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桐(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维管分生组织原形成层的发育 被引量:2
1
作者 兰利琼 逯多 +1 位作者 傅华龙 包少康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5-99,共5页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 ,在距顶端约 180 μm处 ,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 ;在距顶端约2 40 μm处 ,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 .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 .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 ...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 ,在距顶端约 180 μm处 ,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 ;在距顶端约2 40 μm处 ,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 .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 .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 ,产生长、短两类细胞 ,短细胞与束间细胞一样 ,含有淀粉粒 .原形成层束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可以分裂产生新的维管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原形成层 发育 豆科 维管 分生组织
下载PDF
刺桐(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兰利琼 包少康 +2 位作者 李平 卿人韦 傅华龙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8-533,共6页
作者对刺桐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的研究表明 ,刺桐的维管形成层为叠生形成层 ,由分散的、排列成环的原形成层束转化而来 ,其转化过程是渐进的 .在初生生长的很早阶段就出现了长、短两类细胞 ,即原初的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原初的射线原... 作者对刺桐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的研究表明 ,刺桐的维管形成层为叠生形成层 ,由分散的、排列成环的原形成层束转化而来 ,其转化过程是渐进的 .在初生生长的很早阶段就出现了长、短两类细胞 ,即原初的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原初的射线原始细胞 .它们分别发育转化为维管形成层中的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 .在转化过程中 ,长细胞的端壁由平截转变为尖削 ,短细胞则由短的长方形转变成近等径的多边形 .原初的射线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皆含有淀粉粒 ,纺锤状原始细胞的叠生状态直到次生生长出现以后才由于连续的径向垂周分裂而获得 .在 1~ 4年生枝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射线高度减小 ,宽度增加 .射线原始细胞可以伸长而转变成纺锤状原始细胞 ,从而将轴向的高射线隔分成矮射线 ,纺锤状原始细胞也可以由于横分裂而产生新的射线 .纺锤状原始细胞的长度一般为 170~ 2 90 μm ;射线原始细胞的长度一般为 2 8~ 5 3μ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原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 转化 发育
下载PDF
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茎尖原形成层细胞壁建构的超微结构研究
3
作者 戴大临 戴怡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2-563,共2页
关键词 刺桐 茎尖 形成层 超微结构 细胞壁 绿化树 构建方式
下载PDF
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原形成层细胞壁构建的超微结构研究
4
作者 戴大临 兰莉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原形成层细胞壁构建的超微结构研究戴大临兰莉琼*(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原形成层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共同的微... 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原形成层细胞壁构建的超微结构研究戴大临兰莉琼*(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原形成层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共同的微管使纺锤体与成膜体在细胞中央构成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原形成层 细胞壁 超微结构 豆科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西克刺桐花芽分化的生理特性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贝宁 陈发兴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诱导西克刺桐Erythrina sykesii花芽分化的生理特性,以其8年生植株为材料,测定干旱胁迫下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内源激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分析西克刺桐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诱导西克刺桐Erythrina sykesii花芽分化的生理特性,以其8年生植株为材料,测定干旱胁迫下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内源激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分析西克刺桐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成花诱导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西克刺桐叶片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轻度干旱胁迫时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淀粉、可溶性糖、IAA、GA3和ZR含量达到最大值;中度干旱胁迫时SOD、POD和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丙二醛、ABA含量和碳氮比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以上生理指标变化表明,干旱胁迫下西克刺桐枝条成花率显著提高,其中中度胁迫效果最明显。西克刺桐在中度干旱胁迫下提高AB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缓解植株的细胞损伤;同时提高可溶性蛋白合成和碳氮比,促进植株花芽分化,提高枝条成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干旱胁迫 花芽分化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多效唑和乙烯利对西克刺桐花芽分化及成花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刘贝宁 陈发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7,共11页
