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浅谈兰州刻葫芦的发展及艺术特征
1
作者
周晶
《丝绸之路》
2009年第8期77-78,共2页
我国栽培葫芦历史悠久,葫芦通常被当作吉祥物,并创造出极具观赏价值的葫芦工艺品。金城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本地特有的刻葫芦民间工艺,选材和制作工艺极具特色,在百余年的发展...
我国栽培葫芦历史悠久,葫芦通常被当作吉祥物,并创造出极具观赏价值的葫芦工艺品。金城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本地特有的刻葫芦民间工艺,选材和制作工艺极具特色,在百余年的发展中逐渐壮大。高文化素质民间艺人和艺术家的涉入使兰州刻葫芦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几次大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民间艺术
兰州
刻葫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兰州刻葫芦在文化旅游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思路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晓燕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9-74,共6页
始见于光绪年间的兰州雕刻葫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今天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介绍了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文化意义,探讨如何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文化旅游的大背景下,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
始见于光绪年间的兰州雕刻葫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今天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介绍了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文化意义,探讨如何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文化旅游的大背景下,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推动雕刻葫芦的推广与发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兰州
刻葫芦
葫芦
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高月红
高承珊
《丝绸之路》
2015年第16期60-61,共2页
始见于光绪年间的兰州雕刻葫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今天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介绍了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的优秀雕刻家和继承人,探讨了兰州刻葫芦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关键词
兰州
刻葫芦
工艺美术
写意
葫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以“兰州刻葫芦”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肖莹莹
袁峥嵘(指导)
《文化产业》
2020年第23期68-69,共2页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民间手工艺生存环境渐变;民间手工艺者应充分抓住机遇,不断调整经营战略,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文章分析“兰州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调整问题和新的机遇,指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民间手工艺资源整合,优...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民间手工艺生存环境渐变;民间手工艺者应充分抓住机遇,不断调整经营战略,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文章分析“兰州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调整问题和新的机遇,指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民间手工艺资源整合,优化和集成对生产要素配置作用,实现线上和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不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利用电子商务扩大民间手工艺营销,提高民间手工艺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推进民间手工艺活态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刻葫芦
互联网+
民间手工艺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文斋与兰州刻葫芦
5
作者
华信辉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3期75-77,共3页
兰州刻葫芦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体现着兰州的特色文化。在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中,李文斋是承前启后式的人物,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其对兰州刻葫芦表现内容和工艺手法的改进,使该项技艺发展到新高度。时至今日,这种艺术形...
兰州刻葫芦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体现着兰州的特色文化。在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中,李文斋是承前启后式的人物,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其对兰州刻葫芦表现内容和工艺手法的改进,使该项技艺发展到新高度。时至今日,这种艺术形式依然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文斋
兰州
刻葫芦
艺术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兰州刻葫芦在小学美术课中实践研究
6
作者
胡宏涛
《求知导刊》
2020年第31期79-80,共2页
兰州刻葫芦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艺术,用刀子、针等在葫芦的表面进行雕刻,雕刻的内容为山水、花鸟、人物等,并在上面涂上松墨,使线条更加明朗。将兰州刻葫芦技术用于小学美术课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
兰州刻葫芦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艺术,用刀子、针等在葫芦的表面进行雕刻,雕刻的内容为山水、花鸟、人物等,并在上面涂上松墨,使线条更加明朗。将兰州刻葫芦技术用于小学美术课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美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将兰州刻葫芦技术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使教学更加具有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刻葫芦
小学美术课
实践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兰州刻葫芦
7
作者
王文元
《丝绸之路》
2009年第21期10-11,共2页
刻葫芦是一门诞生于兰州,而后风靡全国的民间技艺。从清末到今天短短100多年间,兰州刻葫芦不仅赢得了全国各地民众的喜爱,而且传向了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兰州文化大使"。
关键词
兰州
刻葫芦
民间技艺
雕
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间艺术的雅化努力——以甘肃刻葫芦为例
被引量:
6
8
作者
黄德荃
李江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3,共5页
俗文化与雅文化、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借鉴的情况比较常见,其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也比较突出。本文即以甘肃刻葫芦为例,对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等的主动参与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进行梳理,并讨论其在非遗保护这一新的...
