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剂对刺梨籽油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毕会敏 范方宇 胡青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122,共8页
以刺梨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浸提法制备刺梨籽油,探究不同提取溶剂对其理化指标、内源抗氧化物含量、脂肪酸组成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极性溶剂制备的刺梨籽油品质虽不及非极性溶剂制备的,但内源抗氧化物(总酚、总黄... 以刺梨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浸提法制备刺梨籽油,探究不同提取溶剂对其理化指标、内源抗氧化物含量、脂肪酸组成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极性溶剂制备的刺梨籽油品质虽不及非极性溶剂制备的,但内源抗氧化物(总酚、总黄酮)含量远高于用非极性溶剂制备的刺梨籽油。溶剂种类对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影响较小,刺梨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0.94%,主要以亚油酸(46.08%~46.78%)和亚麻酸(43.46%~44.86%)为主。不同提取溶剂制备的刺梨籽油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极性溶剂制备的刺梨籽油对DPPH·、ABTS^(+)·、·OH清除率及还原能力均高于非极性溶剂。因此,极性溶剂制备的刺梨籽油具有更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可作为功能性油脂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籽 内源抗氧化物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正己烷提取刺梨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明 陈华国 +2 位作者 周欣 赵超 龚小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建立了一种采用正己烷作溶剂将索氏提取的刺梨籽油进行甲酯衍生化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刺梨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离鉴定及组成测定的方法。在实验优化条件下,分离鉴定出6种脂肪酸,主要含棕榈酸(4.40%)、亚油酸(49.35%... 建立了一种采用正己烷作溶剂将索氏提取的刺梨籽油进行甲酯衍生化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刺梨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离鉴定及组成测定的方法。在实验优化条件下,分离鉴定出6种脂肪酸,主要含棕榈酸(4.40%)、亚油酸(49.35%)、亚麻酸(40.43%)、硬脂酸(2.46%)、油酸(0.22%)、花生酸(0.80%)。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得到的刺梨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籽 刺梨籽 GC-MS 脂肪酸 正己烷
下载PDF
刺梨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峻松 张文叶 +1 位作者 姚二民 薄云川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87,共3页
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刺梨籽油,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分离鉴定了10种脂肪酸: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91%,其中以棕... 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刺梨籽油,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分离鉴定了10种脂肪酸: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91%,其中以棕榈酸(8.54%)、硬脂酸(4.42%)为主;含有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总量的83.64%,其中亚油酸(41.68%)、亚麻酸(25.44%)、油酸(12.74%)为主。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该分析结果可为刺梨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籽 超临界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刺梨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史亚男 王道平 +2 位作者 马琳 游泽芳 杨小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脂肪酸甲酯化反应方法,对刺梨籽油中总脂肪酸、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进行分析测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此外,还通过Fenton体系、DPPH-两种分析方法测定刺梨籽油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结... 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脂肪酸甲酯化反应方法,对刺梨籽油中总脂肪酸、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进行分析测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此外,还通过Fenton体系、DPPH-两种分析方法测定刺梨籽油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1)脂肪酸成分为6种,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2)刺梨籽油脂中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的比例为1.3∶1(重量比),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游离型脂肪酸7种,以亚油酸和9-十八碳烯酸为主的结合脂肪酸8种;(3)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刺梨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量效关系。当刺梨籽油的浓度为2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6.82%,也显现量效关系。因此,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食用油脂来深度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籽 结合型脂肪酸 游离型脂肪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刺梨籽中低极性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海燕 张旭 杨小生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1-93,共3页
利用GC/MS联用仪对刺梨籽乙醚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了31个成分并鉴定出了其中的25个化合物,占总提取的93.16%。其主要成分为香草醛(21.06%),苧烯(16.20%),(Z)-2-庚烯醛(7.95%),香草醇(7.45%),(E,E)-2,4-癸二烯醛(5.98%)。
