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栓塞治疗老年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孔成 厉航 周格知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1期2054-2056,共3页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对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共12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2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9例行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63例行开颅夹闭...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对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共12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2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9例行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63例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83.05%)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观察组的MoCA评分、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TNF-α、TGF-β、SDF-1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47%)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更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介入栓塞 开颅夹闭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术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李永康 蓝鹏 何培武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行翼点入路开颅治疗,观察组行额外侧锁孔入路开颅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及认知功能改善程度,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60.16±75.27)mL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206.78±28.07)min及住院时间(7.34±1.8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8、7.405、7.404,P均<0.05);观察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脑直回切除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新增颅内出血、短暂性缺血、感染、神经症状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别接受额外侧锁孔入路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额外侧锁孔入路术的效果更理想,在改善神经及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优势,且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额外侧锁孔入路 翼点入路夹闭术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12例诊治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单中心报告
3
作者 唐必英 李钢 +4 位作者 刘珍 乔卫东 王辉 刘成业 肖仕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03-208,共6页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A)病例资料进行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RWD)分析,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ACoAA病例资料。男69例,女43例,年龄30~80岁、平均(45.00±11.05)...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A)病例资料进行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RWD)分析,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ACoAA病例资料。男69例,女43例,年龄30~80岁、平均(45.00±11.05)岁。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就诊110例,未破裂就诊2例。行开颅夹闭66例,血管内介入治疗46例,其中应用支架辅助栓塞5例。统计病人的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个人史、家族史、入院状况及影像学资料、动脉瘤解剖学特征、病人预后等资料。结果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良好(mRS 0~2分)82例,残疾(mRS 3~5分)22例,死亡(mRS 6)8例。RWD将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纳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饮酒史是ACoAA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人居住地、高血压病史及不同治疗术式(开颅夹闭和栓塞治疗)不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oAA确诊后接受积极治疗(开颅夹闭或栓塞治疗),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率较高。ACoAA不良预后可能与年龄、饮酒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交通复合体 真实世界数据 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栓塞术
下载PDF
基于Willis环全局建模的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相关血流动力学因素的识别和破裂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田雨晴 李晓 梁夫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24-624,共1页
目的脑前交通动脉(ACoA)瘤的破裂风险通常高于其他位置处的脑动脉瘤,且常在较小尺寸时即发生破裂。考虑ACoA瘤毗邻血管复杂且易变异的解剖学结构特征,本研究旨在采用全脑Willis环建模方法量化分析破裂与未破裂ACoA瘤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目的脑前交通动脉(ACoA)瘤的破裂风险通常高于其他位置处的脑动脉瘤,且常在较小尺寸时即发生破裂。考虑ACoA瘤毗邻血管复杂且易变异的解剖学结构特征,本研究旨在采用全脑Willis环建模方法量化分析破裂与未破裂ACoA瘤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并构建破裂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首先开展数值实验,证明与考虑全Willis环结构的全局建模相比,局限于动脉瘤区域的局部建模会导致血液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不准确。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临床数据建立了40例ACoA瘤(含20例破裂和20例未破裂)的全局模型开展血流动力学计算,识别与瘤破裂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一步地,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构建基于关键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参数的瘤破裂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最大壁面剪切应力(WSS)、最小WSS散度和最大WSS梯度在破裂和未破裂的ACoA瘤间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动脉瘤的纵横比、非球形指标等形态学参数也与动脉瘤破裂密切相关。融合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参数构建的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瘤破裂预测精度,其AUC可达0.9。结论对Willis环的全局建模是精确评价ACoA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重要基础,WSS紊乱和不规则的动脉瘤形态与动脉瘤破裂密切相关,融合两者构建多变量回归模型有助于提高对ACoA瘤破裂风险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 血流动力学参数 风险预测模型 交通动脉 动脉瘤 临床数据 形态学参数 壁面剪切应力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解剖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景春 任晋瑞 李荔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39-242,共4页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是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动脉瘤,而前交通动脉承接着大脑前动脉A1、A2段,因此大脑前动脉A1、A2段对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例如,双侧A1段的直径比越大,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越容易发生;A1、A2段的解剖变异也会促使...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是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动脉瘤,而前交通动脉承接着大脑前动脉A1、A2段,因此大脑前动脉A1、A2段对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例如,双侧A1段的直径比越大,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越容易发生;A1、A2段的解剖变异也会促使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A1-A2角、A2与前交通动脉的角度同样也影响着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不仅如此,A1段还会影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生长方向,甚至影响其破裂。本文就前交通动脉解剖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动脉瘤 交通动脉复合体 解剖变异
