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际细菌在长刺蒺藜草氮素利用中的作用
1
作者 马涛 宋振 +5 位作者 付卫东 张岳 王忠辉 袁至立 王伊 张国良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目的】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在贫瘠土壤中能够快速生长和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本研究分析长刺蒺藜草入侵对土壤氮循环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揭示其入侵的微生态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S rRNA和nifH基因扩增子高... 【目的】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在贫瘠土壤中能够快速生长和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本研究分析长刺蒺藜草入侵对土壤氮循环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揭示其入侵的微生态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S rRNA和nifH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刺蒺藜草、披碱草、冰草、狗尾草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结果】长刺蒺藜草入侵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了水溶性氮和铵态氮的含量。根际土壤高通量分析结果表明:芽孢杆菌、蓝细菌、念珠藻、鱼腥藻、厚壁菌门在长刺蒺藜草固氮菌群落中有明显富集;长刺蒺藜草可能通过增加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蓝细菌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来提高其固氮能力,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硝化螺旋菌属和阿菲波菌属在长刺蒺藜草对氮素的利用过程中影响较小。【结论】长刺蒺藜草通过改变入侵地根际土壤细菌和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影响根际土壤的氮素环境,以利于自身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蒺藜 根际细菌 氮素利用机制 入侵
下载PDF
刺蒺藜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姚甜 郝梦超 +3 位作者 安超娜 陈亮 刘存芳 田光辉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刺蒺藜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刺蒺藜黄酮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和神经中枢等药理活性。综述刺蒺藜黄酮的提取方法及药理活性,为野生刺蒺藜资源在食品、药品、精细化工品等领域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刺蒺藜 黄酮 提取 药理活性
下载PDF
驱动长刺蒺藜草成功入侵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3
作者 李宇宇 吴德宝 +4 位作者 丛百明 刘庆岩 徐晓阳 郝丽芬 林克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74,共13页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外来入侵植物形成反馈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本土植物狗尾草根际土壤及无植物种植土壤为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外来入侵植物形成反馈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本土植物狗尾草根际土壤及无植物种植土壤为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差异,并探讨其入侵机制。结果表明,与本土植物狗尾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相比,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提高;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主要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分析表明,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Methylomirabilota是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FAPROTAX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细菌在光合营养作用、光能自养作用、氧性光能自养、蓝细菌等方面的功能类群均有较高的丰度。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Methylomirabilota是驱动长刺蒺藜草成功入侵的优势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蒺藜 入侵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防风与刺蒺藜的药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子珺 李庆生 +3 位作者 李云森 淤泽溥 袁嘉丽 李仪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37-739,共3页
目的 :研究防风与刺蒺藜单用及合用的药理作用。方法 :运用右旋糖酐及组胺造成搔痒模型 ,组胺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二甲基亚砜引起接触性荨麻疹 ,观察药物作用。结果 :防风、刺蒺藜、防刺合煎剂对外源性组胺和右旋糖酐诱导内源性组... 目的 :研究防风与刺蒺藜单用及合用的药理作用。方法 :运用右旋糖酐及组胺造成搔痒模型 ,组胺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二甲基亚砜引起接触性荨麻疹 ,观察药物作用。结果 :防风、刺蒺藜、防刺合煎剂对外源性组胺和右旋糖酐诱导内源性组胺动物搔痒模型均有显著的止痒作用 ,能明显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二甲基亚砜所致的豚鼠耳肿胀。结论 :防风、刺蒺藜、防刺合煎剂有抗过敏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刺蒺藜 止痒 抗过敏 小鼠 豚鼠
下载PDF
中药刺蒺藜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杰 陈海生 +2 位作者 徐一新 张卫东 刘文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1-222,共2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对刺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 ,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EI- MS,1 H- NMR,1 3C- NMR)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分别为 β-谷甾醇 (β- sitoste... 采用硅胶柱层析对刺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 ,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EI- MS,1 H- NMR,1 3C- NMR)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分别为 β-谷甾醇 (β- sitosterol, )、胡萝卜苷 (dancosterol, )、大黄素 (emodin, )、大黄素甲醚 (physcion, )、蒺藜酰胺 (terrestriamide, )、N-反式 -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 (N- trans- feruloyltyram ine, )和 N-反式 -对羟基苯乙基咖啡酰胺 (N- trans- caffeoyltyramine, )。其中化合物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蒺藜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咖啡酰胺
