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膜条件对PVDF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陆茵 陈欢林 李伯耿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对干湿相转换法制备聚偏氯乙烯微孔膜进行了研究。利用光透射仪研究了不同制膜条件下成膜分相速度及其变化规律 ,用气体渗透法测定了膜的平均孔径和有效孔隙率 ,并结合电镜照片对不同制膜条件下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对干湿相转换法制备聚偏氯乙烯微孔膜进行了研究。利用光透射仪研究了不同制膜条件下成膜分相速度及其变化规律 ,用气体渗透法测定了膜的平均孔径和有效孔隙率 ,并结合电镜照片对不同制膜条件下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铸膜液温度和凝胶浴温度、较短的蒸发时间和较低聚合物浓度有利于增加膜的有效孔隙率。在铸膜液中加入非溶剂是提高膜性能的一种手段 ,但非溶剂的加入量需足够大 ,以抵消铸膜液温度提高引起的相反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制膜条件 相转化 形态结构 聚偏氟乙烯 微孔 干湿相转换法 分离
下载PDF
制膜条件对谷朊粉可食性膜综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梦琴 安晓琼 +2 位作者 张剑 任红涛 李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研究了制备小麦谷朊粉可食性膜的条件,分析了各种条件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对正交实验结果采用极差分析和综合评分法进行评定,得到制备可食性膜综合性能好的最佳成膜条件为:乙醇体积份数为50%,成膜溶液的pH为10,甘油体积与谷朊粉比值为3/... 研究了制备小麦谷朊粉可食性膜的条件,分析了各种条件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对正交实验结果采用极差分析和综合评分法进行评定,得到制备可食性膜综合性能好的最佳成膜条件为:乙醇体积份数为50%,成膜溶液的pH为10,甘油体积与谷朊粉比值为3/10,热处理温度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谷朊粉可食性 综合性能 制膜条件
下载PDF
制膜条件对硅橡胶膜微结构及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展侠 于群 +3 位作者 冯旭东 叶宏 蒋佳雨 李继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以PVDF超滤膜为支撑层,以107、108、RT-615为3种硅橡胶的复合层,制备了交联硅橡胶/PVDF复合膜用于渗透汽化乙醇/水的分离。采用SEM表征了硅橡胶/PVDF复合膜的表面及断面形貌,测定了交联硅橡胶均质膜的溶胀度、密度和交联链长度,考察了... 以PVDF超滤膜为支撑层,以107、108、RT-615为3种硅橡胶的复合层,制备了交联硅橡胶/PVDF复合膜用于渗透汽化乙醇/水的分离。采用SEM表征了硅橡胶/PVDF复合膜的表面及断面形貌,测定了交联硅橡胶均质膜的溶胀度、密度和交联链长度,考察了硅橡胶交联结构、交联剂用量、交联温度对硅橡胶膜微观结构与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硅橡胶最佳制膜条件。研究发现与加成型交联硅橡胶(RT-615)相比,脱醇型交联硅橡胶(108、107)交联链长度较大,膜自由体积较大,更适于低浓度乙醇/水混合物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制膜条件 微结构 乙醇 水混合物 渗透汽化
下载PDF
LB膜的制膜条件优化及其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奎 吴玉喜 +4 位作者 张丽萍 郭治天 张国营 陆兴泽 王文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8-331,共4页
通过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二次谐波振荡和稳态荧光的测量 ,研究了半花菁 (DAEP)L angmuir- Blodgett(LB)膜在不同制膜条件 (压膜速度、半花菁和花生酸混合、亚相中加入碘离子 )下 ,LB膜样品中半花菁分子的聚集体性质的改变和对非线性光... 通过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二次谐波振荡和稳态荧光的测量 ,研究了半花菁 (DAEP)L angmuir- Blodgett(LB)膜在不同制膜条件 (压膜速度、半花菁和花生酸混合、亚相中加入碘离子 )下 ,LB膜样品中半花菁分子的聚集体性质的改变和对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影响 .实验发现 ,纯半花菁 L B膜中分子形成 H-聚集体 ,从而导致吸收峰、荧光峰的蓝移和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β的减少 .分子聚集程度的减少和分子二阶非线性系数β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大压膜速度、半花菁和花生酸混合、亚相中加入碘离子等方法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聚集体 半花菁 LANGMUIR-BLODGETT 二次谐波振 光学性能 制膜条件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制膜条件对可食性小麦面筋蛋白膜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超 李强 +2 位作者 李梦琴 刘宗敏 索卫国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4年第4期8-11,共4页