下载PDF
基于CTA影像组学特征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6
作者 陈鹏飞 范文辉 +1 位作者 梁奕 王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A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3年收治的116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病历资料,按照8:2的比例分配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收集入院头部CTA影像参数,应用3D Slicer软件提取影像... 目的探讨基于CTA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3年收治的116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病历资料,按照8:2的比例分配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收集入院头部CTA影像参数,应用3D Slicer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 score);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应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4;95%CI 0.897~0.993;P=0.025)、瘤体长度与载瘤动脉管径的比值(SR;OR=2.247;95%CI 1.214~4.15;P=0.016)和瘤高与颈宽的比值(AR;OR=7.942;95%CI 1.47~42.925;P=0.010)为动脉瘤破裂的独立预测因素。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有意义的4个影像组学特征(Maximum 2D DiameteRColumn,Maximum 2D DiameteRRow,Surface Volume Ratio,Elongation),经计算获得Rad score。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年龄、AR、SR及Rad score构建的联合模型,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95%CI 0.821~0.958),测试集为0.921(95%CI 0.803~0.999)。校准图显示实际概率与预测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决策曲线显示在阈值概率37%~65%范围内,联合模型净收益高于传统影像预测模型。结论CTA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传统影像学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预测模型 CTA影像组学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血管和动脉瘤形态学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蒋中 晁晓峰 +2 位作者 张桐 汤宏杰 冯力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破裂的血管和动脉瘤形态学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1例ACoA患者,按其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49)和未破裂组(n=6...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破裂的血管和动脉瘤形态学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1例ACoA患者,按其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49)和未破裂组(n=6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量大脑前动脉分叉角度、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和优势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始段、大脑前动脉A1始段和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末端的直径及A1/ICA夹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大脑前动脉A1始段、MCA始段、ICA末端的直径和A1/ICA角与ACoA破裂的关系。结果年龄、高血压、高宽比(aspect ratio,AR)、瘤体不规则、A1段变异、A2/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m)角、入射角是影响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A1/ICA角与ACoA破裂呈正相关,而MCA始段直径与ACoA破裂呈负相关。结论除了年龄、高血压、AR、瘤体不规则是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外,A1段变异、A2/Acom角、入射角等血管形态学对ACoA破裂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此外,当A1段发生变异,优势侧A1/ICA角越大,MCA始段直径越小,ACoA越容易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破裂 形态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范志祥 崔艳峰 +4 位作者 徐浩 高志康 张庆真 应廷嵩 吴子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经脑动脉造影确诊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术者术中正常造影后凭借手术经验直接塑形微导管。观察组则通过处...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经脑动脉造影确诊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术者术中正常造影后凭借手术经验直接塑形微导管。观察组则通过处理后的3D-DSA造影数据,制作前交通动脉瘤模型,在术前辅助微导管塑形。比较两组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微导管末次塑形后进入指引导管至到达理想释放弹簧圈位置的时间、术后即时评分情况、术后至出院的恢复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阴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75%(15/20),微导管末次塑形后通过指引导管至到达理想释放弹簧圈位置时间(49.35±9.49)s,术后即时评分4分(4,4),术后至出院的恢复时间(3.25±1.02)天。对照组患者术中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40%(8/20),微导管末次塑形后通过指引导管至到达理想释放弹簧圈位置时间(79.85±17.47)s,术后即时评分3分(3,4),术后至出院的恢复时间(4.15±1.2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阴性率为9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阴性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微导管塑形方式,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使术中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提高、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显著提高塑形微导管的精确度与稳定性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3D打印技术 微导管塑形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载PDF
显微镜下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封暴 余意 +4 位作者 夏浩 吴俊逸 于佩名 任寅 朱玉辐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7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显微镜下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显微镜下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40例患者中,有13例(9.3%)患者术后出现了迟发性脑梗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Hunt-Hess等级评分、改良Fisher分级、术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术中应用罂粟碱、术中行脑室穿刺引流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Fisher分级和术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为发生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改良Fisher分级和术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被确认为显微镜下行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开颅夹闭手术 术后迟发性脑梗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的效果
