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品质特性及风味成分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孙洋 任健 +1 位作者 宋春丽 赵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3-189,共7页
为探究制油工艺对植物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胚芽为原料,采用酶辅助冷榨法、萃取法和水酶法进行油脂制取,比较分析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的基本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脂肪酸组成、光谱特征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制油工艺对植物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胚芽为原料,采用酶辅助冷榨法、萃取法和水酶法进行油脂制取,比较分析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的基本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脂肪酸组成、光谱特征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辅助冷榨法所得玉米胚芽油酸值、过氧化值均高于其他方法。比较3种方法油脂样品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中酶辅助冷榨法所得玉米胚芽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不同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全光谱分析表明,水酶法所得油脂样品中亚油酸(共轭二烯酸)含量最高。不同制油工艺玉米胚芽油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别。综上,加工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风味物质均会产生影响,本研究可为玉米加工副产物利用和玉米胚芽油适度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 制油工艺 理化性质 光谱分析 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中金属元素迁移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喻望 方学智 +3 位作者 杜孟浩 罗凡 胡立松 钟海雁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油茶籽及其压榨油和饼粕中12种金属元素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差别分析等多元分析,研究3种制油工艺(液压压榨、双螺杆压榨和索氏浸提)对油茶籽中金属元素的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油茶籽中...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油茶籽及其压榨油和饼粕中12种金属元素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差别分析等多元分析,研究3种制油工艺(液压压榨、双螺杆压榨和索氏浸提)对油茶籽中金属元素的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油茶籽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而K元素含量最高达9431μg/g;制油工艺能影响油茶籽油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含量,对迁移率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索氏提取>双螺杆压榨>液压压榨;油茶籽中的金属元素主要转移到了饼粕中,油中金属元素迁移量较少,索氏提炼的油中微量金属元素、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余2种压榨油;不同制油工艺主要影响油茶籽油中Ca、Mg、Na、Mn、As元素含量,对Fe元素含量影响最小,且油中Ca、Mg、Na、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As与它们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 制油工艺 金属元素迁移
下载PDF
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方洁 高文婕 +7 位作者 查云盛 栾新博 刘圆圆 卫永平 和俊才 高鹏慧 黎平 颜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0,共9页
目的研究低温压榨、高温压榨和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3种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提取率、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 目的研究低温压榨、高温压榨和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3种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提取率、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对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其中不同溶剂提取以二氯甲烷最佳,出油率达44.21%;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可达80.35%;在酸木瓜籽油中鉴定出47种挥发物,以烷烃类为主,溶剂法与压榨法制取的木瓜籽油挥发物组成差异较大,其中以2,4-二叔丁基苯酚和反式角鲨烯为首,溶剂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为23.94%,反式角鲨烯占比为4.14%,而由低/高温榨取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分别为3.20%和2.77%,反式角鲨烯占比分别为29.15%和23.38%;低温压榨制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效果最好;超声波辅助溶剂制油在烘箱实验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变化最小,氧化稳定性最好。结论从食用和皮肤外用等角度看,低温压榨法安全性较高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酸木瓜籽油的营养成分,若从其他利用角度来看,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且氧化稳定性最好,通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酸木瓜籽油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木瓜籽 制油工艺 脂肪酸 挥发性成分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柴杰 金青哲 +2 位作者 薛雅琳 王兴国 张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1,共6页