本文探讨了以小麦面筋蛋白为主要原料,制备可食性包装膜时,制膜条件对可食性小麦面筋蛋白膜机械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份数、小麦面筋蛋白浓度、成膜溶液的pH、甘油用量及热处理温度等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并进一... 本文探讨了以小麦面筋蛋白为主要原料,制备可食性包装膜时,制膜条件对可食性小麦面筋蛋白膜机械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份数、小麦面筋蛋白浓度、成膜溶液的pH、甘油用量及热处理温度等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做正交试验,确定了小麦面筋蛋白成膜的最佳工艺条件: 乙醇浓度为50%,小麦面筋蛋白浓度为10%,成膜溶液的pH为10,甘油用量为4.5ml,热处理温度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面筋蛋白 可食性包装 单因素试验 用量 性能 原料 乙醇浓度 制膜条件 热处理温度 甘油
下载PDF
正交法设计分析制膜条件对纤维素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兰天 王建清 金政伟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3-36,41,共5页
选择气隙高度、凝固浴温度、拉伸速度3种工艺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来分析制膜条件对纤维素膜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结果分析得出:影响纤维素膜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凝固浴温度,其次为拉伸速度以及气隙高度.最优的... 选择气隙高度、凝固浴温度、拉伸速度3种工艺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来分析制膜条件对纤维素膜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结果分析得出:影响纤维素膜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凝固浴温度,其次为拉伸速度以及气隙高度.最优的制膜条件为:气隙高度32,mm,凝固浴温度20,℃、拉伸速度500,mm/min.最优组合所得纤维素膜拉伸强度为13.68,MPa、断裂伸长率为79.37%.对最优组合、正交表中综合评分最高值与最低值3种试样进行结晶度与断面结构的对比,结晶度分别为63.27%、72.7%、54.74%,在膜断面结构方面,最优组合膜较另外两者呈现出更均匀且致密的断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力学性能 正交设计 制膜条件
下载PDF
小麦谷朊粉制备可食性膜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梦琴 乔明武 +2 位作者 柳艳霞 李超 安晓琼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21,共3页
研究了影响小麦谷朊粉成膜的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对正交试验结果采用极差分析和综合评分法进行评定,得到制备综合性能好的可食性膜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成膜溶液的pH值10,甘油添加量30%,热处理温度80℃。
关键词 小麦谷朊粉 可食性 性能 制膜条件
下载PDF
新型放射性气溶胶取样过滤膜的研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曾心苗 黄子瀚 +4 位作者 张龙 王红杰 鲍矛 叶仕有 刘茂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5,共6页
制备了用于放射性气溶胶取样监测的增强微孔滤膜,讨论了铸膜液配方、制膜工艺参数和添加剂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PVP为致孔添加剂,以面密度较低的无纺布为支撑层,控制铸膜液浓度和成膜工艺,可得到表面收集特性好,过滤效... 制备了用于放射性气溶胶取样监测的增强微孔滤膜,讨论了铸膜液配方、制膜工艺参数和添加剂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PVP为致孔添加剂,以面密度较低的无纺布为支撑层,控制铸膜液浓度和成膜工艺,可得到表面收集特性好,过滤效率高的PVDF双功能层增强微孔滤膜.该增强微孔滤膜取样阻力小,流量大,强度高,配合人工核素气溶胶快速监测装置,可进行高氡浓度环境下α放射性气溶胶的实时连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气溶胶 表面收集特性 增强微孔 添加剂 制膜条件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聚丙烯平板微孔膜的制备 被引量:5
9
作者 唐娜 刘家祺 +1 位作者 马敬环 王洪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丙烯-豆油体系聚丙烯平板微孔膜.研究了铸膜液组成、成核剂含量、铸膜液厚度等制膜条件和膜蒸馏操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在聚丙烯质量分数为27.0%,以正己烷为萃取剂,铸膜液厚度为500μm,成核剂己二酸的质...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丙烯-豆油体系聚丙烯平板微孔膜.研究了铸膜液组成、成核剂含量、铸膜液厚度等制膜条件和膜蒸馏操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在聚丙烯质量分数为27.0%,以正己烷为萃取剂,铸膜液厚度为500μm,成核剂己二酸的质量分数为0.5%,循环水流量为30L/h,温度为70℃,膜后操作真空度为63.98kPa时,纯水的膜蒸馏通量可达351.43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微孔 热致相分离 平板 质量分数 分离性能 循环水流量 相分离法 操作条件 制膜条件 蒸馏通量 成核剂 蒸馏 萃取剂 正己烷 500 己二酸 真空度 厚度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复合纳滤膜的制备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薇 杜启云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49,共5页
