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坡刻符——远古的微笑
1
作者 王颖 刘晓玉 《纺织报告》 2024年第5期I0009-I0009,共1页
设计说明:半坡文化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设计旨在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半坡遗址刻符的神秘魅力,展现远古时期人类智慧与文明的微光。因此,本设计提取了... 设计说明:半坡文化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设计旨在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半坡遗址刻符的神秘魅力,展现远古时期人类智慧与文明的微光。因此,本设计提取了半坡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刻符作为符号元素,通过独特的色彩搭配、图形设计和文字处理,将远古文化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使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明 半坡文化 刻符 半坡遗址 远古文化 文字处理 色彩搭配 设计说明
下载PDF
商代文字来源缺失环节的域外觅踪——兼论三星堆器物刻符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71,共12页
距离商代文字年代较远的、象形程度不高的原始文字符号是汉字的远源;距离商代文字年代较近的、象形程度较高的各种原始文化符号是汉字的近源。但近源与商代文字之间还存在着缺失环节。有一定数量的中国文字符号曾经经过“南方丝绸之路... 距离商代文字年代较远的、象形程度不高的原始文字符号是汉字的远源;距离商代文字年代较近的、象形程度较高的各种原始文化符号是汉字的近源。但近源与商代文字之间还存在着缺失环节。有一定数量的中国文字符号曾经经过“南方丝绸之路”传播到印度河谷地带。这些保存于印度河谷文字中的中国文字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商代文字来源的缺失环节。而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上的刻符则是中国文字曾经传人印度河谷地带的有力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中国原始文化 印度河谷文字 商代文字 三星堆器物刻符
下载PDF
良渚文化玉器“立鸟”刻符比较研究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弛 《文物世界》 1998年第4期59-67,共9页
一迄今为止,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器刻符已被查知至少有21个,刻于12件玉器之上。其中除了一些在同一器上连续有规律地出现而具有装饰意味之外,更多的则是单个的符号。这些单个符号重复率最高而又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所谓“立鸟... 一迄今为止,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器刻符已被查知至少有21个,刻于12件玉器之上。其中除了一些在同一器上连续有规律地出现而具有装饰意味之外,更多的则是单个的符号。这些单个符号重复率最高而又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所谓“立鸟”刻符及其与之相关的刻符了。这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比较研究 刻符 图画文字 良渚玉器 阿兹特克 荷鲁斯 古埃及 山形
下载PDF
良渚文化玉器纹饰与刻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公维军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7-18,共2页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一朵奇葩,此时的玉器堪称精致和神圣。文章选取神徽、鸠山图以及蚩尤面等极具典型特征的纹饰刻符,意在透过它们剖析其中所承载的"事神致福"的文化内涵,进而探究良渚先民的原始信仰,以期对讨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一朵奇葩,此时的玉器堪称精致和神圣。文章选取神徽、鸠山图以及蚩尤面等极具典型特征的纹饰刻符,意在透过它们剖析其中所承载的"事神致福"的文化内涵,进而探究良渚先民的原始信仰,以期对讨论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玉器 纹饰 刻符 社会性质
下载PDF
秦汉刻符研究
5
作者 徐学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3,192,共6页
刻符之"符",是指秦汉时期应用最为广泛的"竹质符",并非是指《阳陵虎符》一类铜质兵符;刻符之"刻",是指竹质符上用之于合契的"刻齿",并非是说符上的文字是用刀锲刻出来的;刻符即"刻符书&qu... 刻符之"符",是指秦汉时期应用最为广泛的"竹质符",并非是指《阳陵虎符》一类铜质兵符;刻符之"刻",是指竹质符上用之于合契的"刻齿",并非是说符上的文字是用刀锲刻出来的;刻符即"刻符书"之省,是秦及汉初之人对各类竹质符上的"具文"——手书墨迹的统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刻符 齿 具文 竹质 手书墨迹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文明化进程中刻符与文字的发展
