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印痕研究中的硅平面薄膜和刻蚀膜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斌 王珏 +7 位作者 韩明 徐平 沈军 邓忠生 吴广明 张勤远 陈玲燕 王跃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研制了用于激光印痕研究的Si平面薄膜和刻蚀膜。膜制备的主要工艺采用氧化、扩散、光刻等现代半导体技术 ,并结合自截止腐蚀技术。Si平面膜厚度为 3~ 4 μm ,表面粗糙度为几十nm。采用离子束刻蚀工艺 ,在Si膜表面引入 2 5μm× 2 5... 研制了用于激光印痕研究的Si平面薄膜和刻蚀膜。膜制备的主要工艺采用氧化、扩散、光刻等现代半导体技术 ,并结合自截止腐蚀技术。Si平面膜厚度为 3~ 4 μm ,表面粗糙度为几十nm。采用离子束刻蚀工艺 ,在Si膜表面引入 2 5μm× 2 5μm的网格图形或线宽为 5μm的条状图形 ,获得了相应图形的Si刻蚀膜。探讨了扩散、氧化、腐蚀工艺对自支撑Si平面薄膜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印痕靶 自截止腐蚀 离子束刻蚀 硅平面薄 刻蚀膜 惯性约束聚变
下载PDF
XUV成像系统中像传递函数研究用的Si刻蚀膜
2
作者 周斌 孙骐 +4 位作者 韩明 熊斌 吴广明 黄耀东 沈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研制具有网格或条状图形的Si刻蚀膜靶,用于XUV系统中像传递函数的研究。在自截止腐蚀 工艺制备Si平面薄膜的基础上,结合离子束刻蚀工艺,获得刻蚀深度为1.0μm左右,网格尺寸为25μm×25 μm,或条状线宽为5μm的Si刻蚀膜;测量... 研制具有网格或条状图形的Si刻蚀膜靶,用于XUV系统中像传递函数的研究。在自截止腐蚀 工艺制备Si平面薄膜的基础上,结合离子束刻蚀工艺,获得刻蚀深度为1.0μm左右,网格尺寸为25μm×25 μm,或条状线宽为5μm的Si刻蚀膜;测量了Si刻蚀膜的形貌和刻蚀深度;研究了离子束刻蚀参数对图形形貌 的影响。并介绍采用两种靶型获得的像传递函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传递函数 离子束刻蚀 Si刻蚀膜
下载PDF
液膜电化学刻蚀法制备纳米电极的数学模型
3
作者 吴修娟 王红军 +1 位作者 曾永彬 房晓龙 《电加工与模具》 2016年第A01期43-46,共4页
介绍了液膜电化学刻蚀法制备纳米电极的原理及过程。根据钨棒刻蚀后的几何形状、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液体表面张力相关理论,建立了纳米电极制备的数学模型,为液膜电化学刻蚀法制备纳米电极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电化学刻蚀 纳米电极 纳米电解加工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金刚石厚膜的晶界对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姜志刚 冯玉玲 +4 位作者 纪红 郑涛 杨传经 李博 金曾孙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用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制备金刚石厚膜,用氢的微波等离子体对其抛光截面进行刻蚀,研究了晶界对金刚石厚膜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金刚石膜的生长过程中,随着甲烷流量的增加,金刚石膜的晶界从纵向排列为主过渡到网状结构, ... 用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制备金刚石厚膜,用氢的微波等离子体对其抛光截面进行刻蚀,研究了晶界对金刚石厚膜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金刚石膜的生长过程中,随着甲烷流量的增加,金刚石膜的晶界从纵向排列为主过渡到网状结构, 晶粒内部缺陷逐渐增加,杂质、空洞主要分布于晶界处.金刚石膜的磨耗比随着晶界密度、宽度、杂质含量及晶粒内部缺陷的增加而下降.晶界是杂质、空洞主要富集区,是影响金刚石厚膜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刚石厚 等离子体刻蚀 晶界 耐磨性
下载PDF
基于Cl_2基气体的InP/InGaAs干法刻蚀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龙谷 田坤 +4 位作者 黄晓峰 蔡娟露 陈维君 龚敏 石瑞英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6-399,共4页
对于用Cl2/Ar和Cl2/CH4/H2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InP/InGaAs多层膜进行了研究。发现用Cl2/Ar刻蚀InP/InGaAs时InP侧壁内切,在InP和InGaAs界面存在侧壁不连续问题。而用Cl2/CH4/H2刻蚀时,两层侧壁是平整连续的,且刻蚀区表面的粗糙度... 对于用Cl2/Ar和Cl2/CH4/H2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InP/InGaAs多层膜进行了研究。发现用Cl2/Ar刻蚀InP/InGaAs时InP侧壁内切,在InP和InGaAs界面存在侧壁不连续问题。而用Cl2/CH4/H2刻蚀时,两层侧壁是平整连续的,且刻蚀区表面的粗糙度也比较小。分析了两种气体组合的刻蚀机理,对上述实验现象给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AS INP ICP 多层刻蚀
下载PDF
膜表面嵌段接枝聚合物刷制备离子识别膜 被引量:1
6
作者 尹雪宇 曹兵 +1 位作者 姜敏 潘凯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3,共5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首先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径迹-刻蚀膜表面接枝聚合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然后二次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最后用具有离子识别功能的5-胺基-1,10-邻菲罗啉(5-N-1,10-Phen)对HEMA进...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首先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径迹-刻蚀膜表面接枝聚合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然后二次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最后用具有离子识别功能的5-胺基-1,10-邻菲罗啉(5-N-1,10-Phen)对HEMA进行封端,制备出具有两嵌段聚合物刷结构的离子识别功能膜。通过傅里叶变换全反射红外光谱(ATR 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接触角测试仪等手段对所制备的膜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所制备功能膜对溶液中Cu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通过ATRP方法能够将NIPAM和HEMA链段嵌段接枝在PET膜表面形成聚合物刷,采用的邻菲罗啉能够对HEMA进行封端,且所制备的膜对Cu2+具有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功能 离子识别 PET径迹-刻蚀膜 邻菲罗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