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骨、摩骨、刺筋三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刘敬林 余庆阳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5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刺骨、摩骨、刺筋三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即刺骨组、摩骨组和刺筋组。三组患者分别用刺骨法、摩骨法和刺... 目的:研究刺骨、摩骨、刺筋三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即刺骨组、摩骨组和刺筋组。三组患者分别用刺骨法、摩骨法和刺筋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观察其治疗的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周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刺骨组和摩骨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3.33%,刺筋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3.17±0.34)、(3.02±0.67)、(3.03±0.77)分,三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33±1.69)、(9.37±1.65)、(9.93±1.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骨法、摩骨法、刺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均能够达到显著的效率,且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法 摩骨法 刺筋 膝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和脂肪填充对女性因气性坏疽导致臀骶部感染手术术后凹陷性瘢痕的美学矫正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学会 韦辉 +1 位作者 贺天遥 吕航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和脂肪填充对女性因气性坏疽导致臀骶部感染手术术后凹陷性瘢痕的美学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我院采用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和脂肪填充治疗的1例因气性坏疽导致臀骶部感染手术术后凹陷性瘢痕的女性患者的... 目的分析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和脂肪填充对女性因气性坏疽导致臀骶部感染手术术后凹陷性瘢痕的美学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我院采用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和脂肪填充治疗的1例因气性坏疽导致臀骶部感染手术术后凹陷性瘢痕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第一阶段自体脂肪移植瘢痕修复手术治疗+脂肪移植丰臀术后,臀区脂肪注射量为600 ml,其中双侧臀部各移植脂肪300 ml,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术后7 d~21个月随访期间,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再生效应逐渐显现,臀区碟状凹陷性瘢痕改善,臀区皮下组织缺损及其区域的低陷恢复正常,臀区轮廓外形恢复正常,臀区皮肤平整度提升。第二阶段自体脂肪移植瘢痕修复手术治疗+脂肪移植丰臀术后,臀区脂肪注射量为600 ml,其中双侧臀部各移植脂肪300 ml,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术后7 d~21个月随访期间,臀区线状增生性瘢痕改善,皮肤恢复平整度、柔软度、弹性进一步增强;臀型整体凸度提升,外观圆润丰满,腰臀比达到美学要求,腰臀腿美学轮廓线自然过渡衔接,臀区轮廓与整体形体轮廓协调美观。结论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结合脂肪填充治疗臀骶部感染手术术后瘢痕畸形,同时结合脂肪移植丰臀术、吸脂术可获得良好的美化效果,受术者满意度高;脂肪移植手术填充部位皮肤平整,外观自然,弹性好;原有皮肤瘢痕消退效果肯定,达到就诊者对美容的期望值,其成功的关键是彻底释放纤维化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 脂肪填充 气性坏疽 臀骶部感染 凹陷性瘢痕 美学矫正
下载PDF
颈横纹取穴结合刺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3
作者 谭伟智 鲁晶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38-0141,共4页
研究颈横纹取穴结合刺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法将2021年6月到12月60例入住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及骨四科的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电针疗法,治疗组采取颈横纹取穴结合刺筋法,对两组... 研究颈横纹取穴结合刺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法将2021年6月到12月60例入住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及骨四科的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电针疗法,治疗组采取颈横纹取穴结合刺筋法,对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治疗,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较对照组(8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型颈椎病通过颈横纹来做到更加简易、快速、有效的取穴是可行的,同时配合运用刺筋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横纹取穴 刺筋 电针疗法 VAS评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
4
作者 杨顺珍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就诊的上交叉综合征疼痛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双盲原则;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 目的:探究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就诊的上交叉综合征疼痛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双盲原则;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康复训练3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较对照组高,颈源性疼痛临床评估(CPC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肢体功能,促进颈椎功能障碍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触发点 康复训练 上交叉综合征 疼痛程度 颈椎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高增峰 袁海军 +4 位作者 蔡文超 李春英 陈斌 乔奇伟 杜海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腰背部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腰背部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压力疼痛感觉阈(PPDT)和压力疼痛耐受阈(PPT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背部疼痛可提高疗效和PPDT、PPTO,减轻疼痛、应激反应,改善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肌膜触发点针 靶点射频消融术 腰背部疼痛
下载PDF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疼痛综合症的疗效研究
6