以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并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技术滤除PDMAEMA水溶液中的低聚物和未反应的单体.以聚砜(PSf)超滤膜为基膜,以所精制的PDMAEMA为水相涂层液,以对二氯苄的正庚烷... 以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并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技术滤除PDMAEMA水溶液中的低聚物和未反应的单体.以聚砜(PSf)超滤膜为基膜,以所精制的PDMAEMA为水相涂层液,以对二氯苄的正庚烷溶液为有机交联剂,利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DMAEMA/PSf荷正电复合纳滤膜.实验重点研究了PSf基膜和单体浓度、水相pH值及浸涂时间、水相沥干时间、交联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所制备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制膜条件.所制备的荷正电纳滤膜对1g/LMgSO4水溶液(0.8MPa,30℃)的截留率为86.7%,水通量为8.4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 二甲氨基乙酯 复合纳滤 超滤技术 分离性能 MgSO4 AIBN 本体聚合 中空纤维 界面聚合 单体浓度 反应时间 制膜条件 水溶液 PSf 引发剂 低聚物 水相 交联剂 正庚烷 二氯苄 pH值 截留率 水通量
下载PDF
分离有机蒸气/氮气的SiO_2超滤膜的制备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璟 梁建友 +2 位作者 唐士林 汤一华 白银娟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1,39,共5页
以ZrO2为载体,正硅酸乙酯(TEOS)、乙醇、水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级孔径的SiO2超滤膜,并用液-液排除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考察了溶胶粘度、涂膜时间和支撑体孔径对成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制膜参数为:溶胶配比n(TEOS)/n... 以ZrO2为载体,正硅酸乙酯(TEOS)、乙醇、水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级孔径的SiO2超滤膜,并用液-液排除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考察了溶胶粘度、涂膜时间和支撑体孔径对成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制膜参数为:溶胶配比n(TEOS)/n(水)/n(乙醇)=1/8/4,涂膜时间30 s,支撑体孔径35nm左右。四次涂膜可以得到最可几孔半径为1.96nm的S iO2膜;在操作压力0.10MPa下,其对正己烷/氮气的分离因子可达到1.61,进一步改性后用于有机蒸气/氮气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硅酸乙酯 SiO2超滤 制膜条件 正己烷/氮气 分离因子
下载PDF
PVDF超滤膜的制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永 赵威 +2 位作者 江晓栋 姚维昊 董秉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116,120,共4页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纯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超滤膜,并对制膜条件进行了讨论,通过对膜的纯水通量、牛血清白蛋白溶液通量和截留率的测试来考察PVDF超滤膜的性能。结果表明:溶剂种类,聚合物浓度,致孔剂浓度,凝固浴的组成和温度,...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纯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超滤膜,并对制膜条件进行了讨论,通过对膜的纯水通量、牛血清白蛋白溶液通量和截留率的测试来考察PVDF超滤膜的性能。结果表明:溶剂种类,聚合物浓度,致孔剂浓度,凝固浴的组成和温度,预蒸发时间,刮膜速度及刮膜厚度等因素对膜的制备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超滤 制膜条件
下载PDF
新型微孔薄膜及其复合过滤介质基本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康勇 孔新军 +2 位作者 姚鹏 罗茜 胡筱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7,共6页
介绍了利用凝固涂层的技术研制出综合性能良好的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其中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完全匹配基布的各种力学形变,且与基布黏合良好。说明了微孔薄膜的孔径可以人为控制.随不同的制膜条件孔径一般在1.41-9.12μm范围内变... 介绍了利用凝固涂层的技术研制出综合性能良好的微孔薄膜复合过滤介质,其中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完全匹配基布的各种力学形变,且与基布黏合良好。说明了微孔薄膜的孔径可以人为控制.随不同的制膜条件孔径一般在1.41-9.12μm范围内变化,薄膜的孔隙度最小不低于52%,以及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能力和可控疏水性;同时,复合过滤介质的抗拉强度主要由基布承担,基布复合微孔薄膜后的经向、纬向断裂强度仅提高1.75%和2.38%,经向、纬向断裂伸长率提高7.14%和6.26%;复合滤布表面平整光滑,其最大静摩擦系数小于常规的机织滤布,且具有较高的透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薄 过滤介质 制膜条件 力学性能 表面光滑程度
下载PDF