10
作者 刘俊玲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6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安宫牛黄丸对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院内就诊的48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患者,随机法分组,观察组24例选择安宫牛黄丸治疗,参照组24例选择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安宫牛黄丸对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院内就诊的48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患者,随机法分组,观察组24例选择安宫牛黄丸治疗,参照组24例选择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3d后、5d后、14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患者实行安宫牛黄丸治疗能够提高退热疗效,缩短退热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 高热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27-0030,共4页
论证指向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群体推进介入栓塞术治疗处置的作用效能。方法 2021年2月-2023年4月,将84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两组,各42例,参照组开颅夹闭术处置,研究组介入栓塞术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 论证指向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群体推进介入栓塞术治疗处置的作用效能。方法 2021年2月-2023年4月,将84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两组,各42例,参照组开颅夹闭术处置,研究组介入栓塞术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 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临床效能 测算对比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邹超 黄清海 +4 位作者 赵瑞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支架后释放技术)治疗的26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支架后释放技术)治疗的26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①26例患者均获成功栓塞,其中致密栓塞15例(57.6%),瘤颈残余6例,大部分栓塞5例;载瘤动脉血流均通畅。②术后1.5~72.0个月行临床随访,26例中无一例再次发生动脉瘤相关性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1例Hunt-HessⅣ级患者术后6周死于心、肺功能衰竭。23例完全恢复正常,2例发生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但生活能够自理。③22例术后6~24个月获DSA随访,14例致密栓塞患者中无一例复发;5例瘤颈残余者中4例动脉瘤不显影,1例血栓进一步形成;3例大部栓塞的患者,2例动脉瘤不显影,1例血栓进一步形成。20例动脉瘤不显影的患者中,10例可见明显的愈合线。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支架后释放技术可提高动脉瘤栓塞率及长期预后的良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 支架 弹簧圈 微小动脉瘤 交通动脉
下载PDF
老年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急性期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占峰 赵兴利 +6 位作者 陈平 董文征 逄锦峰 只兴龙 罗琪 刘德华 苗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252-425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对照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采用介入或手术治疗并分析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手术夹闭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介入栓塞组(P<... 目的探讨老年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对照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采用介入或手术治疗并分析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手术夹闭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介入栓塞组(P<0.05);脑积水、术后偏瘫的发生率高于介入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侵入性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利于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较手术夹闭组治疗破裂的老年患者前交通动脉瘤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手术夹闭 死亡率
下载PDF
126例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庆 李铁林 +4 位作者 苏正 段传志 汪求精 韩志安 尹方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6-27,共2页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作者所在医院近15年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2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取17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结果126例前交通动脉瘤中,112例为动脉瘤侧大脑...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作者所在医院近15年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2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取17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结果126例前交通动脉瘤中,112例为动脉瘤侧大脑前动脉A1段呈优势供血,对侧大脑前动脉A1段纤细或缺如,血管影像出现明显的“三分叉动脉征”;对照组中,162例的大脑前动脉血管影像双侧对称,无以上表现,仅8例出现“三分叉动脉征”。结论双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均衡是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出现“三分叉动脉征”的患者应积极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血管影像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力 王汉东 +3 位作者 潘云曦 丁可 祝剑虹 茅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o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连续收治的47例超早期(发病后24h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ACo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 目的探讨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o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连续收治的47例超早期(发病后24h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ACo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头部CT及CT血管成像(CTA)或DSA检查,手术均采用经翼点外侧裂入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意识状态,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患者的预后。术后每隔3个月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复查头部CTA或DSA)随访。结果47例患者动脉瘤均完全夹闭;33例血肿完全清除,14例血肿部分清除;2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26例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10例(21.3%)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出现颅内再出血(1例死亡),2例出现下丘脑功能障碍,2例出现脑积水,1例出现额颞叶梗死,1例出现颅内感染,1例出现恶性脑肿胀;其余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7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46例术后复查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出院时GOS评分示5分2例,4分9例,3分21例,2分14例,即11例预后良好,35例预后不良。