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侵入式脑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网状meta分析
1
作者 黄木兰 王丽萍 +1 位作者 胡柯嘉 贺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91,共8页
目的探索非侵入式脑刺激措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的有效性。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5个数据库中关于经颅磁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3种非侵入式脑刺激干预措施治疗帕金森病且结... 目的探索非侵入式脑刺激措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的有效性。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5个数据库中关于经颅磁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3种非侵入式脑刺激干预措施治疗帕金森病且结局指标包括执行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3种非侵入式脑刺激干预措施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疗效,使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贝叶斯可信区间(CrI)汇总结果,通过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对各干预措施的疗效进行排序。结果共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09例帕金森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执行功能有显著改善效果(SMD=0.16,95%CrI 0.01~0.32)。各干预措施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排序为经颅磁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照(SUCRA分别为0.72、0.61、0.41、0.25),经颅磁刺激最有可能是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结论目前的有限证据显示,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执行功能有直接的改善效果。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影响,上述结论需进行更进一步的高质量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执行功能 非侵入刺激 经颅磁刺激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频率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促进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
2
作者 白黎峰 张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827-183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反馈式呼吸电刺激对促进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4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反馈式呼吸电刺激对促进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4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10 Hz频率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观察组接受30 Hz反馈式呼吸电刺激。对比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6MWD)、膈肌活动度[平静呼吸时膈肌活动度(QDM)、用力呼吸膈肌活动度(FDM)]、呼吸肌功能[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RC)、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_(1)、FVC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D较对照组长(P<0.05)。干预后,观察组QDM、FDM活动度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MEP、MIP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MRC、SGRQ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频率反馈式呼吸电刺激应用于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中,可加快患者康复,改善肺功能、膈肌活动度和呼吸肌功能,可提高运动耐力,减轻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反馈呼吸电刺激
下载PDF
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丁真奇 张喜贵 沙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20-124,119,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废用性骨质疏松山羊模型,观察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4月龄山羊18只,随机分组:①对照组,②废用组,③治疗组。废用组和治疗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治疗组术后运用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进行治... 目的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废用性骨质疏松山羊模型,观察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4月龄山羊18只,随机分组:①对照组,②废用组,③治疗组。废用组和治疗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治疗组术后运用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进行治疗,叩击力为100N,频率为3Hz。每天3次,每次60min,每次间隔3h。治疗2~4个月后分别检测和分析山羊右侧胫骨骨密度、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同对照组和治疗组相比,废用组胫骨的骨密度值及生物力学性能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也有差别(P<0.05)。表现为:对照组>治疗组>废用组。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HE染色见废用组骨小梁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减少、变细。Masson染色结果表明废用组骨基质矿化不良,骨基质中矿物成分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减少。结论切除山羊一侧坐骨神经可以建立起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对废用性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叩击骨应力刺激 骨质疏松 废用
下载PDF
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安静 白玉龙 +7 位作者 胡永善 吴毅 姜鹭春 李丽 路微波 徐一鸣 朱秉 田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信号组)、传统低频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低频组)、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组(简称肌电组)以及无电刺激治疗...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信号组)、传统低频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低频组)、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组(简称肌电组)以及无电刺激治疗组。入组后,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的康复治疗。此外,各电刺激组患者予以相应的电刺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0天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功能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两项评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0天时,各组上肢运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恢复,但肌电组、低频组、信号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电刺激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0天后,肌电组、信号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和FCA评分与无电刺激组、低频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信号组与肌电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号式功能电刺激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FCA恢复的效果近似于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但好于国产低频电刺激和无电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脑卒中 信号功能性电刺激 运动功能 功能独立性
下载PDF
不同频率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老年综合性卒中单元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冬艳 何志杰 +1 位作者 贾杰 吴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4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综合性卒中单元偏瘫老年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综合卒中单元偏瘫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100 Hz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组设定为A组,50 Hz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组设定为B组,无电刺激组设定为C...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综合性卒中单元偏瘫老年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综合卒中单元偏瘫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100 Hz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组设定为A组,50 Hz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组设定为B组,无电刺激组设定为C组.所有老年患者均接受规范化康复治疗,分别在人组时、治疗10次后,评价他们的肌力水平(徒手肌力评定即MM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即MBI)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定即FM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治疗后的MMT、MBI、FMA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A、B组MMT值有高于C组的趋势.