俗文化与雅文化、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借鉴的情况比较常见,其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也比较突出。本文即以甘肃刻葫芦为例,对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等的主动参与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进行梳理,并讨论其在非遗保护这一新的时代课题下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而揭示这一民间美术形式与传统书画艺术的关系及民间美术的雅化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
刻葫芦
雅与俗
原文传递
兰州的风景
被引量:
1
9
作者
魏海玲
《丝绸之路》
2016年第9期50-53,共4页
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是闻名全国的民间技艺,属微雕艺术门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小小的葫芦里,暗藏怎样的玄机?莫非真像神话故事所描绘的那样,能从宝葫芦里掏出仙丹?拂去历史的烟尘,我们向岁月深处眺望。
关键词
刻葫芦
中国丝绸
民间技艺
微雕艺术
胡商
神话故事
中山桥
银滩
小西湖
滚滚向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带一路”上的手艺
10
作者
胡欣雨
袁旭图
《华人时刊》
2017年第12期48-49,共2页
雕刻葫芦:80后女大学生接过家传手艺故事得从两千多年前说起,魏晋时期丝路盛兴,东西商业往来不断,金城兰州正是位于丝绸之路咽喉重地,胡商聚集,各国商人荟萃。胡商从和田带来盛水用的巨型葫芦,兰州工匠将民间诗画刻于之上,便是最早的...
雕刻葫芦:80后女大学生接过家传手艺故事得从两千多年前说起,魏晋时期丝路盛兴,东西商业往来不断,金城兰州正是位于丝绸之路咽喉重地,胡商聚集,各国商人荟萃。胡商从和田带来盛水用的巨型葫芦,兰州工匠将民间诗画刻于之上,便是最早的兰州刻葫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葫芦
胡商
商业往来
黄河之滨
阮氏
丝绸之路
城关
丝路
传习所
雕
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族雕刻艺术——雕刻题材和其他雕刻
被引量:
1
11
作者
洪梅香
《宁夏画报》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雕刻题材从回族的建筑内容来看,其建筑物装饰图纹的题材大多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择吉文化的传承,表现的是人们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社会心理;从艺术表现来看,它们也多采用含蓄、象征的手法。
关键词
雕
刻
艺术
刻葫芦
趋吉避凶
社会心理
马耀良
宣德炉
梅兰竹菊
图纹
陶瓷制品
制瓷工艺
原文传递
葫芦器
12
作者
冯守国
《上海工艺美术》
2000年第1期32-33,共2页
我国栽培葫芦,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发现葫芦,可知种植葫芦已有七千余年历史。 葫芦制器,肇自远古。甲骨文之“壶”字((?)、(?)、(?))像葫芦之形,是用葫芦作水浆容器之证。古代对它称呼在《诗经》中就有几种叫...
我国栽培葫芦,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发现葫芦,可知种植葫芦已有七千余年历史。 葫芦制器,肇自远古。甲骨文之“壶”字((?)、(?)、(?))像葫芦之形,是用葫芦作水浆容器之证。古代对它称呼在《诗经》中就有几种叫法。《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云:“齿如瓠叶”;《豳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幡幡瓠叶,采之亨(烹)之”。古人“匏”、“瓠”、“壶”三名均指葫芦,皆可通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
器
康熙
乾隆
范制
葫芦
模子
葫芦
刻葫芦
原文传递
葫芦上的《前后赤壁赋》
13
作者
蔡国声
《检察风云》
2006年第8期78-79,共2页
葫芦在民间又称之大吉,即大吉大利的意思.而用葫芦制成的品皿如瓢、勺、碗、盆之类,包括草虫盒,葫芦节扎,葫芦雕刻等等多类工艺美术品也都大受欢迎,能入古玩艺术品的收藏之列.甚至连用陶瓷、珐琅、竹木牙角等材料制成的葫芦造型亦...