作者 刘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05-0008,共4页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P)疗法近年来在痛经、腰椎疼痛等病症的治疗上得到了诸多应用。MTP疗法相较于传统的穴位针灸疗法而言是否具有优势,在一些常见的疼痛综合症(Pain Syndrome, PS)临床治疗上是否具有应用价...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P)疗法近年来在痛经、腰椎疼痛等病症的治疗上得到了诸多应用。MTP疗法相较于传统的穴位针灸疗法而言是否具有优势,在一些常见的疼痛综合症(Pain Syndrome, PS)临床治疗上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关注。本研究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的方式,选取了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Pain, TP)、腰椎疼痛(lumbar pain, LP)、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患者各30人,每1类病症均设置观察组15人、对照组15人。观察组适用MTP疗法,对照组适用传统穴位针灸疗法。通过疗效对比可以发现,MTP疗法具有显著的疼痛缓解作用,其疗效相较于传统针灸疗法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触发点 疼痛综合症 疗效研究
下载PDF
不同时机的维筋相交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郎显兵 谭曦 +3 位作者 黄翔 李佳 马晨阳 刘爔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6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维筋相交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样本,共94例。根据维筋相交针刺法不同介入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维筋相交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样本,共94例。根据维筋相交针刺法不同介入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在发病后10 d内给予维筋相交针刺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后10~30 d给予维筋相交针刺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口舌歪斜、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分别通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和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能力,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负性情绪和睡眠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和吞咽能力高于对照组,且SAS评分、SDS评分和PSQI评分更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维筋相交针刺法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交针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负性情绪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头部循经刮痧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研究
8
作者 孙莲雄 徐秋娥 +1 位作者 冯建伟 蒋仙庭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5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头部循经刮痧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紧张型头痛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2组均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加用头部循经刮痧治疗,观察组加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头... 目的:观察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头部循经刮痧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紧张型头痛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2组均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加用头部循经刮痧治疗,观察组加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头部循经刮痧。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2.92%(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头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缩短(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头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头部循经刮痧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张型头痛 膜触发点针 头部循经刮痧 视觉模拟评分法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下载PDF
经皮针刺筋膜切开自体脂肪移植术修复瘢痕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9
作者 崔璐 杨庆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916-920,共5页
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在创面修复、组织重塑和损伤后抑制病理性纤维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改善瘢痕组织挛缩、粘连和功能障碍方面已显示出巨大潜力。自体脂肪的应用能够改善瘢痕范围、颜色和柔韧性,是治疗创伤、放疗和手术瘢痕的... 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在创面修复、组织重塑和损伤后抑制病理性纤维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改善瘢痕组织挛缩、粘连和功能障碍方面已显示出巨大潜力。自体脂肪的应用能够改善瘢痕范围、颜色和柔韧性,是治疗创伤、放疗和手术瘢痕的重要方法。经皮针刺筋膜切开自体脂肪移植术是通过锐针直接穿刺瘢痕及腱膜,松解纤维组织,使限制性瘢痕转化为可接受脂肪移植的疏松三维受体再生基质,能够简单安全地对成熟瘢痕的质地、外观、弹性等多种特性进行改善,或可替代皮瓣修复术成为修复广泛瘢痕的重要手段。该文综述了经皮针刺筋膜切开自体脂肪移植术在瘢痕矫正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这种应用了组织工程原理将瘢痕扩张为ADSCs移植的三维支架的方法,为临床提供了皮瓣修复瘢痕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经皮针刺筋膜切开自体脂肪移植 脂肪来源干细胞 瘢痕
原文传递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症状性二分髌骨病例报道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雪莲 黄蕤 +2 位作者 吴宗辉 姚颖 何沁雨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本研究以1例症状性二分髌骨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有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腔积液等临床表现。本研究利用肌筋膜触发点原理,采用直接针刺膝关节周围的肌筋膜触发点,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右膝膝关节活动度(ROM)、... 本研究以1例症状性二分髌骨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有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腔积液等临床表现。本研究利用肌筋膜触发点原理,采用直接针刺膝关节周围的肌筋膜触发点,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右膝膝关节活动度(ROM)、髌中点围度、髌上5 cm围度等情况。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下降;髌中点围度、髌上5 cm围度减小;右膝ROM增加。这提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可应用于症状性二分髌骨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触发点 症状性二分髌骨 病例报道