CS/PS中空纤维复合膜脱除丙烯中微量水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洪军 刘家祺 唐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涂敷法制备了壳聚糖(CS)/聚砜(PS)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了气相丙烯中脱除微量水分的蒸汽渗透性能。分析讨论了PS基膜C、S脱乙酰度(D D)、CS的浓度、交联剂种类及其用量和热处理温度对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制膜条... 采用涂敷法制备了壳聚糖(CS)/聚砜(PS)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了气相丙烯中脱除微量水分的蒸汽渗透性能。分析讨论了PS基膜C、S脱乙酰度(D D)、CS的浓度、交联剂种类及其用量和热处理温度对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制膜条件及渗透工艺条件下,对于水分含量为0.3127%的气相丙烯,水渗透通量为9.89g/m2·h;分离因子为14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复合 微量水分 丙烯 CS 脱除 PS 渗透性能 热处理温度 分析讨论 脱乙酰度 工艺条件 制膜条件 水分含量 渗透通量 分离因子 壳聚糖 涂敷法 交联剂 蒸汽 气相 聚砜
下载PDF
丙烯膜法脱水工艺技术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翔 范爱民 郑建华 《上海化工》 CAS 2004年第10期16-19,共4页
传统的丙烯脱水工艺存在能耗高、丙烯浪费大、再生氮器气用量大等缺点。蒸汽渗透技术具有能耗低、过程简单、分离因子高、操作灵活等优点,而且它的渗透通量较低,这使得它特别适用于微量可凝组分的分离。本研究以脱除丙烯中微量水分为目... 传统的丙烯脱水工艺存在能耗高、丙烯浪费大、再生氮器气用量大等缺点。蒸汽渗透技术具有能耗低、过程简单、分离因子高、操作灵活等优点,而且它的渗透通量较低,这使得它特别适用于微量可凝组分的分离。本研究以脱除丙烯中微量水分为目的,以聚乙烯醇、壳聚糖为复合膜活性层,聚砜中空纤维膜为支撑层,制备出多种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制膜条件及实验操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聚砜 复合 蒸汽渗透 聚乙烯醇 制膜条件 技术 浪费 研究分析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王一朴 徐新宇 +1 位作者 熊爽 刘宁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3期12-15,共4页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分别以酸性红1和孔雀石绿为目标染料,考察了PVDF的浓度、聚乙二醇的浓度、脱泡时间以及凝固浴温度等制膜条件对PVDF膜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DF的浓度为10%时为最佳浓度。...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分别以酸性红1和孔雀石绿为目标染料,考察了PVDF的浓度、聚乙二醇的浓度、脱泡时间以及凝固浴温度等制膜条件对PVDF膜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DF的浓度为10%时为最佳浓度。聚乙二醇的浓度为1%,脱泡时间为18 h,凝固浴温度为20 ℃的条件下,PVDF膜对酸性红1和孔雀石绿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多孔 制膜条件 染料 吸附
下载PDF
DFDA-7042薄膜透光性研究
17
作者 李爽 《山西化工》 2022年第8期18-19,共2页
气相流化床工艺生产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DFDA-7042薄膜透光性相对较差,制膜条件对薄膜的透光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研究了熔体温度、冷却线高度、吹胀比对薄膜雾度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制膜条件。实验表明,熔体温度和冷却线高度对透... 气相流化床工艺生产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DFDA-7042薄膜透光性相对较差,制膜条件对薄膜的透光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研究了熔体温度、冷却线高度、吹胀比对薄膜雾度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制膜条件。实验表明,熔体温度和冷却线高度对透光性影响较大,吹胀比对透光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制膜最佳条件为熔体温度200℃、冷却线1.5、吹胀比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DA7042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制膜条件 透光性
下载PDF
PVDF膜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探究
18
作者 杜占 张敬一 +1 位作者 党敬川 张浩勤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年第9期64-64,共1页
本文介绍了不同溶剂、聚合物的浓度、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凝胶浴的组成和温度、蒸发时间等制膜条件对膜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制膜工艺提供参考。
关键词 PVDF 影响因素 制膜条件
原文传递
Effect of nanoclay on properties of porous PVdF membranes 被引量:2
19
作者 Hae-Young HWANG Deuk-Ju KIM +2 位作者 Hyung-Jun KIM Young-Taik HONG Sang-Yong NAM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A01期141-147,共7页