关键词 刺梨籽 化学成份 化学分析
下载PDF
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筛查平台快速分析刺梨籽中化学成分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剑豪 杨天歌 +5 位作者 张娜 孙玉杰 曲玉霞 曹一佳 林宏英 陶欧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6,I0003,共12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 E)联用技术结合UNIFI筛查平台对刺梨籽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UPLC-Q-TOF-MS E技术采集刺梨籽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质谱数据,并通过UNIFI筛查平台结合各化合物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 E)联用技术结合UNIFI筛查平台对刺梨籽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UPLC-Q-TOF-MS E技术采集刺梨籽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质谱数据,并通过UNIFI筛查平台结合各化合物的相对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分子式、特征性碎片离子以及相关文献数据,共鉴定出刺梨籽提取物中的55种化合物,包括19种黄酮和36种三萜类化合物。该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刺梨籽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籽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 E) UNIFI 特征性碎片离子 化合物鉴定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分析超临界CO2萃取刺梨籽油的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3
7
作者 滕桂平 唐泽群 +1 位作者 田弋夫 余德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4期4631-4635,共5页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对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贵州产刺梨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刺梨籽油经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以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为参照,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量,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对...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对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贵州产刺梨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刺梨籽油经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以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为参照,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量,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刺梨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该刺梨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酸6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为主,这3种脂肪酸含量占比高达90.97%,其中n-6/n-3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3.1:1。结论刺梨籽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n-6/n-3脂肪酸比例合理、营养健康价值高的功能性油脂,研究结果可为刺梨资源高附加值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籽 超临界CO2 萃取 气相色谱法 脂肪酸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刺梨籽中15种微量元素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剑豪 杨天歌 +6 位作者 倪诗婷 曹一佳 曲玉霞 孙雨 刘润花 林宏英 陶欧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6期890-893,898,共5页
目的:建立使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刺梨籽中15种微量元素(Mg、Al、Mn、Fe、Cu、Zn、Cr、Ni、Mo、As、Cd、Sn、Hg、Pb、Bi)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使用微波消解法... 目的:建立使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刺梨籽中15种微量元素(Mg、Al、Mn、Fe、Cu、Zn、Cr、Ni、Mo、As、Cd、Sn、Hg、Pb、Bi)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使用微波消解法对刺梨籽样品粉末进行前处理;以Sc、Y、Rh、In、Re为内标,采用外标标准曲线法对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5种元素的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1,仪器检出限为0.0006~0.1513μg·kg^-1,精密度实验结果的RSD为0.50%~5.98%,加标回收率为87.81%~108.82%。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适用于测量刺梨籽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刺梨籽的产品开发及相关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籽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微量元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刺梨籽黄酮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美东 罗凯 黄秀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7-12,63,共7页
