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0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策略探究
1
作者 王平 满方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2期129-131,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面临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文化环境变迁、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外来文化冲击严重等困境...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面临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文化环境变迁、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外来文化冲击严重等困境。并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支持机制;加强文化环境适应与融合,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升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加强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等发展策略,以期为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 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实践与价值转化——以彝族(撒尼)刺绣为研究个案
2
作者 杨红 所揽月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9-59,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中国为保护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存续和活力,先后实施了生产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举措,与联合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中国为保护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存续和活力,先后实施了生产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举措,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实施业务指南中“包容性经济发展”取向一致。基于保护公约中“可持续实践”视角,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撒尼)刺绣为研究个案,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梳理该项目面临的市场范围缩窄、质量参差不齐等生存困境,探究彝族(撒尼)刺绣在当代开展可持续实践和价值转化的多元路径,从而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实践与价值转化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物质文化遗产 撒尼刺绣 可持续实践 价值转化
下载PDF
哈尼《四季生产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小和及其徒李有亮访谈
3
作者 于敏 《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151-158,I0003,共9页
传承人简介朱小和,男,哈尼族,1940年9月出生,云南红河州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人。朱小和没有受过学校教育,靠口传心授学习和传承哈尼哈吧。他是哈尼哈吧(古歌)最著名的歌手,目前整理出版的哈尼古歌作品几乎都由他演唱,如《哈尼族古歌》... 传承人简介朱小和,男,哈尼族,1940年9月出生,云南红河州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人。朱小和没有受过学校教育,靠口传心授学习和传承哈尼哈吧。他是哈尼哈吧(古歌)最著名的歌手,目前整理出版的哈尼古歌作品几乎都由他演唱,如《哈尼族古歌》《哈尼阿培聪坡坡》《窝果策尼果》等。《四季生产调》属于哈尼哈吧的一个篇章,是朱小和演唱的众多哈尼古歌之一。2007年6月,朱小和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季生产调》的代表性传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传承人 哈尼族 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元阳县 云南红河州 古歌 国家级 攀枝花
下载PDF
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药炮制技艺术语英译研究
4
作者 赵永红 万莉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0期0014-0017,共4页
基于中医药学名词英译的核心原则,本文以“以源语为导向”,从文化背景、目的语内涵两个方面,对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药炮制术语英译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推荐英译词,以期促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基于中医药学名词英译的核心原则,本文以“以源语为导向”,从文化背景、目的语内涵两个方面,对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药炮制术语英译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推荐英译词,以期促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药炮制术语英译的规范,进而促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涉及的中医药术语英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中药炮制技艺术语 英译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研究
5
作者 刘艳华 田华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传播学理论进行梳理,针对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翻译原则和策略。发现遵循文化交流互通原则采用增译法翻译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专有名词,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照顾译语受众的接受...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传播学理论进行梳理,针对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翻译原则和策略。发现遵循文化交流互通原则采用增译法翻译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专有名词,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照顾译语受众的接受能力;遵循译语受众原则对地方性和口语化的词汇采用意译法可增强译本的可接受性,采用改译法将流散型的汉语句子改译为句式严谨的英语句子,符合译语受众的期待。结果表明:传播学对指导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民间文学物质文化遗产 翻译
下载PDF
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省“南皮落子”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姗姗 郝晓蔚 赵淑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南皮落子”具有“文武兼备”的舞蹈风格、地方特色歌曲和伴奏、丰富的表演形式等特点,是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文献和馆藏南皮地方资料,梳理了“南皮落子”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分析了以政府主导的非... “南皮落子”具有“文武兼备”的舞蹈风格、地方特色歌曲和伴奏、丰富的表演形式等特点,是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文献和馆藏南皮地方资料,梳理了“南皮落子”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分析了以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实施状况及面临的多元文化冲击、传承人年龄老化和新曲目编创缺乏等问题。从主动融入国家地区发展战略和寻求多传播途径等方面,提出完善数字化资源、健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强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等具体举措,为新时期“南皮落子”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物质文化遗产 “南皮落子” 传承 保护 发展策略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7
作者 朱少锋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2期72-75,112,共5页
了解长三角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对其持续性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使用核密度估计法及最邻近点指数法,辅以数学统计方法对长三角地区一至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得出结论:(1)整体分布... 了解长三角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对其持续性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使用核密度估计法及最邻近点指数法,辅以数学统计方法对长三角地区一至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得出结论:(1)整体分布具有较强离散性和随机性,但各省市分布呈现高度集聚化特征,形成“三高两次多弱”的空间格局;(2)不同省市具有不同类型非遗的分布特征,其中以浙江省最为丰富,安徽省较为单一;(3)一至五批非遗以抛物线形式开始下降,应将更多力量投入已申遗项目的可持续性维护。最后对长三角区域巩固非遗优势、加强空间联系及再开发优化资源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长三角
下载PDF
源自佛教的“咣咣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落子研究进展