下载PDF
刺蒺藜提取物抗炎、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倪尉 周刚 +3 位作者 胡丽玲 田丹丽 姜晓茜 欧阳昌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78-2779,共2页
目的探讨刺蒺藜提取物抗炎、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方法将110只小鼠随机分组:对照组、刺蒺藜小剂量组、刺蒺藜大剂量组和耐缺氧实验(维拉帕米)阳性对照组、抗炎实验(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刺蒺藜小剂量组、刺蒺藜大剂量组和... 目的探讨刺蒺藜提取物抗炎、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方法将110只小鼠随机分组:对照组、刺蒺藜小剂量组、刺蒺藜大剂量组和耐缺氧实验(维拉帕米)阳性对照组、抗炎实验(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刺蒺藜小剂量组、刺蒺藜大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灌胃给药,维拉帕米组腹腔注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的方法,测定耳片的重量差;采用常压耐氧法记录小鼠耐缺氧时间;采用负重游泳的方法记录小鼠抗疲劳游泳的时间。结果刺蒺藜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延长缺氧情况下小鼠的存活时间及负重情况下小鼠的游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均显著性差异。结论刺蒺藜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蒺藜 抗炎 耐缺氧 抗疲劳 小鼠
下载PDF
刺蒺藜果实中两种甾体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金京玲 金哲洙 +5 位作者 任东鲜 朴惠善 金永日 徐雅娟 蔡利锋 徐东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0-91,共2页
采用层析分离技术 ,从刺蒺藜 Tribuls terrestris果实中分离出 2种甾体皂苷 ,利用各种光谱分析 ,鉴定为海柯皂苷元 3- O-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4) -β- D-吡喃半乳糖苷 ( )和海柯皂苷元 3- O-β- D-吡喃葡萄糖基(1→ 2 ) - [β- D-... 采用层析分离技术 ,从刺蒺藜 Tribuls terrestris果实中分离出 2种甾体皂苷 ,利用各种光谱分析 ,鉴定为海柯皂苷元 3- O-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4) -β- D-吡喃半乳糖苷 ( )和海柯皂苷元 3- O-β- D-吡喃葡萄糖基(1→ 2 ) - [β- D-吡喃木糖 (1→ 3) ]-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4) - β- D-吡喃半乳糖苷 ( )。化合物 为首次从刺蒺藜果实中分得 ,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蒺藜果实 甾体皂苷 海柯皂苷元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防风与刺蒺藜抗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子珺 李庆生 +2 位作者 李云森 淤泽溥 袁嘉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探讨防风、刺蒺藜单用及二药合用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同种PCA反应模型、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及Schu lz-Dale反应模型进行观察。结果:防风、刺蒺藜、防刺合煎剂均可明显抑制小鼠同种PCA,大鼠颅骨骨膜肥... 目的:探讨防风、刺蒺藜单用及二药合用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同种PCA反应模型、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及Schu lz-Dale反应模型进行观察。结果:防风、刺蒺藜、防刺合煎剂均可明显抑制小鼠同种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Schu lz-Dale反应。结论:防风、刺蔟藜、防刺合煎剂均有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防风与刺蔟藜合用的效应较单用为相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刺蒺藜 抗Ⅰ型变态反应
下载PDF
刺蒺藜果中一种新桂皮酰胺类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9
9
作者 任渝江 陈海生 +1 位作者 杨根金 主皓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4-206,共3页
从刺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果实中分得两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UV,IR,1HNMR,13CNMR,1H-13CCOSY和MS)解析。化合物I鉴定为N-对羟基苯乙酮基-3-甲氧基-4-... 从刺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果实中分得两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UV,IR,1HNMR,13CNMR,1H-13CCOSY和MS)解析。化合物I鉴定为N-对羟基苯乙酮基-3-甲氧基-4-羟基取代桂皮酰胺,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蒺藜酰胺(terrestriamide)。化合物II为8-甲基氢化茚酮-1,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蒺藜 蒺藜酰胺 甲基氢化茚酮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中药刺蒺藜对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的作用 被引量:42
10
作者 邓燕 杨柳 安胜利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刺蒺藜对酪氨酸酶和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以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刺蒺藜作用下黑素细胞的增殖情况,以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不同浓度刺蒺藜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 目的观察中药刺蒺藜对酪氨酸酶和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以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刺蒺藜作用下黑素细胞的增殖情况,以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不同浓度刺蒺藜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刺蒺藜对黑素细胞具有高浓度激活、低浓度抑制作用,在刺蒺藜浓度为0.5~2.0mg/m1时,其最佳激活浓度为1.5 mg/ml,最佳抑制浓度为0.5 mg/m1(P<0.05);(2)刺蒺藜对酪氨酸酶亦具有高浓度激活、低浓度抑制作用,在刺蒺藜浓度为1~100 mg/ml时,其最佳激活浓度为100mg/ml(P<0.05),最佳抑制浓度为10 mg/ml(P<0.05).结论刺蒺藜对酪氨酸酶和黑素细胞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 酪氨酸酶 剂量效应关系 刺蒺藜 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色素缺失性疾病
下载PDF
