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2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西格玛联合护理风险管理预防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根柱 毛亚娟 郭秀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护理实习生针刺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我院实习的8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给予六西格玛联合护理...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护理实习生针刺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我院实习的8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给予六西格玛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针刺伤发生环节、针刺伤知识了解程度及实习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实习生准备阶段、注射阶段、处理阶段针刺伤发生环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基础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西格玛联合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增强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知识了解程度,提升实习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六西格玛 实习生 刺伤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背部刺伤致腰动脉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石彩英 颜继英 +4 位作者 王志云 郭微 赵伟光 李晓蕾 姚利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78-479,共2页
腰动脉属于腹主动脉的细小壁支,为腰椎的主要供应血管,特点为位置深、管径小、变异大,创伤所致的腰动脉损伤临床上罕见,属于外科急症,更多见于脊柱手术等医源性损伤,总的发病率不足1%,但是致死率却高达50%[1-4],故一旦漏诊延误治疗后果... 腰动脉属于腹主动脉的细小壁支,为腰椎的主要供应血管,特点为位置深、管径小、变异大,创伤所致的腰动脉损伤临床上罕见,属于外科急症,更多见于脊柱手术等医源性损伤,总的发病率不足1%,但是致死率却高达50%[1-4],故一旦漏诊延误治疗后果严重。创伤性腰动脉损伤多先就诊于急诊科,对于急诊经验不足者,仅对伤口进行简单缝合极易造成漏诊或者延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动脉损伤 刺伤 背部
下载PDF
六西格玛管理联合知信行模式预防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干预研究
3
作者 张根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联合知信行模式对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8月我院7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六西格玛管理联合知信行模式,比较两...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联合知信行模式对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8月我院7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六西格玛管理联合知信行模式,比较两组针刺伤发生阶段、针刺伤发生科室、针刺伤知识了解程度及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急诊重症医学科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基础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及应用锐器盒、在高危阶段戴手套、针刺伤危害性的了解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实习生实行六西格玛管理联合知信行模式能够降低急诊重症医学科护理实习生针刺伤发生率,加强护理实习生对针刺伤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管理 知信行模式 实习生 刺伤 护理
下载PDF
六西格玛理念下分级管理模式对降低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
4
作者 张根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42-2444,共3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理念下分级管理模式对降低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6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人。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实行六西格玛理念下的分级管理,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理念下分级管理模式对降低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6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人。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实行六西格玛理念下的分级管理,比较两组各环节针刺伤发生率、针刺伤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实习效果及实习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各环节针刺伤发生率更低(P<0.05),针刺伤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实习效果及实习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将六西格玛理念下分级管理模式应用于实习护生中,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提升针刺伤基本知识知晓率、实习效果和实习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分级管理 六西格玛理念 刺伤 医院感染 满意度
下载PDF
CBL结合TBT教学法在实习生预防针刺伤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鹏 买为丽旦·衣明江 +2 位作者 艾力亚力·艾力 张文斌 贾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5期0167-0170,共4页
CBL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是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案例,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小组讨论,从而强化知识点的学习,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 CBL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是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案例,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小组讨论,从而强化知识点的学习,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TBT),也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讲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运用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案例为任务,使得学生在教学中以完成案例任务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刺伤是指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通过参阅文献和调取我院近三年发生针刺伤信息,结果发生针刺伤的主要人群为实习生,其次为本院的护士和医生,为此将实习生作为开展教学的主要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结合TBT教学法 实习生 预防针刺伤
下载PDF
基于职业暴露数据对中医针刺操作意外刺伤的调查分析
6