8
作者 贾力娜 李玉洁 《剧影月报》 2024年第3期75-76,51,共3页
山东落子,这一源自山东省的民间曲艺,亦被称为莲花落或莲花乐。其历史可追溯至佛教法事活动,初为僧侣化缘时所唱的曲子,用于宣扬佛教教义及表达对人们的感谢。早在隋末唐初的《续高僧传》中,即有“落花”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落子经... 山东落子,这一源自山东省的民间曲艺,亦被称为莲花落或莲花乐。其历史可追溯至佛教法事活动,初为僧侣化缘时所唱的曲子,用于宣扬佛教教义及表达对人们的感谢。早在隋末唐初的《续高僧传》中,即有“落花”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落子经历了演变。宋代《罗野录》中,落子逐渐成为穷苦百姓乞讨生活的技艺,并在民间广泛传播。到了元明时期,莲花落成为其正式名称,被众多地方戏曲采纳,传播更为广泛。清代,莲花落从乞丐乞讨转变为艺人的专业演唱,众多知名的落子艺人涌现,形成“南口”“北口”“东口”三大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时期 莲花落 民间曲艺 落子 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隋末唐初 佛教教义 三大流派
下载PDF
关于加强辽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与传播的对策建议
9
作者 王文彬 《辽宁经济》 2024年第4期56-58,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观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着国家层面的认可,是对外展现地域文化、民族性格、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本文针对辽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与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观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着国家层面的认可,是对外展现地域文化、民族性格、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本文针对辽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与传播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问题,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对外传播主体;拓宽非遗译介渠道,建设非遗对外传播多模态资源库;加强专业化的非遗对外译介与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非遗对外传播的差异化战略;凝聚学界共识,为改变非遗对外译介与传播现状提供智力支持等对策建议,以期改进辽宁国家级非遗的对外译介与传播现状,助力提升辽宁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对外译介与传播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
10
作者 林春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71-76,共6页
潮州铁枝木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地域艺术特色和表演形式,传统的潮州铁枝木偶工艺由大吴泥塑、潮绣、潮州木雕这些传统手工艺构成,这些传统手工艺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潮州... 潮州铁枝木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地域艺术特色和表演形式,传统的潮州铁枝木偶工艺由大吴泥塑、潮绣、潮州木雕这些传统手工艺构成,这些传统手工艺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潮州铁枝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之高。然而,由于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导致潮州铁枝木偶戏市场萎靡和从业人员减少,目前国家和社会的扶持并未逆转这种态势,该传统技艺面临着消亡的困境,挽救该濒临失传的技艺已迫在眉睫。因此,该文从潮州铁枝木偶戏宣传推广及适应现代化两方面探讨其传承与创新的可能性,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铁枝木偶戏 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制作工艺 文化价值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探索——以陕西省为例
11
作者 蒋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9期113-115,共3页
陕西省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民间体育运动及各种节日庆典活动承载了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蕴含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传统体育也面临着传承... 陕西省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民间体育运动及各种节日庆典活动承载了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蕴含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传统体育也面临着传承断层、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以及青少年参与度低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探索有效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对于保护、活化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而言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于促进地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此,该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陕西省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所取得的成绩,提出具体的建议,为全国乃至全球同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路径探索
下载PDF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国家级非遗灯杆彩凤习俗为例
12
作者 陈琼华 江丹燕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3年第1期45-47,共3页
揭阳国家级非遗灯杆彩凤习俗,寄托了千百年来江氏族人慎终追远的情思,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灯杆彩凤这项民俗文化在传承中面临着活动间隔时间长、习俗意义被淡化,组织者老龄化、传承后继乏人等困境。为突破困境,揭阳当地... 揭阳国家级非遗灯杆彩凤习俗,寄托了千百年来江氏族人慎终追远的情思,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灯杆彩凤这项民俗文化在传承中面临着活动间隔时间长、习俗意义被淡化,组织者老龄化、传承后继乏人等困境。为突破困境,揭阳当地民俗文化保护者应加强常态化宣传与保护工作、重视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多举措拓展民俗文化生存空间,进而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民俗文化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被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阳 灯杆彩凤 民俗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艺术传播视域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子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在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宏观发展背景下,从音乐类非遗数字化的传播现状、公共文化空间的利用、基础教育“双减”政策下的传承机遇、音乐类非遗在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传承创新四个维度展开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策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在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宏观发展背景下,从音乐类非遗数字化的传播现状、公共文化空间的利用、基础教育“双减”政策下的传承机遇、音乐类非遗在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传承创新四个维度展开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策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的方法与路径中,正确把握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方向,重视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合理利用数字艺术创新传播手段十分必要。树立保护音乐类非遗“财产”的意识,不断关注艺术创新传播的接受、体验、互动与反馈,是不断调整创新传播策略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播 音乐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传播
下载PDF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承价值和创新价值,应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落脚点,使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为纽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承价值和创新价值,应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落脚点,使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为纽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为抓手,提升产品创意设计含量;以新的传播形式为着力点,赋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省 创新保护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甘肃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把元霄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144-146,共3页