【目的】探讨多效唑(paclobutrazol,PAC)和乙烯利(ethephon,ETH)对西克刺桐(Erythrina sykesii)碳氮代谢、内源激素及成花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刺桐属植物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年生的西克刺桐为材料,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进... 【目的】探讨多效唑(paclobutrazol,PAC)和乙烯利(ethephon,ETH)对西克刺桐(Erythrina sykesii)碳氮代谢、内源激素及成花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刺桐属植物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年生的西克刺桐为材料,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进行多效唑(PAC)600 mg·L^(-1)、乙烯利(ETH)50 mg·L^(-1)以及二者共同喷施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每个处理均喷施3次。检测顶芽不同花芽生理分化期的碳氮代谢物质含量、内源激素水平和成花相关基因表达量,并调查统计盛花期西克刺桐花序大小、数量和枝条成花率。【结果】西克刺桐叶面喷施多效唑和乙烯利后,随着花芽生理分化进程推进,顶芽的可溶性糖和全碳含量逐渐上升,而可溶性蛋白和全氮含量逐渐下降,导致碳氮比(C/N)升高;其中,PAC+ETH处理与PAC和ETH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生理分化末期PAC+ETH处理的C/N比值达到最大值。顶芽的内源激素含量也随着生理分化进程而变化,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逐渐上升,而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逐渐下降;引起ABA/IAA、ABA/GA3、ZR/IAA、ZR/GA3比值逐渐升高;PAC+ETH处理的激素比值与PAC和ETH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生理分化末期PAC+ETH处理的ABA/IAA、ABA/GA3、ZR/IAA、ZR/GA3比值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317.49%、185.34%、310.58%、180.62%。成花促进基因FT在生理分化中期开始表达且表达量逐渐上调,SOC1、AP1、SVP和LFY基因在生理分化末期才明显表达;成花抑制基因TFL1在生理分化前期就开始表达且表达量逐渐下调。多效唑和乙烯利处理均能促进西克刺桐花芽分化进程和成花诱导,其中600 mg·L^(-1)PAC+50 mg·L^(-1)ETH处理的植株开花期提前12 d,枝条成花率达36.46%,植株总花期达55 d。【结论】西克刺桐花芽生理分化期喷施多效唑和乙烯利有利于提高碳氮代谢物质含量,调节内源激素水平和成花相关基因表达,有效促进西克刺桐花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克刺桐 花芽诱导 植物生长调节剂 成花基因 内源激素
下载PDF
自拟乳康方剂指纹图谱建立及刺桐碱含量测定
7
作者 刘雪松 张艳 +8 位作者 薛沾枚 钟鹏 邱景会 孟维珊 李伟 汤继龙 杨庆稳 谭素雯 史同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132,共10页
为建立乳康方剂中药提取液(王不留行、甘草、蒲公英、黄芪、连翘和当归)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提取液中刺桐碱含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乳康方剂的质量。本试验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绘制10... 为建立乳康方剂中药提取液(王不留行、甘草、蒲公英、黄芪、连翘和当归)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提取液中刺桐碱含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乳康方剂的质量。本试验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绘制10批次乳康方剂提取液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确认共有峰;应用SPSS 26.0软件的聚类分析以及SIMCA 14.1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10批次乳康方剂提取液指纹图谱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引起组间差异的标志物;使用本试验所建立刺桐碱HPLC检测方法检测不同批次乳康方剂提取液中刺桐碱含量。结果显示,10批次乳康方剂提取液中共有28个共有峰,相似度介于0.903~0.938;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均可将10批乳康方剂提取液分为3类,且分类结果一致;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可导致组间差异的9个共有峰;使用所建立的刺桐碱HPLC检测方法测得10批次乳康方剂提取液中刺桐碱平均含量为0.0189 mg/mL。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准确,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为自拟乳康方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乳 中药 指纹图谱 刺桐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念珠刺桐幼苗生理特性的缓解效应
8
作者 刘贝宁 陈发兴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为探讨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念珠刺桐生理机制的影响,以念珠刺桐幼苗为材料,进行盐胁迫(100 mmol/L NaCl)下叶片喷施外源褪黑素(0,50,100,150,200μmol/L)处理,研究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念珠刺桐生长、光合效率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讨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念珠刺桐生理机制的影响,以念珠刺桐幼苗为材料,进行盐胁迫(100 mmol/L NaCl)下叶片喷施外源褪黑素(0,50,100,150,200μmol/L)处理,研究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念珠刺桐生长、光合效率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会显著抑制念珠刺桐的生长,降低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以及光合作用.而在盐胁迫下通过叶片喷施100μmol/L褪黑素能够显著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电解质外渗,降低丙二醛含量,促进叶片中SOD、POD、CAT和APX活性的提高;提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促进光合效率的提高;但高浓度(150,200μmol/L)外源褪黑素反而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氧化胁迫和渗透胁迫.因此,100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能较好地缓解盐胁迫下念珠刺桐的渗透胁迫、氧化胁迫和光合效能,有利于促进念珠刺桐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念珠刺桐 抗氧化系统 生理特性 褪黑素