6
作者 曹峻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49,共5页
长江三角洲从新石器时代末期良渚文化,经夏商湖熟、马桥文化,到两周吴越国家的形成,经历的是繁荣-衰弱-再繁荣的文明化进程。在此背景下,陶器刻划符号和文字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表现出相应特点。新石器时代良渚刻符是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从新石器时代末期良渚文化,经夏商湖熟、马桥文化,到两周吴越国家的形成,经历的是繁荣-衰弱-再繁荣的文明化进程。在此背景下,陶器刻划符号和文字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表现出相应特点。新石器时代良渚刻符是长江三角洲史前符号发展阶段最进步的水平;此后马桥文化刻符却并非良渚刻符的后继,而与中原夏商文化有了初步联系;至两周时中原铭刻文字进入该地区,取代原有刻划符号而成为当地的先进认知系统。刻符与文字的这一发展历程,与其文明化的步伐相一致,是文明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文明化 刻符与文字
下载PDF
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刻符图形文字与现代标志设计
7
作者 王威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第14期197-198,共2页
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刻符、图形、文字,由于其处于发展过程中、尚未定型,因此,文字的笔画形态和视觉面貌丰富多变、兼具个性与美感,这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和恩泽,也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了诸多启迪。
关键词 陶器刻符 图形文字 甲骨文 标志设计
下载PDF
湖南彭头山刻符考证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志一 《江西文物》 1991年第3期7-8,共2页
湖南澧县彭头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现少数棒形坠饰上有刻划符号,现已在发掘简报上公布了其中的一个(?)。它以后还曾出现在宜昌杨家湾、上海马桥、山西侯马、河北永年、广东深圳、殷周金文、先秦货币文等地陶文或金文中。由此可见,它... 湖南澧县彭头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现少数棒形坠饰上有刻划符号,现已在发掘简报上公布了其中的一个(?)。它以后还曾出现在宜昌杨家湾、上海马桥、山西侯马、河北永年、广东深圳、殷周金文、先秦货币文等地陶文或金文中。由此可见,它流传的历史很悠久,地域也很宽广,具备了文字的流通性与定型化特征。(?),汉字所无,古彝文中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头山 刻符 货币文 新石器时代早期 杨家湾 古彝文 发掘简报 殷周 大汶口遗址 棒形
下载PDF
大汶口陶器刻符辩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启良 《文博》 1992年第6期18-21,36,共5页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许多陶尊上面,刻画着结构比较复杂的符号。它们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属于图画性质呢,还是古老的象形文字?这在学术界聚讼不决已经很久了。我提出几点新的看法,也不敢说能把问题解决得很好。
关键词 大汶口 刻符 陶尊 大汉口文化 巫术活动 大坟 有虞氏 文化遗址 陵阳河遗址 共工氏
下载PDF
刻符彩符非文字说──兼谈文字的起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诗池 《南方文物》 1994年第4期20-28,19,共10页
刻符彩符非文字说──兼谈文字的起源吴诗池文字,中国古代文字学家认为文和字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文,系指独体字,如"日"、"月"、"上"、"下"等;所谓字,是指由文拼合而成的合体字,如日月拼成"明",上下拼为"卡"。... 刻符彩符非文字说──兼谈文字的起源吴诗池文字,中国古代文字学家认为文和字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文,系指独体字,如"日"、"月"、"上"、"下"等;所谓字,是指由文拼合而成的合体字,如日月拼成"明",上下拼为"卡"。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云:"析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符 大汶口文化 独体字 《说文解字注》 马家窑文化 陶尊 陶片 姜寨 析言 史前文化
下载PDF
华安仙字潭刻符为晋唐时代遗迹考
11
作者 狄宠德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3期118-122,共5页
