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源流、主要议题与前沿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詹姆斯·马奇 乔罕·欧森 +1 位作者 马雪松 陈虎(编译)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将制度作为政治分析的基本单元,在与旧制度主义、行为主义研究路径对话的基础上拓宽政治科学的研究视野,为理解政治现象提供中观层次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阐明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特定作用,探讨制度...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将制度作为政治分析的基本单元,在与旧制度主义、行为主义研究路径对话的基础上拓宽政治科学的研究视野,为理解政治现象提供中观层次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阐明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特定作用,探讨制度在多大程度上发挥独立和持续的影响,推进政治制度的概念化与理论化。制度通过认同与适应机制,构造政治行动者的行为选择框架,使行动者在特定制度条件下具有展开适宜行动的动机和能力。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从主体能动性与制度变迁的关系、断续性变迁与渐进性变迁的界限、历史经验与全新规则的抉择等方面,理解制度的变迁方式,并关注不同制度领域的制度分化及相互竞争的原则规范如何导致制度框架的冲突,揭示制度更替的动力机制。从理论完善和方法更新的角度来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对政治科学其他研究路径的补充而非完全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主义 制度自主性 制度秩序 制度变迁
下载PDF
大学自主性制度的构建
2
作者 张泽东 安晓敏 《大学教育科学》 2005年第3期43-45,共3页
大学自主性的传统意蕴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大学自主性制度既是保障大学核心理念的制度体现,又是处理大学与外部关系的行为准则。大学自主性制度的缺失是长期制约和影响大学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是"大学危机"的根源所在。大学... 大学自主性的传统意蕴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大学自主性制度既是保障大学核心理念的制度体现,又是处理大学与外部关系的行为准则。大学自主性制度的缺失是长期制约和影响大学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是"大学危机"的根源所在。大学自主性的追寻、自主性制度的构建,既是大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解决政府、市场与大学关系的首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自主性制度 学术自由 办学自主 办学目标 学校管理
下载PDF
论自主性选择退休制度存在的价值
3
作者 向华萍 《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2期184-185,共2页
随着各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就业者实行强制退休的措施有了新的发展,自主性选择退休制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它不仅有利于留住老员工的智慧,较好地体现出"退休权"和"工作权"的... 随着各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就业者实行强制退休的措施有了新的发展,自主性选择退休制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它不仅有利于留住老员工的智慧,较好地体现出"退休权"和"工作权"的内涵,消除对就业者的性别与年龄歧视,且有利于保护老年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保障劳动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性选择退休制度 老年职工 退休年龄 劳动权
下载PDF
国际制度性权力的生成及其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发林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共11页
随着战后国际体系制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国际制度的权力属性日益显著,国际制度性权力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权力。国际制度性权力是指在规范、规则和组织的形成、存续和变迁过程中,行为体依据其实力和意愿,影响国际社会中其他行为体的认... 随着战后国际体系制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国际制度的权力属性日益显著,国际制度性权力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权力。国际制度性权力是指在规范、规则和组织的形成、存续和变迁过程中,行为体依据其实力和意愿,影响国际社会中其他行为体的认识和行为的能力。这种权力有两大来源:一是既有国家权力,即国家权力通过国际制度向国际社会延伸和转化;二是国际制度自主性,即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国际制度在特定问题领域为行为体带来的权力。在实践中,国家的国际制度性权力是基于创建、参与、改革、退出和破坏国际制度等不同策略建构而成的。对国际制度性权力的理论辨析有助于更好地研判国际制度合作和竞争中的各种具体情状,助力中国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秩序的和平演进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制度 国际制度性权力 国家权力 国际制度自主性
下载PDF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the Multi-layered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诗宗 宋程成 +1 位作者 许鹿 Li Cun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4期93-116,共24页
The actual state of affairs of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latest theoretical findings on the subject indicate that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are concepts that are interrelated but not fundamentally interchan... The actual state of affairs of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latest theoretical findings on the subject indicate that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are concepts that are interrelated but not fundamentally interchangeable; their actual 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is complex and varied.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is a necessary step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 rule-bas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 Combining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with the institutional logics perspective enables us to analyze the multiple mechanisms influe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and to test for these mechanisms using a mixed methods research design. Our empiric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ocial organizations gain greater autonomy when they have greater independence from government resources and when they strongly identify, structurally and behaviorally, with classical third sector theory. Organizations' behavioral identification can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Further case studies support the value of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shows that other mechanisms can often replace, offset or constrain the effects of resource dependence. In the real world, no single fixed theory can cover the independence-autonomy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PENDENCE resource dependence institutional logic AUTONOMY analysis ofmechan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