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波长、刺激时长和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趋光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彤彤 李梦瑶 +3 位作者 杨小凡 范凡 苑士涛 魏国树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0-1276,共7页
为揭示天敌昆虫趋光性中光源因子与虫源因子的作用,采用室内多向行为选择方法研究光波长、刺激时长和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趋光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65~630 nm波长范围内,光波长对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的... 为揭示天敌昆虫趋光性中光源因子与虫源因子的作用,采用室内多向行为选择方法研究光波长、刺激时长和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趋光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65~630 nm波长范围内,光波长对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的趋光性有显著影响,其对365 nm处紫外光的趋光率最高,为27.90%;对625~630 nm处红光的趋光率最低,为6.50%。在120 min范围内,光刺激时长对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的趋光性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与光波长有关。利用紫外光刺激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5 min时的趋光率(41.07%)显著高于其它刺激时长处理,且其它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光刺激时长的增加,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对紫外光、蓝光短波长的趋光率降低,对红光和黑暗处理的趋光率增加。在紫外光、蓝光、绿光及橙光处理下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有显著影响,雌性单性种群偏嗜紫外光和绿光;雄性单性种群偏嗜绿光和橙光;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偏嗜紫外光、蓝光和橙光。表明光波长是龟纹瓢虫趋光性的核心诱因,性别结构及光刺激时长具有重要的协同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趋光性 波长 刺激时长 性别结构 天敌
原文传递
持续高频刺激改变短刺激产生的神经网络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文杰 封洲燕 +1 位作者 邱晨 马维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69-775,共7页
不同时长的电脉冲高频刺激(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S)对于脑神经系统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数秒时长的短促HFS可通过"点燃"效应制作动物癫痫模型,也可以产生长时间保持的突触可塑性变化,而数分钟以上的长时HFS却可以安... 不同时长的电脉冲高频刺激(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S)对于脑神经系统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数秒时长的短促HFS可通过"点燃"效应制作动物癫痫模型,也可以产生长时间保持的突触可塑性变化,而数分钟以上的长时HFS却可以安全地用于临床的深部脑刺激,治疗多种脑疾病.因此推测,持续的HFS可以改变短促刺激产生的效应.为了验证此推测,在大鼠海马CA1区的输入轴突纤维Schaffer侧支上,分别施加5 s和2 min两种时长的100 Hz HFS,并监测刺激结束后下游神经元群体对于单脉冲测试的响应电位,即群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结果显示,5 s短HFS结束时会紧跟后放电痫样活动,并且,从测试脉冲诱发的PS幅值和潜伏期可见,短HFS诱导的兴奋性增强可以维持数十分钟.反之,2 min的长HFS结束时紧随之后的是数十秒无发放活动的静息期,而且,PS在数分钟内即恢复到HFS前的基线水平.这些结果表明,长时HFS的后期刺激可以改变前期短促刺激对于下游神经网络的作用,即消除短刺激可能产生的长时程兴奋效应.此发现对于深入了解高频刺激的作用机制、促进深部脑刺激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刺激 海马CA1区 刺激时长 神经网络 可塑性
下载PDF
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玉洁 王克柱 +7 位作者 董黎明 姜宁 范琳犀 张宏霞 吕静薇 陈善广 刘新民 王琼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4,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光刺激、刺激时长及昼/夜训练三种因素对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影响,为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方法学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分为三批实验:实验一,选择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3组,红光刺激组、黄光刺激组、蓝光刺激组;实验二,选...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光刺激、刺激时长及昼/夜训练三种因素对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影响,为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方法学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分为三批实验:实验一,选择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3组,红光刺激组、黄光刺激组、蓝光刺激组;实验二,选择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3组,灯亮持续10 s组、灯亮持续30 s组、灯亮持续60 s组;实验三,选择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白天组(白天9:00训练)和夜晚组(晚上21:00训练)。所有实验动物均进行奖励性条件反射训练,统计正确鼻触次数、错误鼻触次数、鼻触正确率等指标。结果实验一:三组大鼠的正确鼻触次数、错误鼻触次数、运动路程、平均速度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二:与灯亮10 s组相比,灯亮30 s组和灯亮60s组的正确鼻触次数显著升高(P<0.05);与灯亮10 s组比,灯亮30 s组在训练的第13天和第14天时的鼻触正确率显著增高(P<0.001)。实验三:两组大鼠的正确鼻触次数和鼻触正确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奖励性条件反射中,红、黄、蓝光刺激所起到的奖励预测作用相似。同样的灯光刺激时,刺激时间的长短对其学习成绩有影响,适当延长灯光刺激时间有利于大鼠条件反射的形成。昼/夜训练对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的获得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刺激时长 昼/夜训练 奖励性条件反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