治疗后A、B、C组MBI值无明显差异.3组治疗后的FMA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100 Hz和50 Hz的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卒中单元偏瘫老年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显著疗效,不同频率电刺激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疗效优于无电刺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信号功能性电刺激 卒中单元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安静 李丽 +7 位作者 白玉龙 胡永善 吴毅 姜鹭春 路微波 徐一鸣 朱秉 田威 《中国康复》 2011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4例,分为A组8例、B组8例、C组7例及D组11例,分别配合给予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国产低频电刺激、肌电反馈电刺激及操作同A组,但无电刺激输出。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4例,分为A组8例、B组8例、C组7例及D组11例,分别配合给予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国产低频电刺激、肌电反馈电刺激及操作同A组,但无电刺激输出。于治疗前、治疗后20d时用简易精神评定量表(MMSE)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的认知部分对各组患者进行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经过20d的治疗,A、C组FCA认知部分和MMSE评分与治疗前及B、D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A组与C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间差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与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均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情绪障碍,提高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脑卒中 信号功能性电刺激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微机式磁刺激系统的设计仿真与建模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小默 林家瑞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6年第5期503-506,523,共5页
磁刺激技术作为医学康复一种非侵入式的诊疗技术,是当前该领域国际范围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所用的磁刺激仪存在两大问题:①磁线圈聚焦性较差;②系统能耗较大。刺激阈值所需要的能耗大,由此仪器产热并造成刺激有效性降低。本文... 磁刺激技术作为医学康复一种非侵入式的诊疗技术,是当前该领域国际范围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所用的磁刺激仪存在两大问题:①磁线圈聚焦性较差;②系统能耗较大。刺激阈值所需要的能耗大,由此仪器产热并造成刺激有效性降低。本文在近几年磁刺激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对磁刺激系统的重要模块进行了仿真,其中包括主电路与微机控制电路的仿真,并对磁刺激线圈磁场进行建模研究,为日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微机刺激 计算机仿真 刺激线圈磁场
下载PDF
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与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项蓉 陈勇 +1 位作者 江玉娟 代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BFES)在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67例可完成部分主动运动的一侧肢体瘫痪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2例行BFES治疗;B组22例行... 目的探讨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BFES)在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67例可完成部分主动运动的一侧肢体瘫痪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2例行BFES治疗;B组22例行单纯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C组23例行常规康复治疗,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功能性MRI脑区激活度检查。结果 1治疗4周后,A组和B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A组和B组脑功能的重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ES较单纯FES及常规康复治疗更有利于脑梗死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脑功能的重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洁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实施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其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实...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实施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其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和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实施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呼吸刺激 主动循环呼吸训练 肺癌 肺功能 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双重刺激式吞咽管理对脑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影响
10
作者 李丹岑 胡玲红 张立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0-22,共3页
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训练后吞咽障碍恢复程度及院内肺部感染率与以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到的80个笔划。根据饮食管理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提供常规交换管理,而观察组在常规管... 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训练后吞咽障碍恢复程度及院内肺部感染率与以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到的80个笔划。根据饮食管理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提供常规交换管理,而观察组在常规管理中提供双刺激吞咽管理。结果 观察组吞咽困难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通过生活质量(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护理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双刺激吞咽管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吸入和食管反流现象,进而减少脑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刺激式 吞咽管理 脑卒中 院内感染
下载PDF
注射式神经刺激器及其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效龙 汤秣雄 于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9,共5页
介绍了首个注射式神经刺激器(InNS)BION的原型机及其改进型AMF-BION和ABC-BION,以及BION对偏头痛、尿失禁和急性缺血性中风等疾病的临床试验情况及其治疗效果。探讨了制约InNS发展的关键技术,如InNS微创植入、InNS中半导体材料生物相容... 介绍了首个注射式神经刺激器(InNS)BION的原型机及其改进型AMF-BION和ABC-BION,以及BION对偏头痛、尿失禁和急性缺血性中风等疾病的临床试验情况及其治疗效果。探讨了制约InNS发展的关键技术,如InNS微创植入、InNS中半导体材料生物相容性、InNS的供电方法及微型电池,柔性InNS和无线闭环InNS(WC-InNS)的实现方法等。展望了柔性、内置可充电微型电池的WC-InNS是未来InNS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神经刺激 临床试验 生物相容性 柔性神经刺激 无线闭环神经刺激
下载PDF
阶梯式定点穴位电刺激治疗酒精依赖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解昌国 陈桂玲 +8 位作者 潘玉风 潘玉印 王艳华 许承文 王文安 曹长水 孙衍贵 田文荣 马艾琴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307-307,共1页
关键词 阶梯定点穴位电刺激 酒精依赖 精神卫生 精神障碍
下载PDF
阶梯式定点穴位电刺激治疗酒精依赖副反应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13
作者 杨凤莲 满孝勤 亓桂香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年第10期1803-1804,共2页
[目的 ]观察阶梯式定点穴位电刺激在治疗酒精依赖过程中的副反应并探讨其护理对策。 [方法 ]观察组 3 0例酒精依赖病人采用Dx—Ⅱa型电波治疗仪对同侧合谷、神门穴行电刺激治疗 ,并结合闻酒。对照组 3 2例采用阿普唑仑治疗。治疗后第 2... [目的 ]观察阶梯式定点穴位电刺激在治疗酒精依赖过程中的副反应并探讨其护理对策。 [方法 ]观察组 3 0例酒精依赖病人采用Dx—Ⅱa型电波治疗仪对同侧合谷、神门穴行电刺激治疗 ,并结合闻酒。对照组 3 2例采用阿普唑仑治疗。治疗后第 2周末、第 4周末用TESS(副反应量表 )量表各评定 1次治疗副反应。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安全管理。 [结果 ]阶梯式定点穴位电刺激后行为毒性和心血管系统副反应明显 ,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情感抑郁、失眠 ,给予针对性护理后不良反应基本消失 ,两组在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精心护理可减少阶梯式定点穴位电刺激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定点穴位电刺激 酒精依赖 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肺癌术后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龚健 张婉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20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肺癌术后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7例择期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反馈式呼... 