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晋书·制曰》探唐太宗重修晋史的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军 《兰台世界(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62,共2页
唐太宗在已有多部晋史的情况下要求重修晋史,有着明显的目的,这可以从他为《晋书》撰写的论赞中看出。
关键词 唐太宗 制曰 晋史
原文传递
汉代制书体式考述
2
作者 魏昕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146,共5页
汉代制书体式有二:其一为"制诏"体式,"制诏"后通常带有受命对象,若曰"制诏御史"、"制诏三公",那么这些人乃是制书命令的执行者,但并不属于制书内容面向的群体;受命者若是太守、将军等其他对象... 汉代制书体式有二:其一为"制诏"体式,"制诏"后通常带有受命对象,若曰"制诏御史"、"制诏三公",那么这些人乃是制书命令的执行者,但并不属于制书内容面向的群体;受命者若是太守、将军等其他对象,则其职务在"制诏"后出现,往往是对个体的称谓;他们作为制书涉及的当事人,成为制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为"制曰"体式,多用于对大臣奏议的批复,其与奏议共同构成完整的制书内容。此外,由汉代简牍和碑刻来看,"制"、"制诏"、"制曰"须顶格书写,这样的格式彰显出皇命的权威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体式 制曰 格式
下载PDF
秦始皇“议帝号”诏评议 被引量:4
3
作者 曾磊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123-128,共6页
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名号是专制集权统治的根本,从制度上确保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是与"世变"相适应的、"顺时俗"的一大创举。历代史家从《史记》的行文结构、文字风格以及对皇帝名号的评议等方面,对秦始... 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名号是专制集权统治的根本,从制度上确保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是与"世变"相适应的、"顺时俗"的一大创举。历代史家从《史记》的行文结构、文字风格以及对皇帝名号的评议等方面,对秦始皇"议帝号"诏进行了多方位的讨论。通过对秦汉时代诏书格式的总结归纳可知,"议帝号"诏末尾的"制曰可"并非衍文。目前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议帝号"诏的原貌,应当予以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议帝号”诏 制曰可” 中华书局点校本
下载PDF
读《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札记
4
作者 蔡升奕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78-84,共7页
称善简曰圣”,缺处当补“副”字,“简”是实情的意思。“立制及众曰公”,“制”字当作“志”,是指的“无私”之志。“刑民克服曰”,“武”字当是“成”之误,“成”与“武”形近,易致误。“博闻多能曰献”,作“献”当不误,“献... 称善简曰圣”,缺处当补“副”字,“简”是实情的意思。“立制及众曰公”,“制”字当作“志”,是指的“无私”之志。“刑民克服曰”,“武”字当是“成”之误,“成”与“武”形近,易致误。“博闻多能曰献”,作“献”当不误,“献”是才能多的意思。“不隐无克曰贞”,“克”有作“屈”、“屏”、“藏”者,当以作“藏”是。“贞”当为“真”字之误,“贞”、“真’二字形近,易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周书·谥法解》 “称善□简圣” 及众 刑民克服 博多多能 不隐无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