中药刺蒺藜对兔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廖明怡 黄丽娜 +1 位作者 曾平 刘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82-28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刺蒺藜对高眼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作用。方法:将1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高眼压组(B组)和高眼压治疗组(C组),以20g/L甲基纤维素前房注射建立B,C组兔慢性高眼压模型,C组予以每日静脉注射刺蒺藜针剂5... 目的:观察中药刺蒺藜对高眼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作用。方法:将1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高眼压组(B组)和高眼压治疗组(C组),以20g/L甲基纤维素前房注射建立B,C组兔慢性高眼压模型,C组予以每日静脉注射刺蒺藜针剂5mg/kg,连续用药30d后摘取眼球进行RGCs观察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测量。结果:造模后各组眼压均有升高,HE染色切片中C组RGCs变性程度及RNFL受损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中药刺蒺藜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高眼压状态下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蒺藜 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刺蒺藜对小鼠毛囊黑素细胞刺激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柳 路建伟 +1 位作者 安靓 姜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77-1779,共3页
目的观察刺蒺藜水提物对C57BL/6J小鼠毛囊黑素细胞刺激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刺蒺藜在毛囊休眠期黑素细胞活化、增殖及移行至表皮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离体实验中对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对黑素细胞有增殖作用及在临床应用中对白癜风有... 目的观察刺蒺藜水提物对C57BL/6J小鼠毛囊黑素细胞刺激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刺蒺藜在毛囊休眠期黑素细胞活化、增殖及移行至表皮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离体实验中对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对黑素细胞有增殖作用及在临床应用中对白癜风有治疗作用的中药刺蒺藜,用SPF级C57BL/6J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高剂量(相当于成人1g/(kg·d)刺蒺藜水提物灌服后小鼠毛囊黑素细胞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黑素细胞刺激素在试验组小鼠毛囊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75.00%,在对照组小鼠毛囊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18.7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剂量刺蒺藜水提物可以提高小鼠毛囊黑素细胞刺激素的表达水平,并可能通过上调毛囊黑素细胞刺激素表达这一途径来活化酪氨酸酶、促进毛囊休眠期黑素细胞的增殖、移行及黑素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蒺藜 黑素细胞刺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刺蒺藜苷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双宏 沈晓东 +2 位作者 胡随遇 杜建 谭春江 《中医药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刺蒺藜苷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慢性应激加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通过敞箱实验等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BrdU标记海马齿状回阳性细胞反映神经发生。结果:慢性应激... 目的:观察刺蒺藜苷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慢性应激加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通过敞箱实验等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BrdU标记海马齿状回阳性细胞反映神经发生。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体重增长缓慢(41.00±11.43g);蔗糖溶液消耗量减少(7.15±3.18g);敞箱实验中水平穿越格数(17.00±9.04格)、竖立次数(6.90±4.75次)、理毛时间有减少(4.56±1.71s),中央格停留时间(4.38±0.92s)、粪便粒数(9.34±3.01粒)均有增加。刺蒺藜苷和氟西汀可改善大鼠行为学变化,增加BrdU阳性细胞数(刺蒺藜苷1组10.23±3.81个;刺蒺藜苷2组10.92±2.16个;氟西汀组11.46±2.94个)。结论:刺蒺藜苷能明显改善抑郁动物的各项行为学指标,促进海马神经元发生,具有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抑郁模型 刺蒺藜 神经发生
下载PDF
刺蒺藜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永志 姜月华 +3 位作者 孟宪卿 吴波 杨传华 郭金昊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为刺蒺藜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通过古代本草著作和现代国内外文献研究对刺蒺藜在心血管方面近20年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阐释。结果经过大量文献研究证实刺蒺藜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心肌保护、降压降心率、抗... 目的为刺蒺藜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通过古代本草著作和现代国内外文献研究对刺蒺藜在心血管方面近20年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阐释。结果经过大量文献研究证实刺蒺藜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心肌保护、降压降心率、抗凝溶栓、抗动脉硬化、抗炎、调节糖脂代谢等作用。结论刺蒺藜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相应的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蒺藜 心血管疾病 蒺藜皂甙
下载PDF
HPLC-ELSD法测定刺蒺藜中甾体皂苷TTS-12含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宣伟东 陈海生 +1 位作者 谭兴起 徐从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223,共2页
目的:对刺蒺藜全草中的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半乳糖苷(TTS-12)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对刺蒺藜全草70%乙醇提取物经前处理后采用HPLC-ELSD... 目的:对刺蒺藜全草中的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半乳糖苷(TTS-12)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对刺蒺藜全草70%乙醇提取物经前处理后采用HPLC-ELSD法测定TTS-12含量。测定条件为C18柱(5 mm×250 mm,5μm),甲醇:水=90:10(V/V)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漂移管温度:40℃;气体(N2)压力:2×105Pa,进样量20μl。结果:线性范围为0.103 3-1.033 mg·ml-1,回归方程:lnc=0.669 0 lnA-3.058 1(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15%(n=6)、0.24%(n=9)、1.43%(n=6),加样回收率为95.07%,RSD为3.02%。刺蒺藜全草中TTS-12的平均含量为0.068 94%(质量百分数)。结论:该法为蒺藜中甾体皂苷TTS-12的含量测定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ELSD法 刺蒺藜 全草 甾体皂苷 含量测定 RSD TTS 进样量 平均 流动相