葫芦在民间又称之大吉,即大吉大利的意思.而用葫芦制成的品皿如瓢、勺、碗、盆之类,包括草虫盒,葫芦节扎,葫芦雕刻等等多类工艺美术品也都大受欢迎,能入古玩艺术品的收藏之列.甚至连用陶瓷、珐琅、竹木牙角等材料制成的葫芦造型亦是各呈其巧.于是葫芦制作的各门各派、时代风格和地区风格产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赤壁赋
兰州
刻葫芦
古装
原文传递
油罐子
14
作者
邢增仪
《现代青年》
2015年第5期16-17,共2页
小时候读过一篇小学课文,叫《核舟记》,讲的是明朝有个手艺精巧的人,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如核桃一样的小东西,雕刻出苏东坡游赤壁这么微妙微肖的场景来。在这个不满盈寸的小核桃上,刻有一条船,这条船上共有五人,八扇窗,有船篷、有船桨、...
小时候读过一篇小学课文,叫《核舟记》,讲的是明朝有个手艺精巧的人,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如核桃一样的小东西,雕刻出苏东坡游赤壁这么微妙微肖的场景来。在这个不满盈寸的小核桃上,刻有一条船,这条船上共有五人,八扇窗,有船篷、有船桨、有炉子、茶壶、手卷,以及对联等相关文字计34个。真可谓小船上的人物可呼之欲出,这火炉,炉火正红,真正是出神入化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赤壁
船上
少年时代
亢奋状态
又香
刻葫芦
天可
连绵起伏
斗蟋蟀
满脸笑容
原文传递
草根收藏趣话(二题)
15
作者
聂鑫森
《满族文学》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瓜瓞绵绵说葫芦 葫芦作为一个收藏品类,主要包括原生葫芦、艺术葫芦和葫芦器具三个部分,因其价廉物美,遂成为许多藏家的喜爱之物.……
关键词
汗巾子
蒋玉菡
刻葫芦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谈兰州刻葫芦的发展及艺术特征
1
作者
周晶
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出处
《丝绸之路》
2009年第8期77-78,共2页
文摘
我国栽培葫芦历史悠久,葫芦通常被当作吉祥物,并创造出极具观赏价值的葫芦工艺品。金城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本地特有的刻葫芦民间工艺,选材和制作工艺极具特色,在百余年的发展中逐渐壮大。高文化素质民间艺人和艺术家的涉入使兰州刻葫芦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几次大的飞跃。
关键词
工艺美术
民间艺术
兰州
刻葫芦
分类号
J313.3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兰州刻葫芦在文化旅游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思路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晓燕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9-74,共6页
文摘
始见于光绪年间的兰州雕刻葫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今天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介绍了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文化意义,探讨如何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文化旅游的大背景下,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推动雕刻葫芦的推广与发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兰州
刻葫芦
葫芦
文化
Keywords
Culture-oriented tourism
Lanzhou Carved Gourd
the gourd culture
分类号
F590.3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高月红
高承珊
机构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燕山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丝绸之路》
2015年第16期60-61,共2页
文摘
始见于光绪年间的兰州雕刻葫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今天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介绍了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的优秀雕刻家和继承人,探讨了兰州刻葫芦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关键词
兰州
刻葫芦
工艺美术
写意
葫芦
分类号
J3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以“兰州刻葫芦”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肖莹莹
袁峥嵘(指导)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
出处
《文化产业》
2020年第23期68-69,共2页