下载PDF
多效唑对西克刺桐生理特性和花芽分化的影响
9
作者 刘贝宁 陈发兴 《东南园艺》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探明多效唑诱导刺桐花芽分化的生理特性,为刺桐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 a生西克刺桐为试材,测定喷施多效唑后叶片的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内源激素等生理指标,分析多效唑对西克刺桐花芽分化的影响。【结... 【目的】探明多效唑诱导刺桐花芽分化的生理特性,为刺桐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 a生西克刺桐为试材,测定喷施多效唑后叶片的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内源激素等生理指标,分析多效唑对西克刺桐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喷施1.0~3.0 g/L多效唑,能显著提高刺桐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促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生成,且各含量均随着多效唑浓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多效唑浓度为2.0 g/L时均达到最大值;多效唑提高了叶片全碳含量、降低全氮含量,导致碳氮比值提高;多效唑显著降低叶片GA_(3)和IAA含量,提高ZR和ABA含量,造成ZR/IAA、ZR/GA_(3)、ABA/IAA和ABA/GA_(3)比值升高;多效唑显著提高西克刺桐枝条成花率,其中2.0 g/L和3.0 g/L多效唑更有利于西克刺桐的花芽分化。【结论】多效唑有利于促进西克刺桐叶片碳水化合物的生成,提高碳氮比值,调节内源激素平衡,促进西克刺桐的花芽分化,喷施浓度以2.0 g/L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克刺桐 花芽分化 多效唑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鸡冠刺桐枝叶黄酮提取工艺及抑菌效果研究
10
作者 黄涛 罗慧 +4 位作者 董亭亭 尹淼 任妤佶 向巧 龚安界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64-67,共4页
以鸡冠刺桐枝叶为研究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以50%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按照1∶50(g/mL)的料液比在80℃的水浴温度下恒温提取60 min,随后用超声波处理40 min,总黄酮... 以鸡冠刺桐枝叶为研究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以50%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按照1∶50(g/mL)的料液比在80℃的水浴温度下恒温提取60 min,随后用超声波处理40 min,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5.4 mg/g。以最优提取工艺提取的溶液为原料,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刺桐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工艺 抑菌
下载PDF
刺桐碱促伤口愈合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11
作者 蔡维维 张仕杰 +3 位作者 文嫄媛 侯豹 孙海建 邱丽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9-1971,1958,共14页
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外实验模型探讨天然化合物刺桐碱(hypaphorine,HYP)促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挖掘HYP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创伤愈合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通过维恩在线筛选... 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外实验模型探讨天然化合物刺桐碱(hypaphorine,HYP)促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挖掘HYP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创伤愈合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通过维恩在线筛选出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再借助Metascape和微生信-在线生物信息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及糖尿病大鼠背部创伤模型进行体内外实验验证。结果得到HYP的作用靶点100个,伤口愈合靶点6612个,共有靶点60个,核心靶点5个。KEGG富集通路主要包括与癌症的发病途径、PPAR信号通路、化学致癌作用-活性氧等信号通路。体外细胞实验显示,HYP可以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表达抑制RAW 264.7细胞炎症过程以及通过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protein kinase B,p-Akt)的表达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动物实验显示,HYP可以显著促进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愈合,HE和Masson染色结果表明HYP促进了糖尿病大鼠创伤部位再上皮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YP在慢性创面处抑制了炎症因子的释放,加速了慢性创面从炎症期到组织再生期的过渡。综上所述,本研究探究出HYP可能是通过调控PPARγ通路,抑制NLRP3、IL-1β、TNF-α、iNOS的表达以及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发挥促进慢性创伤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创伤 糖尿病 刺桐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下载PDF
UPLC测定不同牛大力样品中刺桐碱的含量
12
