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肉功能的恢复通常评估肌肉的最大力量,最近的研究认为还应考虑神经肌肉功能,比如肌肉等长发力率,即在肌肉等长收缩条件下测量不同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目的:阐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等长发力率的研...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肉功能的恢复通常评估肌肉的最大力量,最近的研究认为还应考虑神经肌肉功能,比如肌肉等长发力率,即在肌肉等长收缩条件下测量不同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目的:阐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等长发力率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术后不同时间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发力率的缺陷程度;等长发力率对术后患者功能表现的影响,为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减少患者二次损伤以及降低膝骨关节炎发生率提供重要信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以“前交叉韧带,发力率”为中文检索词,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rate of torque development”为英文检索词,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9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大多数研究发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半年内患者双侧肌肉等长发力率存在缺陷,双侧腘绳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即肌肉收缩100 ms时间段内任意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在半年后有显著改善,但双侧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长期缺陷,表明术后股四头肌神经肌肉功能长期受损。(2)有关晚期等长发力率(肌肉收缩100 ms后时间段内任意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的相关研究较少,无法得出确切结论。(3)关于着陆运动(跳跃落地和侧切等)和日常生活活动(走、跑),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比等长峰值力矩相关性更强,运动过程中生物力学的异常改变被认为是患者二次损伤以及创伤性膝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积极改善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可能会降低二次损伤以及创伤性膝骨关节炎的发生率。(4)目前仅有很少的证据表明,全身振动训练能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建议今后在术后早期阶段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而在术后晚期阶段实施爆发力、高阻力训练,这可能会改善患者等长发力率。(5)短时间产生足够的肌肉力量才能有效保护前交叉韧带,而腘绳肌等长发力率与功能表现的关系尚不清楚,这可能会提供有关预防患者二次损伤的信息。(6)作者建议将等长发力率作为指导康复以及恢复运动的评估指标之一,除了关注对称性的改善以及与正常人的差异,还要考虑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力量的比值,合适的比值范围才能保证肌肉快速发力时的平衡,这可能会降低再次损伤的发生,但比值的正常范围尚不清楚。(7)未来研究要考虑移植物类型和膝关节屈曲角度对等长发力率的影响,以尽可能找出患者存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有关血流限制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目的:系统评价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有关血流限制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08-10。结局指标包括膝关节肌力、膝关节周围肌肉量及膝关节功能评价,均为连续性变量。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PEDro量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然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26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114例,对照组1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流限制训练组与常规抗阻训练组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肌力[SMD=0.54,95%CI(0.29,0.79),P<0.01]、肌肉量[SMD=0.26,95%CI(0.06,0.46),P=0.01]及膝关节功能[SMD=1.17,95%CI(0.53,1.80),P<0.01];亚组分析显示,仅当干预时间>4周时,膝关节肌力[SMD=0.68,95%CI(0.38,0.97),P<0.01]与肌肉量[SMD=0.38,95%CI(0.09,0.68),P=0.01]出现显著性改善。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血流限制训练可以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肌力及膝关节功能,减少肌肉萎缩,并建议术后干预时间达到4周以上以获得更好的肌力与肌肉量改善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肉功能的恢复通常评估肌肉的最大力量,最近的研究认为还应考虑神经肌肉功能,比如肌肉等长发力率,即在肌肉等长收缩条件下测量不同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目的:阐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等长发力率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术后不同时间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发力率的缺陷程度;等长发力率对术后患者功能表现的影响,为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减少患者二次损伤以及降低膝骨关节炎发生率提供重要信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以“前交叉韧带,发力率”为中文检索词,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rate of torque development”为英文检索词,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9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大多数研究发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半年内患者双侧肌肉等长发力率存在缺陷,双侧腘绳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即肌肉收缩100 ms时间段内任意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在半年后有显著改善,但双侧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长期缺陷,表明术后股四头肌神经肌肉功能长期受损。(2)有关晚期等长发力率(肌肉收缩100 ms后时间段内任意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的相关研究较少,无法得出确切结论。(3)关于着陆运动(跳跃落地和侧切等)和日常生活活动(走、跑),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比等长峰值力矩相关性更强,运动过程中生物力学的异常改变被认为是患者二次损伤以及创伤性膝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积极改善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可能会降低二次损伤以及创伤性膝骨关节炎的发生率。(4)目前仅有很少的证据表明,全身振动训练能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建议今后在术后早期阶段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而在术后晚期阶段实施爆发力、高阻力训练,这可能会改善患者等长发力率。(5)短时间产生足够的肌肉力量才能有效保护前交叉韧带,而腘绳肌等长发力率与功能表现的关系尚不清楚,这可能会提供有关预防患者二次损伤的信息。(6)作者建议将等长发力率作为指导康复以及恢复运动的评估指标之一,除了关注对称性的改善以及与正常人的差异,还要考虑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力量的比值,合适的比值范围才能保证肌肉快速发力时的平衡,这可能会降低再次损伤的发生,但比值的正常范围尚不清楚。(7)未来研究要考虑移植物类型和膝关节屈曲角度对等长发力率的影响,以尽可能找出患者存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有关血流限制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08-10。结局指标包括膝关节肌力、膝关节周围肌肉量及膝关节功能评价,均为连续性变量。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PEDro量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然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26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114例,对照组1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流限制训练组与常规抗阻训练组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肌力[SMD=0.54,95%CI(0.29,0.79),P<0.01]、肌肉量[SMD=0.26,95%CI(0.06,0.46),P=0.01]及膝关节功能[SMD=1.17,95%CI(0.53,1.80),P<0.01];亚组分析显示,仅当干预时间>4周时,膝关节肌力[SMD=0.68,95%CI(0.38,0.97),P<0.01]与肌肉量[SMD=0.38,95%CI(0.09,0.68),P=0.01]出现显著性改善。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血流限制训练可以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肌力及膝关节功能,减少肌肉萎缩,并建议术后干预时间达到4周以上以获得更好的肌力与肌肉量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