下载PDF
刺蒺藜多糖对遗传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启福 陈裕明 +2 位作者 王健梅 陈先辉 韩玉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27-429,共3页
实验结果证明,刺蒺藜多糖对小鼠无诱变作用,对环磷酰胺诱发的染色体和DNA损伤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关键词 刺蒺藜多糖 环磷酰胺 微核 遗传损伤 多糖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刺蒺藜皂苷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霄旸 李多伟 +2 位作者 令狐昱慰 张嘉 冯力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刺蒺藜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用3种方法提取刺蒺藜皂苷,用薄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料液比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皂苷得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1D3。... 目的研究刺蒺藜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用3种方法提取刺蒺藜皂苷,用薄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料液比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皂苷得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1D3。结论刺蒺藜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体积分数70%的乙醇,料液比1∶6,于80℃水浴中回流提取3次,每次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蒺藜皂苷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刺蒺藜血清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柳 谢家宝 +2 位作者 洪逊强 刘利利 马玲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刺蒺藜血清对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和NaOH裂解法检测细胞增殖及黑素含量。结果:刺蒺藜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含量具有低剂量... 目的:探讨刺蒺藜血清对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和NaOH裂解法检测细胞增殖及黑素含量。结果:刺蒺藜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含量具有低剂量(10g)抑制、高剂量(30g)促进作用(P<0.01),中剂量(20g)对细胞增殖及黑素含量的影响倾向于促进作用,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刺蒺藜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含量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具有低浓度抑制,高浓度激活的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蒺藜 含药血清 细胞增殖 黑素合成
下载PDF
复方刺蒺藜苷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NT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双宏 胡随瑜 +1 位作者 唐凤英 王勇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78-280,277,共4页
目的:观察刺蒺藜苷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NT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刺蒺藜苷组、氟西汀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通过敞箱实验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并运用... 目的:观察刺蒺藜苷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NT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刺蒺藜苷组、氟西汀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通过敞箱实验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并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探讨复方刺蒺藜苷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CNTF、CNT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敞箱实验中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理毛时间有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粪便粒数均有增加。刺蒺藜苷和氟西汀可改善大鼠行为学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复方刺蒺藜苷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NTF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数目增多,神经元平均灰度值降低。结论:刺蒺藜苷能明显改善抑郁动物的各项行为学指标,增加海马CNTF、CNTFmRNA的表达具有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刺蒺藜 慢性应激 抑郁模型
下载PDF
不同剂量刺蒺藜对小黑鼠毛囊黑皮素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柳 杨波涛 +1 位作者 路建伟 廖秋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刺蒺藜对C57BL/6 J小鼠毛囊黑皮素1受体(MC-1R)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刺蒺藜在毛囊黑素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C57BL/6 J小黑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用不同剂量中药刺蒺藜的水提物灌服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刺蒺藜对C57BL/6 J小鼠毛囊黑皮素1受体(MC-1R)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刺蒺藜在毛囊黑素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C57BL/6 J小黑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用不同剂量中药刺蒺藜的水提物灌服后小鼠皮肤中MC-1R水平的变化,以正常小黑鼠皮肤为对照。结果MC-1R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在各组皮片中均呈阳性表达,刺蒺藜用量越大表达越明显;MC-1R在各组皮片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皮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剂量刺蒺藜都能够有效上调MC-1R的表达,MC-1R在刺蒺藜作用下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扩增生物学效应的方式使黑素合成增强,从而起到调节黑素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皮素1受体 刺蒺藜 不同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