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刽子手之歌》中的作者不在场 被引量:2
1
作者 石雅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51,共8页
本文试图将当今文学评论中的热点话题与作品研究结合起来。文章以作者不在场等相关思想为论述的出发点,进而分析了梅勒小说《刽子手之歌》中作者不在场的多种叙述策略,即文本风格的变化、文本与读者的直接交流以及文本的多维空间及互文... 本文试图将当今文学评论中的热点话题与作品研究结合起来。文章以作者不在场等相关思想为论述的出发点,进而分析了梅勒小说《刽子手之歌》中作者不在场的多种叙述策略,即文本风格的变化、文本与读者的直接交流以及文本的多维空间及互文性,以达到探索当今文学中作者与读者的身份与角色的转变及其意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刽子手之歌 梅勒 小说 叙述策略 美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刽子手之歌》的“美国存在主义”主题剖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宏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68-170,共3页
《刽子手之歌》是诺曼·梅勒的代表性作品。文中的主人公加里·吉尔摩是典型的"美国存在主义者",他的心理特征和反社会行为高度浓缩了诺曼·梅勒的"美国存在主义"这一人生哲学,即:你不能逃避自己,你必... 《刽子手之歌》是诺曼·梅勒的代表性作品。文中的主人公加里·吉尔摩是典型的"美国存在主义者",他的心理特征和反社会行为高度浓缩了诺曼·梅勒的"美国存在主义"这一人生哲学,即:你不能逃避自己,你必须面对自己。面对异化的20世纪,梅勒提醒我们:"人们只有一条出路。成为美国存在主义者,并以追求感官享受和暴力行为来反抗这个异化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刽子手之歌 吉尔摩 美国存在主义
下载PDF
历史与虚构的悖论——诺曼·梅勒传记小说《刽子手之歌》再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江彩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从新历史主义视角来解读诺曼.梅勒的小说《刽子手之歌》,可以看出梅勒有意识地颠覆历史与虚构的明确界限,借以表现一种不同于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在颠覆的同时却陷入了另一个历史...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从新历史主义视角来解读诺曼.梅勒的小说《刽子手之歌》,可以看出梅勒有意识地颠覆历史与虚构的明确界限,借以表现一种不同于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在颠覆的同时却陷入了另一个历史与虚构的悖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历史 虚构 刽子手之歌
下载PDF
美国存在主义者的颂歌——《一场美国梦》和《刽子手之歌》中的人物比较研究
4
作者 张长江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34-37,共4页
本文通过对诺曼.梅勒的两篇存在主义小说《一场美国梦》和《刽子手之歌》中主人公罗杰克和吉尔摩从"反抗主流社会,追求复归自我";"用暴力的手段满足自我";"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同"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认为这... 本文通过对诺曼.梅勒的两篇存在主义小说《一场美国梦》和《刽子手之歌》中主人公罗杰克和吉尔摩从"反抗主流社会,追求复归自我";"用暴力的手段满足自我";"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同"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认为这两个人物虽然都是梅勒按照美国存在主义者"希坡斯特"的模式塑造的,都勇于反抗主流社会并倾向于通过暴力手段满足自我。但由于两个人物所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存在主义 希泼斯特 一场美国梦 罗杰克 刽子手之歌 吉尔摩
下载PDF
尼科尔——男性作家笔下悲哀的“第二性”——从《刽子手之歌》看诺曼·梅勒的创作意识
5
作者 窦庆兰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76-79,共4页
《刽子手之歌》是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重要作品,在小说中他根据真实故事塑造了尼克尔这一悲哀的“第二性”形象。在尼克尔身上既体现了作家的男性意识,表现在男性视角、男性叙事、男性话语三方面。同时作家又受到女性主义的影响,具有一... 《刽子手之歌》是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重要作品,在小说中他根据真实故事塑造了尼克尔这一悲哀的“第二性”形象。在尼克尔身上既体现了作家的男性意识,表现在男性视角、男性叙事、男性话语三方面。同时作家又受到女性主义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女性意识,从而表现出诺曼.梅勒复杂的创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刽子手之歌 尼科尔 男性作家 女性意识
下载PDF
历史的记忆化书写——《刽子手之歌》创伤叙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薛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198,共7页
诺曼·梅勒的非虚构小说《刽子手之歌》以客观超然的笔触,真实记录了美国犹他州死刑犯加里·吉尔摩的人生历程和犯罪受审经过。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历史的记忆化书写,透过历史场景、细节脉络和创伤记忆反观个体创伤发生的时代背... 诺曼·梅勒的非虚构小说《刽子手之歌》以客观超然的笔触,真实记录了美国犹他州死刑犯加里·吉尔摩的人生历程和犯罪受审经过。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历史的记忆化书写,透过历史场景、细节脉络和创伤记忆反观个体创伤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揭示流淌在小说情节中的创伤本原,探讨创伤叙事呈现生存之原本状态与创伤之未知面貌的技巧问题,及其引导读者透视自我、整理记忆、反思当下的价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刽子手之歌 历史的记忆化书写 创伤叙事
下载PDF
《刽子手之歌》中的视角策略
7