近年来,福建华安仙字潭刻符引起了学术界的多方重视,笔者亦愿不揣浅陋,加入议论.窃以为解开刻符之迷,首先要确定时代,为此,不妨多作些设想.假设是商殷时代的遗刻,属甲骨文系统.众所周知,九龙江流域找到商殷的史迹还极属有限,广而至今日... 近年来,福建华安仙字潭刻符引起了学术界的多方重视,笔者亦愿不揣浅陋,加入议论.窃以为解开刻符之迷,首先要确定时代,为此,不妨多作些设想.假设是商殷时代的遗刻,属甲骨文系统.众所周知,九龙江流域找到商殷的史迹还极属有限,广而至今日之福建省管辖区,只有北面武夷山悬棺勉强沾点边;闽江下游的黄土仑出土的印纹陶受殷文化影响明显;推至再广则殷代龟甲之产地南方包括福建,然而重要的是未见图形与“六书”俱备而刻契整齐规范的甲骨文字或类甲骨文字,尽管近年考古新发现纠正了殷不过江的观念,但,因此而过高估计殷文化的主宰程度乃至影响范围也不恰当,汉语及其文字大体上是随着祖国版图的逐步奠定而逐渐影响全国的.当初,商殷的语言文字与其邻近的周尚且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符 遗迹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字 商殷 面人 殷文化 古文字 毛公鼎 大篆
下载PDF
杭州良渚遗址·刻符黑陶罐(余杭南湖采集)
12
作者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夹砂黑皮陶,因出土于河沙中,故器表面多呈锈红色,低口,平唇,口沿微移,短颈,广肩,鼓腹,圜底,圈足外撇。烧制成后,在其肩部及上腹部刻有亦图亦文的12个符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学勤研究员称其为“前所未见的珍品”。
关键词 黑陶罐 良渚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圈足 鼓腹 圜底 刻符 李学勤
下载PDF
黄帝陵首次发现仰韶文化刻符
13
作者 兰草 程良宝 《华夏文化》 1997年第2期10-10,共1页
黄帝陵首次发现仰韶文化刻符位于陕西黄陵县的桥山黄帝陵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刻符,经有关专家、学者鉴定认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该陶片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遗物敛口钵口沿,距今约6000|7000年... 黄帝陵首次发现仰韶文化刻符位于陕西黄陵县的桥山黄帝陵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刻符,经有关专家、学者鉴定认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该陶片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遗物敛口钵口沿,距今约6000|7000年,四道平行竖线刻划纹系原始人刻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发现 黄帝陵 刻符 仰韶文化早期 文字起源 新石器 陕西黄陵县 原始文化 学术价值 文物价值
下载PDF
舞阳龟甲刻符初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凭 吴长旗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8,共8页
虽然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刻符的数量不多,但是其中出现在龟甲上的三个刻符尤其引人注目,它们是■、■、■。它们的特征是:1.时间最早,属于裴李岗文化,其年代范围为公元前6600至公元前6200年;2.与文字相关,■像甲骨文的日字和户字,■像甲... 虽然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刻符的数量不多,但是其中出现在龟甲上的三个刻符尤其引人注目,它们是■、■、■。它们的特征是:1.时间最早,属于裴李岗文化,其年代范围为公元前6600至公元前6200年;2.与文字相关,■像甲骨文的日字和户字,■像甲骨文的目字,■像举手人形,东巴文字中就有类似的字例。通过研究这三个刻符,笔者发现:这三个刻画符号蕴涵了一条符合远古先民生活及社会习性的重要信息;三个刻画符号刚好与人们迄今都还能够从一种特殊的宗教仪式中抽象出的三个元素相吻合。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带有刻符的龟甲本身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宗教法器龟甲刻符与甲骨文之间或许具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甲刻符 宗教仪式 甲骨文 贾湖
原文传递
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刻符中的昆仑形象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亦箫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13,共9页
