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血醒脑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VEGF、bFGF的影响
1
作者 龙海红 唐军 闫俊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831-834,共4页
目的观察刺血醒脑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VEGF、bFGF的影响,探讨此方案的临床价值及机理。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规范化西医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观察刺血醒脑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VEGF、bFGF的影响,探讨此方案的临床价值及机理。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规范化西医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刺血醒脑法。刺血的穴位为患侧的十宣穴、涌泉穴、少冲穴及百会穴,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14 d。在研究期间,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Barthel评分的改变情况,血清VEGF、bFGF数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病灶侧大脑中动脉Vd、Vs、Vm比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I和RI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两组降低程度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VEGF、bFG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血醒脑法可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血管新生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醒脑法 急性梗死 流动力学 VEGF BFGF
下载PDF
刺血醒脑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hs-CRP、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泽琴 米秀娟 +6 位作者 陶文强 舒建中 李陈渝 赵玉华 龚廷亮 罗文澜 唐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11期1970-1972,1979,共4页
目的观察刺血醒脑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指南规范化的西医治疗与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刺血醒脑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指南规范化的西医治疗与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血醒脑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hs-CRP、TNF-α水平,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ACI患者血清IL-1β、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刺血醒脑法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hs-CRP、TNF-α水平,抑制血管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刺血醒脑法
下载PDF
刺血醒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泽琴 傅泽锋 +6 位作者 米秀娟 陶文强 舒建中 李陈渝 龚廷亮 罗文澜 唐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4期648-651,共4页
目的评价刺血醒脑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指南规范化的西医治疗与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血醒脑法。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 目的评价刺血醒脑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指南规范化的西医治疗与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血醒脑法。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中医证候评分的不同,以及两组在治疗前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所产生的变化,并评价刺血醒脑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及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提高,FC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 <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CA评分提高更明显(P <0.05);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5);两组在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中,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刺血醒脑法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出现少数几例轻微头痛、恶心等不适。结论刺血醒脑法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指数,提高FCA评分,同时降低其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卒中 刺血醒脑法 中医疗 NIHSS评分
下载PDF
刺血醒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施方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34-36,共3页
观察刺血醒脑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影响效果。方法 将我院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刺血醒脑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 观察刺血醒脑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影响效果。方法 将我院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刺血醒脑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 对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上肢功能、下肢功能的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小(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上肢功能、下肢功能的评分均明显低(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发生率和对治疗方法满意度均明显更低(高),(P<0.05)。结论 刺血醒脑法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型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并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醒脑法 急性缺卒中 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