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甘肃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与挑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甘肃刺绣作为中国西部独特的非遗代表,其数字化保护工作面临文化与技术融合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技术普及的地域差异及传统工艺与数字创新... 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甘肃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与挑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甘肃刺绣作为中国西部独特的非遗代表,其数字化保护工作面临文化与技术融合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技术普及的地域差异及传统工艺与数字创新的失衡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建议构建数字化档案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融合数字技术拓宽传承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刺绣 数字化保护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下消费者对中医药刺绣香囊的偏好研究
16
作者 童万菊 郑继来 +1 位作者 王紫鹃 王辰桦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47,共7页
将古法刺绣技艺与中医药相结合制作中医药刺绣香囊,弘扬中医药和古法刺绣国粹文化,探寻“康美”之道,以此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的融合。文章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消费者对中医药刺绣香囊的价值偏好。研究结... 将古法刺绣技艺与中医药相结合制作中医药刺绣香囊,弘扬中医药和古法刺绣国粹文化,探寻“康美”之道,以此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的融合。文章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消费者对中医药刺绣香囊的价值偏好。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刺绣香囊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及其蕴含的感官与药用价值,均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了利用新媒体营销,提高宣传力度;结合国潮文化,发展相关产业链;以及把控源头多方监管,健全产业体系等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香囊 物质文化遗产 营销推广 消费者偏好 刺绣工艺
下载PDF
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交融中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2
17
作者 覃代伦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刺绣艺术,代表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符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以汉族为主体的22大绣种,和以蒙...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刺绣艺术,代表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符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以汉族为主体的22大绣种,和以蒙古族、满族、黎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17大绣种,都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史典籍和实物互证,可以发现以汉族为主体的蜀绣、苏绣、湘绣和粤绣“四大名绣”与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黎绣、壮绣、蒙绣、堆绣、花毡等制作技艺等,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发展史上的交往、交流、交融。它们在当代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刺绣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幼儿美学化育: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园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18
作者 江文杰 《当代音乐》 2024年第2期25-27,共3页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对美感、美德、美意等美学的认知和认同,对幼儿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活动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创造和评价美,...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对美感、美德、美意等美学的认知和认同,对幼儿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活动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创造和评价美,可以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积极、多元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然而,当前幼儿园传统音乐教育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却存在沟壑。幼儿园以“对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的尊重和继承”以及“对幼儿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关注与满足”为出发点,通过欣赏、实践、对比、唱读等方式开展幼儿美学的化育,是实现传统音乐与幼儿生命成长有机融合的一种有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美学 传统音乐物质文化遗产 幼儿园教育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评价研究
19
作者 侯洁 古力哪尔·麦买提 《商业经济》 2024年第7期155-157,176,共4页
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趋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发展的关键文化资源,已经成长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要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占的比重极大。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 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趋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发展的关键文化资源,已经成长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要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占的比重极大。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评价及保护与开发现状作为切入点,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等多个角度对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价,并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开发音乐类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等促进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文旅融合 传统音乐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评价 对策
下载PDF
我国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20
作者 熊妮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7-36,共10页
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2006—2022年舞蹈类非遗研究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与聚类分析,并结合文献内容纵观舞蹈类非遗研究现状。研究发现,舞蹈类非遗研究呈萌芽期、上升期与稳定期三... 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2006—2022年舞蹈类非遗研究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与聚类分析,并结合文献内容纵观舞蹈类非遗研究现状。研究发现,舞蹈类非遗研究呈萌芽期、上升期与稳定期三个阶段,发文机构以舞蹈类高校以及二级舞蹈学院为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舞蹈类非遗的内涵、价值、传承、教学研究以及各种理论视角下的探索性运用研究。舞蹈类非遗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研究队伍的水平与合作亟待提升;缺少价值评估研究;尚未构建起传承体系;传承路径研究针对性不强;研究对象同质化严重,对知名度较低、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舞蹈类非遗研究不足;需要加强社会教学研究,推进跨学科运用与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CITESPACE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民间舞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