下载PDF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技术联合替扎尼定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春兰 黄振会 +2 位作者 孔方方 李秋英 彭化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675-1678,1684,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技术联合替扎尼定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替扎尼定,每天3次,第1周每次1 mg,第2周开...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技术联合替扎尼定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替扎尼定,每天3次,第1周每次1 mg,第2周开始每次2 mg,连续治疗4周。同时,给予颈椎操训练,指导患者平时保持良好坐位姿势。观察组在口服替扎尼定、颈椎操训练基础上给予颈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变化,以及总有效率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2、4周VAS、颈椎ROM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周VAS、颈椎ROM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技术联合口服替扎尼定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操作技术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触发点 替扎尼定 联合治疗 颈源性头痛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FAC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春节 刘继红 +2 位作者 张玲俐 唐爱群 童燕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步态时空参数、FAC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及患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及患侧摆动相分别为(1.24±0.06)步/s、(0.45±0.04)m、(0.37±0.05)s、(0.66±0.05)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1.15±0.06)步/s、(0.39±0.05)m、(0.31±0.06)s、(0.55±0.0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FAC评分为(4.31±0.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65±0.55)分],CSI评分为(6.55±1.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7±2.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肌张力,有利于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型足下垂 功能性电 膜疼痛触发点针疗法 步态稳定性
下载PDF
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李琴 汪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有效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应用维筋相交针刺法,2组分别针刺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下... 目的探讨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有效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应用维筋相交针刺法,2组分别针刺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评分(BBS)及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MAS),以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活动、平衡能力及下肢痉挛的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BBS评分及MA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及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A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能降低患者下肢的痉挛程度、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交针 中风后偏瘫 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刺筋刺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炳国 戴丽娟 王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6,共2页
刺筋刺骨法是依据病变部位而实施深浅不同的刺法。病位有皮、脉、肉、筋、骨之不同,针刺深浅亦当有别,笔者采用刺筋刺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针灸... 刺筋刺骨法是依据病变部位而实施深浅不同的刺法。病位有皮、脉、肉、筋、骨之不同,针刺深浅亦当有别,笔者采用刺筋刺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2~75岁,平均(58±10)岁;病程1~24个月,平均(6.8±5.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法 刺筋 骨法
原文传递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康复对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影响
15
作者 邵鸽 陈俊峰 赵倩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中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患者行临床对照研究,共72例,以抽签法为随机分组工具,形成对照组(n=36例,行常规疼痛康复)、观察... 目的分析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中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患者行临床对照研究,共72例,以抽签法为随机分组工具,形成对照组(n=36例,行常规疼痛康复)、观察组(n=36例,行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康复),采取麦吉尔疼痛问卷表(MPQ)利用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评估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疼痛康复治疗对于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患者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降低痛感、改善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 膜触发点 疼痛康复
下载PDF
针刺穴位与筋膜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体外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玮 郑志忠 +3 位作者 赵福建 张铭 赵丽云 郭顺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00-2405,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与筋膜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体外机制。方法: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12周组、肝纤维化模型20周组、针刺穴位组和针刺筋膜组。采用HE染色和Mallory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石蜡切片标本,制备各组血清并检...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与筋膜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体外机制。方法: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12周组、肝纤维化模型20周组、针刺穴位组和针刺筋膜组。采用HE染色和Mallory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石蜡切片标本,制备各组血清并检测血清中的血清甘油三酯(TG)、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验证模型是否造模成功,针刺穴位组和针刺筋膜组是否有效,同时制备各组大鼠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干预,以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作为检测指标,采用免疫组化、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增殖是否具有影响。结果:HE染色和Mallory染色及血清学指标显示,造模12周后,大鼠肝脏出现了明显的纤维化和肝细胞的脂肪变,模型组血清中TG、HA、LN、PC-Ⅲ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造模20周后,大鼠肝脏出现一定程度自愈,但效果明显差于两个治疗组。免疫组化法、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显示正常对照组血清干预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白蛋白表达,20周模型组、针刺穴位组和针刺筋膜组干预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有白蛋白表达。结论:正常对照组血清不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而20周模型组、针刺穴位组和针刺筋膜组大鼠血清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这提示损伤及治疗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穴位 刺筋
