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贞卜人物与卜辞刻手的关系
1
作者 陈莹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1期272-274,303,共4页
甲骨文中,同一贞卜人物署名刻辞或字形多变,或布局不一,或风格迥异,甚至其署名在一版之内也常变换不同写法,董作宾将之解释为字形尚未固定或者书写随便不规则,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刻写时间错开而产生的差异性,其实,这些现象正说明了贞卜人... 甲骨文中,同一贞卜人物署名刻辞或字形多变,或布局不一,或风格迥异,甚至其署名在一版之内也常变换不同写法,董作宾将之解释为字形尚未固定或者书写随便不规则,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刻写时间错开而产生的差异性,其实,这些现象正说明了贞卜人物并不一定是卜辞刻手。从字形书体的层面,重新梳理刻手与贞卜人物的关系,并在文末提出每个贞卜人物名下有刻手若干人,每个刻手又服务于若干个贞卜人物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卜人物 刻手 字形 书体 甲骨文合集
下载PDF
论出组甲骨文贞人与刻手之间的关系
2
作者 韩智钧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11期88-89,共2页
甲骨文契刻风格面貌多变,董作宾从书风的角度将甲骨文分为五期,然五期书风并不能将各类甲骨风格细致描述。世人言甲骨文,或论卜辞,或释字,或探方国等,然对甲骨文之刻手所言甚少。正如摩崖石刻《石门颂》,对刻手为王戒一事尚未有定论。... 甲骨文契刻风格面貌多变,董作宾从书风的角度将甲骨文分为五期,然五期书风并不能将各类甲骨风格细致描述。世人言甲骨文,或论卜辞,或释字,或探方国等,然对甲骨文之刻手所言甚少。正如摩崖石刻《石门颂》,对刻手为王戒一事尚未有定论。隐藏于甲骨文的刻手亦与此有几分相似,虽有线索,却难以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贞人 刻手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刻手对碑刻异体字的影响
3
作者 吉士彪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4期96-96,共1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发生最剧烈变化的时期,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值得研究的时期,也是碑刻异体字大量涌现的时期。碑刻异体字的滥觞除了文字自身的演变以外,刻手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刻手 异体字
下载PDF
刻手在晚明的职能延续及新的契机
4
作者 常加 《艺术大观》 2019年第3期21-21,共1页
本文是以文字的发展历史进程为线索,试着挖掘传统刻手在文字不同时期中身份地位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首先,在文字不同发展时期,刻手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职能;其次,刻手与写手的联系也使传统墨迹与碑刻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另... 本文是以文字的发展历史进程为线索,试着挖掘传统刻手在文字不同时期中身份地位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首先,在文字不同发展时期,刻手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职能;其次,刻手与写手的联系也使传统墨迹与碑刻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另外,晚明文人篆刻的兴起不是一次偶然性的,它使得刻手与写手有了相同的自我审美追求的机会。而晚明时期作为一次刻手系统的华丽转身的契机,此次契机所引起墨迹书法与碑刻书法的重新定义与审视、判别,对清代碑学体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手 职能
下载PDF
刻手对书法作品的影响——以《太原段帖》为例
5
作者 张爱梅 《荣宝斋》 2023年第9期114-119,共6页
刻手的刊刻技艺对作品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太原段帖》刻本和墨迹相互对比佐证,从刻手对书法的热爱、刻手与书法家的交往、刻手的使命感、刻手的鉴赏能力四个方面,探寻刻手对书法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 刻手 墨迹 刻手帖的影响
原文传递
书法史视角下的四川安岳卧佛院唐代石窟刻经——以59窟《佛说报父母恩重经》为例
6
作者 龙红 郎昊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唐代伪经《佛说报父母恩重经》在四川安岳卧佛院第59号窟刊刻了两次,这一特殊现象同具体的经文内容、题记等供养人信息为人们了解唐代安岳及周边地区的信仰状况和研究佛法教义的传播形式提供了材料。比较分析两处刻经的不同形式和刻经... 唐代伪经《佛说报父母恩重经》在四川安岳卧佛院第59号窟刊刻了两次,这一特殊现象同具体的经文内容、题记等供养人信息为人们了解唐代安岳及周边地区的信仰状况和研究佛法教义的传播形式提供了材料。比较分析两处刻经的不同形式和刻经风格的差异有助于揭示刻经工作展开的具体情况,其中书刻水平较高的创造者留下了精美的书法遗迹。参考现存的敦煌写本,可见写与刻之间的区别,石刻本甚至可作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巴蜀唐代楷书作品。整个卧佛院刻经兼具重要的宗教历史、社会风俗和文化艺术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佛院 《佛说报父母恩重经》 刻手 楷书 书法史