作者 蔡莉 陈惠超 +3 位作者 李娅斐 罗丁 陈静薇 欧阳红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35-2639,共5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从事中医针刺类操作的医务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现状,提出预防刺伤策略,保障职业安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某三甲中医院在2020—2022年期间的职业暴露数据,收集整理暴露者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业类别、岗... 目的调查和分析从事中医针刺类操作的医务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现状,提出预防刺伤策略,保障职业安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某三甲中医院在2020—2022年期间的职业暴露数据,收集整理暴露者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业类别、岗前培训、使用针具类别、刺伤环节和暴露源等情况,分析刺伤发生风险点,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本次调查共涉及12个临床科室5069名医务人员,其中63名医务人员被刺伤,发生率为1.24%(63/5069)。年龄25~30岁发生刺伤的概率比<25岁人群高(OR=18.556,P<0.05);年龄>30岁发生刺伤的概率比<25岁人群高(OR=14.311,P<0.05)。工作年限≥3年发生刺伤的概率比<3年人群低(OR=0.025,P<0.05)。实习医生发生刺伤的概率比医生高(OR=2.212,P<0.05)。刺伤环节方面,拔针时发生率最高58.73%(χ^(2)=106.222,P<0.05)。针具类型方面,针灸针发生率最高为41.27%(χ^(2)=45.095,P<0.05)。暴露源方面,“未知暴露源”最高42.86%(χ^(2)=57.476,P<0.05),“暴露源为乙肝患者”为20.63%(χ^(2)=57.476,P<0.05)。岗前培训方面,“接受过岗前培训”仍发生刺伤占比最高为69.84%(χ^(2)=38.000,P<0.05)。结论应提前获取患者的血清学状态,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等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实施有效岗前培训,并关注特殊针具的刺伤风险,才能预防刺伤,保障职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刺伤 职业安全 岗前培训 血源性传染病
下载PDF
FOCUS-PDCA模式在构建护士预防针刺伤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7
作者 谭鸿霞 郑文 +3 位作者 田雅 宋倩 李友瑾 李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讨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构建护士预防针刺伤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职护士947人为对照组,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我院在职护士749人为观察组。进行非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每年... 目的探讨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构建护士预防针刺伤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职护士947人为对照组,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我院在职护士749人为观察组。进行非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每年职业暴露培训管理,观察组应用FOCUS-PDCA模式针刺伤预防管理,找出针刺伤预防中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原因,实施整改方案,进行组间比较分析针刺伤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及针刺伤发生的次数。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针刺伤发生次数较对照组的26次/例减少至12次/例,目标达成率为116.7%;观察组护士的知识、信念、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OCUS-PDCA模式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提高护士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运用FOCUS-PDCA模式管理护士针刺伤,值得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 FOCUS-PDCA 护士 刺伤
下载PDF
虾刺伤引起皮肤海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8
作者 张逸 王俊瑞 韩建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845-846,共2页
患者,男,65岁。右手中指皮疹50天,右上肢皮疹伴痒痛20天。组织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右前臂皮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提示分枝杆菌属阳性。皮损脓性分泌物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菌落DNA PCR测序鉴定菌株为海分枝杆菌。给予口服利福平及... 患者,男,65岁。右手中指皮疹50天,右上肢皮疹伴痒痛20天。组织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右前臂皮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提示分枝杆菌属阳性。皮损脓性分泌物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菌落DNA PCR测序鉴定菌株为海分枝杆菌。给予口服利福平及乙胺丁醇4个月后皮疹消退,随访1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刺伤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下载PDF
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芳 李阳洋 +2 位作者 杜婕 许苹 彭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分析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颁布后5年内上海长征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对策,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上海长征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护理人员中73例... 目的分析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颁布后5年内上海长征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对策,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上海长征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护理人员中73例针刺伤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人员基本信息、所属科室、发生时机、处理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进行相关对策研究。结果护理人员针刺伤事件中,针刺伤发生前3位科室分别是急诊室、手术室、骨科;高危班次为白班,高危时段为8:00—10:00、12:00—14:00;高危环节为用物处理和拔针环节,其中用物二次处理占比最高(19.18%);发生针刺伤后,“一挤”执行率最高(93.27%),“二冲”和“四报告”执行率不理想,分别为60.12%、78.81%。结论随着国家对医护人员针刺伤重视度的提高,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意识明显提升,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护理人员临床规范操作行为仍是后期亟需持续改进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刺伤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0
作者 李阳洋 彭飞 +2 位作者 王芳 蒋卓娟 俞荷花 《上海护理》 2024年第9期59-63,共5页
目的构建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6-9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等领域的21名专家... 目的构建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6-9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等领域的21名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确定最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2%、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5、0.87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2、0.128。最终确定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安全文化、制度保障、工作环境、操作行为、防护用具、督导与考核)、12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结论基于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方法构建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评价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的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刺伤 职业防护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构建
下载PDF
防范针刺伤操作行为规范视频演示与训练提高护士岗前培训效果的分析
11
作者 邵精琴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5期4-6,13,共4页
