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刽子手之歌》中的作者不在场 |
石雅芳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2
|
《刽子手之歌》的“美国存在主义”主题剖析 |
唐宏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3
|
历史与虚构的悖论——诺曼·梅勒传记小说《刽子手之歌》再解读 |
张江彩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1
|
|
4
|
美国存在主义者的颂歌——《一场美国梦》和《刽子手之歌》中的人物比较研究 |
张长江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09 |
0 |
|
5
|
尼科尔——男性作家笔下悲哀的“第二性”——从《刽子手之歌》看诺曼·梅勒的创作意识 |
窦庆兰
|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6
|
历史的记忆化书写——《刽子手之歌》创伤叙事研究 |
薛婷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7
|
《刽子手之歌》中的视角策略 |
张芬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8
|
《刽子手之歌》为谁而唱 |
张芬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9
|
刽子手之歌? |
杨奎松
|
《财新周刊》
|
2016 |
0 |
|
10
|
西方新新闻主义理论的兴起与实践意义 |
程道才
|
《当代传播》
|
2004 |
9
|
|
11
|
加里·吉尔摩:诺曼·梅勒笔下的又一个“白色黑鬼”形象 |
邹惠玲
王平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12
|
主体的定位与协合功能──评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基础 |
杨正润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1
|
|
13
|
舶来品非虚构写作的本土语境 |
宋时磊
|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
201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