研究了溶剂浸出法、压榨法、烘烤后压榨法及水酶法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分析比较了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挥发性风味成分、生育酚、角鲨烯及甾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浸出... 研究了溶剂浸出法、压榨法、烘烤后压榨法及水酶法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分析比较了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挥发性风味成分、生育酚、角鲨烯及甾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浸出法制得的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最低;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影响小;烘烤后压榨法制得的葵花籽油检测到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最多,有51种;压榨法制得的葵花籽油生育酚、甾醇含量高,溶剂浸出法制得的葵花籽油角鲨烯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油工艺 葵花籽 品质 微量成分
下载PDF
芝麻品种和制油工艺对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玉兰 陈刘杨 +1 位作者 汪学德 宋健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0,共5页
对以黑、白芝麻为原料,采用水代法、螺旋压榨法、液压压榨法工艺所得芝麻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芝麻油中VE、芝麻素、芝麻酚含量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代法所得芝麻油的酸值(KOH)和磷脂含量最低,而水分及挥发物含量... 对以黑、白芝麻为原料,采用水代法、螺旋压榨法、液压压榨法工艺所得芝麻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芝麻油中VE、芝麻素、芝麻酚含量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代法所得芝麻油的酸值(KOH)和磷脂含量最低,而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最高;所有芝麻油样品均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芝麻素、芝麻酚和VE;所有芝麻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接近,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83.4%;白芝麻油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黑芝麻油,水代法所得芝麻油氧化稳定性最好,液压压榨芝麻油次之,螺旋压榨芝麻油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制油工艺 芝麻 脂肪酸组成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志晓 金青哲 +3 位作者 叶小飞 黄健花 刘睿杰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1,共5页
以脱壳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浸出法、水酶法和热榨法(100、130℃)4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KOH)最低(0.51... 以脱壳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浸出法、水酶法和热榨法(100、130℃)4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KOH)最低(0.51 mg/g),过氧化值最高(5.89 mmol/kg),氧化稳定指数最低(0.77 h);130℃热榨油茶籽油中多酚、角鲨烯和总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25.5、151.89、3 297.26 mg/kg;浸出油茶籽油中β-胡萝卜素和生育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0.33、524.90 mg/kg;水酶法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低,抗氧化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油工艺 茶籽 微量营养成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菜籽油微量成分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亮 李世刚 +3 位作者 曹培让 蒋将 李进伟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以不同制油工艺制得的菜籽油为原料,比较研究了菜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和甘三酯的组成及微量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制油工艺对菜籽油的脂肪酸和甘三酯组成无显著性影响;水酶法制得菜籽油的酸值(KOH)相对较高,为0.995 mg/g,但富含... 以不同制油工艺制得的菜籽油为原料,比较研究了菜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和甘三酯的组成及微量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制油工艺对菜籽油的脂肪酸和甘三酯组成无显著性影响;水酶法制得菜籽油的酸值(KOH)相对较高,为0.995 mg/g,但富含β-胡萝卜素、植物多酚,含量分别为5.40 mg/kg和152.08 mg/kg;浸出菜籽毛油富含生育酚和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833.74 mg/kg和6 607.35 mg/kg;精炼菜籽油的酸值(KOH)最低,仅为0.233 mg/g,但精炼菜籽油的微量营养成分相对较少。分别以氧化诱导时间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评价了不同制油工艺制得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5种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大小是:水酶法菜籽油最强,精炼菜籽油最弱,而浸出菜籽毛油、热榨菜籽油和冷榨菜籽油介于其间,这一性质和油中的植物多酚和β-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油工艺 菜籽 微量成分 氧化稳定性 水酶法 多酚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亚萍 费学谦 +3 位作者 陈焱 罗凡 王开良 姚小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0-63,共4页