作者 张芬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9-71,共3页
本文聚焦于诺曼·梅勒在其非虚构小说《刽子手之歌》中所选择的视角策略的独特性。文本中高度密集交织的人物视角所潜在的空白,增加了文本的不确定性状态,使得读者与文本在动态交流的系统过程中不断联结、补充空白,进而丰富阅读建... 本文聚焦于诺曼·梅勒在其非虚构小说《刽子手之歌》中所选择的视角策略的独特性。文本中高度密集交织的人物视角所潜在的空白,增加了文本的不确定性状态,使得读者与文本在动态交流的系统过程中不断联结、补充空白,进而丰富阅读建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刽子手之歌 人物视角 不确定性 空白 视角策略
下载PDF
《刽子手之歌》为谁而唱
8
作者 张芬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在《刽子手之歌》中,诺曼.梅勒对写作技巧的不确定、写作内容的不确定和隐含的创作意向的表征,表明了他与沃尔夫冈.伊瑟尔在其读者批评理论中所提出的"空白"、"否定"和"否定性"这三个不确定性范畴有着紧... 在《刽子手之歌》中,诺曼.梅勒对写作技巧的不确定、写作内容的不确定和隐含的创作意向的表征,表明了他与沃尔夫冈.伊瑟尔在其读者批评理论中所提出的"空白"、"否定"和"否定性"这三个不确定性范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否定性的探索,读者可以揭示出梅勒在对待盲从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以及犯罪和法律系统的对立方面的不确定性立场。一方面,梅勒清楚地知道死刑的公正性和重要性,并意图歌颂那些为加里宣判并执行死刑的刽子手们;另一方面,梅勒对加里作为一个智力超群的嬉皮士深表同情,对他的个人主义反抗精神深表赞赏,并意图为加里这个刽子手而放声歌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刽子手之歌 读者批评 不确定性 否定性
下载PDF
刽子手之歌?
9
作者 杨奎松 《财新周刊》 2016年第22期90-91,共2页
所有这些令人紧张凉恐、血脉债张的游戏和影片,其逻辑始终如一:“他们”在伤害“我们”,为保护自己和亲人,“我们”非挫败或消灭“他们”不可,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刽子手之歌?》
原文传递
西方新新闻主义理论的兴起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道才 《当代传播》 2004年第2期38-39,共2页
新新闻主义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新闻写作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将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联姻,即按照文学创作的方法来写新闻.按照这种写作方法写成的报道,被称为新新闻主义报道.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特色 小说形式 写作方法 客观性原则 商业性报纸 细节描写 细节刻画 刽子手之歌 写作模式
下载PDF
加里·吉尔摩:诺曼·梅勒笔下的又一个“白色黑鬼”形象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惠玲 王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5,共6页
1976年7月,美国犹他州普罗沃市接连发生了两起凶杀案。一个名叫加里·吉尔摩的假释犯仅仅为了发泄自己的怨愤,残忍地杀害了素昧平生的一位加油站服务员和一位汽车旅馆经理。当年10月,吉尔摩被判死刑;11月初,他表示放弃上诉,要求按... 1976年7月,美国犹他州普罗沃市接连发生了两起凶杀案。一个名叫加里·吉尔摩的假释犯仅仅为了发泄自己的怨愤,残忍地杀害了素昧平生的一位加油站服务员和一位汽车旅馆经理。当年10月,吉尔摩被判死刑;11月初,他表示放弃上诉,要求按照预定行刑日期处死自己。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刽子手之歌>> 诺曼·梅勒 加里·吉尔摩形象
原文传递
主体的定位与协合功能──评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正润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主体的定位与协合功能──评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基础杨正润新历史主义的出现,在英美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且其影响迅速超越了学术界的范围,成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思想界的一件大事。一位美国学者曾经对此做出颇为生动的描述... 主体的定位与协合功能──评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基础杨正润新历史主义的出现,在英美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且其影响迅速超越了学术界的范围,成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思想界的一件大事。一位美国学者曾经对此做出颇为生动的描述:新历史主义威胁着这个半修道院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莎士比亚 理论基础 旧历史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 创作主体 历史唯物主义 协合 刽子手之歌
原文传递
舶来品非虚构写作的本土语境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时磊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7-139,共3页
非虚构作为一个概念,从美国被引进到中国大陆,最早应该可追溯到1980年。是年3月,致力于向改革开放的中国输入欧美文学思想的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董鼎山教授,在《读书》刊文《所谓“非虚构小说”》,介绍了作家诺曼·梅勒新作《刽子手之... 非虚构作为一个概念,从美国被引进到中国大陆,最早应该可追溯到1980年。是年3月,致力于向改革开放的中国输入欧美文学思想的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董鼎山教授,在《读书》刊文《所谓“非虚构小说”》,介绍了作家诺曼·梅勒新作《刽子手之歌》给出版界带来的文体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小说 本土语境 舶来品 刽子手之歌 写作 中国大陆 文学思想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