下载PDF
汉代写、刻手间的关联 被引量:1
7
作者 冯立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96-99,共4页
两汉时期,作为书迹的汉简与作为石刻的汉碑,对于书法学习都有着深远意义,探寻其中的异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汉代书风的不同面貌之成因,也可以通过书迹与碑刻的双重学习体会汉代书法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 刻手 关联 差异
原文传递
“海西好”,抑或“东人姝”?——从《訄书原刻手写底本》论拉克伯里“西来说”之推演 被引量:1
8
作者 童嶺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3年第1期149-176,共28页
本文首先梳理章太炎《訄书》'初刻本'与'重订本'之外较少提及的《訄书原刻手写底本》(潘景郑氏原藏)之基本文献学信息。同时利用上述三种《訄书》的文字改动以及异同点的系谱,并结合《检论》等著作分析章太炎在清末民... 本文首先梳理章太炎《訄书》'初刻本'与'重订本'之外较少提及的《訄书原刻手写底本》(潘景郑氏原藏)之基本文献学信息。同时利用上述三种《訄书》的文字改动以及异同点的系谱,并结合《检论》等著作分析章太炎在清末民初对经今文'公羊学'、'西洋'和'日本'思想的三重焦虑感。这种焦虑感的表征之一即是对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中国人种'西来说'说的取舍态度,体现在《訄书原刻手写底本》等著作中的文字增删不单是回应强势的西洋话语,亦糅合了如何对待不可回避的'他者'(日本东洋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訄书原刻手写底本 章太炎 拉克伯里 中国人种西来说
原文传递
从“写手刻手论”的发展看自代书法审美观的变迁
9
作者 王伟林 《书法》 2001年第2期45-51,共7页
“写手刻手论”是清代碑学实践的必然结果和升华。近三百年来,书家们一方面得到碑学的滋养,关注碑派书法的审美特征;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充实写手刻手理论,以期借古开今,指导书法创作。纵观近三百年书法的发展,“写手刻手论”的演变分为三... “写手刻手论”是清代碑学实践的必然结果和升华。近三百年来,书家们一方面得到碑学的滋养,关注碑派书法的审美特征;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充实写手刻手理论,以期借古开今,指导书法创作。纵观近三百年书法的发展,“写手刻手论”的演变分为三个时期:草创时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手 书法 碑学 时期
原文传递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颖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7,共5页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由于时代、社会、文化教育及文字自身的原因,具有系统性与稳定性、简化便捷性、形体变异的多样性与理据性、加工性、文字偏旁的趋同性等五个方面的特征,认为时代因素、社会历史因素、文字自身因素、刻手载体等是其...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由于时代、社会、文化教育及文字自身的原因,具有系统性与稳定性、简化便捷性、形体变异的多样性与理据性、加工性、文字偏旁的趋同性等五个方面的特征,认为时代因素、社会历史因素、文字自身因素、刻手载体等是其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字 文字 偏旁 刻手
下载PDF
山东金乡鱼山刻石文字补论
11
作者 伊强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1期83-87,共5页
1980年发现的山东金乡鱼山刻石,现残存文字14行。第1行原释为“我”的字,释为“臧”字似更合适。第3行一般释为“疾设”的二字,可能是“疾誋”,即古书中的“嫉忌”。第7行的“犯磨”,“磨”当为“磿”的讹混字,“犯磨”可读作“犯罹”。... 1980年发现的山东金乡鱼山刻石,现残存文字14行。第1行原释为“我”的字,释为“臧”字似更合适。第3行一般释为“疾设”的二字,可能是“疾誋”,即古书中的“嫉忌”。第7行的“犯磨”,“磨”当为“磿”的讹混字,“犯磨”可读作“犯罹”。第11行原释“毛蚤”的字,当释为“手蚤”,即“手爪”之义。从文字内容看,此刻石文字与山东出土的几件文字较长的汉代墓葬题记有一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山 犯磿 文字考释
下载PDF
“千唐志斋”藏唐亡宫墓志书风探析
12
作者 刘家华 《唐代文学研究》 2018年第1期58-86,共29页