术后(17±4)d,GCS评分显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较术前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5±1)分和(7±2)分,t=7.607,P<0.01]。29例患者经长期随访[3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9(6,18)个月]无动脉瘤复发。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ACoAA破裂合并颅内血肿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善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交通动脉 颅内血肿 显微手术 意识状态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谭华桥 李明华 +2 位作者 朱悦琦 李永东 方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2-567,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CoAA)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从前瞻性建立的脑动脉瘤数据库中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经CTA、MRA和(或)DSA确诊的ACoAA患者。根据动脉瘤状态,入选患者分成ACoAA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收集动脉瘤破...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CoAA)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从前瞻性建立的脑动脉瘤数据库中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经CTA、MRA和(或)DSA确诊的ACoAA患者。根据动脉瘤状态,入选患者分成ACoAA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收集动脉瘤破裂可能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并作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1例ACoAA患者入选研究,其中131例为ACoAA破裂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组患者年龄明显小于未破裂组(P<0.01),<60岁患者和伴有高血压患者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动脉瘤平均最大直径大于未破裂组(P<0.01),最大直径≥3 mm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对称(缺如、发育不良)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和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是ACoAA破裂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和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是ACoAA破裂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未破裂ACoAA是否积极干预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血管变异
下载PDF
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11
17
作者 于加省 陈劲草 +3 位作者 雷霆 何跃 陈坚 李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0-782,786,共4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56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疗效。结果56例中成功栓塞54例,其中45例100%栓塞...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56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疗效。结果56例中成功栓塞54例,其中45例100%栓塞,8例95%栓塞,1例90%栓塞。术中破裂1例,后顺利栓塞。5例出现严重血管痉挛。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技术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刚 崔刚 +3 位作者 僧志远 徐晓霞 屈满利 吴海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8-12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疗效及个体化设计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1例(21个)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临床、DSA影像及介入治疗、随访资料。其中13例采用单纯弹...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疗效及个体化设计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1例(21个)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临床、DSA影像及介入治疗、随访资料。其中13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采用微导管辅助技术,2例采用球囊辅助技术。结果 (1)术后即刻造影发现20枚弹簧圈栓塞的微小动脉瘤中,致密栓塞14枚,瘤颈残留6枚,技术失败1例。(2)术中并发症:术中发生同侧大脑前动脉急性闭塞1例,经溶栓后血管通畅;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3)20例介入栓塞成功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14例,2分4例,3~4分2例。(4)随访:20例患者出院后12个月随访,mRS评分0~1分18例,2分1例,3~4分1例;临床随访6~60个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5例DSA随访6~60个月,其中1例复发,予以补充致密栓塞。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难度较大,但可行、有效。熟练手术技巧,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适度栓塞是提高栓塞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交通动脉 动脉瘤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廖巍 林伟标 +2 位作者 林少华 黄汉添 胡子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00-3101,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栓塞的8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38例,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栓塞的8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38例,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患者痊愈或恢复良好26例,偏瘫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介入栓塞动脉瘤4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血管痉挛2例,恢复良好38例,偏瘫4例,死亡2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栓塞治疗对于多发性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和术中显露困难的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微外科手术 翼点入路 栓塞
下载PDF
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真保 徐善水 +4 位作者 方兴根 沈恒升 许安定 潘先文 江晓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00-2302,共3页
目的:总结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术后早期处理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及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成功栓塞32个动脉瘤,术后... 目的:总结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术后早期处理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及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成功栓塞32个动脉瘤,术后动脉瘤腔100%闭塞者21例,95%闭塞者9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死亡1例。术后26例随访3个月~2年无再出血。结论:对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早期处理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交通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