对6种制油工艺所得的普通油茶籽油进行了质量安全指标及活性成分的检测。结果表明,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的品质和活性成分有明显的影响:油茶籽剥壳后液压榨所得油茶籽油的品质最好,其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最低,分别为2 mgKOH/g和0.01 g/100... 对6种制油工艺所得的普通油茶籽油进行了质量安全指标及活性成分的检测。结果表明,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的品质和活性成分有明显的影响:油茶籽剥壳后液压榨所得油茶籽油的品质最好,其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最低,分别为2 mgKOH/g和0.01 g/100 g,且油色较浅,色值R 3.0,Y 33.9,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从活性成分来看,油茶籽全籽液压所得的油茶籽油中α-生育酚含量和角鲨烯含量均为最高,为17.8mg/100 g,油茶籽剥壳后液压所得油茶籽油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压榨方式所得的油茶籽油苯并(a)芘超标的风险很小,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制油方式;与螺旋榨相比,液压榨温度较低,较好保持了油茶籽油中固有的成分,保留了原有的生物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油工艺 茶籽 质量安全
下载PDF
亚麻油的制油工艺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禹晓 邓乾春 +4 位作者 黄庆德 黄凤洪 钮琰星 郭萍梅 刘昌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亚麻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含量高达45%~65%,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营养保健油。主要综述亚麻油的制油工艺及其在食品、医药保健品以及饲料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和研究进展,并对亚麻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亚麻 Α-亚麻酸 制油工艺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芝麻饼的营养价值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玉兰 钟雪玲 +2 位作者 张慧茹 汪学德 高经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6-60,共5页
通过SD大鼠生长、消化代谢等的观察和测定,对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芝麻饼的营养生理功能进行评价。以大豆粕(对照)和3种不同制油工艺(低温压榨、低温压榨熟制、高温热榨)所得芝麻饼作为饲料蛋白来源制备人工半合成饲料饲喂生长期SD大鼠,进... 通过SD大鼠生长、消化代谢等的观察和测定,对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芝麻饼的营养生理功能进行评价。以大豆粕(对照)和3种不同制油工艺(低温压榨、低温压榨熟制、高温热榨)所得芝麻饼作为饲料蛋白来源制备人工半合成饲料饲喂生长期SD大鼠,进行生长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的芝麻高温焙炒制油工艺所得芝麻饼组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生物价、利用率和效能比值等几项指标均为最低水平,而低温压榨制油工艺所得冷榨芝麻饼因更多地保留了芝麻蛋白的营养成分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消化吸收利用程度均显著优于高温制油工艺所得的芝麻饼,具有与大豆粕相当的营养价值,能很好地满足动物机体营养需要,是优良的植物蛋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饼 制油工艺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不同制油工艺所产芝麻饼粕对烟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琼 张翔 +2 位作者 陈启龙 郑永战 汪学德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为明确不同制油工艺所产芝麻饼粕作为烟草有机肥的施用效果,将热榨法、冷榨法、浸出法、水代法4种制油工艺所产的芝麻饼粕发酵成饼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芝麻饼肥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用芝麻饼肥)相比,施用... 为明确不同制油工艺所产芝麻饼粕作为烟草有机肥的施用效果,将热榨法、冷榨法、浸出法、水代法4种制油工艺所产的芝麻饼粕发酵成饼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芝麻饼肥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用芝麻饼肥)相比,施用芝麻饼肥处理均可增加烟叶的农艺性状、品质和产值;其中,施用热榨芝麻饼肥处理效果最好。施用热榨芝麻饼发酵肥处理的烟叶产量较对照增加7.7%,产值提高12.3%;糖碱比为10.52∶1,总氮/烟碱为0.69∶1,钾氯比为3.8,化学成分较协调;香气质较纯净、香气量较足,总体的感官评分最高;烟叶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可见,采用热榨法所产芝麻饼粕发酵腐熟后作为烟草有机肥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油工艺 芝麻饼粕 烟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油菜籽直接冷榨制油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朱文鑫 胡群亮 +1 位作者 相海 金素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8,共3页