作者 吴渝 谢寅正 +5 位作者 邹子铭 凌晓彤 林炜瑜 李艺红 林润萍 李冬利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优化牛大力中刺桐碱的提取方法,并建立测定牛大力中刺桐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从而比较不同牛大力中刺桐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牛大力中刺桐碱的提取,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XDB-C_(18)(1.8μm,2.1... 目的:优化牛大力中刺桐碱的提取方法,并建立测定牛大力中刺桐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从而比较不同牛大力中刺桐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牛大力中刺桐碱的提取,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XDB-C_(18)(1.8μm,2.1×100 mm)色谱柱,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8 nm,流速0.3 mL/min,柱温30℃。结果:确定牛大力中刺桐碱80℃水浴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为1∶15 g/mL,提取时间为1.5 h,乙醇浓度为70%;建立的刺桐碱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可靠。结论:22个不同的牛大力样品中刺桐碱含量差别较大,与品种、生长环境和生长年限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刺桐 提取工艺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鸡冠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邓晓韶 曾玲 +1 位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2,共4页
为研究刺桐姬小蜂在刺桐叶片上产卵危害及虫瘿分布特点,调查了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L.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虫瘿主要分布于近叶柄处主脉两侧中下部区... 为研究刺桐姬小蜂在刺桐叶片上产卵危害及虫瘿分布特点,调查了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L.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虫瘿主要分布于近叶柄处主脉两侧中下部区域,单个和2个虫瘿团的形式出现频次高于50%,以1—15个虫瘿团形式出现的虫瘿数量是相近的;鸡冠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呈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较强,其分布形式符合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群大小随着虫瘿密度的变化呈幂方程形式增大,平均为10.9个;虫瘿聚集程度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着虫瘿密度增大,聚集强度也增大.虫瘿由均匀型格局向聚集型格局相互转化过程中聚集临界密度为每叶22.8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鸡冠刺桐 叶片 虫瘿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一新外来入侵种——刺桐姬小蜂 被引量:36
14
作者 黄蓬英 方元炜 +2 位作者 黄建 林石明 王宏毅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1-733,F0004,共4页
报道了最近发生在广东省深圳市、福建省厦门市等地刺桐等桐属植物上的一种新的外来入侵害虫———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Kim。对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寄主、为害症状等做了简要介绍,提出防治措施,并... 报道了最近发生在广东省深圳市、福建省厦门市等地刺桐等桐属植物上的一种新的外来入侵害虫———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Kim。对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寄主、为害症状等做了简要介绍,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风险分析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形态特征 为害症状 防治措施 风险分析
下载PDF
刺桐叶部特征与其对刺桐姬小蜂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梁光红 邓传远 +2 位作者 林龙 吴淑灵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550,共6页
依据刺桐不同品系叶片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结合其对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 erythrinae)的抗性表现,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对于揭示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选育抗虫刺桐品系并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刺桐高感品系的... 依据刺桐不同品系叶片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结合其对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 erythrinae)的抗性表现,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对于揭示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选育抗虫刺桐品系并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刺桐高感品系的叶片形状、厚度与高抗和中抗品系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抗性鉴定的依据之一。从叶表微观形态来看,高抗品系上表皮不存在气孔器,上、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形状、大小均匀一致,排列致密,细胞间隙很小,表面密被霜状蜡质层保护,不利于刺桐姬小蜂侵入和产卵的构造;从叶片横切面结构上看,高感刺桐品系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鞘、上下表皮显著薄于高抗品系,且各内部组织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不能有效抵御刺桐姬小蜂侵入与危害。同时,刺桐东方变种(Erythrina variegate var orientalis)HA1是高感品系,应禁止调运和引种;本地刺桐(E.variegate)HA2具有很强的抗虫性,宜于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形态结构 刺桐姬小蜂 抗虫性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的发生、危害与检疫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杨伟东 余道坚 +2 位作者 焦懿 陈志粦 杨小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38,共3页
