救助权之顶层设计是根本。在制度保障之余,物质性给付是社会救助权的主要实现方式,集中表征于对受救助... 国家给付是社会救助权实现的关键,为了保证社会救助权国家给付义务的规范性、长期性、可预期性,毋庸置疑,国家给付义务制度性的社会救助权之顶层设计是根本。在制度保障之余,物质性给付是社会救助权的主要实现方式,集中表征于对受救助者社会保障类现金及利益给付和为维护社会救助权的资产建设性给付这两种类型的给付上。在实践中,在向受救助者给付的具体利益形成过程中以及给付之前,国家必须实施的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行为,即服务性给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国家给付义务 制度性给付 物质给付 服务性给付
下载PDF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内部原因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学红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3-35,共3页
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引发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外部原因,从本质上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是欧元区内部的体制性缺陷和欧盟内部社会经济的结构性缺陷等深层次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欧元 制度性缺陷 经济结构失衡 救助机制
下载PDF
芜湖民政:立足民生保障 推进创新发展
13
《中国民政》 2011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安徽省芜湖市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逐步建立健全了解决民生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制度性保障。
关键词 民生保障 民政工作 芜湖市 创新 制度性保障 保障民生 改善民生 救助体系
下载PDF
政府可采取两方面措施应对危机
14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08年第12期7-7,共1页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第四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总结华尔街危机教训时指出,市场发生危机时,政府可以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提供救助资金;二是政府应作为市场组织者来推动制度性变革。祁斌认为,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高度复...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第四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总结华尔街危机教训时指出,市场发生危机时,政府可以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提供救助资金;二是政府应作为市场组织者来推动制度性变革。祁斌认为,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高度复杂化和高度杠杆化,风险控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环节。但运用高度复杂的数量和管理工具,并不意味着风险得到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中国证券市场 现代金融体系 风险控制 中国证监会 制度性变革 救助资金 管理工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