目的探讨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肺癌术后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7例择期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和肺部并发症的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最大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实施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可有效恢复和增强肺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呼吸刺激 主动循环呼吸训练 肺癌 手术治疗 肺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俞丹 刘茗 +1 位作者 方晓明 史彩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RESTB)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吸氧、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RESTB)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吸氧、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RESTB,持续12周。干预前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FEV/FVC]、呼吸肌功能指标[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平静呼吸膈肌活动度(QDM)、用力呼吸膈肌活动度(FDM)、膈肌厚度分数(DTF)、呼吸困难量表(MRC)评分、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心理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干预前后,2组患者FVC、FEV、FEV/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IP、MEP、QDM、FDM、DTF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RC评分、SGRQ评分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D长于干预前,且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RESTB应用于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训练中,可改善呼吸肌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睡眠质量,改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康复 反馈呼吸电刺激训练
下载PDF
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娜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联合采取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与减重步行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减重步行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反馈式电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 目的:探讨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联合采取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与减重步行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减重步行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反馈式电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均较低,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AC、FMA、BI评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随访三个月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取减重步行训练联合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加以应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反馈刺激 减重步行训练 效果
下载PDF
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在偏瘫肢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阳 邱圣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5期243-246,共4页
目的分析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在偏瘫肢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 目的分析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在偏瘫肢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量表以及Barthel指数来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在偏瘫肢体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刺激 偏瘫肢体 应用效果 康复质量
下载PDF
反复促通疗法联合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文 郭川 +3 位作者 徐胜 卞海波 王彤 朱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48-553,571,共7页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疗法联合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治疗对亚急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卒中偏瘫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疗法联合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治疗对亚急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卒中偏瘫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3例入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下肢反复促通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反复促通疗法治疗的同时给予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测试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和伸膝位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AROM),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4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因3例病情变化转院,使得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共40例患者入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iEMG、A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50(6.50,16.00)分比11.00(8.25,15.75)分、5.50(2.00,13.50)分比3.50(2.00,14.00)分、17.85(14.10,20.39)V·s比18.25(11.83,20.38)V·s、0.00°(0.00°,0.00°)比0.00°(0.00°,0.00°),均P>0.05]。治疗3周后,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iEMG、AROM治疗组分别为23.00(21.25,25.00)分、37.50(27.00,42.00)分、62.00(54.65,64.88)V·s、5.00°(5.00°,10.00°),对照组分别为20.00(16.50,21.75)分、31.50(20.00,36.75)分、43.20(27.51,50.59)V·s、2.50°(0.00°,5.00°),2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iEMG、A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反复促通疗法联合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亚急性期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反复促通疗法 肌电反馈助力电刺激 偏瘫 表面肌电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保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入院后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动力髋螺钉(DHS)... 目的探讨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入院后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动力髋螺钉(DHS)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组在术后1周即给予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康复处理,不给予叩击式骨应力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骨钙素水平、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5.7%,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57.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骨钙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前两组骨钙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治疗能提高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叩击骨应力刺激 骨钙素
下载PDF
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应用于肺癌术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杨莉 丁倩 何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6期2876-2878,共3页
目的:探讨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肺癌术后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126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63例接受主动循环呼吸训练,研究组63例结合反馈式呼吸刺激训练,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 目的:探讨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肺癌术后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126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63例接受主动循环呼吸训练,研究组63例结合反馈式呼吸刺激训练,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VC max、FVC、FEV 1、PEF、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RR、CD8^(+)、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通过增加膈肌的收缩促进气体的交换来改善肺癌患者的肺功能,调节细胞的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呼吸刺激 主动循环呼吸训练 肺癌 肺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