大汶口文化陶尊和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绝大部分图像式刻画符号,是对昆仑山形象的描摹。昆仑神话中的昆仑山有"日月所出入"之山、昆仑山上有神树——世界树、昆仑山天柱、昆仑山形似偃盆、上广下狭、昆仑山为三层之神山、昆仑山... 大汶口文化陶尊和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绝大部分图像式刻画符号,是对昆仑山形象的描摹。昆仑神话中的昆仑山有"日月所出入"之山、昆仑山上有神树——世界树、昆仑山天柱、昆仑山形似偃盆、上广下狭、昆仑山为三层之神山、昆仑山上有神鸟、昆仑山的支辅是四角大山、昆仑山下有幽都地府等等神话意象。外来的昆仑神话及反映在刻画符号中的昆仑形象,并非外来文化孤例,其实它们是彩陶、冶铜术、绵羊、山羊、黄牛、小麦等外来文化进入山东等沿海地区的伴随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口文化 良渚文化 刻符 昆仑 外来文化
原文传递
真迹刻符:清代石刻《琉球国书》——兼及清代东亚文明互鉴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汉文 张荣兴 张龙龙 《东吴学术》 CSSCI 2020年第1期118-125,共8页
现藏常熟碑刻博物馆《琉球国书》不宜称为碑而应为江南石刻;从世界文化遗产研究角度来看,这是国内外罕见的"多语注音"石刻,具有比较文明史与真迹刻符方法研究的价值;铭文所引用的日本汉诗、琉球语拼读再现了中、日与古代琉球... 现藏常熟碑刻博物馆《琉球国书》不宜称为碑而应为江南石刻;从世界文化遗产研究角度来看,这是国内外罕见的"多语注音"石刻,具有比较文明史与真迹刻符方法研究的价值;铭文所引用的日本汉诗、琉球语拼读再现了中、日与古代琉球三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与诗歌书写的相互濡染。运用石刻真迹方法对石刻形制、树石、刻石、撰文和书写的全面考察,其学术价值在于用一种历史主义观念来分析文明关系变动的规律,再现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国书 多语注音石 真迹刻符 文明互鉴
原文传递
良渚文化“个”形刻划符号释意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蒙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10-12,共3页
“个”形刻划符号广泛见于各地出土的史前新石器时代遗物上,但关于其涵义的释读却是见仁见智。本文从历史文献特别是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现象出发,并把颇有代表性的良渚文化作为切入点,认为:“个”形刻划符号是先秦时期特别是史前新... “个”形刻划符号广泛见于各地出土的史前新石器时代遗物上,但关于其涵义的释读却是见仁见智。本文从历史文献特别是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现象出发,并把颇有代表性的良渚文化作为切入点,认为:“个”形刻划符号是先秦时期特别是史前新石器时代建筑物的象形或会意。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个”形刻划符号所代表的建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形刻符 建筑物 社会地位
下载PDF
昆山少卿山遗址新发现的良渚玉璧刻符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华杰 左骏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82,I0004,共7页
2009年昆山市文物管理所在1997年少卿山遗址灰坑(M9)出土品当中,于破碎玉璧残片上发现两枚刻符,其中一枚杆状立鸟形刻符在以往所发现的刻符形态中从未出现。良渚玉器刻符在历年田野考古发掘中鲜少发现,此次发现的两枚刻符不仅保留有清... 2009年昆山市文物管理所在1997年少卿山遗址灰坑(M9)出土品当中,于破碎玉璧残片上发现两枚刻符,其中一枚杆状立鸟形刻符在以往所发现的刻符形态中从未出现。良渚玉器刻符在历年田野考古发掘中鲜少发现,此次发现的两枚刻符不仅保留有清晰的层位关系,其所属单位的遗迹现象及伴出物也较为丰富,对于该灰坑(M9)地性质的再认识意义重大。此次杆状立鸟形刻符的发现,还为良渚时期鸟形以及立鸟形态器具使用情况的研究,提供了组合形态方面的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卿山遗址 玉璧 刻符
原文传递
古壮字的发生与壮族原始图画及刻符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 常悦 《华西语文学刊》 2011年第2期118-126+255,共9页
古壮字是古代壮族人民曾经使用的一种文字,其发生的渊源除了与汉字紧密联系之外,还与古代壮族的原始图画和刻划符号相关。论文从普通文字学角度对古壮字的发生与壮族原始图画及刻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古壮字 发生 原始图画 刻符
原文传递
贾湖龟甲刻符考释及其他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志一 《中原文物》 2003年第2期10-13,共4页
贾湖龟甲刻符发表之后 ,学术界形成两种观点 :“准古彝文说”与“汉字滥觞说”。逐一对应释读 ,它们是路南古彝文。古彝文在巫术祭祀过程中应用 ,通常是一个字代表一件事、一个人物、一次法术 ,只有需要几个字连接时才出现短语或句子。... 贾湖龟甲刻符发表之后 ,学术界形成两种观点 :“准古彝文说”与“汉字滥觞说”。逐一对应释读 ,它们是路南古彝文。古彝文在巫术祭祀过程中应用 ,通常是一个字代表一件事、一个人物、一次法术 ,只有需要几个字连接时才出现短语或句子。汉族与甲骨文形成很晚 ,贾湖契刻不是“汉字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彝文 甲骨文 历史文化 贾湖遗址 龟甲刻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