一、前言一般研究墓志皆以名家所制碑志为主,王元军《唐人书法与文化》①一书在《立体关照:书法多层面的透视》中,叙述唐亡宫墓志与民间碑版书法,特别提出被忽略的亡宫墓志.笔者认为,唐代这些不知名的书手、刻手镌刻的墓志书法风貌及其... 一、前言一般研究墓志皆以名家所制碑志为主,王元军《唐人书法与文化》①一书在《立体关照:书法多层面的透视》中,叙述唐亡宫墓志与民间碑版书法,特别提出被忽略的亡宫墓志.笔者认为,唐代这些不知名的书手、刻手镌刻的墓志书法风貌及其背后的书法教育养成过程,触及唐代的妇女书法与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唐志斋 墓志 刻手 教育养成 书法 唐代 文化氛围
下载PDF
宋版古书之鉴识
13
作者 向斯 《紫禁城》 200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位和流传至今的稀有决定了它的特历史时期产生的书籍。
关键词 鉴识 宋版书 天禄琳琅 古书 乾隆皇帝 宋本 朝宫 藏书家 写本 刻手
下载PDF
辽代石刻刻工身份简论
14
作者 刘元堂 《艺术品鉴》 2023年第2期42-51,共10页
通过对数量庞大的辽代房山石经及六百多件其它辽代碑刻的梳理,我们得以总结出辽代刻工的自身特点。从刻工身份看,辽代刻工主要分为两种:一为家族化倾向的俗家刻工,一为佛门中的石经僧,而二者之中又有书手兼刻工者。
关键词 家族化 石经僧
原文传递
谈水晶工艺品的设计手法——晶莹若冰 奇光异彩
15
作者 王敏 《上海工艺美术》 1995年第2期40-41,共2页
玻璃,这古老而美丽多姿的材料曾被称为“上帝赐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今天正从实用逐渐走向艺术创作。在现代生活中,玻璃为材质的艺术品日渐增多。晶质玻璃已形成一个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工艺装饰品门类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 水晶 工艺品 设计 晶质玻璃 小平面 刻手 反射面 工具 激光雕 面蚀
原文传递
甲骨文字体分析方法述略——兼谈引入书法学分析法的可能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健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X期177-179,共3页
甲骨文字体分类研究日趋精密,字体的分析方法主要以笔迹学和考古类型学为主。这些方法有助于把握客观的字体形态,却较易忽略刻手主观风格因素,因此有必要尝试引入书法学的分析方法。把反映书写者主观风格的书法学分析和体现文字客观形... 甲骨文字体分类研究日趋精密,字体的分析方法主要以笔迹学和考古类型学为主。这些方法有助于把握客观的字体形态,却较易忽略刻手主观风格因素,因此有必要尝试引入书法学的分析方法。把反映书写者主观风格的书法学分析和体现文字客观形态的笔迹学、类型学分析方式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推动甲骨文字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体 分类断代 书法学 刻手
原文传递
《鲜于璜碑》散论
17
作者 陶钧 《中国书法》 CSSCI 2020年第6期86-91,共6页
《鲜于璜碑》是晚近出土的汉代经典隶书碑刻,气格高古,内涵丰富.《鲜于璜碑》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及书法艺术价值都弥足珍贵.本文从《鲜于璜碑》形制和文字入手,探讨碑主人鲜于璜的世系,并对碑文中的相关内容予以考证辨析,最后从书艺... 《鲜于璜碑》是晚近出土的汉代经典隶书碑刻,气格高古,内涵丰富.《鲜于璜碑》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及书法艺术价值都弥足珍贵.本文从《鲜于璜碑》形制和文字入手,探讨碑主人鲜于璜的世系,并对碑文中的相关内容予以考证辨析,最后从书艺视角对此碑的风格、用笔、点画、章法等作以简要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于璜碑》 世系辨正 刻手 竖笔
原文传递
张存生作品选
18
《雕塑》 1998年第4期48-49,共2页
大型砖雕《红楼梦》作品,采用高浮雕、浮雕、线刻于一体的雕刻手法,现已完成“元妃省亲”等10个故事。作品总长30米,创作手法细腻,风格典雅。
关键词 作品选 创作 大型砖 高浮雕 《红楼梦》 元妃 已完成 BRICK 刻手 DREAM
原文传递
根雕《群仙乘龙》
19
作者 郭南凯 《上海工艺美术》 1999年第2期31-31,共1页
浦东新区在开发开放的短短几年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高楼林立的新区已耸立在世人面前。新区的成功还在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将传统工艺一直放在重要的地位,几年来征集民间艺术品已卓有成效,根雕“群仙乘龙”因此成为浦东民俗馆... 浦东新区在开发开放的短短几年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高楼林立的新区已耸立在世人面前。新区的成功还在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将传统工艺一直放在重要的地位,几年来征集民间艺术品已卓有成效,根雕“群仙乘龙”因此成为浦东民俗馆的镇馆之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雕 浦东新区 圆雕 民间艺术 开发开放 吉祥物 作品 传统工艺 刻手 高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