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白内障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100眼)合并高血压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50眼)。对照...目的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白内障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100眼)合并高血压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根据病情予以降压治疗及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血压、心率、镇痛与镇静评分以及手术配合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均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术中各时点MAP、HR及术后2 h H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及术后2hV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较术前无显著改变,且观察组术中各时点及术后2 h 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升高、前房出血、角膜水肿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前予以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可有助于维持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稳定,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调神活血止痛针刺法与卡马西平治疗丘脑痛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将11例确诊患者按最小不平衡指数法随机分为1组(先针刺治疗后西药治疗6例)和2组(先西药治疗后针刺治疗5例)。每种疗法疗程10天,两种方法间有10天洗脱...目的观察调神活血止痛针刺法与卡马西平治疗丘脑痛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将11例确诊患者按最小不平衡指数法随机分为1组(先针刺治疗后西药治疗6例)和2组(先西药治疗后针刺治疗5例)。每种疗法疗程10天,两种方法间有10天洗脱期,总疗程30天。进行统计分析时,针刺组和西药组均为11例。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Anderson Cancer Center)疼痛评估表(MD疼痛值)进行疗效评定,记录两组患者每天VAS和MD疼痛值,得到变化曲线。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和MD疼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疼痛曲线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针刺组变化趋势是一个平缓而稳定的下降过程;西药组则显示先有较大幅度下降,在经过一个平台期后又出现了相对大幅度的下降,呈梯形样走势。结论累计效应可能是针刺主要的镇痛作用;西药可能更主要是通过迅速起效而发挥作用的。展开更多
目的: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常规口服硝苯地平的基础上,观察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对80岁以上老年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神经肢体功能、血压负荷及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卒中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目的: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常规口服硝苯地平的基础上,观察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对80岁以上老年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神经肢体功能、血压负荷及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卒中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醒脑开窍针刺法加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为水沟,配以内关、三阴交穴,留针20 min,患侧上极泉、尺泽、委中穴,不留针。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口服30 mg,每日1次,共治疗6周。观察组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以人迎为主穴,配以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穴,采用严格的手法量学针刺,留针20 min。两种针刺方法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后,间隔2 d继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即6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血压、24 h血压负荷,观察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清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收缩压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I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醒脑开窍针刺结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的基础上,"活血散风针刺法"可以进一步改善神经及肢体功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清晨血压水平,特别是舒张压,明显改善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白内障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100眼)合并高血压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根据病情予以降压治疗及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血压、心率、镇痛与镇静评分以及手术配合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均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术中各时点MAP、HR及术后2 h H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及术后2hV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较术前无显著改变,且观察组术中各时点及术后2 h 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升高、前房出血、角膜水肿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前予以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可有助于维持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稳定,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文摘目的观察调神活血止痛针刺法与卡马西平治疗丘脑痛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将11例确诊患者按最小不平衡指数法随机分为1组(先针刺治疗后西药治疗6例)和2组(先西药治疗后针刺治疗5例)。每种疗法疗程10天,两种方法间有10天洗脱期,总疗程30天。进行统计分析时,针刺组和西药组均为11例。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Anderson Cancer Center)疼痛评估表(MD疼痛值)进行疗效评定,记录两组患者每天VAS和MD疼痛值,得到变化曲线。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和MD疼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疼痛曲线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针刺组变化趋势是一个平缓而稳定的下降过程;西药组则显示先有较大幅度下降,在经过一个平台期后又出现了相对大幅度的下降,呈梯形样走势。结论累计效应可能是针刺主要的镇痛作用;西药可能更主要是通过迅速起效而发挥作用的。
文摘目的: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常规口服硝苯地平的基础上,观察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对80岁以上老年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神经肢体功能、血压负荷及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卒中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醒脑开窍针刺法加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为水沟,配以内关、三阴交穴,留针20 min,患侧上极泉、尺泽、委中穴,不留针。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口服30 mg,每日1次,共治疗6周。观察组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以人迎为主穴,配以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穴,采用严格的手法量学针刺,留针20 min。两种针刺方法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后,间隔2 d继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即6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血压、24 h血压负荷,观察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清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收缩压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I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醒脑开窍针刺结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的基础上,"活血散风针刺法"可以进一步改善神经及肢体功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清晨血压水平,特别是舒张压,明显改善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