以恩施市野生刺梨籽为原料,借助超声波为辅助的提取方法,对野生刺梨的刺梨籽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刺梨籽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结果为: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v/v)81.36%,超声功率403.54 W,超声时... 以恩施市野生刺梨籽为原料,借助超声波为辅助的提取方法,对野生刺梨的刺梨籽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刺梨籽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结果为: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v/v)81.36%,超声功率403.54 W,超声时间55.76 min,液料比21.94∶1,响应面模型预测刺梨籽黄酮提取最大得率为82.27 mg/g.以优化后的提取条件进行黄酮提取验证,其得率为80.16 mg/g,与模型预测值的误差为2.56%.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刺梨籽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该试验结果为刺梨籽黄酮的提取以及黄酮的性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籽 超声辅助 黄酮 响应面 抗氧化
下载PDF
刺梨籽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涛 吉云 +3 位作者 阮培均 查钦 周丹 葛发欢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76-2878,共3页
目的:研究超临界CO_2提取刺梨籽油的最优工艺,并分析刺梨籽油的化学性质及成分。方法:以刺梨籽油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刺梨籽油的工艺参数,并利用GC-MS法对刺梨籽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超临界CO_... 目的:研究超临界CO_2提取刺梨籽油的最优工艺,并分析刺梨籽油的化学性质及成分。方法:以刺梨籽油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刺梨籽油的工艺参数,并利用GC-MS法对刺梨籽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刺梨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分离釜Ⅰ压力:9 MPa、分离釜Ⅰ温度:60℃、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40℃、萃取时间:90 min;此条件下刺梨籽油收率为5.00%,其化学指标符合食用油脂要求;GC-MS分析鉴定了17个化学成分,其主要为亚油酸(38.96%)、棕榈酸(21.21%)、硬脂酸(14.10%)、亚麻酸(10.91%)等。结论:该方法可行,工艺简单、安全环保、油品质好,为刺梨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籽 超临界CO2萃取 工艺优化 GC-MS分析
下载PDF
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
11
作者 纵丹 黄嘉城 +4 位作者 段晓盟 张晓琳 冯家玉 甘沛华 何承忠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目的】探讨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蔷薇属植物后期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了6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包括无籽刺梨和其近缘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研究... 【目的】探讨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蔷薇属植物后期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了6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包括无籽刺梨和其近缘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研究,包括基因组结构、重复序列、高变区序列以及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6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呈环状四分体结构,其长度为156561~156749 bp,平均GC含量均为37.2%,且6种植物基因组的反向重复(inverted repeat,IR)区未表现出明显的扩张和收缩。在对蔷薇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时,筛选出了7个高变区序列,包括trnK-trnQ、psbM-trnY、ycf3-rps4、rps4-trnL、psbE-petG、rpl16 intron和ycf1。这些序列可作为候选标记,用于进一步研究蔷薇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同时,利用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重建了蔷薇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无籽刺梨和刺梨是独立的2个种类,其中无籽刺梨与贵州缫丝花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刺梨与单瓣缫丝花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之间叶绿体基因组结构高度相似,单拷贝区核苷酸多样性高于重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高变区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超声辅助碱法提取无籽刺梨结合多酚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2
作者 秦毅臻 何洋 +1 位作者 冯怡婷 范方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共9页
为探究无籽刺梨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应用及开发,以无籽刺梨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无籽刺梨结合多酚的提取工艺,以无籽刺梨游离多酚和V_(C)为对照,研究结合多酚对DPPH·、ABTS^(+)·、·OH的清除... 为探究无籽刺梨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应用及开发,以无籽刺梨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无籽刺梨结合多酚的提取工艺,以无籽刺梨游离多酚和V_(C)为对照,研究结合多酚对DPPH·、ABTS^(+)·、·OH的清除率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无籽刺梨结合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4 mL/g、碱液浓度8 mol/L、超声时间47 min、超声功率250 W,该条件下结合多酚提取量为135.73 mg GAE/g,与回归模型预测值(135.77 mg GAE/g)接近,模型拟合极好。所得结合多酚对DPPH·、ABTS^(+)·的IC_(50)值分别为0.0599、0.0121 mg/mL,显著(P<0.05)优于游离多酚(0.168、0.0395 mg/mL)。在浓度0.02~0.1 mg/mL范围内,结合多酚·OH清除能力较强,与V_(C)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多酚总还原力优于游离多酚,2种多酚的总还原力与溶液浓度呈线性依赖关系。提取的结合多酚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使用,为无籽刺梨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多酚 抗氧化活性 超声辅助碱法
下载PDF
无籽刺梨风味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何菲菲 梁克红 +1 位作者 王诗语 范龚健 《现代食品》 2024年第7期23-25,29,共4页