The main requirements for battery separators are high porosity which can serve pathways of lithium ion and space for gel electrolytes to impregnate in a membrane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to allow easy handling for batt... The main requirements for battery separators are high porosity which can serve pathways of lithium ion and space for gel electrolytes to impregnate in a membrane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to allow easy handling for battery assembly. Generally, it appears the trade-of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rosity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membrane. PVdF composite membranes containing nano-size clays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membrane without affecting the membrane porosity. The composite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by phase inversion method controlling the membran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retention time. The resultant membranes show increas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similar membrane porosity around 80 % compared to the pristine PVdF membrane. Incorporation of nonoclay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 strength in porous membrane supports, especially in a separ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ion battery SEPARATOR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NANOCOMPOSITE
下载PDF
Enhancing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by introducing bioadhesive bonding layer in composite pervaporation membranes for ethanol dehydra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洪 周田田 +2 位作者 李宪实 赵翠红 姜忠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72-378,共7页
A high performance composite membrane was prepared under the inspiration of bioadhesion principles for pervaporative dehydration of ethanol.Chitosan(CS)and polyacrylonitrile(PAN)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were used as ... A high performance composite membrane was prepared under the inspiration of bioadhesion principles for pervaporative dehydration of ethanol.Chitosan(CS)and polyacrylonitrile(PAN)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were used as the active layer and the support layer,respectively.Guar gum(GG),a natural bioadhesive,was introduced as the intermediate bonding layer to improve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fabricated CS/GG/PAN composite membranes.The contact angle of the GG layer was just between those of the CS layer and the PAN layer,minimizing the difference of hydrophilicity between the active layer and the support layer.The peeling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membrane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G layer.The effects 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and oper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GG concentration,operating temperature and ethanol concentration in feed on the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The as-fabricated CS/GG/PAN composite membrane showed the optimum performance with a permeation flux of up to804 g·m-2·h-1and a separation factor higher than 1900.Besides,the composite membranes exhibited a desirable long-term operation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vaporative ethanol dehydration Composite membrane Bonding layer BIOADHESIVE Guar gu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