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纯度卵泡刺激素效价及相关指标的检测
1
作者 刘志勇 李杰 +2 位作者 朱月华 曾英 龚雁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检测高纯度卵泡刺激素 (FSH)产品中黄体生成素 (LH) ,卵泡刺激素 (FSH)的生物活性以及异常毒性、热原的方法。方法 用幼大鼠精囊和卵巢增重法对高纯度卵泡刺激素 (FSH)产品进行测定 ,用小鼠和兔进行异常毒性 ,热原检测。结果... 目的 探讨检测高纯度卵泡刺激素 (FSH)产品中黄体生成素 (LH) ,卵泡刺激素 (FSH)的生物活性以及异常毒性、热原的方法。方法 用幼大鼠精囊和卵巢增重法对高纯度卵泡刺激素 (FSH)产品进行测定 ,用小鼠和兔进行异常毒性 ,热原检测。结果 FSH含量为 2 37.6 1IU/mg ,LH含量为 1.0 5mg ,其FSH/LH的比值大于 6 0∶1,小鼠给药 4 8h后存活 ,家兔热原总升温为 0 .15 ,总降温为 0。结论 本法符合英国药典 98版的要求 ;对该制剂的异常毒性和热原同时符合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度卵泡刺激 效价检测 异常毒性 热原
下载PDF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肤色色度的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林仲贤 孙秀如 +1 位作者 纪桂萍 彭瑞祥 《心理学报》 1981年第1期58-63,共6页
采用色差测色计对548名3—17岁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脸颊部肤色色度测定,分别测出X、Y、Z三刺激值及x、y色度坐标。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平均肤色色度值为x=0,3828,y=0.3454;反射率为26.02%;主波长为590.2nm;刺激纯度(Pe)为2... 采用色差测色计对548名3—17岁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脸颊部肤色色度测定,分别测出X、Y、Z三刺激值及x、y色度坐标。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平均肤色色度值为x=0,3828,y=0.3454;反射率为26.02%;主波长为590.2nm;刺激纯度(Pe)为27.4%。女性的反射率略高于男性,反射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的趋势。男性的肤色刺激纯度则略高于女性,饱和度随着年龄增长而有逐步增大的趋势。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结果和成年人的比较,反射率较之成年人高3%左右,饱和度则低4%左右,主波长则较长约0.9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和青少年 反射率 刺激纯度 色度值 主波长 成年人 刺激 饱和度 色度坐标 年龄增长
下载PDF
中国新生儿到三岁幼儿肤色色度的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仲贤 张增慧 孙秀如 《心理学报》 1981年第3期305-310,共6页
采用一台302D型测色色差计对我国508名从新生儿到三岁幼儿(男性250人,女性258人)的肤色色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新生儿期(出生1—14天)的肤色色度与婴儿期(2月—12月)及先学龄前期(1—3岁)有着明显不同,新生儿的肤色更偏于黄红,平均... 采用一台302D型测色色差计对我国508名从新生儿到三岁幼儿(男性250人,女性258人)的肤色色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新生儿期(出生1—14天)的肤色色度与婴儿期(2月—12月)及先学龄前期(1—3岁)有着明显不同,新生儿的肤色更偏于黄红,平均主波长为587.6nm;反射率为25.4%,明显较之其它年龄阶段为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肤色逐渐增加黄的成分,反射率也逐渐增高,到2—3岁阶段达到最高峰,平均反射率为32.1%。刺激纯度(饱和度)在新生儿期(1—14天)为30.4%,较之其它年龄阶段为高,但从婴儿期(2—12月)开始则明显下降,而从先学龄前期(1—3岁)又逐渐回升增高。这种情况可能代表我国黄色人种儿童肤色发展变化的一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生儿 幼儿 色度 学龄前期 平均反射率 年龄阶段 新生儿期 刺激纯度 婴儿期 黄色人种
下载PDF
八三玉的色度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颖 潘兆橹 +3 位作者 熊宁 杨翔 宋功保 陈延芳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八三玉是我国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品玉石 :主要成分是硬玉 ,其次有少量辉石族矿物和闪石族矿物 ;显微结构以粒状镶嵌变晶结构为主 ;颜色与翡翠十分相似 ,而实质上又有差异。本文对八三玉的透明度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色度学研究。半定量计算... 八三玉是我国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品玉石 :主要成分是硬玉 ,其次有少量辉石族矿物和闪石族矿物 ;显微结构以粒状镶嵌变晶结构为主 ;颜色与翡翠十分相似 ,而实质上又有差异。本文对八三玉的透明度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色度学研究。半定量计算分析认为 :八三玉为不透明 -半透明的玉石 ;主波长约 485nm ,刺激纯度 0 .38左右 ;颜色主要以反射光谱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三玉色度 反射光谱 刺激纯度 同色异谱
下载PDF
海南蓬莱蓝宝石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
5
作者 廖香俊 吴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51-52,共2页
我国东部及东南沿海广泛发育和分布着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新生代玄武岩。近年来在海南蓬莱、福建明溪、安徽、福建、吉林、河北、内蒙等地的玄武岩及其第四纪砂矿层中发现了蓝宝石矿床或矿点,其中海南蓝宝石矿发现较早,蓝宝石储量较大,并... 我国东部及东南沿海广泛发育和分布着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新生代玄武岩。近年来在海南蓬莱、福建明溪、安徽、福建、吉林、河北、内蒙等地的玄武岩及其第四纪砂矿层中发现了蓝宝石矿床或矿点,其中海南蓝宝石矿发现较早,蓝宝石储量较大,并伴生有宝石级的红宝石和红锆石,是我国较为重要的蓝宝石矿床,该矿床具有开发价值的蓝宝石主要赋存于第四纪残坡积和洪冲积层中。本文主要论述蓬莱蓝宝石矿中蓝宝石、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矿床 红宝石 宝石学特征 海南 蓬莱 化学成分 磁铁矿 气液包裹体 第四纪 刺激纯度
下载PDF