无籽刺梨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林源特色食用资源,含有独特的风味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如氨基酸、挥发性物质、有机酸、多酚、多糖和萜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赋予了无籽刺梨特有的风味,使其具有清除自由基、降血糖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本... 无籽刺梨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林源特色食用资源,含有独特的风味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如氨基酸、挥发性物质、有机酸、多酚、多糖和萜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赋予了无籽刺梨特有的风味,使其具有清除自由基、降血糖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无籽刺梨的风味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为无籽刺梨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成分 生物活性物质
下载PDF
刺梨与无籽刺梨果实中药化学成分及抗氧化物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兰兰 鲁敏 安华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目的】明确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与无籽刺梨(R.sterilis S.D.Shi)果实的次生代谢物中的中药化学成分及抗氧化物质并分析其间差异,促进刺梨与无籽刺梨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刺梨2... 【目的】明确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与无籽刺梨(R.sterilis S.D.Shi)果实的次生代谢物中的中药化学成分及抗氧化物质并分析其间差异,促进刺梨与无籽刺梨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刺梨2个基因型(Rr-3,Rr-5)及无籽刺梨(Rs)果实的次生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筛选鉴定并比较分析两类果实中的中药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代谢物差异。【结果】2类果实中共检测到12类530种次生代谢物,31种仅在刺梨中检测到,4种仅在无籽刺梨中检测到;其中118种代谢物属于TCMSP登记的中药化学成分,而145种物质与抗氧化能力显著相关。差异代谢物比较分析发现,Rr-3与Rs间有272种差异代谢物,Rr-5与Rs间有242种差异代谢物;两个刺梨基因型与Rs有171种共有差异代谢物,其中111种物质在刺梨果实中含量更高,包括31种中药化学成分和8种抗氧化物质;无籽刺梨中有53种物质含量更高,其中包含10种中药化学成分。进一步的果实抗氧化能力分析发现,刺梨果实的DPPH、ABTS及FRAP等3种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无籽刺梨。【结论】刺梨果实较无籽刺梨具更强的中药活性及抗氧化能力,从而具有更高的医药保健价值及功能食品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代谢物 中药化学成分 抗氧化物质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分析无籽刺梨挥发性成分及其呈香贡献 被引量:2
15
作者 莫皓然 黄名正 +6 位作者 张群 唐维媛 李婷婷 许存宾 刘晓柱 于志海 李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89-297,共9页
为全面剖析无籽刺梨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其呈香贡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液液萃取联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Liquid-Liquid Extraction-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LLE-SAFE)... 为全面剖析无籽刺梨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其呈香贡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液液萃取联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Liquid-Liquid Extraction-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LLE-SAFE),并结合气相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的挥发性成分,使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e Value,OAV)分析香气的贡献。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共鉴定出115种挥发性成分,HS-SPME检测到59种,LLE-SAFE检测到75种,其中,酯类为25种、醇类27种、醛类11种、酮类14种、酸类18种、萜烯类14种和其他类6种。两种提取方法对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效率有较大差异,HS-SPME对酯类(32.23%)和醛类(30.44%)的提取效率较高,LLE-SAFE对酸类(57.35%)和醇类(34.49%)的提取效率较高。香气活性值(OAV)分析表明,有30种挥发性成分对无籽刺梨的香气贡献较强,包括异戊醇、2-己烯醛、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醛和己酸等。本研究能够为揭示无籽刺梨香气轮廓其香气化学本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香气活性值 呈香贡献
下载PDF
无籽刺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硫酸酯化改性及性质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靖程 张传单 范方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5-261,共7页
以无籽刺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Rosa sterilis Soluble Dietary Fiber,RSDF)为原料,取代度为评价指标,对RSDF进行硫酸酯化改性(氨基磺酸-N,N二甲基甲酰胺法),制取硫酸酯化无籽刺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ulfated Soluble Dietary Fiber,SSDF)... 以无籽刺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Rosa sterilis Soluble Dietary Fiber,RSDF)为原料,取代度为评价指标,对RSDF进行硫酸酯化改性(氨基磺酸-N,N二甲基甲酰胺法),制取硫酸酯化无籽刺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ulfated Soluble Dietary Fiber,SSDF)。探究料液比(g/mL)、氨基磺酸比(g/g)、反应时间(min)以及反应温度(℃)对取代度影响,并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获取最佳酯化工艺,最后采用红外光谱与差示扫描量热对比分析RSDF与SSDF差异。结果表明,硫酸酯化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80 g/mL、氨基磺酸比1:4 g/g、反应时间195 min和反应温度80℃,此条件下SSDF的取代度为1.84±0.19。红外光谱表明经硫酸酯化改性后SSDF在1254 cm^(-1)与893 cm^(-1)处出现了硫酸酯化物的特征峰,表明硫酸酯化成功。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经改性后SSDF的熔融温度为140℃,热稳定性略低于RS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酯化 可溶性膳食纤维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无籽刺梨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特性