下载PDF
筋针经筋平刺法在面瘫病急性期中的应用
17
作者 吴绪海 杨民燕 +1 位作者 杨银凯 王海琴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7期3461-3464,共4页
目的论述筋针经筋平刺法,为其在面瘫病急性期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以指导临床。方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从面瘫病的病因、病机、临床分期及治疗研究概况等方面,探讨针灸治疗在面瘫病急性期中应用的合理性,同时结合筋针经筋平刺法的... 目的论述筋针经筋平刺法,为其在面瘫病急性期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以指导临床。方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从面瘫病的病因、病机、临床分期及治疗研究概况等方面,探讨针灸治疗在面瘫病急性期中应用的合理性,同时结合筋针经筋平刺法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方法,分析其在面瘫病急性期的应用。结果筋针经筋平刺法运用筋针疗法理论,在面部相应的经络循行筋经上,进行筋穴平刺、无感得气,可以达到以知为数般的疗效。结论筋针经筋平刺法在面瘫病急性期中的应用中具有有效性,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针疗法 针经
下载PDF
“理筋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祥芳 乔波 +1 位作者 商艳慧 胡晓瑜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7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理筋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新的取穴点与针刺手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 目的:观察“理筋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新的取穴点与针刺手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理筋刺法治疗,每周两次,共3周;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治疗,每周5次,共3周;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指导。以VAS评分、WOMAC评分、临床疗效为观察指标。观察治疗1次后VAS评分;治疗两周、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和WOMAC量表评分;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OMAC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试验组WOMAC总分评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积分、僵直积分的改善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100%(30/30),对照组总有效率86.7%(26/3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刺法”可减少患者针刺治疗次数、缩短疗程和节省患者治疗时间,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针刺对大鼠局部筋膜和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P38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姜雪梅 原林 +5 位作者 张学全 杨春 黄泳 戴景兴 吴金鹏 余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3-976,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拉伸大鼠皮下筋膜对局部筋膜和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筋膜结缔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每组5只,针刺后三里组和针刺非穴位...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拉伸大鼠皮下筋膜对局部筋膜和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筋膜结缔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每组5只,针刺后三里组和针刺非穴位组进行手针捻转,拉伸刺激组进行拉伸刺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筋膜和脊髓组织中细胞信号蛋白的变化;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拉伸刺激组局部皮下筋膜形态学变化。结果:组织学改变:拉伸刺激组皮下筋膜的纤维以拉伸点为中心呈向心性分布,单位面积内细胞密度增大,细胞骨架和胞核重构成"扁梭形"。细胞信号蛋白变化:针刺组筋膜结缔组织ERK1/2和P38MAPK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加,但以非穴组增加显著;ERK1/2与P38MAPK在脊髓中的表达位置由胞质转向胞核,ERK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38MAPK的表达有所增加。结论:针刺对局部浅筋膜的ERK1/2和P38有上调作用,但与脊髓中的信号蛋白增加幅度并不完全一致,提示筋膜结缔组织支架可能在微观的信号转导层面对局部细胞分化与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膜/针 信号转导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 穴位/非穴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点刺筋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箱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5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点刺筋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点刺筋结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疗程均为3周。评估2组临...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点刺筋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点刺筋结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疗程均为3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以及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的恢复情况(Lk SS)和生活质量(AIMS2-SF)的改善情况,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3)及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0%,对照组为85. 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Lk SS、AIMS2-SF评分及MMP-9、MMP-3、IL-1、TNF-α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温针灸联合点刺筋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刺筋结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