文摘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民间手工艺生存环境渐变;民间手工艺者应充分抓住机遇,不断调整经营战略,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文章分析“兰州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调整问题和新的机遇,指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民间手工艺资源整合,优化和集成对生产要素配置作用,实现线上和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不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利用电子商务扩大民间手工艺营销,提高民间手工艺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推进民间手工艺活态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兰州
刻葫芦
互联网+
民间手工艺
传承
发展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文斋与兰州刻葫芦
5
作者
华信辉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3期75-77,共3页
文摘
兰州刻葫芦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体现着兰州的特色文化。在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中,李文斋是承前启后式的人物,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其对兰州刻葫芦表现内容和工艺手法的改进,使该项技艺发展到新高度。时至今日,这种艺术形式依然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
李文斋
兰州
刻葫芦
艺术
传统文化
Keywords
Li Wen-zhai
Lanzhou calabash carving
ar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兰州刻葫芦在小学美术课中实践研究
6
作者
胡宏涛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团支部
出处
《求知导刊》
2020年第31期79-80,共2页
基金
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美术课程与甘肃民间艺术融合的研究”课题(LZ〔2017〕GH259)。
文摘
兰州刻葫芦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艺术,用刀子、针等在葫芦的表面进行雕刻,雕刻的内容为山水、花鸟、人物等,并在上面涂上松墨,使线条更加明朗。将兰州刻葫芦技术用于小学美术课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美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将兰州刻葫芦技术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使教学更加具有实践性。
关键词
兰州
刻葫芦
小学美术课
实践研究
分类号
G623.7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兰州刻葫芦
7
作者
王文元
出处
《丝绸之路》
2009年第21期10-11,共2页
文摘
刻葫芦是一门诞生于兰州,而后风靡全国的民间技艺。从清末到今天短短100多年间,兰州刻葫芦不仅赢得了全国各地民众的喜爱,而且传向了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兰州文化大使"。
关键词
兰州
刻葫芦
民间技艺
雕
刻
分类号
J52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间艺术的雅化努力——以甘肃刻葫芦为例
被引量:
6
8
作者
黄德荃
李江
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3,共5页
文摘
俗文化与雅文化、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借鉴的情况比较常见,其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也比较突出。本文即以甘肃刻葫芦为例,对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等的主动参与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进行梳理,并讨论其在非遗保护这一新的时代课题下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而揭示这一民间美术形式与传统书画艺术的关系及民间美术的雅化努力。
关键词
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
刻葫芦
雅与俗
分类号
J3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兰州的风景
被引量:
1
9
作者
魏海玲
出处
《丝绸之路》
2016年第9期50-53,共4页
文摘
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是闻名全国的民间技艺,属微雕艺术门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小小的葫芦里,暗藏怎样的玄机?莫非真像神话故事所描绘的那样,能从宝葫芦里掏出仙丹?拂去历史的烟尘,我们向岁月深处眺望。
关键词
刻葫芦
中国丝绸
民间技艺
微雕艺术
胡商
神话故事
中山桥
银滩
小西湖
滚滚向前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带一路”上的手艺
10
作者
胡欣雨
袁旭图
出处
《华人时刊》
2017年第12期48-49,共2页
文摘
雕刻葫芦:80后女大学生接过家传手艺故事得从两千多年前说起,魏晋时期丝路盛兴,东西商业往来不断,金城兰州正是位于丝绸之路咽喉重地,胡商聚集,各国商人荟萃。胡商从和田带来盛水用的巨型葫芦,兰州工匠将民间诗画刻于之上,便是最早的兰州刻葫芦。
关键词
刻葫芦
胡商
商业往来