刺桐姬小蜂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专一危害刺桐属植物。近两年陆续在美国夏威夷、中国台湾等地严重发生,2005年7月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该虫。本文分别介绍了刺桐姬小蜂的发生、传播、危害、鉴定、生物学特性和防控检疫等。
关键词 森林昆虫学 刺桐姬小蜂 发生 危害 检疫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发生习性及其虫瘿形成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志粦 余道坚 +5 位作者 邵志芳 焦懿 康林 杨伟东 兆尔佳 邱少松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3-866,F0004,共5页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Kim是新发现的重要入侵害虫,在广东省深圳地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受害植株超过10000株。寄主按受害程度依次为:杂色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金脉刺桐E.variegatevar.orientialis、鸡冠刺桐E.crist...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Kim是新发现的重要入侵害虫,在广东省深圳地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受害植株超过10000株。寄主按受害程度依次为:杂色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金脉刺桐E.variegatevar.orientialis、鸡冠刺桐E.cristagalli和龙牙花E.corallodendron。移栽2年内的刺桐树受害严重。根据虫瘿形状,将其分为球形虫瘿、卷叶形虫瘿、肥厚叶虫瘿、分散虫瘿、粗柄形虫瘿、嫩枝肿大虫瘿、花蕾肿大虫瘿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首次报道了刺桐姬小蜂为害鸡冠刺桐花蕾。刺桐姬小蜂在深圳无休眠和滞育现象,常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刺桐 虫瘿 为害习性
下载PDF
金脉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结构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晓韶 曾玲 陆永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3,共3页
在解剖镜下观察研究了金脉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var.orientalis(L.)Merr.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结构比例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单个成熟瘤状虫瘿包括周围组织、内核、髓、内腔4部分.虫瘿的长、... 在解剖镜下观察研究了金脉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var.orientalis(L.)Merr.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结构比例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单个成熟瘤状虫瘿包括周围组织、内核、髓、内腔4部分.虫瘿的长、宽、高分别为4.13、3.59和3.49 mm,体积为29.000 mm3;内核的长、宽、高分别为2.63、2.50和2.81 mm,体积为12.400 mm3;内腔的长、宽、高分别为0.826、0.824和2.160 mm,体积为0.825 mm3.内核、内腔体积随着虫瘿体积增大而增大,两者占虫瘿体积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内核所占比例先迅速增大,后增大速度减缓,最终进入平衡状态;内腔所占比例先增大,再缓慢降低.随着内核体积增大,内腔占内核的比例表现为不断降低,降低速率逐渐减小.建立了用于描述虫瘿体积-内核体积、虫瘿体积-内腔体积、内核体积-内腔体积、虫瘿体积-内核体积/虫瘿体积、虫瘿体积-内腔体积/虫瘿体积、内核体积-内腔体积/内核体积以及内核体积-内腔体积/内核体积等关系的多个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金脉刺桐 叶片 虫瘿 结构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适生区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杜予州 郭建波 +1 位作者 郑福山 任顺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运用CLIMEX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对入侵害虫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有18个省区45个市、县(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大体分布于18.14°N^36.00°N,98.30°E^121.36°E范围内,这些地区也是... 运用CLIMEX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对入侵害虫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有18个省区45个市、县(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大体分布于18.14°N^36.00°N,98.30°E^121.36°E范围内,这些地区也是刺桐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学 刺桐姬小蜂 CLIMEX模型 适生性分析
下载PDF
杂色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分布与抽样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颖 王竹红 +3 位作者 黄建 康文通 梁农 张毅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49,共5页
本文调查并分析了杂色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inn.)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的虫瘿主要分布于靠近叶柄的主脉两侧下部区域,多以1~2个虫瘿联体的形式存在;杂色刺桐... 本文调查并分析了杂色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inn.)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的虫瘿主要分布于靠近叶柄的主脉两侧下部区域,多以1~2个虫瘿联体的形式存在;杂色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呈聚集分布,分布形式为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群大小随着虫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虫瘿具有密度依赖性,聚集是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根据Iwao的方法,本文还确定了虫瘿最适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量,并列出了序贯抽样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刺桐 刺桐姬小蜂 虫瘿 聚集分布 抽样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