17
作者 毕会敏 杨宗玲 +1 位作者 范方宇 张学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1,共8页
该文以纳米SiO_(2)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无籽刺梨黄酮微胶囊。研究分析了纳米SiO_(2)添加量对微胶囊物理性质、黄酮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模拟释放能力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 该文以纳米SiO_(2)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无籽刺梨黄酮微胶囊。研究分析了纳米SiO_(2)添加量对微胶囊物理性质、黄酮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模拟释放能力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衍射光谱(X-ray diffraction,XRD)、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微胶囊进行表征。纳米SiO_(2)添加量为5%时,黄酮微胶囊的综合性能较好,包埋率为95.44%,水分含量为4.55%,熔融温度为120.7℃。纳米SiO_(2)的加入和微胶囊化不影响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还原性。纳米SiO_(2)的加入对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没有影响,但在肠道中可起到缓释作用。XRD、FTIR、SEM分析表明,纳米SiO_(2)可强化芯材的包埋效果、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大豆分离蛋白 黄酮 微胶囊
下载PDF
微波辅助水解-DNFB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刺梨和无籽刺梨中氨基酸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素娟 张源和 +1 位作者 黄财顺 陆璐璐 《天津药学》 2023年第6期10-15,共6页
目的:建立微波辅助水解-DNFB柱前衍生化-HPLC法对刺梨和无籽刺梨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A:50 mmol/L乙酸钠缓冲溶液,含1%(V/V)N,N-二甲基甲酰胺,pH 6.8;B:50... 目的:建立微波辅助水解-DNFB柱前衍生化-HPLC法对刺梨和无籽刺梨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A:50 mmol/L乙酸钠缓冲溶液,含1%(V/V)N,N-二甲基甲酰胺,pH 6.8;B:50%乙腈水溶液(V/V);流速1.0 ml/min,柱温37℃,进样体积5μl,波长360 nm。结果:18种氨基酸在0~500μ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4~0.9999)。精密度RSD为0.3%~1.5%,重复性RSD为0.7%~2.7%。各氨基酸回收率为81.8%~114.4%。刺梨和无籽刺梨样品中检出并定量了16种氨基酸,含量较高的有Ile、Arg、Glu、Pro、Asp、Trp、Ser、Ala等。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刺梨和无籽刺梨中氨基酸的定量分析。刺梨和无籽刺梨中氨基酸含量高,且蛋白质接近理想蛋白质的标准,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微波辅助水解 柱前衍生 HPLC
下载PDF
无籽刺梨纳米纤维特性及其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胡文瑾 陈相雨 +2 位作者 孙雪 毕会敏 范方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0,共6页
该文以无籽刺梨果渣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无籽刺梨纳米纤维(Rosa sterilis cellulose-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RSC-NCC),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 该文以无籽刺梨果渣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无籽刺梨纳米纤维(Rosa sterilis cellulose-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RSC-NCC),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等技术研究RSC-NCC性质。同时,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成膜基材,研究了RSC-NCC对SPI膜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DSC、FTIR、XRD分析了RSC-NCC/SPI膜的微结构。结果表明,RSC-NCC直径约10 nm,长约500 nm,保留了纤维素的基本化学结构,结晶度较高,熔融温度100℃。RSC-NCC使SPI膜的透水透气性降低,机械性能增强;通过SEM、DSC、FTIR和XRD分析发现,RSC-NCC和SPI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复合膜结构致密性提高,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渣 纳米纤维素 大豆分离蛋白 复合膜
下载PDF
无籽刺梨果实生长发育的解剖结构观察
20
作者 杜倩 李昌颖 +3 位作者 宋贞富 钟思玲 周奎 文晓鹏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177,182,共8页
以贵州省普定县的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果实为材料,对果实发育进程中的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进行测定和观察,旨在为揭示无籽刺梨果实发育的机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子房壁直接发育而成的果皮特化为3个组织层,即外果皮、中果皮... 以贵州省普定县的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果实为材料,对果实发育进程中的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进行测定和观察,旨在为揭示无籽刺梨果实发育的机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子房壁直接发育而成的果皮特化为3个组织层,即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果实生长发育为双S型,可分为4个阶段,即S1快速生长阶段、S2缓慢生长阶段、S3快速生长阶段和S4缓慢生长阶段。在S1阶段,果实细胞经历快速分裂,维管束木质化程度低,韧皮部比较发达,部分薄壁细胞中储存淀粉粒,未观察到石细胞;在S2阶段,细胞再次分裂,维管束部分木质化,石细胞出现,此阶段含大量淀粉粒;在S3阶段,细胞膨大,维管束发达,石细胞含量增多,淀粉粒减少;在S4阶段,细胞间隙变大,维管束可见度降低,淀粉粒完全消失,石细胞含量降低,果实达到生理成熟。未授粉的胚珠发育中止,导致种子败育。败育种子未观察到胚和胚乳,且种皮以内的内部系统皱缩且胚柄系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发育 种子 形态结构 细胞学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