黄河之滨
阮氏
丝绸之路
城关
丝路
传习所
雕
刻
分类号
F71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族雕刻艺术——雕刻题材和其他雕刻
被引量:
1
11
作者
洪梅香
出处
《宁夏画报》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文摘
雕刻题材从回族的建筑内容来看,其建筑物装饰图纹的题材大多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择吉文化的传承,表现的是人们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社会心理;从艺术表现来看,它们也多采用含蓄、象征的手法。
关键词
雕
刻
艺术
刻葫芦
趋吉避凶
社会心理
马耀良
宣德炉
梅兰竹菊
图纹
陶瓷制品
制瓷工艺
分类号
J3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葫芦器
12
作者
冯守国
机构
不详
出处
《上海工艺美术》
2000年第1期32-33,共2页
文摘
我国栽培葫芦,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发现葫芦,可知种植葫芦已有七千余年历史。 葫芦制器,肇自远古。甲骨文之“壶”字((?)、(?)、(?))像葫芦之形,是用葫芦作水浆容器之证。古代对它称呼在《诗经》中就有几种叫法。《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云:“齿如瓠叶”;《豳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幡幡瓠叶,采之亨(烹)之”。古人“匏”、“瓠”、“壶”三名均指葫芦,皆可通用。
关键词
葫芦
器
康熙
乾隆
范制
葫芦
模子
葫芦
刻葫芦
分类号
J529 [艺术—艺术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葫芦上的《前后赤壁赋》
13
作者
蔡国声
出处
《检察风云》
2006年第8期78-79,共2页
文摘
葫芦在民间又称之大吉,即大吉大利的意思.而用葫芦制成的品皿如瓢、勺、碗、盆之类,包括草虫盒,葫芦节扎,葫芦雕刻等等多类工艺美术品也都大受欢迎,能入古玩艺术品的收藏之列.甚至连用陶瓷、珐琅、竹木牙角等材料制成的葫芦造型亦是各呈其巧.于是葫芦制作的各门各派、时代风格和地区风格产生了.……
关键词
后赤壁赋
兰州
刻葫芦
古装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油罐子
14
作者
邢增仪
出处
《现代青年》
2015年第5期16-17,共2页
文摘
小时候读过一篇小学课文,叫《核舟记》,讲的是明朝有个手艺精巧的人,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如核桃一样的小东西,雕刻出苏东坡游赤壁这么微妙微肖的场景来。在这个不满盈寸的小核桃上,刻有一条船,这条船上共有五人,八扇窗,有船篷、有船桨、有炉子、茶壶、手卷,以及对联等相关文字计34个。真可谓小船上的人物可呼之欲出,这火炉,炉火正红,真正是出神入化呵!
关键词
游赤壁
船上
少年时代
亢奋状态
又香
刻葫芦
天可
连绵起伏
斗蟋蟀
满脸笑容
分类号
TE97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原文传递
题名
草根收藏趣话(二题)
15
作者
聂鑫森
出处
《满族文学》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文摘
瓜瓞绵绵说葫芦 葫芦作为一个收藏品类,主要包括原生葫芦、艺术葫芦和葫芦器具三个部分,因其价廉物美,遂成为许多藏家的喜爱之物.……
关键词
汗巾子
蒋玉菡
刻葫芦
分类号
I207.92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浅谈兰州刻葫芦的发展及艺术特征
周晶
《丝绸之路》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兰州刻葫芦在文化旅游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思路
李晓燕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
高月红
高承珊
《丝绸之路》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浅析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以“兰州刻葫芦”为例
肖莹莹
袁峥嵘(指导)
《文化产业》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李文斋与兰州刻葫芦
华信辉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兰州刻葫芦在小学美术课中实践研究
胡宏涛
《求知导刊》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兰州刻葫芦
王文元
《丝绸之路》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民间艺术的雅化努力——以甘肃刻葫芦为例
黄德荃
李江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6
原文传递
9
兰州的风景
魏海玲
《丝绸之路》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一带一路”上的手艺
胡欣雨
袁旭图
《华人时刊》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回族雕刻艺术——雕刻题材和其他雕刻
洪梅香
《宁夏画报》
2009
1
原文传递
12
葫芦器
冯守国
《上海工艺美术》
2000
0
原文传递
13
葫芦上的《前后赤壁赋》
蔡国声
《检察风云》
2006
0
原文传递
14
油罐子
邢增仪
《现代青年》
2015
0
原文传递
15
草根收藏趣话(二题)
聂鑫森
《满族文学》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