  冷榨制油是指油料在入榨前不经蒸炒等高温处理,入榨温度为常温或略高于常温及压榨过程料温较低的榨油方法。介绍了油菜籽直接冷榨制油的工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了油菜籽直接冷榨饼的浸出特性,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冷榨菜籽...   冷榨制油是指油料在入榨前不经蒸炒等高温处理,入榨温度为常温或略高于常温及压榨过程料温较低的榨油方法。介绍了油菜籽直接冷榨制油的工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了油菜籽直接冷榨饼的浸出特性,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冷榨菜籽饼浸出的具体做法;对油菜籽直接冷榨油的特性和精炼方法也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应用油菜籽直接冷榨制油技术,可有效地保留菜籽油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了精炼污水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 制油工艺 菜籽 压榨 菜籽 精炼 菜籽饼 榨菜 高温处理
下载PDF
几种油料脂肪酸组成及化学成分与制油工艺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力 钟海雁 +4 位作者 陈永忠 彭邵锋 朱宁科 陈隆升 王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255,共3页
分析了油茶籽仁、花生仁、大豆、葵花籽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油茶籽、花生、大豆、葵花籽4种油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80%,属优质食用植物油。油茶籽仁、花生仁及葵花籽仁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30%,属高含油油料,宜采用预榨... 分析了油茶籽仁、花生仁、大豆、葵花籽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油茶籽、花生、大豆、葵花籽4种油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80%,属优质食用植物油。油茶籽仁、花生仁及葵花籽仁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30%,属高含油油料,宜采用预榨-浸出法制油工艺。大豆的粗脂肪含量为16.02%,属低含油油料,适合采用直接浸出法制油工艺。4种油料中,油茶籽仁的蛋白质含量相对最低,适合采用冷榨制油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制油工艺 组成分析
下载PDF
不同制油工艺及去除红衣对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东 李秀娟 +4 位作者 李晓宁 薛雅琳 王雅朦 郭咪咪 朱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9-72,共4页
研究不同制油工艺对花生黄曲霉毒素迁移的影响以及去除红衣对花生黄曲霉毒素削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浸提法制取花生油时,约3%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和黄曲霉毒素B2(AFB2)迁移至油中,而剩下的97%迁移至粕中;采用水酶法制取花生油... 研究不同制油工艺对花生黄曲霉毒素迁移的影响以及去除红衣对花生黄曲霉毒素削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浸提法制取花生油时,约3%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和黄曲霉毒素B2(AFB2)迁移至油中,而剩下的97%迁移至粕中;采用水酶法制取花生油过程中,约10%的AFB1、0. 1%的AFB2迁移至油中,AFB1、AFB2分别有69. 25%、77. 70%迁移至液相中;采用压榨法制取花生油时,AFB1、AFB2有约10%迁移至油中,剩下的约90%迁移至饼中;当花生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较低时,去除红衣对其削减率影响较大;而当黄曲霉毒素含量较高时,去除红衣对其削减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制油工艺 黄曲霉毒素 迁移 红衣
下载PDF
膨化技术在低含油油料一次压榨制油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少华 阮海健 +1 位作者 李子明 相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0,共2页
介绍了一种处理量小的低含油油料(如大豆)加工厂采用的膨化压榨制油工艺。该工艺用挤压膨化工序替代传统一次压榨工序中的蒸炒工序,提高了压榨毛油的质量和出油率,增加了压榨机的处理量,减少了压榨机的动力消耗和磨损,降低了成本。该工... 介绍了一种处理量小的低含油油料(如大豆)加工厂采用的膨化压榨制油工艺。该工艺用挤压膨化工序替代传统一次压榨工序中的蒸炒工序,提高了压榨毛油的质量和出油率,增加了压榨机的处理量,减少了压榨机的动力消耗和磨损,降低了成本。该工艺可得到高质量的纯物理压榨油和能直接用于饲料加工的压榨饼,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技术 低含 一次压榨 制油工艺
下载PDF
南瓜籽制油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晓宁 薛雅琳 +4 位作者 郭咪咪 李秀娟 张东 朱琳 王雅朦 《粮油食品科技》 2018年第4期17-21,共5页
将南瓜籽制油工艺分为压榨法、萃取法、水酶法三大类,并依据此分类对当前南瓜籽制油工艺及各工艺优、劣势进行综合论述。同时,对南瓜籽制油工艺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获得高品质南瓜籽油及推进南瓜籽油产业成熟化提供支持。
关键词 南瓜籽 制油工艺 压榨法 萃取法 水酶法
下载PDF
浸出法是先进的制油工艺浸出油是优质安全的食用油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瑞元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6,共2页
关键词 浸出法 制油工艺 食用 质量标准 植物
下载PDF
对优质油菜籽制油工艺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竟成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提出了“优质油菜籽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研究课题中较适宜的制油工艺流程 ,实施该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与建议。
关键词 综合开发 优质菜籽 制油工艺
下载PDF
浸出法是先进的制油工艺浸出油是优质安全的食用油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瑞元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3年第12期1-1,共1页
关键词 浸出法 制油工艺 食用 大豆 质量安全
下载PDF
花生制油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1,共3页
就花生油的不同制取工艺对花生利用的差异展开论述,主要探讨了如何解决花生原料的制油与植物蛋白综合利用的问题。
关键词 花生 制油工艺 压榨法 水溶法 浸出法 预处理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