福特蒙、果纳芬和丽申宝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超促排卵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罗艳 胡蓉 +2 位作者 王飞苗 刘春莲 吴昕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讨福特蒙、果纳芬、丽申宝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中超促排卵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6个IVF/ICSI-ET周期的病例资料,分为福特蒙组58例、果纳芬组83例、丽申宝组185例。卵泡监测、取卵I、VF/ICSI-ET等均按本中心常规进行... 目的探讨福特蒙、果纳芬、丽申宝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中超促排卵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6个IVF/ICSI-ET周期的病例资料,分为福特蒙组58例、果纳芬组83例、丽申宝组185例。卵泡监测、取卵I、VF/ICSI-ET等均按本中心常规进行,观察三组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率及妊娠率。结果①三组患者年龄和不孕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福特蒙组不孕年限时间最短(4.05±3.76,P<0.05),三组获卵数、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三组患者按年龄分层,<35岁中福特蒙组冷冻胚胎率最高(P<0.05),年龄≥35岁中福特蒙组优质胚胎率最高(P<0.05)。③三组患者按长(短)方案分层,长方案中福特蒙组冷冻胚胎率最高(P<0.05),短方案中三组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使用果纳芬的患者卵子成熟率和受精率最高(P<0.05)。结论在治疗35岁以上IVF患者时,福特蒙可能更有优势,丽申宝更具有价格优势,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促排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基因重组卵泡刺激 纯度人源卵泡刺激 尿源性卵泡刺激
下载PDF
唾液酸对人卵泡刺激素生物活性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汪泓 王灿 +2 位作者 王自强 陈钢 邵泓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3-758,共6页
为了研究唾液酸对人卵泡刺激素(hFSH)生物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基于人卵巢颗粒样肿瘤细胞(KGN)的体外生物活性测定法和雌幼大鼠卵巢增重的体内生物活性测定法,测定经唾液酸酶酶切处理前后的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hFSH)和高纯度尿提取人卵... 为了研究唾液酸对人卵泡刺激素(hFSH)生物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基于人卵巢颗粒样肿瘤细胞(KGN)的体外生物活性测定法和雌幼大鼠卵巢增重的体内生物活性测定法,测定经唾液酸酶酶切处理前后的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hFSH)和高纯度尿提取人卵泡刺激素(uhFSH)的体外、体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经唾液酸酶酶切处理后的rhFSH和uhFSH体内生物活性均丧失,并且唾液酸含量与hFSH体外生物活性呈负相关。通过进一步研究唾液酸酶酶切前后hFSH刺激与转染卵泡刺激素受体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FSHR-CHO)中环磷酸腺苷(cAMP)生成量的关系,观察到唾液酸含量越低,cAMP生成量越高,为研究hFSH中唾液酸含量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 重组人卵泡刺激 纯度尿提取人卵泡刺激 体外生物活性 体内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药学角度探讨和分析不同来源卵泡刺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岳建宏 邢建峰 +2 位作者 田莉 官清 郭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4期2723-2726,共4页
目的:比较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及高纯度尿源性卵泡刺激素(HP-u FS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合临床表现从药学角度探讨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具IVF/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授精(ICSI)指诊并首次接受IVF/I... 目的:比较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及高纯度尿源性卵泡刺激素(HP-u FS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合临床表现从药学角度探讨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具IVF/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授精(ICSI)指诊并首次接受IVF/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235例,以给予的FSH药物种类不同分为2组:HP-u FSH组(n=135)和r-FSH组(n=100)。主要研究指标为出生率,次要研究指标为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着床率。结果:HP-u FSH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总量和FSH量均多于r-FSH组(P<0.01),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较r-FSH组少(P<0.01),受精率较r-FSH组低(P<0.05)。两组平均Gn刺激天数,妊娠结局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年龄<35岁和≥35岁分别进行分组发现,年龄<35岁患者中的HP-u FSH组较r-FSH组平均年龄更大,不孕年限更长,基础窦卵泡数(AFC)更少(P<0.01),≥35岁患者中的HP-u FSH组与r-FSH组的基本特征(年龄,不孕年限,AFC)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年龄<35岁或年龄≥35岁,HP-u FSH组的Gn量和FSH量较r-FSH组均更大,获卵数及可移植胚胎数更少(P<0.01)。结论:在IVF/ICSI周期治疗中,国产HP-u FSH与r-FSH进行COS具有等同的IVF临床妊娠率及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度尿源性卵泡刺激素(HP—uFSH) 基因重组FSH 控制性促排卵 药学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