目的探讨防范针刺伤操作行为规范视频演示与训练提高护士岗前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于贵溪市人民医院实习的8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岗前理论知识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讨防范针刺伤操作行为规范视频演示与训练提高护士岗前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于贵溪市人民医院实习的8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岗前理论知识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防范针刺伤操作行为规范视频演示与训练,比较2组知识掌握程度、对培训方法的评价、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护士核心能力。结果观察组针刺伤知识掌握程度得分≥4分的护士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培训方法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2组护士核心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士核心能力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岗前培训中,防范针刺伤操作行为规范视频演示与训练,可提高护士对培训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培训方法的接受程度,降低针刺伤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刺伤 岗前培训
下载PDF
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连晓燕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13-15,19,共4页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7—9月该院216名护理人员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并比较不同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人员针刺伤防...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7—9月该院216名护理人员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并比较不同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评分为(66.23±6.15)分;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受聘方式的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5年、职业防护培训<2次/年、夜班数>5次/月、自我效能评分≤9分、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QNWLS)评分≤168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的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评分均低于其他类型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5年、职业防护培训<2次/年、夜班数>5次/月、自我效能评分≤9分、QNWLS评分≤168分、HAMA评分≥14分均为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工作年限<5年、职业防护培训<2次/年、夜班数>5次/月、自我效能评分≤9分、QNWLS评分≤168分、HAMA评分≥14分均为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刺伤 防护 职业防护培训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丽春 庄盼盼 +1 位作者 黄雨欣 林丽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检索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及数据库中关于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 目的:检索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及数据库中关于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1日。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独立的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及汇总,若出现意见分歧则请第3方进行裁决。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4篇、循证实践1篇、系统评价3篇,最终形成39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规范护理人员使用锐器行为,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刺伤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下载PDF
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相关操作环节管理探讨
14
作者 毛雪军 王亚玲 +2 位作者 王芳 秦秀凤 陈红花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1期40-41,共2页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暴露情况,探讨减少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临床护士和护理实习生共发生针刺伤75例次,针刺伤主要发生在处置锐器、拔针或退针等环节...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暴露情况,探讨减少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临床护士和护理实习生共发生针刺伤75例次,针刺伤主要发生在处置锐器、拔针或退针等环节。护士发生针刺伤后处理方法正确,均进行了上报。结论为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需切实常态化培训,保证培训时间和效果,加强操作环节管理,改进和统一头皮针等锐器胶布固定与撕开方法,将锐器盒存放量管理纳入日常质控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刺伤 操作环节 管理
下载PDF
新型利器盒的设计与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干预效果评价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展瑞汶 沈娴 +3 位作者 翁超 徐建文 尹逊丽 汪丽华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第3期16-18,共3页
本文观察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利器盒,用于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干预后的效果观察。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1~12月7个病区在岗护理人员126人使用原有利器盒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12月7个病区在岗护理人员132人,应用新型利器盒进行... 本文观察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利器盒,用于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干预后的效果观察。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1~12月7个病区在岗护理人员126人使用原有利器盒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12月7个病区在岗护理人员132人,应用新型利器盒进行分拣损伤性锐器为实验组。对比使用2种利器盒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对比护理人员对治疗操作后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分拣的正确执行率、依从率。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人员126人使用原有利器盒,针刺伤的发生为22次,发生率为17.46%;实验组护理人员132人使用新型利器盒,针刺伤的发生为9次,发生率为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对治疗操作后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分拣的正确执行率76.98%、依从率为81.75%;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治疗操作后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分拣的正确执行率97.72%、依从率为9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知应用新型利器盒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同时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治疗操作后的医疗锐器废弃物分拣正确执行率,依从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利器盒 护理人员 刺伤 医疗废弃物 分拣
下载PDF
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伊 孟庆兰 +1 位作者 张凯秀 付雨萌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76-478,484,共4页
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多,将对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的发生产生影响。本文就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针刺伤现状、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其操... 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多,将对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的发生产生影响。本文就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针刺伤现状、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其操作行为,减少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注射 刺伤 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临床护士针刺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慧敏 田凌云 +1 位作者 粟亚男 李映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目的:构建临床护士针刺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我国临床护士针刺伤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理论框架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临床护士针刺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目的:构建临床护士针刺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我国临床护士针刺伤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理论框架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临床护士针刺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结果: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94.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7和0.936,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16和0.256。最终形成的临床护士针刺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临床护士针刺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用于临床护士针刺伤风险的评估,为医院职业防护管理实践的持续优化和改进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刺伤 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疾控中心采血人员职业暴露中针刺伤的安全防范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惠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6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究疾控中心采血人员职业暴露中针刺伤的安全防范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时间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疾控中心采血人员20名,依据干预时间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实施后);对照组(循证护理实施前),所有疾控中心采血人员年龄为23~52岁,... 目的探究疾控中心采血人员职业暴露中针刺伤的安全防范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时间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疾控中心采血人员20名,依据干预时间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实施后);对照组(循证护理实施前),所有疾控中心采血人员年龄为23~52岁,平均(38.44±1.06)岁,男性8例,女性12例。比较分析护理前后针刺伤防护理论知识考核结果、针刺伤发生率,以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对工作的满意度、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评分等。结果同对照组的针刺伤防护理论知识考核结果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针刺伤发生率为1例(5.00%)低于对照组的6例(30.00%),统计学比较结果为P<0.05;观察组的职业暴露针刺伤安全防范知识知晓率为19例(95.00%)高于对照组的14例(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总满意度[13例(65.00%)]相比,观察组总满意度[19例(95.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为(6.07±0.20)分,低于对照组的(9.50±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结果为P<0.05。结论针对疾控中心采血人员,通过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提升防护理论知识考核结果,以及对于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善采血人员的睡眠质量水平,降低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提升对自己职业暴露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控中心采血人员 刺伤 职业暴露 循证护理 安全防范
下载PDF
兰州市某综合医院医护人员针刺伤现况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凤 滕铁楠 +1 位作者 丁知音 李静 《甘肃医药》 2023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人群分布、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发生针刺伤的113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护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回顾性调查发生针刺伤医护人员的基本...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人群分布、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发生针刺伤的113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护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回顾性调查发生针刺伤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和暴露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职业分布之间针刺伤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285,P=0.000),护士所占比例较高,所占比例为77.88%;不同工龄之间针刺伤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000,P=0.000),工龄低于5年的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其所占比例为84.07%,不同年份针刺伤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5,P=0.004);2014年到2017年乙肝暴露源所占比例均较高,位居第一;发生针刺伤的环节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拔针时、分离针头时和处理输液器时,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0.09%、27.43%和23.89%;1例医护人员在发生丙肝暴露源的针刺伤1月后确认感染丙肝,其暴露后感染率为1.06%。结论:发生针刺伤的人群主要为低年资的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暴露源主要为乙肝,主要在拔针时和处理针头时容易发生针刺伤,医疗机构需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方面的培训,规范诊疗操作,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刺伤 暴露源 高危环节
下载PDF
一种防刺伤多功能采血器的设计与应用
20
作者 刘思琪 黄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6期162-164,共3页
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操作是医疗机构最常规的检验手段。目前,医疗机构常使用的采血器主要由前端针头、后端针头以及连接前端针头和后端针头的透明软管构成,这种简易的采血装置功能单一且没有办法起到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 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操作是医疗机构最常规的检验手段。目前,医疗机构常使用的采血器主要由前端针头、后端针头以及连接前端针头和后端针头的透明软管构成,这种简易的采血装置功能单一且没有办法起到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防刺伤采血器,不仅可以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的概率,同时可以明确地看到采血量的多少,便于医务人员安全精准地采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伤 静脉采血 采血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